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新课标】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第2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件+分层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新课标】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9单元第2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课件+分层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1-16 23:37:57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第九单元 金属
鲁教版化学(新教材)九年级下册
第二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知道镁、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能写相关化学方程式
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剂解释常见有关的化学问题






金属材料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由于大多数金属元素的原子容易失去外层电子,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表现出相似的化学性质。
课堂导入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一、
在前面的学习中,金属镁、铁、铜都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探究新知
镁条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曝光,生成白色固体
2Mg+O2==2MgO
点燃
铁丝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3Fe+2O2==Fe3O4
点燃
铜丝加热
现象: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2Cu+O2==2CuO
加热
活动探究9-3
铝与氧气的反应
取少量铝粉,均匀地铺在滤纸上,再将滤纸卷起,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迅速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现象:铝粉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4Al+3O2 == 2Al2O3
点燃
铝比铁更易与氧气或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生活中我们很少见到铝被腐蚀,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铝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常温下就很容易跟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一层致密而坚固的氧化铝薄膜。这层薄膜阻止了内层的铝进一步被氧化,从而对铝制品起到保护作用,所以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铝制品的可靠保护层
交流共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铝、铁及其合金制品,很少见到镁及其合金制品,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金属与酸的反应
二、
除金属镁、铁能与盐酸、硫酸反应外,还有很多金属也能与酸发生反应
探究新知
活动探究9-4
比较不同金属与酸的反应
【探究任务】
探究铁、铜、锌三种金属能否与酸反应,以及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实验用品】
铁片、铜片、锌片、10%的稀盐酸、10%的稀硫酸、试管、量筒、砂纸。
【实验方案】
你准备按照怎样的步骤完成上述实验探究任务?实验过程是否需要进行变量控制?
打磨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使用形状、面积相同的铁、铜、锌三种金属与等浓度等体积的酸反应
10%的稀盐酸 10%的稀硫酸



反应缓慢,产生较少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无明显现象
反应较剧烈,产生较多气泡
【实验现象】
反应缓慢,产生较少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无明显现象
反应较剧烈,产生较多气泡
【实验结论】
1.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金属是

2.三种金属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由易到难的顺序是 。
铁、锌
锌>铁>铜
上述实验中得到的金属排序,也叫金属活动性顺序。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常见金属在水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如下:
金属活动性顺序
符号: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金 属 活 动 性 由 强 逐 渐 减 弱
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锡 铅 (氢) 铜 汞 银 铂 金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K、Ca、Na除外!)
名称:
1.在上面的实验中,铁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FeCl2)、硫酸亚铁(FeSO4) ,并放出氢气;锌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氯化锌(ZnCl2)、硫酸锌(ZnSO4) 并放出氢气。试写出这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铁与稀盐酸反应: 。
铁与稀硫酸反应: 。
锌与稀盐酸反应: 。
锌与稀硫酸反应: 。
观察思考9-2
金属与酸溶液反应的特点
Fe+2HCl=FeCl2+H2↑
Fe+H2SO4=FeSO4+H2↑
Zn+2HCl=ZnCl2+H2↑
Zn+H2SO4=ZnSO4+H2↑
2.观察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这些反应的共同特点。
Fe + 2HCl ==
Fe + H2SO4 ==
Zn + 2HCl ==
Zn + H2SO4 ==
FeCl2 + H2↑
FeSO4 + H2↑
ZnCl2 + H2↑
ZnSO4 + H2 ↑
单质
化合物
单质
化合物
置换反应
A+BC=B+AC
化学反应
基本类型
金属与盐溶液
的反应
三、
许多金属除与氧气、酸溶液反应外,还能与盐溶液发生反应
探究新知
将铁丝、铜丝两种金属分别放入硫酸铜、硝酸银、氯化钠溶液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活动探究9-5
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实验方案 现象 活动性
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铁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铁丝浸入氯化钠溶液中
铁丝表面出现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铁丝表面出现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无明显现象
Fe>Cu
Fe>Ag
Na>Fe
实验方案 现象 活动性
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铜丝浸入氯化钠溶液中
铜丝表面出现银白色固体
无明显现象
Cu>Ag
Na>Cu
实验证明,铁能从CuSO4、AgNO3溶液中把铜和银置换出来,铜只能从AgNO3溶液中置换出银,而铁、铜都不能从NaCl溶液中置换出钠。
Fe+CuSO4=FeSO4+Cu
Fe+2AgNO3=Fe(NO3)2+2Ag
Cu+2AgNO3=Cu(NO3)2+2Ag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置靠前的金属可以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K、Ca、Na除外!)
活动探究9-6
物质的分类
物质
混合物
分类依据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氧化物
分子种类
元素种类
分子构成
课堂达标
1.下列物质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A.木炭 B.镁条
C.蜡烛 D.铁丝
D
课堂达标
2.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乙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淡蓝色,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发现烧杯内壁有液滴
C
3.有X、Y、Z三种金属,为判断其活动性顺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①将X、Y、Z分别置于稀盐酸中,X有气体产生,Y、Z无明显现象;②将Y金属放入Z的盐溶液中,无现象。则X、Y、Z的活动性顺序为( )
A.Y>Z>X B.X>Y>Z C.Y>X>Z D.X>Z>Y
D
课堂达标
课堂达标
4.为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
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组
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通过实验①、②,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
B.通过实验①、②、③,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Ag
C.实验④中X为Cu,Y为FeSO4溶液,能验证金属活动性:Fe>Cu
D.实验④中X为Cu,Y为AgNO3溶液,能验证金属活动性:Cu>Ag
B
课堂达标
5.某同学绘制了含铁元素的部分物质转化关系图(图中“→”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铁丝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实现转化①
B.转化②可通过Fe3O4与CO发生置换反应实现
C.氧气和水同时存在是实现转化③的主要条件
D.通过Fe与ZnSO4溶液反应可实现转化④
C
课堂达标
6.将足量X、Y、Z、M四种金属分别投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反应关系如图甲),把金属Y、Z分别投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关系如图乙),据此判断X、
Y、Z、M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A.M>X>Y>Z B.M>X>Z>Y
C.X>M>Z>Y D.X>M>Y>Z
A
7.向CuSO4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粉,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有CuSO4和ZnSO4
B.滤液中一定有CuSO4,可能有ZnSO4
C.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D.滤渣中一定有Cu,可能有Zn
A
课堂达标
课堂达标
8.实验室某废液的溶质为硝酸铜、硝酸
银和硝酸铝,取该废液进行如下图所示
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滤液呈无色,则滤液中可能含有三种溶质
B.若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钾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滤渣可能是混合物
C.若滤渣由三种金属组成,则滤液可能呈蓝色
D.若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冒出,则滤液中可能含有两种阳离子
D
课堂达标
9.人类对科学规律的认识常需经历漫长的探索过程,对金属活动性规律的认识也是如此。
(1)1625年格劳贝尔发现将金属放入稀盐酸中会“消失”,
这为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奠定了基础。小嘉选用锡、铜、锌
三种金属重温实验,则会“消失”的金属有______。
(2)1766年卡文迪许用金属与酸反应制取了一种可燃性气体,他称之为“可燃空气”,其实该气体就是______。从此为探索金属活动性打开了新思路。
(3)1865年贝开托夫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了金属活动性规律。小嘉运用该规律开展实验,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则B点时溶液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有 ______ 。
锌、锡
氢气
Cu2+、Fe2+
课堂达标
10.白铜是铜、镍(Ni)合金,某学习小组同学欲利用废弃的白铜回收铜、镍两种金属。
(1)先向盛有等量镍粉和锌粉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观察到都有气泡产生,且锌粉与稀硫酸反应更剧烈,镍粉与稀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为绿色,说明镍的金属活动性比锌    
(填“强”或“弱”)。查阅资料可知,镍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i+H2SO4=NiSO4+H2↑。
(2)接下来,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回收铜和镍。
如图中,固体A是    ,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只写一个)。
(3)要验证Ni、Zn、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用下列各组药品进行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填字母)。
A.Ni、Zn、Cu、稀盐酸
B.Ni、Cu、ZnSO4溶液
C.Zn、Cu、NiSO4溶液
D.Ni、ZnSO4溶液、CuSO4溶液

Cu
Zn+H2SO4=ZnSO4+H2↑
或Zn+NiSO4=Ni+ZnSO4
B
知识总结
1.金属的化学性质
(1)能与氧气反应 (化合反应)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 (置换反应)
(3)能与某些金属的盐溶液反应 (置换反应)
2.金属活动性顺序
3.置换反应 单质+化合物 新单质+新化合物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知识总结
1.金属的化学性质
(1)能与氧气反应 (化合反应)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置换反应)
(3)能与某些金属的盐溶液反应 (置换反应)
2.金属活动性顺序
3.置换反应 单质+化合物 新单质+新化合物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谢谢您的观看
THANKS
感受化学魅力
探寻化学之美第二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因此可用来制造照明弹
B.“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C.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时,都需要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D.铝制品抗腐蚀性强,是因为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铝进一步被氧化
【答案】C
【解析】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因此可用来制造照明弹,正确;
B、“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高温条件下也不与氧气反应,正确;
C、常温下,铝和氧气能发生化学反应,错误;
D、铝制品抗腐蚀性强,是因为铝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铝进一步被氧化,正确。
2.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大面具,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重65.5克,以下关于此“青铜面具”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铜的主要成分为铜、锡
B.面具表面有一些绿色固体,是铜被氧气氧化生成的氧化铜
C.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金属材料
D.青铜的强度高、可塑性好、耐磨、耐腐蚀,常用于轴承、齿轮等制作
【答案】B
【解析】A、青铜是铜、锡合金,其主要成分为铜、锡,正确;
B、氧化铜是黑色的,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铜绿,因此绿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错误;
C、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金属材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D、青铜是铜、锡合金,青铜的强度高、可塑性好、耐磨、耐腐蚀,常用于轴承、齿轮等制作,正确。
3.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和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B.通常所说的金属材料,就是指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合金
C.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金属,在氧气中也一定不能燃烧
D.金属能导电,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答案】A
【解析】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故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盐酸反应,正确;
B、金属材料包括合金和纯金属,错误;
C、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够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错误;
D、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金属单质,例如石墨具有导电性,石墨属于非金属单质,错误。
4.镁是一种常见的金属,下列关于金属镁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镁是一种黑色固体 B.镁在空气中可以被点燃
C.将镁条放入食醋中,会产生气泡 D.镁粉可以用于制作烟花
【答案】A
【解析】A、金属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错误;
B、镁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正确;
C、将镁条放入食醋中,镁能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氢气,产生气泡,正确;
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故镁粉可以用于制作烟花,错误。
5. 不能由金属与酸反应直接生成的是
A. FeCl2 B.ZnCl2 C.FeCl3 D.MgSO4
【答案】C
【解析】A、FeCl2可以由铁和稀盐酸反应直接制得,正确;
B、ZnCl2可以由锌和稀盐酸反应直接制得,正确;
C、FeCl3不能由铁和稀硫酸反应直接制得,得到应该是亚铁盐,错误;
D、MgSO4可以由锌和稀硫酸反应直接制得,正确。
6. 某电镀厂的电镀液中含有金盐,为了回收其中的金元素,技术人员制作了如图的“吸金球”,“吸金球”是装入一些“吸金”物质的纱袋,把“吸金球”浸入电镀液,能“吸”出盐溶液中的金,据上所述,“吸金球”中的“吸金”物质可能是
A.活性炭(C) B.磁石(主要成分是Fe3O4) C.铁屑(Fe) D.胆矾(CuSO4 5H2O)
【答案】C
【解析】A、碳和金盐不反应,错误;
B、四氧化三铁和金盐不反应,错误;
C、铁的活动性比金强,可以和金盐发生置换反应,正确;
D、胆矾中的硫酸铜不能和金盐发生置换反应产生金,错误。
7. 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与空气和氧气反应,现象如下表所示:
甲 乙 丙
空气 剧烈燃烧 变黑 变黑
氧气 更剧烈燃烧 变黑 剧烈燃烧
据以上信息,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乙>丙>甲 B. 甲>乙>丙 C. 甲>丙>乙 D. 丙>乙>甲
【答案】C
【解析】根据信息可知,与同一物质反应时现象越剧烈其活动性越强,由甲、乙、丙三者与空气的反应可以知道甲与空气反应最剧烈,其活动性最强,由甲、乙、丙三者与氧气反应的现象,丙剧烈燃烧乙仍然是变黑,丙的反应比乙更剧烈一些,所以丙的活动性比乙强,综合可知,三者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丙、乙。
8. 托盘天平左、右两边各放一只质量相等的烧杯,在两只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此时天平保持平衡。然后在左盘烧杯中加入5g锌粒,在右盘烧杯中加入5g铁粉,充分反应后,两烧杯底部均有固体剩余,则此时天平
A. 偏向左边 B. 偏向右边 C. 仍然平衡 D. 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锌和铁都会和酸发生反应,而最后固体都有剩余,说明酸都反应完,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说明酸的质量相等,而其中氢元素被置换,所以氢气的质量相等。
9. 现将等质量且形状相同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丙<乙<甲 B.反应的速率:乙<丙<甲
C.消耗稀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D.甲、乙、丙可能分别是锌、铁、镁
【答案】B
【解析】A、三种金属在生成物中化合价相同,由图示可知,产生氢气的质量由大到小顺序为甲>乙>丙,甲、乙、丙三种金属质量、形状都相同,生成氢气质量越多,相对原子质量越小,则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甲<乙<丙,错误;
B、曲线倾斜程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则反应的速率顺序为乙<丙<甲,正确;
C、产生氢气的质量由大到小顺序为甲>乙>丙,氢气质量即为消耗的稀硫酸中氢元素质量,则消耗稀硫酸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错误;
D、由金属的活泼性:甲>丙>乙,及相对原子质量:丙>乙>甲,可知甲、乙、丙不可能分别为锌、铁、镁,错误。
10. 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Cl2+2NaBr=2NaCl+Br2 B. 2Mg+CO2点燃2MgO+C
C. 2Na+2H2O=2NaOH+H2↑ D. 2Na2O2+2H2O=4NaOH+O2↑
【答案】D
【解析】A、反应物氯气是一种单质,溴化钠是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溴是一种单质,氯化钠是一种化合物,是置换反应,正确;
B、反应物镁是一种单质,二氧化碳是一种化合物,生成物碳是一种单质,氧化镁是一种化合物,是置换反应,正确;
C、反应物钠是一种单质,水是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氢气是一种单质,氢氧化钠是一种化合物,是置换反应,正确;
D、反应物过氧化钠和水都是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错误。
11. 欲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图所示方案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时
A. B.
C. D.
【答案】C
【解析】A、左边试管中铝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铝,说明金属活动性铝>铜;右边试管中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说明金属活动性铜>银,能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铝>铜>银,能达到实验目的,正确;
B、左边试管中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说明金属活动性铜>银;右边试管中铜与硫酸铝不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铝>铜,能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铝>铜>银,能达到实验目的,正确;
C、铝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铝,说明金属活动性铝>银;充分反应后取出铝丝再插入铜丝,铜与硝酸铝不反应,说明说明金属活动性铝>铜,不能比较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不能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错误;
D、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说明金属活动性铜>银;充分反应后取出铜丝再插入铝丝,铝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铝,说明说明金属活动性铝>铜,能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铝>铜>银,能达到实验目的,正确。
12. (1)铝抗腐蚀性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镁、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丝、铜丝在氧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2)2Mg+O2=2MgO 4Al+3O2=2Al2O3 (3)3Fe+2O2点燃Fe3O4 2Cu+O2△2CuO (4)化学性质稳定
【解析】(1)铝抗腐蚀性好的原因是:铝在空气中能被氧气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防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2)比较活泼的金属镁、铝等在常温下就可以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Mg+O2=2MgO、 4Al+3O2=2Al2O3;
(3)铁在氧气中可以燃烧,火星四溅、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铜在加热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观察到红色黑变成了黑色粉末氧化铜。化学方程式为3Fe+2O2点燃Fe3O4、2Cu+O2△2CuO;
(4)金是活动性最弱的金属,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说明化学性质稳定。
13. 某课外学习小组的同学为进一步探究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情况,做了以下两组对比实验( 如图 )。请根据实验Ⅰ、Ⅱ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Ⅰ反映了  的剧烈程度不同;实验Ⅱ则表明了不同种金属与同种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原因是  ;写出实验Ⅱ中锌片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按照实验Ⅰ和Ⅱ的设计思路,请你再设计一组对比实验,简述实验方案:    。
【答案】(1)同种金属与不同种酸反应  锌比铁活泼  Zn+2HCl=ZnCl2+H2↑ (2)取相同表面积的铝片加入不同浓度的同种酸中
【解析】(1)两试管中酸的浓度相同,参加反应的金属不同.稀盐酸与锌片反应可生成大量气泡,与铁片反应可生成少量气泡.实验II则表明了不同种金属跟同一种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原因是锌比铁活泼;
(2)同种金属,不同浓度的酸进行对比实验时,酸的浓度越大反应越快 (其他合理答案皆可)。
14. 铝在生活生产中使用非常广泛。
(1)生活中的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将光亮的铝片伸入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无色溶液的溶质有
(填化学式)
(3)为验证铝、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将表面积相同的铝片、铁片、铜片分别放入浓度和体积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B.将铝片、铜片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C.将铁片分别放入硫酸铝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
【答案】(1)4Al+3O2=2Al2O3 (2)Al(NO3)3 (3)ABC
【解析】(1)生活中的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2)金属活动性是铝>铁>银,将光亮的铝片伸入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铝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铝和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铁,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为无色,说明硝酸亚铁已经完全反应,则硝酸银也已经完全反应,则所得无色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铝,化学式为Al(NO3)3;
(3)A、将表面积相同的铝片、铁片、铜片分别放入浓度和体积都相同的稀盐酸中,铝、铁均能与稀盐酸反应,均产生气泡,且铝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比铁快,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铝、铁排在氢前,且铝比铁活泼,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排在氢后,说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铝>铁>铜,正确;
B、将铝片、铜片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铝能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铁,有黑色固体析出,说明铝比铁活泼,铜和硫酸亚铁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铁比铜活泼,说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铝>铁>铜,正确;
C、将铁片分别放入硫酸铝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铁和硫酸铝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铝比铁活泼,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铁比铜活泼,说明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铝>铁>铜,正确。
15. 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钢是合金。
(1)钢的性能比生铁 ,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含碳量 。
(2)据如图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武德合金常作保险丝的原因是 。
(3)某钢样与足量盐酸反应后产生0.04g气体,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钢样中铁的质量是多少?(钢样中其它物质不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答案】(1)好/优 低 (2)合金的硬度更好 武德合金熔点低 (3)1.12g
【解析】(1)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钢的含碳量比生铁低,钢的性能比生铁好;
(2)将黄铜片与纯铜片相互刻画,观察到纯铜片上划痕较深,黄铜片上划痕较浅,据此得出的结论是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纯金属的硬度;武德合金常用于制电路保险丝,原因是武德合金的熔点低;
(3)设钢样中铁的质量为x
Fe+2HCl=FeCl2+H2↑
56 2
x 0.2g
56/2=x/0.2g
x=1.12g
答:钢样中铁的质量是1.12g。
1. 黄金是一种贵重金属,它不仅被视为美好和富有的象征,而且还以其特有的价值造福人类。常言道:“真金不怕火炼。”主要是指黄金
A. 熔点高 B. 延展性好 C. 有金属光泽 D. 化学性质稳定
【答案】D
【解析】真金不怕火炼是指高温加热条件下,金也不能和氧气反应,是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指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2. 下列关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A. 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
B. 镁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Mg+O2=MgO2
C. 根据各种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初步比较一些金属的化学活泼性
D. 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时,都需要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答案】C
【解析】A、铁在空气中持续烧红也不能燃烧,而铁在氧气中引燃便能燃烧,说明铁的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不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错误;
B、镁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镁,其化学方程式2Mg+O2点燃2MgO,错误;
C、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初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金属活动性越强,金属越易与氧气反应,正确;
D、活泼金属K、Ca、Na等常温下即可与氧气反应生成相应的氧化物,错误。
3. 向一定质量铜锌合金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与反应有关的变化关系用下列示意图表示,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A、铜锌合金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其中只有锌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氢气质量应该从零开始,最后不变,错误;
B、锌合金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其中只有锌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剩余固体的质量应该先减少后不变,错误;
C、铜锌合金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其中只有锌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氢气质量应该从零开始,最后不变,错误;
D、锌合金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其中只有锌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剩余固体的质量应该先减少后不变,正确。
4.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铝丝和银丝 分别加入稀硫酸 分别加入硝酸镁溶液
B 铁粉和碳粉 观察颜色 分别加入硫酸铜溶液
C 黄金和18K黄金 分别加入硝酸银溶液 分别加热
D 双氧水和蒸馏水 分别加入二氧化锰 观察颜色
【答案】C
【解析】A、铝丝和银丝分别加入稀硫酸,由于铝排在氢前面,银排在氢后面,铝会与稀硫酸反应,银不会酸反应,即有气泡生成的是铝丝,没有明显现象的是银丝,现象不同可以鉴别;分别加入硝酸镁溶液,由于铝和银都排在镁的后面,所以都不能与硝酸镁反应,都没有明显现象,不能鉴别,错误;
B、取样品,观察颜色,铁粉为黑色,碳粉为黑色,不可以鉴别;分别加入硫酸铜溶液,有红色物质析出的是铁粉,没有明显现象的是碳粉,现象不同,可以鉴别,错误;
C、金的活动性比银弱,与硝酸银不反应,无明显现象,18K黄金中含有铜,铜的活动性比银强,能够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生成银白色固体,溶液变为蓝色,即加入硝酸银溶液能够区分黄金和18K黄金;黄金加热后不发生反应,无明显变化, 18K黄金中的铜加热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即分别加热能够区分黄金与18K黄金,正确;
D、双氧水和蒸馏水都是无色液体,分别加入二氧化锰,有气泡产生的是双氧水,没有明显现象的是蒸馏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双氧水和蒸馏水都是无色液体,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错误。
5. X、Y、Z为三种金属,已知①X+H2SO4=XSO4+H2↑;②Y+2ZNO3=Y(NO3)2+2Z;③Y与稀硫酸不反应,则下列符合要求的X、Y、Z分别是
A.Zn、Ag、Hg B.Cu、Hg、Ag
C.Mg、Zn、Cu D.Mg、Cu、Ag
【答案】D
【解析】X、Y、Z为三种金属,活动性比氢强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活泼金属能将不活泼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X、Y、Z为三种金属,已知①X+H2SO4=XSO4+H2↑,说明了活动性X>氢;②Y+2ZNO3=Y(NO3)2+2Z,说明了活动性Y>Z;③Y与稀硫酸不反应,说明了Y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氢>Y,则X>氢>Y>Z。
A、Zn>Hg>Ag,不符合上述条件,错误;
B、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Cu、Hg、Ag不符合上述条件,错误;
C、锌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Mg、Zn、Cu不符合上述条件,错误;
D、Mg>H>Cu>Ag,符合上述条件,正确。
6. 向Mg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液有可能呈蓝色 B.所得滤液的质量一定比原溶液的质量小
C.滤渣中有Zn和Cu D.滤液中溶质只有ZnCl2
【答案】C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为Mg>Zn>H>Cu,向Mg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不能与MgCl2溶液反应,锌能与CuCl2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锌是过量的,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则滤液中一定不含氯化铜,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锌、氯化镁,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和锌
A、金属活动性顺序为Mg>Zn>Cu,向Mg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不能与MgCl2溶液反应,锌能与CuCl2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锌是过量的,滤液中一定不含氯化铜,不可能呈蓝色,错误;
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uCl2═ZnCl2+Cu,每65份质量的锌可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所得滤液的质量一定比原溶液的质量大,错误;
C、由分析可知,滤渣中有Zn和Cu,正确;
D、由分析可知,滤液中溶质有MgCl2、ZnCl2,错误。
7. 金属镍在制造钱币、不锈钢、催化剂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探究镍(Ni)、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发现A试管中镍丝表面无现象,B试管中镍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Ni、Zn、Cu B.Zn、Cu、Ni C.Zn、Ni、Cu D.Cu、Ni、Zn
【答案】C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可知,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A试管中镍丝表面无现象,说明镍没有置换出硫酸锌溶液中的锌,镍不如锌活泼;B试管中镍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说明镍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镍比铜活泼。所以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Zn、Ni、Cu。
8. 向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铝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溶液质量与加入锌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溶液中的阳离子为、、
B.b~c点溶液中有红色固体析出
C.c点时溶液中的反应已经完成
D.d点溶液中溶质有硝酸铝和硝酸锌
【答案】A
【解析】向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铝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硝酸银反应完全,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锌和硝酸铝不反应,锌和硝酸银反应关系式为Zn+2AgNO3=Zn(NO3)2+2Ag,65份质量的锌生成216份质量的银,溶液质量减小。锌和硝酸铜反应关系式为Zn+Cu(NO3)2=Zn(NO3)2+Cu,65份质量的锌生成64份质量的铜,溶液质量增加
A、锌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a点硝酸银未反应完全,溶液中含有生成硝酸锌,未反应完全的硝酸银,没有反应的硝酸铜和硝酸铝,则a点溶液中的阳离子为Zn2+、Ag+、Cu2+、Al3+,错误;
B、b~c锌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b~c点溶液中有红色固体析出,正确;
C、c点时锌和硝酸铜反应完全,锌和硝酸铝不反应,则溶液中的反应已经完成,正确;
D、d点硝酸银和硝酸铜已反应完全均生成硝酸锌,锌和硝酸铝不反应,则d点溶液中溶质有硝酸铝和硝酸锌,正确。
9.将一定量的金属Zn和金属R的混合物粉末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铜溶液中,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活动性R>Zn
B.反应结束后过滤,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Zn
C.反应结束后过滤,向滤渣中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
D.滤液中一定存在两种溶质,且溶液颜色一定为无色
【答案】B
【解析】将一定量的金属Zn和金属R的混合物粉末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铜溶液中,锌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uCl2=ZnCl2+Cu,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铜,则此时溶液质量会增大,由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可知,溶液质量先增加后减小,说明氯化铜先和锌反应,再和R反应,所以金属活动性Zn>R
A、由分析可知,金属活动性Zn>R,错误;
B、由分析可知,氯化铜先和锌反应,再和R反应,由图可知,氯化铜把锌反应完后再和R反应,则反应结束后过滤,滤渣中一定有置换出来的Cu,一定没有Zn,正确;
C、由分析可知,氯化铜先和锌反应,再和R反应,最后可能是氯化铜将R反应完,也可能是R将氯化铜反应完,所以反应结束后过滤,向滤渣中加稀盐酸不一定有气泡,错误;
D、由分析可知,氯化铜先和锌反应,再和R反应,则滤液中一定存在氯化锌和氯化R两种溶质,如果R是铁,则溶液颜色是浅绿色,错误。
10.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等质量的镁、铁分别与足量的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不同金属
C.向等质量的镁条和铝条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
D.向一定量且等质量的锌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答案】C
【解析】A、等质量的镁、铁分别与足量的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镁比铁活泼,反应速率快,镁和稀硫酸反应H2SO4+Mg=MgSO4+H2↑,铁和稀硫酸反应H2SO4+Fe=FeSO4+H2↑,相对原子质量:Mg<Fe,最后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正确;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不同金属,金属活动性:Mg>Al>Fe,故镁反应速率最快,其次是铝,铁反应速率最慢,金属过量,酸不足,酸完全反应,最后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正确;
C、向等质量的镁条和铝条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一开始酸不足,金属过量,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后酸过量,金属完全反应,镁和稀硫酸反应H2SO4+Mg=MgSO4+H2↑,铝和稀硫酸反应H2SO4+2/3Al=1/3Al2(SO4)3+H2↑,相对原子质量Mg>2/3Al,最后铝生成氢气的质量大,错误;
D、向一定量且等质量的锌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一开始酸不足,金属过量,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后酸过量,金属完全反应,镁和稀盐酸反应2HCl+Mg=MgCl2+H2↑,锌和稀盐酸反应2HCl+Zn=ZnCl2+H ↑,相对原子质量Zn>Mg,最后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正确。
11. 小圳同学在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时做了如下图1实验,分别将形状、质量相同的Mg、Al、Zn、Fe和Cu打磨后放入烧瓶中,再注入足量体积和浓度均相同的稀硫酸,利用压强传感器采集数据,得到下图2所示的气压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五种金属中Mg的金属活动性最强 B.Zn与稀硫酸反应产生H2速率比Fe快
C.反应结束后消耗稀硫酸最少的金属是Al D.由图2可知金属Cu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答案】C
【解析】A、由图2可知,镁与稀硫酸反应压强变化最快,反应最剧烈,说明五种金属中Mg的金属活动性最强,正确;
B、由图2可知,相同时间内,Zn与稀硫酸反应产生压强比Fe大,说明Zn与稀硫酸反应产生H2速率比Fe快,正确;
C、由图2可知,反应结束后,Al产生压强最大,说明生成氢气质量最多,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的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说明反应结束后消耗稀硫酸最多的金属是Al,错误;
D、由图2可知金属Cu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因为压强不变,说明没有气体放出,正确。
12. Y型管的左侧分别装有等质量的铁粉和铝粉,右侧分别装有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同时倾斜两支Y型管,使稀硫酸同时全部流入左侧与金属反应。实验结束后观察到注射器活塞停留的刻度相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甲管活塞向上推动较快
B.乙管产生氢气多,所以铝比铁活泼
C.反应结束后,硫酸没有剩余,铁粉一定有剩余
D.反应结束后,铝粉有剩余,铁粉可能没有剩余
【答案】D
【解析】A、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铝活动性强于铁,相同条件下铝粉反应速率比铁粉快,反应过程中乙管活塞向上推动较快,错误;
B、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可根据在相同条件下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或金属与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的可能性来判断,不可根据金属与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多少来判断,错误;
C、根据化学方程式2Al+3H2SO4=Al2(SO4)3+3H2↑,可知每54g铝与294份质量硫酸反应生成6g氢气即每18g铝与98份质量硫酸反应生成2g氢气,根据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可知每56g铁与98份质量硫酸反应生成2g氢气;相同质量的硫酸完全反应消耗的铝质量小于铁,反应结束后,硫酸没有剩余,铝粉一定有剩余,铁可能有剩余,错误;
D、根据选项C的分析可知,反应结束后,当铝粉有剩余时,铁粉可能没有剩余,正确。
13. 2022年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圆满举行,本届冬奥会处处体现“低碳环保”理念,融入中国元素,彰显科技力量,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
(1)北京冬奥会火炬采用氢燃料,保证了火炬能在极寒天气中使用。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 (写出一点)。赛事期间,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用电都是由风力发电供应。风能属于 。
A.新能源 B.化石能源 C.可再生能源 D.清洁能源
(2)北京冬奥会火种灯的灯体使用环保材料再生铝合金。铝合金中的铝虽然化学性质活泼,抗腐蚀性能却很好,原因是 (用方程式表示)。
(3)我国发行了一套冬奥币。冬奥币使用的材料是黄铜,黄铜和纯铜相互刻画,表面留有划痕的是 ;该黄铜中主要含:Cu、Zn、Al,下列设计方案不能用于证明Cu、Zn、Al的活动性顺序的是 。
A.将Zn片分别放入AlCl3溶液和CuCl2溶液中
B.分别将Cu和Al放入ZnCl2溶液中
C.分别将Zn和Al放入CuCl2溶液中
(4)向一定质量的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粉。反应过程中溶质Cu(NO3)2的质量随加入锌粉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a点时,溶液的总质量与反应前相比减小
B.b点时,溶液为Zn(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
C.d点时,过滤所得滤渣为Cu和Ag的混合物
【答案】(1)环保(合理即可) ACD (2)4Al+3O2=2Al2O3 (3)纯铜 C (4)ABC
【解析】(1)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热值高、产物无污染,更环保、原料来源广等;风能属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
(2)铝合金中的铝虽然化学性质活泼,抗腐蚀性能却很好,原因是因为铝易与空气中氧气常温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3)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纯金属的硬度,将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画,发现纯铜片表面留下较深的划痕;
A、将Zn片分别放入AlCl3溶液和CuCl2溶液中,Zn与AlCl3不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Al>Zn,Zn与CuCl2反应,可观察到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金属活动性:Zn>Cu,从而得出金属活动性Al>Zn>Cu,正确;
B、分别将Cu和Al放入ZnCl2溶液中,Cu与ZnCl2不反应,说明金属活动性:Zn>Cu,Al与ZnCl2反应,可观察到有固体生成,说明金属活动性:Al>Zn,从而得出金属活动性:Al>Zn>Cu,正确;
C、分别将Zn和Al放入CuCl2溶液中,均无明显现象,无法判断Cu、Zn、Al的活动性顺序,错误;
(4)向一定质量的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粉,锌粉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当AgNO3完全反应,锌粉再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
A、由图可知,a点时,锌粉与部分AgNO3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根据锌和硝酸银反应关系式为Zn+2AgNO3=Zn(NO3)2+2Ag,每65份质量的锌生成216份质量的银,溶液质量减小,正确;
B、由图可知,b 点时,锌粉恰好与硝酸银完全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此时硝酸铜还未与锌粉反应,则溶液为Zn(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正确;
C、d点时,锌粉完全与硝酸银和硝酸铜完全反应,则过滤所得滤渣为Cu和Ag的混合物,正确。
14. 化学小组设计图1实验来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并在实验后按照图2所示流程从试管B的溶液中回收铜和银。

(1)针对图1中的方案,只利用所给的四种试剂,再补充一个实验,即可达到实验目的,写出补充实验的操作及现象。
(2)分析图2的处理流程:滤渣里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成分最复杂的滤渣所对应的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有 。判断所加铁粉是否已达成实验目的的方法是 。
(3)图2流程中,加入铁粉的质量与所得滤渣的质量关系是 (填“前者大于后者”、“前者小于后者”或“无法确定”)。
【答案】(1)取少量稀盐酸于试管中,插入铜丝,铜丝表面无变化 (2) Ag Fe(NO3)2或Fe(NO3)2、Cu(NO3)2 向滤液中插入铁丝,观察是否有红色物质析出 (3)前者小于后者
【解析】(1)图1中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有气泡生成,溶液变为浅绿色,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排在氢之前;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溶液变为蓝色,有银白色金属析出,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则可通过,取少量稀盐酸于试管中,插入铜丝,铜丝表面无变化,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故能验证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故填:取少量稀盐酸于试管中,插入铜丝,铜丝表面无变化;
(2)由(1)知,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铜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则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溶液中加入铁粉,有以下情形:若铁粉不足,则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滤渣为银,溶质为硝酸银、硝酸铜、硝酸亚铁;若铁恰好和硝酸银完全反应,则溶质为硝酸铜和硝酸亚铁;若铁和硝酸银完全反应,和硝酸铜部分反应,则溶质为硝酸亚铁、硝酸铜,滤渣为铜、银;若铁和硝酸银、硝酸铜完全反应,则溶质为硝酸亚铁,滤渣为铜、银;若铁过量,则溶质硝酸亚铁,滤渣为铁、铜、银,但滤渣加入稀盐酸无现象,说明铁不会过量;成分最复杂的滤渣所对应的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有Fe(NO3)2或Fe(NO3)2、Cu(NO3)2;判断所加铁粉是否已达成实验目的的方法是向滤液中插入铁丝,若硝酸铜有剩余,则铁和硝酸铜会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通过观察是否有红色物质析出来判断;
(3)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AgNO3=Fe(NO3)2+2Ag,每56份质量的铁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NO3)2=Fe(NO3)2+Cu每56份质量的铁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故加入铁粉的质量与所得滤渣的质量关系是前者小于后者;故填:前者小于后者。
15. 质量相等的两份Zn粉,分别与质量相同、质量分数不同的稀盐酸反应。
(1)配制盐酸时有白雾,说明盐酸具有 性。
(2)两种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图象如图所示,两种稀盐酸的浓度比较:Ⅰ% Ⅱ%(填“>”“<”“=”)。
氢气的体积所对应的质量如下表:
(3)恰好反应完全,产生H2的质量为 g。
(4)完全反应时,加入稀盐酸Ⅱ的质量为100g,求稀盐酸Ⅱ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挥发 (2)> (3)0.20 (4)7.3%
【解析】(1)打开装有浓盐酸的试剂瓶时,瓶口出现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结合形成酸雾;
(2)根据生成氢气的图象可知,曲线Ⅰ要比曲线Ⅱ斜率大,反应完全的时间要短,即盐酸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Ⅰ%>Ⅱ%;
(3)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根据生成氢气的图象可知,恰好反应完全时,生成氢气的体积为2.22L,根据氢气的体积对应质量表可知,2.22L氢气的质量为0.20g,即恰好反应完全时,产生H2的质量为0.20g;
(4)解:设稀盐酸Ⅱ中溶质的质量为x
2HCl + Zn = ZnCl2 + H ↑
73 2
x 0.2g
73/2=x/0.2g
x=7.3g
稀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7.3g/100g×100%=7.3%
答:稀盐酸Ⅱ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第二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因此可用来制造照明弹
B.“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C.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时,都需要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D.铝制品抗腐蚀性强,是因为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铝进一步被氧化
2.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大面具,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重65.5克,以下关于此“青铜面具”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铜的主要成分为铜、锡
B.面具表面有一些绿色固体,是铜被氧气氧化生成的氧化铜
C.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金属材料
D.青铜的强度高、可塑性好、耐磨、耐腐蚀,常用于轴承、齿轮等制作
3.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和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B.通常所说的金属材料,就是指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合金
C.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金属,在氧气中也一定不能燃烧
D.金属能导电,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
4.镁是一种常见的金属,下列关于金属镁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镁是一种黑色固体 B.镁在空气中可以被点燃
C.将镁条放入食醋中,会产生气泡 D.镁粉可以用于制作烟花
5. 不能由金属与酸反应直接生成的是
A. FeCl2 B.ZnCl2 C.FeCl3 D.MgSO4
6. 某电镀厂的电镀液中含有金盐,为了回收其中的金元素,技术人员制作了如图的“吸金球”,“吸金球”是装入一些“吸金”物质的纱袋,把“吸金球”浸入电镀液,能“吸”出盐溶液中的金,据上所述,“吸金球”中的“吸金”物质可能是
A.活性炭(C) B.磁石(主要成分是Fe3O4) C.铁屑(Fe) D.胆矾(CuSO4 5H2O)
7. 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与空气和氧气反应,现象如下表所示:
甲 乙 丙
空气 剧烈燃烧 变黑 变黑
氧气 更剧烈燃烧 变黑 剧烈燃烧
据以上信息,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乙>丙>甲 B. 甲>乙>丙 C. 甲>丙>乙 D. 丙>乙>甲
8. 托盘天平左、右两边各放一只质量相等的烧杯,在两只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此时天平保持平衡。然后在左盘烧杯中加入5g锌粒,在右盘烧杯中加入5g铁粉,充分反应后,两烧杯底部均有固体剩余,则此时天平
A. 偏向左边 B. 偏向右边 C. 仍然平衡 D. 无法判断
9. 现将等质量且形状相同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丙<乙<甲 B.反应的速率:乙<丙<甲
C.消耗稀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D.甲、乙、丙可能分别是锌、铁、镁
10. 下列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Cl2+2NaBr=2NaCl+Br2 B. 2Mg+CO2点燃2MgO+C
C. 2Na+2H2O=2NaOH+H2↑ D. 2Na2O2+2H2O=4NaOH+O2↑
11. 欲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图所示方案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时
A. B.
C. D.
12. (1)铝抗腐蚀性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镁、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丝、铜丝在氧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__________________。
13. 某课外学习小组的同学为进一步探究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情况,做了以下两组对比实验( 如图 )。请根据实验Ⅰ、Ⅱ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Ⅰ反映了  的剧烈程度不同;实验Ⅱ则表明了不同种金属与同种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原因是  ;写出实验Ⅱ中锌片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按照实验Ⅰ和Ⅱ的设计思路,请你再设计一组对比实验,简述实验方案:    。
14. 铝在生活生产中使用非常广泛。
(1)生活中的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将光亮的铝片伸入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所得无色溶液的溶质有
(填化学式)
(3)为验证铝、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将表面积相同的铝片、铁片、铜片分别放入浓度和体积都相同的稀盐酸中
B.将铝片、铜片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C.将铁片分别放入硫酸铝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
15. 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钢是合金。
(1)钢的性能比生铁 ,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含碳量 。
(2)据如图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武德合金常作保险丝的原因是 。
(3)某钢样与足量盐酸反应后产生0.04g气体,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钢样中铁的质量是多少?(钢样中其它物质不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1. 黄金是一种贵重金属,它不仅被视为美好和富有的象征,而且还以其特有的价值造福人类。常言道:“真金不怕火炼。”主要是指黄金
A. 熔点高 B. 延展性好 C. 有金属光泽 D. 化学性质稳定
2. 下列关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A. 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
B. 镁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Mg+O2=MgO2
C. 根据各种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初步比较一些金属的化学活泼性
D. 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时,都需要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3. 向一定质量铜锌合金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与反应有关的变化关系用下列示意图表示,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4.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铝丝和银丝 分别加入稀硫酸 分别加入硝酸镁溶液
B 铁粉和碳粉 观察颜色 分别加入硫酸铜溶液
C 黄金和18K黄金 分别加入硝酸银溶液 分别加热
D 双氧水和蒸馏水 分别加入二氧化锰 观察颜色
5. X、Y、Z为三种金属,已知①X+H2SO4=XSO4+H2↑;②Y+2ZNO3=Y(NO3)2+2Z;③Y与稀硫酸不反应,则下列符合要求的X、Y、Z分别是
A.Zn、Ag、Hg B.Cu、Hg、Ag
C.Mg、Zn、Cu D.Mg、Cu、Ag
6. 向Mg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液有可能呈蓝色 B.所得滤液的质量一定比原溶液的质量小
C.滤渣中有Zn和Cu D.滤液中溶质只有ZnCl2
7. 金属镍在制造钱币、不锈钢、催化剂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探究镍(Ni)、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发现A试管中镍丝表面无现象,B试管中镍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Ni、Zn、Cu B.Zn、Cu、Ni C.Zn、Ni、Cu D.Cu、Ni、Zn
8. 向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铝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溶液质量与加入锌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溶液中的阳离子为、、
B.b~c点溶液中有红色固体析出
C.c点时溶液中的反应已经完成
D.d点溶液中溶质有硝酸铝和硝酸锌
9.将一定量的金属Zn和金属R的混合物粉末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铜溶液中,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活动性R>Zn
B.反应结束后过滤,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Zn
C.反应结束后过滤,向滤渣中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
D.滤液中一定存在两种溶质,且溶液颜色一定为无色
10.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等质量的镁、铁分别与足量的相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不同金属
C.向等质量的镁条和铝条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
D.向一定量且等质量的锌和镁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11. 小圳同学在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时做了如下图1实验,分别将形状、质量相同的Mg、Al、Zn、Fe和Cu打磨后放入烧瓶中,再注入足量体积和浓度均相同的稀硫酸,利用压强传感器采集数据,得到下图2所示的气压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五种金属中Mg的金属活动性最强 B.Zn与稀硫酸反应产生H2速率比Fe快
C.反应结束后消耗稀硫酸最少的金属是Al D.由图2可知金属Cu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12. Y型管的左侧分别装有等质量的铁粉和铝粉,右侧分别装有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同时倾斜两支Y型管,使稀硫酸同时全部流入左侧与金属反应。实验结束后观察到注射器活塞停留的刻度相同。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甲管活塞向上推动较快
B.乙管产生氢气多,所以铝比铁活泼
C.反应结束后,硫酸没有剩余,铁粉一定有剩余
D.反应结束后,铝粉有剩余,铁粉可能没有剩余
13. 2022年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圆满举行,本届冬奥会处处体现“低碳环保”理念,融入中国元素,彰显科技力量,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
(1)北京冬奥会火炬采用氢燃料,保证了火炬能在极寒天气中使用。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 (写出一点)。赛事期间,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用电都是由风力发电供应。风能属于 。
A.新能源 B.化石能源 C.可再生能源 D.清洁能源
(2)北京冬奥会火种灯的灯体使用环保材料再生铝合金。铝合金中的铝虽然化学性质活泼,抗腐蚀性能却很好,原因是 (用方程式表示)。
(3)我国发行了一套冬奥币。冬奥币使用的材料是黄铜,黄铜和纯铜相互刻画,表面留有划痕的是 ;该黄铜中主要含:Cu、Zn、Al,下列设计方案不能用于证明Cu、Zn、Al的活动性顺序的是 。
A.将Zn片分别放入AlCl3溶液和CuCl2溶液中
B.分别将Cu和Al放入ZnCl2溶液中
C.分别将Zn和Al放入CuCl2溶液中
(4)向一定质量的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锌粉。反应过程中溶质Cu(NO3)2的质量随加入锌粉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a点时,溶液的总质量与反应前相比减小
B.b点时,溶液为Zn(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
C.d点时,过滤所得滤渣为Cu和Ag的混合物
14. 化学小组设计图1实验来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并在实验后按照图2所示流程从试管B的溶液中回收铜和银。

(1)针对图1中的方案,只利用所给的四种试剂,再补充一个实验,即可达到实验目的,写出补充实验的操作及现象。
(2)分析图2的处理流程:滤渣里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成分最复杂的滤渣所对应的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有 。判断所加铁粉是否已达成实验目的的方法是 。
(3)图2流程中,加入铁粉的质量与所得滤渣的质量关系是 (填“前者大于后者”、“前者小于后者”或“无法确定”)。
15. 质量相等的两份Zn粉,分别与质量相同、质量分数不同的稀盐酸反应。
(1)配制盐酸时有白雾,说明盐酸具有 性。
(2)两种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图象如图所示,两种稀盐酸的浓度比较:Ⅰ% Ⅱ%(填“>”“<”“=”)。
氢气的体积所对应的质量如下表:
(3)恰好反应完全,产生H2的质量为 g。
(4)完全反应时,加入稀盐酸Ⅱ的质量为100g,求稀盐酸Ⅱ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