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30课《使至塞上》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
点评:阅读各项内容,了解所涉及的知识点,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与诗歌内容比较判断。
2.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答案:D
解析:分析:D项“萧关”是古关名,而非人名。
点评:诗歌在的词语意思要结合诗句内容理解。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画面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势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爱前线打破敌军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事的关心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点评:分析诗句的含义,要根据全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来分析理解,而不能只概括字词来望文生义。
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答案:D
解析:分析:D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豪放的艺术特色。
点评:赏析诗歌,要整体把撑诗歌的内容,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写作者出使,已经过了属国的居延这一地方。一个“单”字,写出了他出使的孤单与无奈。
B.颔联借用比喻,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显得形象而生动。
C.颈联中,“孤烟”、“长河”、“落日”,写出了大漠景色的单调与荒。“直”“圆”写出了边塞人民不惧生活艰苦,奋勇向前以圆美好愿望的豪情斗志。
D.尾联意思是说在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才知道都护还在很远的燕然山。至此,并未交待“出使”结束,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
E.全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而重点在于写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画面宏大,意境开阔,景色壮丽的塞外风光图。
答案:BD
解析:分析:B“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解得不妥.征蓬出汉塞,把自己比作无根之征蓬,只能随风而去,写出无奈.归雁入胡天,写春回雁归,自由自在.反衬自己出使的身不由己。
D至此,并未交待“出使”结束,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此两句谓到了边塞,只遇到留守部队, 原来守将们正在燕然前线.但并非留下想像余地的意思。
点评:赏析诗歌,要整体把撑诗歌的内容,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6.对(唐)王维《使至塞上》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故乡水;诗人自己。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B.诗人以浓郁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 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
“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 “ 燕然 ”两字中。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中,“诗人以浓郁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表述不当,诗歌中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上。
点评:赏析诗歌,要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7.请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答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解析:分析:这首诗句被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主要体现在作者对大漠风光的描绘上,解答时,要抓住重点词“大漠”“孤烟”“直”“圆”。
点评:赏析诗歌,要注重抓住关键词语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8.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并非秋天,而是春天。因为“归胡天”透露出大雁从南往北飞,这是春天的景物特征。
点评:把握诗歌内容,要在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
9.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答案:A
解析:分析:(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归雁”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并非轻松愉快。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
点评:赏析诗歌,要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10.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
答案:A
解析:分析:B项中由“归雁入胡天”知道雁北飞,因此季节是春天。
点评:把握诗歌内容,要在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
11.按要求默写
①最能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诗句是: 。
②本诗写景的名句是: 。
③表明边关局势紧张的诗句是: 。
答案: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都护在燕然
解析:分析:抓住各题提示的信息,根据所学所记概括相关内容或默写出句子,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蓬“雁“圆“燕”等。
点评:本题中有概括题,有默写题,看清答题要求。理解性默写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能力,学习中对作品中的一些重点语句要深入理解,加强记忆。
12.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
答案: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解析:分析:文言语句,我们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虚词、句式等作为突破口,寻找断句之处,还要读懂文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
点评:解答此题首先看题目,其次文中也有标志性词语。
二、诗歌鉴赏
13.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答案:“直”字,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解析:分析:赏析词语要写出这个词语能表现出什么样的意境或效果。
点评:古诗的语言精练,理解其内容或作者的思想情感,要篇不离句,句不离字,分析字词的含义,抓住关键句子来体会。
1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你品读这一名句见到了什么样的“景”呢?请描述。
答案:在茫茫无边的沙漠之上,一缕烽烟直上云霄;在横贯沙漠、杳无尽头的黄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
解析:抓住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几句的内容,根据其中所写景色加以描绘。
点评:本题是考查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找到诗句写景的句子,描写其细节,突出画面感即可。
15.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
情感。
答案: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失意飘零)内心情感。
解析:颔联借用比喻,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传达出诗人孤独惆怅的内心情感。
点评:要求学生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16.颈联是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绝”的写景名句,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文字描绘这幅画面。(50字以内)
答案:边疆沙漠,浩瀚无边,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
解析:分析:只要想象合理,语句优美,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点评:本题是考查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找到诗句写景的句子,描写其细节,突出画面感即可。
17.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
解析:分析:从“单车问边” 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传达出诗人被排挤,不得志的孤独惆怅内心情感。
点评:体会作者情感结合景物来分析。
18. 这首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请你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此诗首尾两联,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难行程,颔联和颈联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诗人借景抒情,使事、景、情融为一体。
解析:分析:首联写作者出使是叙述中间两联是写景,大漠美丽雄浑的风光,尾联也是叙述。全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而重点在于写景。
点评:结合诗句分清写景,叙事与抒情。诗歌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19.填空
王维, 代诗人字 ,人称“ ”,其山水诗成就很高,和 并称为“王孟”。本诗从体裁上看是 诗,从内容上看,文学史上称之为“ ”诗。
答案:唐|摩诘诗佛|孟浩然|五律|边塞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对于名家的作品、字号、流派、诗风都要用清晰的记忆。
点评:熟记作家作品集相关情况。
20.诗的首联叙事,交代了 和 ,一个“单”字写出诗人 去慰问边关将士。
答案:出使路线|到达地点|轻车简从
解析:分析:“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开头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点。“单车”,写其轻车简从,言慰问使团规模不大。“问”,慰问。“边”指边塞。
点评:要仔细分析其作品中所写的内容,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