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3.13“一国两制”统一祖国 复习题(附详细解答和分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一:3.13“一国两制”统一祖国 复习题(附详细解答和分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4-21 12:3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一国两制”统一祖国
一、选择题
1.(2015·江苏南京师大附中高三5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模拟·11)历史老师在准备《祖国统一大业》一课时,在网上搜到右侧的这张图片,请根据图片上的信息判断该特刊发行的时间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1987年 B.1999年 C.2007年 D.2008年
【考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图片史料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1987年,中国国民党中常会在蒋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先生的主持下,决定开放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根据题干中“接待台胞返乡探亲20周年特刊”这一信息,可知其表现的时间应在1987年之后的20年,即2007年,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2.(2015·浙江湖州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第二学期期末·7)图1是老孙先生保留的一张旧报纸,但中间有块空缺处是被老鼠啃掉了,这里应该是漏掉了一个人名,此人是这个文件的发布者,他应该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孙中山 B.毛泽东 C.叶剑英 D.徐向前
【考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解析】图片显示是台湾回归祖国的主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新中国的事情,孙中山已经去世,故A项错误;毛泽东时期没有对台湾提出过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故B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叶剑英发布了这个文件,倡议国共第三次合作以促进两岸和平统一,故C项正确;徐向前当时是国防部长,宣布对台湾停火之后,才有图片所示事件的出现,故D项错误。
【答案】C
3.(2015·天津滨海新区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3)1959年,台湾当局“外交部”这些提法的改变(见下图)反应出其(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一个中国”的政治理念 B.放弃了敌视大陆的立场
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 D.对“一国两制”原则的认同
【考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解析】材料中“对外提及大陆”的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息说明该外交部还是有一个完整的中国的概念的,故A项正确;材料中“1959年的台湾”并没有放弃对大陆敌视,故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了当局与大陆的对立状态,不是友好的信号,故C项错误;“一国两制”提出是20世纪8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4.(2015·辽宁大连高一第一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期末·17)“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能印证这一结论的是(  )
A.《告台湾同胞书》 B.香港回归
C.通过“九二共识” D.澳门回归
【考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解析】《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于1979年,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停止炮轰金门,主张和平统一,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香港回归发生在1997年7月1日,不是最佳答案,故B项错误;“九二共识”指1992年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故C项错误;澳门回归是1999年12月20日,符合“2l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的时间,且是“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故D项正确。
【答案】D
5.(2015·福建宁德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模·6)“这一构想是没有先例的天才创造,为香港特殊的历史环境提供了富有想象力的答案。”对此理解正确的应是,这一构想(  )
①适用于处理中英两国的历史遗留问题 ②为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奠定基础
③为和平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提供了范例 ④尊重了香港地区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考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解析】从“这一构想…为香港特殊的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环境提供了富有想象力的答案”可知,这一构想是指“一国两制”,该构想有利于解决香港回归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故①正确,这一构想实现了香港顺利回归,中国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故②正确,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问题上成功实践,为和平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提供了先例,故③正确,一国两制对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尊重了香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6.(2015·四川乐山高一第一学期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末·12)温家宝总理在一次答记者问时,引用了“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几句诗。该提问可能涉及的是(  )
A.中美关系问题 B.台湾问题 C.西藏问题 D.钓鱼岛问题
【考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解析】美国不会关心“一心中国梦”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涉及的不是中美关系,故A项错误;“一心中国梦”指海峡两岸都是中国的领土,都希望中国强大,“度尽劫波兄弟在”指虽然历经波折,但海峡两岸的人民都是兄弟,材料涉及的是台湾问题,故B项正确;西藏问题不可能“相逢一笑泯恩仇”,故C项错误;钓鱼岛问题是中日间的领土争端,中日不是兄弟,故D项错误。
【答案】B
7.(2015·湖南张家界高一第一学期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末·19)2015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6周年。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了巨大反响并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
【考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解析】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有助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两岸关系缓和,与材料“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相一致,故A项正确;“一国两制”的构想提出于80年代,与题干“2015年1月1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6周年”信息不吻合,故B项错误;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与题干中“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的信息无关,故C项错误;《告台湾同胞书》没有涉及两党对等谈判问题,故D项错误。
【答案】A
8.(2015·湖南张家界高一第一学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末·20)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曾就新中国历史上某一重大事件作词《自度曲》:“澄波似镜长圆,如今正合林公语。……远略精思,光焰辉千古。紫荆花长伴五星旗,教重洋翘首观吾土。”这一事件应当是(  )
A.香港回归 B.“九二共识” C.开国大典 D.澳门回归
【考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解析】紫荆花旗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从词中“紫荆花长伴五星旗”可以看出该事件为香港回归,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9.(2015·河南新郑高一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学期期末·29)2009年11月10日,“台湾江苏周”暨首届台功经贸合作论坛在台北揭幕。此次江苏代表团访台,签订了年度双向旅游十万人次的合作计划,更带来突破三十亿美元的对台采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 ②“一国两制”得到台湾民众的大力拥护
③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④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考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解析】这一经贸合作论坛为两岸交流提供了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济交流的渠道,故①正确;“一国两制”并没有得到台湾民众的大力拥护,台独势力仍然很大,故②错误;这一经贸合作论坛进一步加强了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故③正确;合作推动两岸共同发展,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10.(2015·浙江嘉兴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第一学期期末·15)1997年6月30日午夜12点,香港回归中英双方防务交接仪式上,中方指挥官高声念到:“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这一瞬间标志着(  )
A.一国两制伟大构想诞生 B.中国结束半殖民地社会
C.祖国统一迈出重要一步 D.香港不再是国际自由港
【考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解析】一国两制伟大构想诞生是在20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纪8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中国结束半殖民地社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香港回归,说明祖国统一迈出重要一步,故C项正确;香港回归后原有制度不变,材料只是反映香港回归,故D项错误。
【答案】C
11.(2015·新疆一模·30)19 ( http: / / www.21cnjy.com )79年1月30日,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在向参、众两院议员解释中国政府对台湾的方针时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反映出(  )
A.中国政府对台湾政策的重大变化 B.“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基本成型
C.国共第三次合作的条件渐趋成熟 D.中美两国间的最大障碍已解决
【考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解析】1979年中国政府改变武力统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宣布和平统一台湾的方针,标志着对台湾政策的重大变化,故A项正确;“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诞生于80年代初,故B项错误;国共第三次合作目前依然不可能实现,1979年国民党也并未响应大陆的政策,故C项错误;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已解决,与题干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12.(2015·江苏镇江高三期末·14)观察下面的漫画,其反映的突出主题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一国两制”获得成功应用 B.国际反华势力支持“台独”
C.解决台湾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D.讽刺“台独”势力自不量力
【考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解析】“一国两制”在漫画中没有得到体现,故 ( http: / / www.21cnjy.com )A项错误;漫画中并没有提到国际反华势力,故B项错误;漫画没有反映出台湾问题形式严峻,故C项错误;漫画内容反映的是台独分子企图将台湾与大陆分离,但台湾与大陆本为一体,台独分子的这种行为只是徒劳,故D项正确。
【答案】D
13.(2015·湖南长望浏宁一模· ( http: / / www.21cnjy.com )30)周恩来曾说:“关于香港,有一个密谋,或者说阴谋,正在策划中,即令香港成为自治领……中国希望无论如何至少香港现有的状态可以保持不变。”周恩来处理香港问题的原则是(  )
A.对香港问题持谨慎态度,避免问题复杂化
B.维护中国对香港的主权
C.试图警告英国不能破坏香港现状
D.承认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
【考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解析】材料反映出中国希望至少保持香港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有的状态,而不要成为具有特殊国家体制的自治领。A项是这样做的目的,而不是处理香港问题的原则,故A项错误;这样的处理是为了阻止香港从中国分离出去,维护国家主权,故B项正确;C项是也是其目的,而不是原则,故C项错误;承认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只是暂缓做法,而不是原则,故D项错误。
【答案】B
14.(2015·山东潍坊一模单科·17 ( http: / / www.21cnjy.com ))香港回归中国之际,阿根廷总统梅内姆表示要仿效香港的“一国两制”方式和平解决马岛主权问题。这主要表明“一国两制”(  )
A.符合中阿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B.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新模式
C.是反对殖民统治的有效方式 D.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考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解析】依据材料“香港回归中国之际 ( http: / / www.21cnjy.com )”,香港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马岛主权也是阿根廷历史遗留问题,而“一国两制”不是解决两国问题的,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在香港回归之际,马岛利用中国的“一国两制”来解决马岛主权问题,故B项正确;一国两制”是解决一个国家内的统一问题,不是反对外来殖民统治的有效方式,故C项错误;一国两制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
【答案】B
15.(2015·安徽蚌埠二模·18)阅读表3可知(  )
表3 1987—1992年台湾与大陆通过香港的间接贸易状况(单位:百万美元)
年度 台湾向大陆出口 大陆向台湾出口 台湾的顺差
1987 1226.53 288.94 937.59
1988 2242.22 478.69 1763.53
1989 2896.49 586.90 2309.59
1990 3278.25 765.36 2512.89
1991 4667.15 1125.85 3541.30
1992 6287.93 1118.97 5168.96
A.两岸三地间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B.大陆为台湾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牺牲
C.香港在两岸经济交流中起决定作用 D.“三通”的实现促进了两岸经济交流
【考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解析】题干通过历史数据反映1987 ( http: / / www.21cnjy.com )—1992年台湾与大陆通过香港的间接贸易状况 ,其中客观说明了海峡两岸以及香港之间在经济方面的互利局面,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两岸的贸易往来,但是看不出来“牺牲”,故B项错误;香港在这种贸易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是决定作用,故C项错误;据材料意思,可知“三通”还没有实现,故D项错误。
【答案】A
16.(2015·湖北七市(州)教科研 ( http: / / www.21cnjy.com )协作体高三4月联考·28)1959年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 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  )
A.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 B.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
C.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 D.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考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解析】根据材料“台湾方面回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 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可知台湾方面并不认可美国方面提出的政策,但是没有改变蒋介石追随美国敌视大陆的基本政策,故A项错误;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是在尼克松访华之后,晚于题干时间,故B项错误;“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 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可知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C项正确;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材料无从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C
17.(2015·江苏徐州 ( http: / / www.21cnjy.com )、连云港、宿迁三模·10)2009年全国人大为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发文:“30年来,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为追求祖国和平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先后提出一系列重要政策……两岸政党领导的频繁接触,充分证明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其中,“良好势头”主要包括(  )
①和平统一方针的提出 ②“九二共识”的达成
③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④两地“三通”的实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考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解析】①是在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中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式提出,与题中之后“两岸政党领导的频繁接触,充分证明了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良好势头”不符,故①错误;②③④都是在《告台湾同胞书》后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事件,故②③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18.(2015·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二模·11)下列史实中对中国统一起促进作用的有(  )
①秦朝以小篆为文字标准 ②1684年设立台湾府
③1943年发表开罗宣言 ④1984年中英发表联合声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④
【考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法的发展;“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解析】秦朝以小篆为文字标准,文字的统一对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的统一起到了巩固作用,故①正确;1684年设立台湾府,将台湾纳入中国的政治版图,有利于中国统一,故②正确;1943你那开罗宣言涉及到了日本归还中国的台湾等,有利于中国统一,故③正确;1984年中英发表联合声明,就香港回归问题达成一致意见,有利于中国统一,故④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19.(2015·福建莆田一模·12)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B “一国两制”的方针 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C 《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 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D 1982年宪法的颁布 中国进入了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
【考点】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表格逻辑型选择题(精选)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共同纲领 ( http: / / www.21cnjy.com )》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故A项错误;一国两制是祖国统一大业完成的指导方针,故B项正确;《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交,故C项错误;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新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B
二、非选择题(以下试题为分解版,完整版试题附后)
1.(2015·山东青岛二模·39)(22分)史论结合、依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评价问题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以下三幅图片分别是中英《南京条约》、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中英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
(3)据材料三,提取三幅图中代表中国签字的政府对外政策的不同信息。据此说明哪一种场景对你震撼最大。(10分)
【考点】第一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解析】(3)第一小问提取信息,据材料三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中英《南京条约》”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政府为清政府,对外政策是妥协投降,据材料三图二“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政府为南京国民政府,对外政策是由“不抵抗”到国共合作抗日,据材料三图三“中英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 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政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对外政策是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收回国家主权;第二小问场景说明,需要结合史实说明,据材料三图片一“中英《南京条约》”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英《南京条约》是“悲愤”、“悲伤”,此时中华民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清政府苟且偷安,丧权辱国,令人“愤怒”,据材料三图片二“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备受鼓舞―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御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据材料三图片三“中英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英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无比自豪―祖国的强大提高了国际地位,香港将结束被英国侵占的历史,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祖国的统一大业迈开了关键性一步。
【答案】(3)信息:清政府——妥协投降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京国民政府——由“不抵抗”到国共合作抗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收回国家主权。(6分)
场景:中英《南京条约》:“悲愤”、“悲伤”―中华民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愤怒”―清政府苟且偷安,丧权辱国。
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备受 ( http: / / www.21cnjy.com )鼓舞―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御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
中英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签字仪式:无比自豪―祖国的强大提高了国际地位,香港将结束被英国侵占的历史,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祖国的统一大业迈开了关键性一步。(三种观点同等得分,学生可任选角度作答,不拘泥于答案,论述合理充分即酌情给分,4分)
2.(2015·河北唐山一模·41)(12分)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请为图10四幅图片确定一个历史主题并加以评述。(12分)
【考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全国卷41题
【解析】材料中出现的共同人物是邓小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且都是他在改革开放以及之后所参与的重大事件,由此可以确定以邓小平为中心的主题,如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等,之后围绕主题结合所学史实展开论述即可。
【答案】主题:契合题意、能概括图片均可。示例: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3分)
评述:主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正;领导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行全面开放政策,使中国迅速融入全球化进程;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思,推动祖国统一大业。总之,邓小平为新时期我国社会转型、走向国际舞台,做出贡献。(9分)
3.(2015·湖南十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面是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1949年后的中国历史目录摘编。
( http: / / www.21cnjy.com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考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全国卷41题
【解析】从经济角度来看,可以增加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制度在大陆的建立。理由从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角度回答;从政治角度来看,可以增加冷战与台海关系,理由美苏全面冷战,台海分裂;可以增加台湾问题与国际认知,理由从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一个中国原则角度回答。
【答案】建议1:增加社会主义制度在大陆的建立。
理由:新中国成立,经过以三大改造为代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社会主义革命,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
建议2:增加冷战与台海关系。
理由:战后,美苏全面冷战,朝鲜战争爆发后,美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加剧台海分裂程度。
建议3:增加台湾问题与国际认知。
理由: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 ( http: / / www.21cnjy.com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已为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公认。(只要言之成理,皆可适当给分。)
评分建议:根据考生答题过程中观点与论证情况可按如下等级给分:一等(12~10分);二等(9~5分);三等(4~0分)。
附:非选择题完整版
1.(2015·山东青岛二模·39)(22分)史论结合、依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评价问题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节选自《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原文。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材料二 下表所列为两位历史学家对清朝与列强签订条约的看法。
徐中约 费正清
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从南、北而来的这两股推进势力,构成了一种钳形活动,掐住满清王朝。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 ——摘自《中国近代史》 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外国人因为有治外法权的保护,得以跻身这个帝国的统治阶层。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 ——摘自《剑桥晚清史》
材料三 以下三幅图片分别是中英《南京条约》、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中英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据材料一,从国际因素的角度分析两则原文的最大不同之处。(4分)
(2)据材料二,评价关于近代中国条约体系的观点。(任选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6分)
(3)据材料三,提取三幅图中代表中国签字的政府对外政策的不同信息。据此说明哪一种场景对你震撼最大。(10分)
(4)据以上分析,指出史料研读、综合评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2分)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史学研究方法
【解析】(1)本小问不同之处,角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国际因素”,据材料一“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时期为19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商品输出成为其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据材料一“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并联系所学知识该时期为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成为其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
(2)本小问观点评价,属于开放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试题,可以任选一个观点作答,据材料二“英法联军之役后西方国家通过建立条约口岸和扩展商务,争夺贸易利益和经济特权,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和“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西方和俄国是影响中国的两个主要根源”可知徐中约是民族主义角度(或侵略与反侵略角度或民族危机角度),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和西方国家通过攫取在华特权和割占中国领土,破坏中国主权,扩大经济侵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据材料二“到了1860年代初期,外国商人与外国势力因各种有利条件使中国的贸易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更密切,也随世界市场的荣枯兴衰而起伏”和“若说这样的结果是把中国当殖民地来剥削,不如说外国人有幸参加了中国企图西化的过程”可知费正清是全球化角度(或近代化角度或文明融合角度),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西方国家在入侵中国的同时,既推动中国融入世界,也传播了工业文明,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3)第一小问提取信息,据材料三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中英《南京条约》”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政府为清政府,对外政策是妥协投降,据材料三图二“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政府为南京国民政府,对外政策是由“不抵抗”到国共合作抗日,据材料三图三“中英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 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政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对外政策是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收回国家主权;第二小问场景说明,需要结合史实说明,据材料三图片一“中英《南京条约》”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英《南京条约》是“悲愤”、“悲伤”,此时中华民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清政府苟且偷安,丧权辱国,令人“愤怒”,据材料三图片二“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备受鼓舞―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御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据材料三图片三“中英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英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签字仪式,无比自豪―祖国的强大提高了国际地位,香港将结束被英国侵占的历史,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祖国的统一大业迈开了关键性一步。
(4)据材料一设问“从国际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素的角度分析两则原文的最大不同之处”、材料二设问“任选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价,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和材料三设问“据此说明哪一种场景对你震撼最大”可知原则为论从史出,史由证来,证史一致,史论结合,依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辩证地评价问题。
【答案】(1)不同:19世纪,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商品输出成为其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到19世纪末,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成为其经济侵略的主要手段。(4分)
(2)观点:我赞同徐中约的观点。徐中约是民族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角度(或侵略与反侵略角度或民族危机角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和西方国家通过攫取在华特权和割占中国领土,破坏中国主权,扩大经济侵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
我同意费正清的观点。费正清是全球化角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或近代化角度或文明融合角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西方国家在入侵中国的同时,既推动中国融入世界,也传播了工业文明,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6分)(两种观点同等得分,学生可任选角度作答,不拘泥于答案,论述合理充分即酌情给分)
(3)信息:清政府——妥 ( http: / / www.21cnjy.com )协投降;南京国民政府——由“不抵抗”到国共合作抗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收回国家主权。(6分)
场景:中英《南京条约》:“悲愤”、“悲伤”―中华民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愤怒”―清政府苟且偷安,丧权辱国。
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 ( http: / / www.21cnjy.com )投降:备受鼓舞―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同御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
中英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签字仪式:无比自豪―祖国的强大提高了国际地位,香港将结束被英国侵占的历史,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祖国的统一大业迈开了关键性一步。(三种观点同等得分,学生可任选角度作答,不拘泥于答案,论述合理充分即酌情给分,4分)
(4)原则:论从史出,史由证来,证史一致,史论结合;依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辩证地评价问题。(2分)
2.(2015·河北唐山一模·41)(12分)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请为图10四幅图片确定一个历史主题并加以评述。(12分)
【考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全国卷41题
【解析】材料中出现的共同人物是邓小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且都是他在改革开放以及之后所参与的重大事件,由此可以确定以邓小平为中心的主题,如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等,之后围绕主题结合所学史实展开论述即可。
【答案】主题:契合题意、能概括图片均可。示例: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3分)
评述:主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领导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行全面开放政策,使中国迅速融入全球化进程;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思,推动祖国统一大业。总之,邓小平为新时期我国社会转型、走向国际舞台,做出贡献。(9分)
3.(2015·湖南十三校高三第二次联考·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面是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1949年后的中国历史目录摘编。
( http: / / www.21cnjy.com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考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全国卷41题
【解析】从经济角度来看,可以增加社会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制度在大陆的建立。理由从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角度回答;从政治角度来看,可以增加冷战与台海关系,理由美苏全面冷战,台海分裂;可以增加台湾问题与国际认知,理由从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一个中国原则角度回答。
【答案】建议1:增加社会主义制度在大陆的建立。
理由:新中国成立,经过以三大改造为代表的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革命,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
建议2:增加冷战与台海关系。
理由:战后,美苏全面冷战,朝鲜战争爆发后,美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加剧台海分裂程度。
建议3:增加台湾问题与国际认知。
理由: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台湾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已为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公认。(只要言之成理,皆可适当给分。)
评分建议:根据考生答题过程中观点与论证情况可按如下等级给分:一等(12~10分);二等(9~5分);三等(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