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树上的喜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渡、荫”等10个生字,会写“伞、姨”等8个字,掌握“好像、一直”等11个词语。
2.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简述“我”喜欢的是什么。
3. 根据情境展开想象,能够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述“我”喜欢的是什么。
2. 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补充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渡、荫”等10个生字,会写“伞、姨”等8个字,掌握“好像、一直”等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 出示喜鹊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是一只什么鸟?(喜鹊)
2. 引导学生回忆一年级学习的课文《树和喜鹊》,了解喜鹊是吉祥的鸟。
3.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和喜鹊有关的文章——《枫树上的喜鹊》。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 听范读后,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思考“我”喜欢的是什么。
2. 指名读课文,随文识字。
指名读第1-4自然段,出示生字词“渡口、绿荫、遮蔽、撑着”,注意前鼻音“荫”和后鼻音“撑”的读音。
学习“渡口”,识记“渡”字,出示带有“渡”的词语。
识记“荫、蔽”,观察生字,发现共同点(都有草字头)。
演示撑船的动作,识记“撑”字,进行熟字比较(掌——撑)。
指名读第5-13自然段,出示生字词“拼音、山冈、懂得、答案”,注意前鼻音“拼”、后鼻音“冈”和“懂”的读音,以及“得”的轻声。
3. 进行识字小游戏:“喜鹊回家”。
4. 在句子中检查认字情况。
5.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识字游戏,练习书写
1. 复习字词,进行识字游戏。
2. 出示生字“伞、姨、弟、便”的田字格课件,观察字形,说说发现。
3.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练习。
4. 同样方法学习“教、游、戏、母”等字。
5.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坐姿和写字姿势。
6. 展示交流,评价修改。
7. 抄写词语:好像、一直、说话、童话、称呼、对岸、发现、弟弟、游戏、发明、字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喜欢的是什么。
2. 根据情境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 出示字词,指名认读。
2. 开火车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3. 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1-4自然段,品“喜欢”之情
1. 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画出含有“我喜欢”的句子,说说“我”喜欢什么。
2. 出示句子,理解“我喜欢”的内容,并指导朗读。
“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它。”
“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的窝,我喜欢极了。”
“我喜欢站在枫树下,抬头看喜鹊的窝。我常常觉得喜鹊会跟我说话,我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她喜鹊阿姨。”
“我真是喜欢极了。上个星期天早上,我正要撑着渡船到对岸的树林里去打柴,发现喜鹊阿姨的窝里有几只小喜鹊了。我真是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他们喜鹊弟弟。”
3. 理解“绿色太阳伞”“绿荫”“遮蔽”等词语的意思,并想象画面朗读句子。
4. 小结:村子渡口旁的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窝,“我”喜欢极了,后来“我”发现窝里有几只小喜鹊的时候,“我”更喜欢了。
三、学习第5-13自然段,感受“喜欢”之情
1. 默读课文第5-13自然段,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2. 出示句子:“从那天起,我一有空,便来到渡口边,站在枫树下看望我的喜鹊弟弟。喜鹊弟弟长得真快,好极了。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他们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
指名读句子,理解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的内容。
想象喜鹊阿姨还会教些什么。
3. 画出具体描写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活动的句子,并理解句子意思。
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学习拼音。
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看日出。
4. 讨论: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童真与童趣?
四、展开想象,进入情境
1. 出示课文插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并写下来。
“我看见喜鹊阿姨找到了一条虫子回来,站在窝边。喜鹊弟弟一齐叫道:‘鹊!鹊!鹊鹊鹊!’我懂得,他们的意思是:‘ ’”
“喜鹊阿姨把虫子送到喜鹊弟弟嘴里,叫起来:‘鹊,鹊,鹊……’我知道,她是在说:‘ ’”
2. 同桌交流,小组补充,代表发言。
3. 师生共同点评,感受每个同学的想象。
五、拓展阅读,总结提高
1. 课堂小结:本文写了“我”喜欢站在渡口边的枫树底下看喜鹊的窝,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教喜鹊弟弟学习、游戏,“我”为懂得他们的语言交流而感到高兴。文章表达了“我”对喜鹊一家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2. 课后作业:
推荐阅读《雪儿》。
完成相关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