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五节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
读极地地区地形图,结合资料,说出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等。
运用图片、景观图及资料,知道极地地区独特的生物资源,归纳极地地区的环境特点。
知道我国在极地地区的科考站。
结合资料,认识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价值,了解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的历程和意义。
了解极地地区生态环境受到的破坏,树立“保护极地、人人有责”的价值观
学习目标
一、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有何区别?如何快速分辨?
A
B
北美洲
亚洲
欧洲
北冰洋
印度洋
大西洋
太平洋
南极洲
北极地区:陆包洋
南极地区:洋包陆
北极地区范围:
北极圈(66.5°N)以北
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 ,以及沿岸的亚洲、欧洲、北美洲的陆地和岛屿 。
南极地区范围:
南极圈(66.5°S)以南
包括南极大陆 ,以及周围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部分海域 。
哥们,我来自北极地区,那里终年严寒,降水少,风还大,幸亏哥有这一身厚厚的熊毛不然还不知道要被冻成什么啥个熊样!
哥们,我来自南极地区,我们那里环境可比你的还要恶劣,是全世界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白色荒漠”、“风库”这些高冷的称号!
为何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更恶劣呢?
二、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
比一比:
南、北极地区谁更冷 ?
南极地区
为什么南极地区更冷 ?
南极点
东方站
冰盖
南极大陆常年被冰雪覆盖,平均海拔2350米,最厚的地方45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陆,最高峰艾森峰(5140米)。
地形因素
冰雪高原
---南极洲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极地区主要是南极大陆,陆地冷热变化剧烈,北极地区主要是北冰洋,且有暖流影响下,比南极更为温暖
海陆因素
比一比:
南北极谁降水更少?
年平均降水为100-250毫米
年平均降水为30-50毫米
白色荒漠
---南极洲
南极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低于撒哈拉沙漠 。
我们南极大陆是世界上的风极,平均每年8级以上的大风有300天,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风速17米/秒--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是12级风的3倍。
“风库”
---南极洲
风力强劲
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特征比较:
类型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位置
海陆状况
气温
降水
风速
特有动物
南极圈以南
北极圈以北
“洋包陆”
“陆包洋”
世界寒极--酷寒
严寒
白色荒漠--干燥
少雨
风库--烈风
大风
企鹅
北极熊
佩服佩服,你们南极地区的确比我们环境恶劣多了!吃得苦中苦,方成鹅上鹅啊!
虽说我们这里环境恶劣,但每年还有各国的科考队伍不远万里来考察,冰天雪地的,都不知道有什么好考察的?
各国科考队为什么要到极地地区进行考察?
说到考察,我们这里也有很多考察队伍耶!
三、科学考察的宝地
分析:极地科考的意义
1.丰富的矿产资源
北极地区天然气、石油、煤、铁资源丰富。
南极有世界上最大的煤田。储藏量约达5000亿吨。
南极的石油资源极为丰富,还有极具战略价值的铀、钚等稀有矿藏。
思考:南极为什么会有煤炭资源?
分析:极地科考的意义
2.固态淡水资源库
极地地区冰川蕴藏着丰富的淡水资源,特别是南极大陆98%被冰雪覆盖,南极洲的冰和雪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库,全球90%的冰雪储存在这里,占整个地球表面淡水储量的72%。
分析:极地科考的意义
3.丰富的生物资源
南极地区的主要动物资源有鲸、海豹和企鹅。还有多种类的鸟、信天翁、海鸥等。南极海域的特色之一是浮游生物,如:甲壳动物丰富,其中磷虾蕴藏量就有10亿-50亿。
分析:极地科考的意义
4.研究气候变化
南极是气候的调节器,其冰雪气候的变化影响全球。
巨量冰雪中藏着古老的气候环境信息。
利用钻孔机从冰层钻取冰芯,可以获得南极过去降水、气温等地理信息。
1.长城站:1985年2月
2.中山站:1989年2月
3.昆仑站:2009年2月
4.泰山站:2014年2月
5.罗斯海新站:2022年2月
思考:我国的南极科考站建站时间为何都集中在2月?
长城站
罗斯海新站
昆仑站
泰山站
中山站
我国的南极科考站:
2月为南半球的夏季,气温较高
黄河站:2004年7月28日
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 .
抢答:我国的北极科考站建站时间为何在7月?
我国的北极科考站:
黄河站
科学考察最佳的时间
北极科考:
南极科考:
北半球冬季,11月~次年3月最合适
北半球夏季,6月~8月份最合适
思考:极地科考站为何底部要架空呢?
极地地区风速极大,将主体建筑架空离地可以避免出现飞雪堆积甚至掩埋的情况 ,还可防止热量散失。
你说科考队员们来考察就算了,现在还有很多人类怀着不纯的目的来我们北极滥杀无辜,开采石油和天然气,导致我们的生存环境被严重污染 !
我们更惨,我们附近的海域本来有很多鲸兄弟,近几年都遭全家灭门,加上全球气候变暖我们的家园正在加速被破坏 !
极地地区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人为灾难 !
四、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过度捕杀
南极大陆附近海域对鲸的捕杀。过度捕杀动物,破坏生物多样性,从而破坏其生态环境。
燃油泄露
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采和加工活动,也导致北极地区的环境污染。如图为北极地区遭受漏油污染的海鸟。
保护极地
人人有责!
请同学们想想办法保护我们的家园吧!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国际合作
个人行为
1.《南极条约》是目前国际上管理南极事务唯一的法律依据 ,规定南极和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在南极从事一切军事活动
2.《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
低碳生活
植树造林
垃圾回收
北极地区 VS 南极地区
位置范围
自然环境
自然资源
科考站
环境保护
南极圈以内
洋包陆
北极圈以内
陆包洋
严寒、少雨、大风
淡水、生物、矿产
黄河站(6-8月科考)
《北极环境保护战略》
酷寒、干燥、烈风
淡水、生物、矿产
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罗斯海新站(11-次年3月)
《南极条约》
1.关于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比较,正确的是( )
A.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比北极地区更高
B.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C.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比北极地区低
D.南极地区年降水量比北极地区多
2.关于南极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表述错误的是( )
A.纬度高——气候酷寒
B.降水丰富——南极大陆上平均冰层厚度为2000米
B.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地球上的“风库”
D.企鹅是南极地区的象征
C
B
完成练习册25-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