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苏州园林》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苏州园林》同步训练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3.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20 17:2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13课《苏州园林》同步训练
1.划线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轩榭(xiè) 池沼(zhǎo) 鉴赏(jiàn) 重峦叠嶂(zhàng)
B.亭子(tínq) 堆叠(dié) 砌墙(qì) 胸中有丘壑(hè)
C.攀登(pān) 磷峋(lí) 腾萝(téng) 俯仰生姿(zī)
D.斟酌(zhuó) 阑干(1án) 檐漏(yán) 别具匠新(xīn)
答案:A
解析:分析: B项中“亭”音tíng;C项中“磷”应为“嶙”,音lín;“腾”应为“藤”;D项中“新”应为“心”。
点评:本题要求从读音和字形两个点上判断。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平时多加注意,仔细辨识,加强记忆,注重积累。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映衬( ) 玲珑( ) 模样( ) 蔓延( )
答案:yìng chèn |líng lóng| mú| màn yán
解析:分析: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模样”是多音字读“mú”。
点评: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3.根据拼音写汉字。
zhēn zhuó ( ) xuān xiè ( ) 邱hè( ) lín xún( )
答案:斟酌|轩榭|壑|嶙峋
解析:分析:这是这节课中的重点字。写汉字时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尤其是“嶙”和“轩”。
点评:写汉字,要根据语境结合拼音正确判断,注意形似同音字,不要写错别字。
4. 下面词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池沼(zhǎo) 鉴赏(jiàn) 重峦叠嶂(zhàng)
B.丘壑(hè) 嶙峋(línxún)镂空( lóu )
C. 琢磨(zhuó) 斟酌(zhōu) 蔓延(màn )
D .轩榭(xiè ) 心裁(cái) 盘曲(pán )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斟酌zhōu”应为“zhuó”。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5. 苏州园林名满天下,随便走进一个园,那惟妙惟肖的石雕,那巧妙____(决、绝)伦的亭台,那五彩斑斓的池鱼,都会令人心旷神怡。。
答案:绝
解析:分析:“决”有“决定”的意思,“绝”有“独一无二”的意思,横线处应填“绝”。
点评: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必须要结合相应的语境来选择相应的词语。我们常说“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放到语境中揣摩出来的意思才会是正确的全面的。
6. 没有错别字的是( )
A. 败笔 蔓延 玲珑 盘屈嶙峋
B. 堆叠 闲适 映衬 自出心材
C .明艳 阅历 彩绘 因地治宜
D .鉴赏 工细 雷同 俯仰生姿
答案:D
解析:分析:A.盘屈嶙峋—盘曲嶙峋,B. 自出心材—自出心裁,C. 因地治宜—因地制宜,故选D项
点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7. 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B.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C.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旁的。
D.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答案:C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汉字字形的辨析能力。本题书写错误的词语“无所依旁”可以改为:“无所依傍”。
点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8. 选词填空
参照上下文的连贯,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______,讲究假山池沼的_______,讲究花草树木的_______,讲究近景远景的______。 ( 叶圣陶·《苏州园林》)
A.布局 配合 映衬 层次
B.配合 映衬 布局 层次
C.映衬 配合 层次 布局
D.层次 布局 配合 映衬
答案:A
解析:分析:配组题中同义词辨析应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从对象、范围、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
点评:考查学生正确辨析运用近义词的能力,此类题关键在于比较近义词的区别,将词语拆分,根据词中不同的文字辨析词语意义的细微差别,再根据语意判断选用。
9. 对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
B.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胸怀宽广,能容下丘陵和沟壑)
C.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突兀的样子)
D.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里有典范代表的意思)
答案:B
解析:分析:“胸中有丘壑”这里指设计师和工匠师的胸中有了山水风景的构思布局,多指心中已经将一切都布置好了。可结合前面的“生活多阅历”来理解。
点评:此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彩,根据语境判断。
10. 解释词语的意思
标本: 雷同: 别具匠心:
答案: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指不该相同而相同|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根据词在文章当中的语境含义来解释。
点评: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彩,根据语境判断。
11.根据句中画线部分的意思,在后面的括号内写出相应的词语。
灵巧高明,超过寻常的,没有比得上它的。________
看起来好像是农历月初,穿出云层形状如钩的月亮。 ________
形容描绘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________
答案:巧妙绝伦 |初月出云|惟妙惟肖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根据词的解释来判断词语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些。
点评:根据语言表达的意思选填最贴切的词语。应在对词语含义掌握的基础上来判断是哪一个词语,都是出自文章当中的,比较简单。
12. 下列各句所用的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
B.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C.不过,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D.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答案:C
解析:分析:ABD三项所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说明,只有C项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故选C项。
点评:常见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初中阶段应掌握常见的表达方式,并能区分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了解其作用。记叙重在讲述一件事;描写重在写景物。说明意在解释说明。议论是作者的观点见解。
13.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 )
A.这篇文章让读者一点也看不出修改的痕迹,就好像完全出于自然,一气呵成的样子。
B.他自信这一席话委婉得体,尤其最后那一段接得天衣无缝。
C.大家磕磕撞撞,转弯抹角,走了半天,才找到了要采访的那户人家。
D.苏州园林在设计上处处别有用心,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答案: D
解析:分析:别有用心:别:其他。用心:居心,打算。心中隐藏着其它的计谋。指言论或行动有不可告人的企图(贬义)。此处感彩错误。
点评: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方面判断正误。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14.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打比方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
A.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B.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C.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8公里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D.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答案:B
解析:分析:ACD三项都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只有B项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故选B项。
点评: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对说明方法的辨析,是常考考点,学生平常注意掌握常见说明方法的特点,考试时便轻松了。
15. 指出下面说明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 )
A.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作比较)
B.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略窄,宽8米。(列数字)
C.咖啡驯化于15世纪,甜菜驯化于19世纪。(作比较)
D.园蛛的丝细到只有一英寸的一万五千到二万分之一光景,比蚕丝细得多(作比较,列数字)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而不是作比较。
点评:首先要了解说明文有哪些说明方法及它们的特点,根据文段关键词语如“15世纪”“ 19世纪”来判断其说明方法,根据内容概括其作用。
16. 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
答案:摹状貌
解析:分析:摹状貌就是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点评:说明文中的摹状貌类似于记叙文中的描写。
17. 下列句子运用了作比较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
A.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B.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 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C.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D.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答案:B
解析:分析:B句,把“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与“苏州园林”进行比较,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讲究自然美的特征。
点评: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对说明方法的辨析,是常考考点,学生平常注意掌握常见说明方法的特点,考试时便轻松了。
18. 文学知识。
《苏州园林》是现代作家    写的一篇    文,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出发,用高度     的语言,     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异中之同的整体    ,又用生动而具体的语言,从各个方面    出一幅幅画面。
答案:叶圣陶|说明|概括|综合特征|勾画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作者的相关常识,有必要要求学生识记相关知识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
19. 选择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但为了准确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说明文中也可以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
B.《苏州园林》的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C.《苏州园林》一文是从园林的局部来介绍苏州园林的别具一格的,如对假山和池沼的介绍,对园林角落的介绍等,说明了苏州园林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都具有图画美的特征的。
D.《苏州园林》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眷恋之情。
答案:C
解析:分析:《苏州园林》一文是从整体到局部来介绍苏州园林的,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把握。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作者、体裁、主人公等可以进行分类,以防混淆。对著名篇章的内容熟读并熟记。
20. 下列属于生动说明的句子是()
A.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B.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C.池沼里养着金鱼和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和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D.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答案:C
解析:分析:ABD三项都是平实说明,C项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是生动说明。
点评:“生动说明”是指使用修辞方法或生动的语言通过描写的方法来说明事物。
21. 下面都是概括性句子的一组是( )
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②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③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④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⑤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⑤
答案:C
解析:分析: ( http: / / www. / s q=%E7%88%B6%E4%BA%B2&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本题考查概括和具体描写的区别,②④是具体描写景色,①③⑤是概括描写,故选C项。
点评:概括描写:就是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加以简明地写出来,扼要重写。 具体描写:对某个事物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
22. 仔细阅读下面语句,选出排列正确的一项( )
①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②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③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④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
⑤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
A.④⑤③①② B.②①⑤③④ C.⑤③①②④ D.③①②④⑤
答案: 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句子之间前后关系的理解,较为容易。由第②句“诸如此类”一词人手,自然就能断定这一句是最后一一句;然后根据四个备选答案中的排列顺序,排除掉B、C、D,自然就能得出正确选项A。
点评:这类题目只要把握住了语段中关键句子或关键词语,然后根据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针对备选答案,运用排除法,很容易就能够得出正确答案。
23.按合理的顺序排列下列句子顺序的一项是( )
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②这是为什么
③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绝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⑤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A.①②④③⑤
B.①④②⑤③
C.⑤①④②③
D.⑤②③①④
答案:C
解析:分析:从语段看,本段文字主要介绍苏州园林的设计,文段一开始先从其他建筑说起,意在引出苏州园林,所以第一句选择⑤,从语意连贯和手法上(作比较),都应该选择①句,故筛选出C。
点评:对于句子顺序,平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典型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对于句意理解,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意思。
24.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②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③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④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⑤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⑥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1) 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
答案: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2)用“‖”把上段文字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
答案: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分析:第一小题考查概括性说明,概括苏州园林树木栽种和修剪的特点;第二小题考查了文段的结构层次,已经有了提示划分三层,相对来说就比较简单了。
点评: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中心句的特点一般在段的开头,起概括和总述作用;结构划分比较简单,根据说明思路划分即可。
25. 阅读训练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
答案: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文中加黑词“一切”“都”“决不”能否去掉,简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能去。这些词十分准确的表示了苏州园林全部如此构成图画美,而绝无例外的情况。如果去掉,语气就没那么坚决了。
解析:分析:第一小题考查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注意分析本文段的说明对象,不是苏州园林而是苏州园林的总特征。第二小题考查说明文语言,比较辨析有无此词语语意的变化,从而说明此词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个角度来概括其特点,要使用评价语“准确说明”。
点评:“说明对象”即说明文主要说明的事物,可根据文中出现的关键词的频率来判断,可在标题和开头文段中搜寻。第二小题是说明文常考的考点,回答这类型的问题首先要表态,回答能或不能;然后再定性,最后再写结论,若删去原来的意思就变成……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按步骤答题得分率会比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