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望岳》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望岳》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20 17:3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25课《望岳》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此句写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用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有哲理,表达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答案:A
解析:分析:A项是远望泰山所见。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的赏析。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诗以“望”如题,却不着一个“望”字,情景交融,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
顶而小天下,以抒雄心壮志。
B.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
心 ,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C.“齐鲁青未了”中的“齐鲁”指的是山东地区,这首诗是杜甫在中年漫游生活中来到
山东是所写,以表达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D.“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描写的景物主要是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和投林还巢的
鸟,透过描写景物还能体会出是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此诗是诗人青年时期漫游所做。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分析。
3.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岱宗夫”。
B.“造化钟神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D.“阴阳割昏晓”中“割”字写出了泰山的高大,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答案:A
解析:分析:“夫”是语气词;“岱宗”指泰山。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分析概括。
4.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登临泰山后对其壮观之势的赞叹。
B.“一览众山小”表达诗人傲视群雄的自诩与豪气。
C.这首诗表达了对泰山高大巍峨景观的崇敬与赞美。
D.“岱宗夫如何?”句表现了诗人开始对泰山的不解与疑虑,为下文作铺垫。
答案:C
解析:分析:A项此诗写于诗人登临泰山前;B项没有傲视群雄的意思,是充满豪情壮志的意思;D项是先问后答,写出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分析概括。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在诗中描写了自己眼里的泰山,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B.诗的前三联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一联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C.诗的尾联富有哲理和象征意义,因此一直激励着历代力争上游的人们。
D.全诗意境开阔,格调高昂,抒发了诗人奋力攀登人生高峰的雄心壮志。
答案:B
解析:分析:B.诗人写作此诗时并没有登临泰山。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分析概括。
6.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诗以“望”入题,却不着一个“望”,情景交融,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下,以抒雄心壮志。
B.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可以看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C.“齐鲁青未了”中的“齐鲁”指的是山东地区,这首诗是作者在中年漫游生活中来到山东时所写,以表达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D.“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描写的景物主要是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和投林还巢的鸟。透过描写的景物还能体会出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此诗写于诗人青年时期。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分析概括。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第二、四句由不同距离之所望表现了“岱宗”的高大形象。
B.第五、六句描绘了“岱宗”的神奇秀丽景色
C.七八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D.整首诗抒发了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答案:B
解析:分析:三四句写泰山神奇秀丽景色。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分析概括。
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齐鲁青未了”是指齐鲁大地虽不是一片绿色,山色却是无边无际的。
B.“阴阳割昏晓”描写了山中黄昏时明暗交替的景色。
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了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D.“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登临山巅所产生的无胜不胜的傲气。
答案:C
解析:分析:A“未了”是连绵不绝的意思,指齐鲁大地郁郁葱葱,一片绿色;B突出泰山的高大;D表现诗人登山的愿望,诗人写作此诗时并未登山。所以应该选C。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分析。
9.对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答案:C
解析:分析:“造化”的意思是自然界,自然似乎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美集中在它身上。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分析概括。
二.填空题
10.“岱宗夫如何?”句写出了作者乍一望见泰山时一种 的情感;篇末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点睛,写由 豪情,抒写了诗人__________的精神,因此一直激励着 。其中“凌”的意思是: ________。
答案:仰慕、惊叹|望岳而生的登岳|不怕困难、积极进取|历代力争上游的人们|登临
解析:分析: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全面理解诗歌。
点评: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概括。
11.诗的前六句写泰山 _______,突出了泰山的 _______,流露出诗人 _______。
其中“割”字写出了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 _。
答案:景色、气势|巍峨高大、神奇秀丽|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解析:分析:把握诗歌内容 诗人表达的观点、态度
点评:学生要全面理解古诗。
12.作者是 朝诗人 ________。这是作者在 时期所写的 古诗。描写了诗人眼中 ______,抒发了诗人 ______________。
答案:唐|杜甫|青年|五言|泰山的巍峨高大|不甘平庸、奋力攀登人生高峰的雄心壮志
解析:分析:识记文学常识,把握诗的内容、主旨。
点评:学生要全面把握诗的内容。
三.阅读理解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3.标题中的“岳”即为号称五岳之首的 ;“岱宗”是对 的尊称。“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造化”之意是 ,“钟”的意思是 “阴阳”的意思是 。
答案:泰山|泰山|大自然|聚集|山北山南
解析:分析:识记相关文史常识,重点字的意思。
点评:考查学生对诗的全面记忆。
14.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答案: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解析:分析:要联系背景,赏析诗句。
点评:学生应该具备对文章内容的赏析能力。
15.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答案:从山的背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象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解析:分析:结合诗的内容赏析诗句
点评:学生要在理解诗的内容基础上赏析诗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