7.1 力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
1.下列哪个物体被托起时所用的力最接近10 N ( )
【解析】选A。本题考查力大小的估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 N,托起一张报纸和一枚硬币的力更小,只有托起一只小白兔的力可能是10 N。故选A。
2.如图所示,手对桌子作用一个力F1,桌子也对手作用一个力F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F1的施力物体是手,受力物体是桌子
B.F2的施力物体是手,受力物体是桌子
C.F1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桌子
D.F2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手
【解析】选A。本题考查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判断。手对桌子作用一个力F1,施力物体是手,受力物体是桌子,故A正确,C不正确;桌子也对手作用一个力F2,施力物体是桌子,受力物体是手,故B、D均不正确。故选A。
3.如图所示实验,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与 ( )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
【解析】选B。本题考查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两个固定的相同的金属片受到的力的大小相同,力的作用点相同,力的方向不同,金属片弯折的方向不同,即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故可以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故选B。
4.下面是小玲对力的一些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
A.只有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B.靠近的两个磁极没有接触,不会有力的作用
C.马拉车,车前进,说明马对车施加了力;马没有后退,说明车对马没有施加力
D.篮球撞击篮板时,篮板受到了篮球的作用力,同时篮球也受到了篮板的作用力
【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产生力的作用时必须存在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A说法不正确;靠近的两个磁极没有接触,但是仍然可以产生力的作用,是通过磁场实现的,B说法不正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马拉车,同时车也拉马,C说法不正确;篮球撞击篮板时,篮板受到了篮球的作用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篮球也受到了篮板的作用力,D说法正确。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8分)
5.现在各中小学都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如图所示是同学们课外活动在玩“造房子”游戏。小香同学单脚站立依次将“物块”踢进事先在地上画好的框内,完成造房任务。当“物块”被踢出时,主要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解析】本题考查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方面: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使物体发生形变。“物块”本来静止,被踢出去运动了,表明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运动状态
6.如图所示,用手指压圆珠笔芯使它弯曲,同时手指感到疼痛,请用力学知识说明其原因是 。
【解析】圆珠笔芯发生弯曲,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手感觉疼痛,原因是手对圆珠笔芯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受到圆珠笔芯的反作用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7.巴西世界杯于2014年7月14日落下帷幕。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用头顶足球时(如图),足球向内凹陷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同时足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又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解析】本题考查力的作用效果。运动员用头顶足球时,足球向内凹陷了,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同时足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又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形状 运动状态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
8.(3分)如图所示是在水平公路行驶的汽车,请画出汽车牵引力的示意图。
【解析】本题考查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力的作用点可以选在汽车的中心,力的方向是水平向右的,所以以汽车的中心为起点水平向右画一个线段,再在线段末端标上力的符号F即为牵引力的示意图。
答案:
9.(3分)在图中作出地面对木箱支持力F的示意图。
【解析】本题考查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木箱受到的支持力的作用点在木箱与地面接触的中心位置,方向竖直向上。
答案: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10分)
10.小明和同学们利用实验室的长方体木块做了“探究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的实验,如图所示,由(1)(4)说明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2)(5)说明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3)(6)说明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本实验运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
(1)(4)保持了力的作用方向和作用点相同,而改变了力的大小,所以是研究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的关系;(2)(5)保持了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改变了力的方向,所以是研究力的方向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3)(6)保持了力的方向和大小相同,而改变了力的作用点,所以是研究力的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这种控制其他量不变而只改变目标量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答案:力的大小 力的方向 力的作用点
控制变量法
【培优训练】如图所示,某学习小组同学在做水火箭实验时,对水火箭的水平飞行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在容积为2 000 mL的可乐瓶内装上不同体积的水,每次发射的角度均为20°,向瓶内打气直至橡皮塞从瓶口冲出,使水火箭向前射出。
下表是他们在实验中收集到的数据
容积:2 000 mL的可乐瓶
发射角度/°
20
装水量/mL
300
400
500
600
700
第一次距离/m
18.28
19.6
20.95
19.95
16.98
第二次距离/m
17.42
20.3
24.36
23.36
14.36
第三次距离/m
22.33
19.58
21.32
21.34
19.34
平均距离/m
19.34
19.83
22.21
21.55
16.89
(1)由实验方案可知,他们研究的问题是 。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可乐瓶容积、发射角度相同的情况下, 。
(3)可乐瓶内的水向后喷出,水火箭就向前飞出,这一现象说明了 。
【解析】(1)他们实验时,是在容积为2 000 mL的可乐瓶内装上不同体积的水,每次发射的角度均为20°,这样控制不变的因素有:可乐瓶的容积、发射的角度;改变的因素是可乐瓶内装的水的体积;所以实验探究的是水火箭飞行距离与装水量的关系(水火箭飞行距离与装水量有什么关系)。
(2)由实验数据中的平均值可知:装水量为300 mL时水火箭飞行距离为19.34 m;小于装水量为400 mL时水火箭的飞行距离19.83 m,更小于装水量为500 mL时水火箭的飞行距离22.21 m;而装水量为500 mL时水火箭的飞行距离22.21 m,大于装水量为600 mL时水火箭的飞行距离21.55 m,更大于装水量为700 mL时水火箭的飞行距离16.89 m;所以,装水量为500 mL时,水火箭飞行距离最远。
(3)可乐瓶内的水向后喷出,表示水向后施力,而水火箭得到了向前飞行的动力,所以这一现象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答案:(1)水火箭飞行距离与装水量的关系(水火箭飞行距离与装水量有什么关系)
(2)装水量为500 mL时,水火箭飞行距离最远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课件24张PPT。第七章 力
第1节 力 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知识导入】(a)运动员用力
举起杠铃(c)渔翁用力拉起鱼网(e)同名磁极相互排斥(f)带静电的橡胶棒
吸引小纸屑说一说:以上几个情景有什么共同之处?力是什么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运动员将足球踢出,力起到了什么作用?守门员用力接住了足球,力起到了什么作用?足球被运动员踢来踢去,力起到了什么作用?力使弓发生什么变化?力使高压锅发生什么变化?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简称形变)。
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1.用手掌拍击桌面,说说手掌的感觉。
2.双手互拍,手掌什么感觉?【做一做】这两个情景说明什么?【想一想】力的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1.踢球时,用的力越大,球飞得越远,说明什么?
2.对球用不同方向的力,球向不同的方向运动,说明什么?
3.两个人推门的情景,说明了什么?【想一想】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可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力的大小——用线段的长短表示
力的方向——用箭头表示
力的作用点——用一个点表示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但不一定是受力物体
B.两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施力物体受到的力有可能小于受力物体受到的力
C.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D.物体受到一个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个施力物体存在D2.坐在船上的人用桨向后划水时,船就会向前进,使船前进的力是( )
A.人手作用在桨上的力
B.桨向后作用于水上的力
C.水作用于桨的力
D.水作用于船体的力C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提水桶的力大于水桶对人的拉力
B.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C.用手拍打桌面,手先对桌面产生压力,然后桌面
对手产生力
D.一个物体在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必定会同时受
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作用力D解析:拉力的作用点在小球上,方向沿拉绳竖直向上,标上F=10N.F=10N4.(2010·楚雄中考)如图所示,悬挂的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小球受到的拉力是10N,画出它所受拉力的示意图.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作用效果:
(1)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力的表示法。你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靠增加它的宽度和高度来扩大它的容积。 第七章 力
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2、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力的作用效果
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它。
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
(1)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提起一桶水。
请这位同学谈谈肌肉有什么感受?(感到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紧张)
最初我们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的紧张的感受而得来的。那么,在物理学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认识力的?
(2)学生用图12.4-1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3)学生看课文图12.4-2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4)告诉学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指物体的运动速度或方向发生了变化。
*由此得出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请一位学生演示用力拉和压弹簧,看看弹簧的形状(长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拉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伸长;在压力的作用下,弹簧的长度缩短。)
(6)学生看课本图12.4-2甲,交流图中在射箭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弓被拉开了,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7)让学生再举些例子然后自己根据上述事件概括力作用的另一类效果。
*结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三、力的单位
为了描述力的大小,在物理学中对力的单位作了规定: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补充例子: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等等。
四、力的三要素
1、提出问题: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让学生提出猜想:可能与力作用的大小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方向有关;可能与力作用的位置有关。
3、探究:
引导学生根据前面观察力作用效果的实验结合课文图示以及学生生活的经验进行论证。
拉弹簧时,所用的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也就是力越大,力作用的效果越明显。
我们要把螺母拧紧,一般来说应该向顺时针方向用力,如果沿着逆时针方向用力只能将螺母拧松。
这些事例说明了力作用的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关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位置是否有关用实验探究:
推门实验:用的力推门,每次手的位置距离门轴远近不同。体会手在不同位置时施力的不同效果。
可见,力的作用点也影响力的效果。
让学生总结:力所产生的效果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
所以,我们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
五、力的示意图
画力的示意图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六、探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请同学们观察或进行下列实验,通过观察或实验你们对力的作用有什么新的认识、
演示:用一个气球去压另一个相同的气球,让学生观察:两个气球都变扁了。
学生实验:伸出手去,让一个同学打你的手,你感到疼吗?打你的同学也感到疼吗?
(3)学生实验:向上拧书包,你对书包用力了,你是否感觉到了书包也在拉你?
(4)看课文第43页图12.4-4,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船,把另一只船推开时自己坐的船也被推开了。(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小船,把另一只船推开时自己所坐的船也被推开了。说明推船的人同时受到另一只船的推力,推船的人被推开时连同他坐的船也被推开。)
概括以上分析,得到结论: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小结
(五)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一课三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