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12课《桥之美》同步训练
1. 选出注音正确的 一项( )
A.媒介méi 和谐xié 苍茫máng 点缀zhuì
B.摧毁cuī 纤细qiān 销魂xiāo 画卷juǎn
C.摄影niè 孕育yùn 险峻jūn 笼统lǒng
D.脂粉zhī 陡坡dǒu 浮萍pīng 驻足zhǔ
答案:A
解析:分析: B.“纤”应读“xiān”卷应读“juàn”;C.“摄”应读“shè ”“ 峻”应读“jùn”;D.“萍”应读“ping”“ 驻”应读“zhù”。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2.给加粗的字注音。
纤( )细 飞瀑( ) 孕( )育 相处( )
答案:xiān| pù| yùn |chǔ
解析:分析: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处”是多音字读“chǔ”。
点评: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3.根据拼音写汉字。
xié tong( ) hé xié( ) shī jìng( )
答案:协同|和谐 |诗境
解析:分析:这是这节课中的重点字。写汉字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点评:写汉字,要根据语境结合拼音正确判断,注意形似同音字,不要写错别字。
4. 下面词语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和谐(xié) 煞风景(shā) 点缀(zhuì)
B.笼统(lǒnɡ) 强劲(jìn)
C.着重(zhuó) 前瞻后顾(zhān)
D.孕育(yùn) 脂粉(zhī)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强劲(jìn)”应为“jìng”。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5. 加粗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重叠 重逢 重创 B.相处 处所 处理
C.着眼 着重 着陆 D.角色 角落 角逐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多音多义字,A选项依次读chóng/chóng/zhòng。B选项依次读chǔ/chù/chǔ。C选项都读zhuó。D选项依次读jué/jiǎo/jué。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多音字字音。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6. 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销( ) 俏( ) 峭( ) 削( )
峻( ) 竣( ) 俊( ) 骏( )
答案:销毁|俏丽|陡峭|削弱|险峻|竣工|俊俏|骏马
解析:分析:这是一组形近字的组词,要注意它们之间字形、字音、字义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去记忆就不会出错,区别形似字的偏旁部首的易错点,结合字义辨析组词。
点评:此题考查形近字字音字组词。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7. 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现在大慨很少有人用这口吻教训后生小子了。
B.彻底催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
C.即使碰不见晓风惨月,也令画家消魂。
D.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
答案:C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A. 慨—概,B. 催—摧,C. 惨—残,消—销,D项无错别字,故选C。
点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8.选词填空
每当其间________(呈现、显现、出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答案:显现
解析:分析:出现:显性的意思;呈现:将某样东西让大家看的意思。显现:某样东西显性了的意思。结合原文及词语的不同含义应选择“显现”。
点评:考查学生正确辨析运用近义词的能力,此类题关键在于比较近义词的区别,将词语拆分,根据词中不同的文字辨析词语意义的细微差别,再根据语意判断选用。
9. 对下面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举例说明)
B.不过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作比较作诠释)
C.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列数字 打比方)
D.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作诠释)
答案:A
解析:分析:A项说明方法为引用说明。
点评:首先要了解说明文有哪些说明方法及它们的特点,根据文段关键词语来判断其说明方法,根据内容概括其作用。
10. 解释词语的意思
晓风残月:_______煞它风景:_______失之毫厘,差之千里:___
答案:拂晓风起,残月将落。常形容冷落凄凉的意境。在本文指夜晚的景色|同“杀风景”。意思是破坏了景致|意思是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根据词在文章当中的语境含义来解释。
点评: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彩,根据语境判断。
11.根据句中画线部分的意思,在后面的括号内写出相应的词语。
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 )
停止脚步。( )
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 )
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
答案: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驻足|美感|史诗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根据词的解释来判断词语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些。
点评:根据语言表达的意思选填最贴切的词语。应在对词语含义掌握的基础上来判断是哪一个词语,都是出自文章当中的,比较简单。
12. 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
答案:描写
解析:分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是描写,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说话,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在以说明为主的同时,适当运用描写。
点评:常见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初中阶段应掌握常见的表达方式,并能区分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了解其作用。记叙重在讲述一件事;描写重在写景物。说明意在解释说明。议论是作者的观点见解。在说明文中穿插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可以增加文采。
13. 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B.每过环形的山谷,东张西望,许多桥的直线时时划断陡坡。
C.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
D.如果煞它风景,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毁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
答案:B
解析:分析:“东张西望”指这里那里地到处看,形容寻找东西或心神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应该为“前瞻后顾”。
点评:了解词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方面判断正误。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14. 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 )
答案:说明方法 列数字
解析:分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很容易判断,语句中有介绍说明事物的数据就是列数字。
点评:首先要了解说明文有哪些说明方法及它们的特点,根据文段关键词语如“53孔”来判断其说明方法,根据内容概括其作用。
15. 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 )
答案:打比方
解析:分析:打比方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把“长桥”比作“卧龙”,生动形象。
点评:首先要了解说明文有哪些说明方法及它们的特点,根据文段关键词语来判断其说明方法,根据内容概括其作用。
16. 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 )
答案:摹状貌
解析:分析:摹状貌就是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点评:说明文中的摹状貌类似于记叙文中的描写。
17. 下列句子使用了两种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
A. “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B. 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C.我国的铁路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60年前,我国没有一条高速公路;60年后,我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居世界第二。
D. 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使用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B项使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打比方,C项使用的说明方法是作比较,D项使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故选B项。
点评: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对说明方法的辨析,是常考考点,学生平常注意掌握常见说明方法的特点,考试时便轻松了。
18. 文学常识。
《桥之美》选自 ,作者是 ,他是我国著名的 。
答案:《吴冠中人生小品》|吴冠中|画家。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作者的相关常识,有必要要求学生识记相关知识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
19. 下列对课文或者作者的介绍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一位桥梁专家,在这篇课文中,他高屋建瓴、游刃有余地向读者介绍有关中国石拱桥的一般性知识。
B.《桥之美》是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一篇美学小品。文章在让人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获得了美学知识。
C.《苏州园林》先从几个方面介绍园林景观,再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给读者以全面、具体的印象。
D.《故宫博物院》以空间为顺序,沿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由中间到两侧,逐次介绍建筑物。
答案:C
解析:分析:《苏州园林》先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再分别从几个方面加以说明,给读者以全面、具体的印象。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把握。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作者、体裁、主人公等可以进行分类,以防混淆。对著名篇章的内容熟读并熟记。
20. 下列属于生动说明的句子是( )
A. 宝带桥全由金山石砌成,历经千年以上的激流洪波,仍然牢固完好。桥长200多米,53孔,是一座美丽的连孔桥。
B. 凡有侗族居住的地方,村前寨后的交通要道上都建有桥,有石拱桥、石板桥、竹筏桥等。
C.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D. 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
答案:C
解析:分析:ABD三项都是平实说明,C项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是生动说明。
点评:“生动说明”是指使用修辞方法或生动的语言通过描写的方法来说明事物。
21. 给下列一段话标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桥与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它是沟通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
答案:“”,:—;、;,、!
解析:分析:直接填写相对来说较难, ( http: / / www. / s q=%E7%88%B6%E4%BA%B2&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注意引用的诗句和语句间的层次关系。
点评: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22. 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语句按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不过我之爱桥,并非________,也并非________,而是________。
(1)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
(2)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
(3)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A.(1)(2)(3)B.(3)(2)(1)
C.(2)(1)(3)D.(2)(3)(1)
答案:C
解析:分析:结合原文,了解文意,注意语句的合理顺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句子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对于句子顺序,平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典型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对于句意理解,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意思。
23.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B.一道孤立的线很难说有什么生命力,是险峻的环境孕育了桥之生命,是山岩、树丛及急流的多种多样的线的衬托,才使索桥获得了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
C.如果煞它风景,将江南水乡或威尼斯的石桥拆尽,虽然绿水依旧绕人家,但彻底摧残了画家眼中的结构美,摧残了形式美。
D.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
答案:C
解析:分析:了解造成病句的原因,区分病句类型。C项“摧残”用词不当,应用“摧毁”。
点评: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24.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宝带桥全由金山石砌成,历经千年以上的激流洪波,仍然牢固完好。②桥长200多米,53孔,是一座美丽的连孔桥。③每逢中秋佳节,苏州很多人结伴来桥上赏月。④有的驾驶小船,荡漾桥下。⑤宝带桥建筑艺术特异,不知运用的是哪一种美学上的结构,中秋之夜,每一个桥孔都闪耀着一个明亮的圆月,共计54个。⑥54个明月随着小船的驶进一一出现在桥下,何等神奇!⑦如果从桥的这一端望桥的那一端,水中出现的是一条闪光的银链,何等奇丽!
(1)本文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描写、记叙、抒情、说明
(2)给本文段划分层次,并说明这样划分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层:第①句,第二层:第②句,第三层:③—⑦句。理由:按文段内容可知,文段分别描写了宝带桥的牢固、连孔、建筑艺术特异三个特点,据此可划分为三层。解析:分析:第一小题考查表达方式和说明方法,常见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初中阶段应掌握常见的表达方式,并能区分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了解其作用。第二小题考查了文段的结构层次,要根据文段内容来划分。
点评:从说明文的角度来看,用多种表达方式可以避免说明文的枯燥无味,生动形象的说明增加文采。说明文的结构通常分为三部分: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中间详细解说说明对象,结尾总结说明对象。
25. 阅读训练
凡有侗族居住的地方,村前寨后的交通要道上都建有桥。它们结构别致,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有石拱桥、石板桥、竹筏桥等。侗族擅长于建筑,特别是桥梁建筑尤为突出。其中一种长廊式的“风雨桥”,以它独特的造型艺术和高超的建筑技巧久负盛名。
风雨桥,不仅连接交通,而且可避风雨,因而得名。它是一种木石结构的桥。著名的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程阳风雨桥,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桥长165米,桥面宽10米,桥高15~20米。桥墩以青石砌成,桥面铺设成排的杉木,上面建有长廊,覆以瓦顶,还有楼亭五座。楼亭成方形,多角重檐,共有房檐五层,层层而上,形似宝塔,气势宏伟。桥面通道两侧有栏杆,长廊两侧有长凳,宛如游廊,供人观赏和休憩。长廊和楼亭的瓦檐、柱头都雕花刻画,龙凤花草,秀丽玲珑,蔚为壮观。
风雨桥在建筑结构上更为独特。建桥时不用一颗铁钉,只在柱子上凿通无数大小不同的孔眼,以榫(sǔn,器物两部分之间的凸出部分)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极为精密。其坚固程度,不亚于铁、石桥,可延二三百年而不损。这是侗族建筑艺术的特色,也是侗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
(1)本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它的特征是什么?
答案:说明的对象是侗族风雨桥|它的特征是结构别致、造型独特、建筑技巧高超,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它既连接交通,又可供人休憩娱乐,是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2)“风雨桥在建筑结构上更为独特。建桥时不用一颗铁钉,只在柱子上凿通无数大小不同的孔眼,以榫(sǔn,器物两部分之间的凸出部分)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极为精密。”一句中加粗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能去。“更为、极为”表示程度,语气更加强烈,如果去掉就达不到这种程度了,不符合原意。
解析:分析:第一小题考查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由语段来看,此部分说明的对象是侗族风雨桥,其总体特征要结合文段总结。第二小题考查说明文语言,比较辨析有无此词语语意的变化,从而说明此词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个角度来概括其特点,要使用评价语“准确说明”。
点评:“说明对象”即说明文主要说明的事物,可根据文中出现的关键词的频率来判断,可在标题和开头文段中搜寻。判断说明对象的特征,要去找文中的总括句或总结句。第二小题是说明文常考的考点,回答这类型的问题首先要表态,回答能或不能;然后再定性,最后再写结论,若删去原来的意思就变成……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按步骤答题得分率会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