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22课《陋室铭》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找出各组中注音有错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
A.陋室(lòu) B.德馨(xīng) C.调素琴(tiáo)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馨”读xīn;故答案是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答案:A
解析:分析:A项中作者以“仙”“龙”自比,表现了“德馨”则“陋室不陋”的主旨。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A.孔子云:何陋之有
B.无案牍之劳形
C.春冬之时
D.观之正浓
答案:B
解析:分析:例句“之”是主谓之间,无意义。A.“之”:助词,宾语前置标志;C“之”助词,的;D“之”代词。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判定。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可爱者甚蕃(多)
C.陶后鲜有闻(少) D.宜乎众矣(适宜)
答案:D
解析:分析: D.“宜”是“应当”的意思,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情况。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陋室铭》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陋室铭》《爱莲说》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陋室铭》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爱莲说》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答案:C
解析:分析:“说”侧重于议论。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体的了解。故选C。
6.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答案:A
解析:分析:A项应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7.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主要写交往的人,没有贬低无学问的人的意思。故选C。
点评:学生要在理解全文基础上作答,不可断章取义。
8.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 名:名气
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馨:香气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鸿儒:博学的人
D无案牍之劳形 劳形:身体劳累
答案:C
解析:分析:A“名”是“出名”的意思;B“馨”是“品德高尚”的意思;D“劳形”是“使身体劳累”的意思。所以应该选C。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结构和顺序的安排合理性,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注重实际运用。
9.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答案:D
解析:分析:“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故选D。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对句子的理解不能脱离文章主旨。
二、填空题
10.《陋室铭》的作者是___________,字______,是__________朝人。
答案:刘禹锡|梦得|唐朝人
解析:分析:熟记文学常识,根据要求填空。
点评: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11.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_____的文体。这种文体有____的特点。
答案: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用韵。
解析:分析:“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陋室铭》是代表作品。
点评:学生要掌握“铭”这种文体的特点。
12.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____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___ 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_________的写法。
答案: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托物言志
解析:分析: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题,了解写作特点。
点评:学生要把握文章主旨,明确写作手法。
三、阅读理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4)无案牍之劳形 ( )
答案:(1)有名(或“出名”“著名”“成了名山”);(2)这;(3)调弄,这里指弹(琴);(4)使……劳累。
解析:分析:结合句意理解词义。
点评:学生要熟记重点文言实词。
14.翻译:孔子云:何陋之有?
答案: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解析:分析:该句宾语前置,翻译时注意把顺序调过来。
点评:学生要按要求准确翻译文言句子。
15.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答案: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
解析:分析:诸葛亮、杨子云和作者都是品德高尚的人,属于一类人。
点评:学生要掌握类比的写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