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3张PPT。第四课:商业的发展
课标要求: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3.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及影响。学习目标1、要知道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商业的发展(常识要求)
2、了解我国商业的发展历程。(各个朝代的发展概况,史实,特点)
3、了解我国重农抑商的政策。
商业发展的要素1.主体:商人2.场所:市场和城市3.内容:商品及其种类4.媒介:货币5.范围:国内外贸易6.政策:重农抑商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工商食官”商业贸易蓬勃发展(原因、表现)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城市繁荣:集镇、夜市兴盛出现私商并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形成著名都会广泛流通纸币;商业发展步入新高峰呈现新特点原因:政治统一大运河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经济
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呈现出空前繁荣1.商业市镇的兴起;
2.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3.农产品商品化加强;
4.白银广泛使用;
5.形成许多区域性大商帮。商业的发展★秦朝相国吕不韦,由仕而商,成为成功的大商人后,又由商而仕立国定君,也是中国第一位顺利从政贵居相国之位的富商★与西施一起泛舟齐国。至陶,操计然之术以治产,因成巨富自号陶朱公。因经商有道,逐成巨富,民间有尊陶朱公为财神★白圭准确掌握时常行情,在别人觉得多而抛售时,他就大量地吃进,等别人缺少货物需要吃进时,他就大量抛出。一、商人(出现、私商,商帮,地位,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形成许多著名都会商人:从大私商到大商帮儒商之鼻祖
忠以为国;智以保身;
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由仕而商,成为成功的大商人后,又由商而仕立国定君,也是中国第一位顺利从政贵居相国之位的富商。晋商:
义中取利,
信誉第一。徽商:
贾而好儒 ,
财自道生。“红顶商人”胡雪岩 徽商主要经商路线图“红顶商人”胡雪岩 从明代中叶到清朝乾隆末年,有一支商帮称雄中国商界300多年,那就是徽商。在辉煌的数百年间,徽商造就了一批享誉中华大地的的百年老字号,有的至今还熠熠生辉,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如安徽绩溪湖里村人“红顶商人”胡雪岩 。“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日升昌:创建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座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大街的繁华地段,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日升昌票号创立后,结束了我国镖局押送现银的落后金融局面,极大地加速了商业运转和货币流通,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迅猛发展 。经营理念:诚信为本、广聚财源、汇通天下
乔家大院山西商帮--义中取利,信誉第一
徽州商帮--贾而好儒,财自道生
龙游商帮--海纳百川,宽以待人
洞庭商帮--审时度势,稳中求胜
江西商帮--广泛从业,小本经营
福建商帮--自强不息,爱拼会赢
广东商帮--敢想敢干,敢为人先
陕西商帮--追求厚利,既和且平
山东商帮--重土乐安,诚实守信
宁波商帮--灵活善变,开拓创新中国明清十大商帮地位:长期受打压,缴纳重税, 政治地位低,经济地位高1、.“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算缗” 、“告缗” 。 ——汉
2、中唐以来,朝廷对海外贸易的鼓励及官商分利政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唐宋
3、 “禁商贩、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商人贩卖货物必须取得路引,否则“重则杀身……”,承担名目繁多的商税。禁止民间出海贸易。 ——明
4、晋商:鼎盛时期富可敌国,曾帮慈禧渡过难关 。当时乔家一度有2000万两现银,总资产接近3000万两白银。而在同期,由于遭遇内外战乱,银路不通,整个清政府的年收入仅有700万两白银。慈禧西行避难时,乔家曾一下借给清政府30万两白银,救清政府于危难之中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以后“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二、场所:市场和城市
城市的由来城市的发展材料一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城。城当时指的是国中建立的一个有围墙的据点,战时国中居民可以躲藏入内,能起防卫作用。所以城、国(城邦)是同义词。一般统治者也会住在城中,于是城成为权力中心。后来生产发展,商品经济发达,才逐渐产生了市。市就是在城中设立的一个工商业区域,那里居住有专门从事工商业的人,其他人也可定时到市中进行交易。所以,中国的城市,很早就是一个政治中心和工商业中心的集合体。国都、郡县治所在地,都是城市。
----朱学勤《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唐代长安城承袭西周以来的城市布局并加以完善,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度,但作为居民区的坊和作为商业区的市完全移入城内,并严格分开。商业活动集中在市中进行,每天中午击鼓三百声开市,日没前三刻击钲(小锣)三百声收市。市设有市令……负责市门启闭、管理市场交易。
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以扬州、成都为东西两个中心。江南的物产大多在扬州集散,大食、波斯等国的商人在此云集。唐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材料三 商业的发展给汴梁城市带来的最大的变化,表现在隋唐时期的坊市制完全被打破了。汴梁城内外随处都有店铺、酒楼,与民居、官署、寺宇相错……甚至连在宣德楼南面一条“车驾出入”的御街及其两边的御廊,亦“许市人买卖于其间”。除了店铺随处临街开设以外,流动小贩也走街串户,随处叫卖。在达官贵人的宅舍宫院前,每日都有小贩就门卖肉食禽鸟、鱼虾水产以及其他日用品。宋代的京城已经是一番完全不同于隋唐时代的风貌。
在宋代汴梁的城市商业活动中,交易时间也完全不受限制。汴梁城中有早市,也有夜市,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市。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与唐代相比,北宋汴京有何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材料四 汉唐时期,国力昌盛,是我国丝绸之路发展、中外文化交流最为频繁的时期之一。由于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原王朝和西亚、中亚、南亚以及欧洲的经济、贸易和文化的往来,丝绸之路上络绎不绝的商人也带动了沿线一座座城市的兴起。
材料五 唐宋时期,我国的造船业、航海业都有很大发展,与中国发生海上贸易联系的国家和地区有很多,不下五六十处,其中有大食诸国、西天诸国、中南半岛诸国等,从海外进口和出口的物品数量都很大。在海外贸易的带动下,沿海地区的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都繁荣起来。
材料六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这些市镇的商品生产推动了商业的发展,进而促进了区域性市镇网络的形成。城市的发展有时间的控制凡县治以上的城市才设市;在城中有特定位置市令或市长管理主要是 政治中心、军事重镇打破时间的限制
(夜市、晓市、草市)分散于街巷不再受官府监控经济职能加强中国四大名镇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冶铁业航运业制瓷业棉纺业一些小小市场1.草市:
2.墟市:
3.早市与夜市:
4.管理上的时间控制与空间限制
三、内容:商品及其种类
市场上的店铺种类变多,功能增加;商品增加,反映了商品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农产品增加,茶叶,棉花等,明朝后外传进来的玉米花生等;手工业品大量投放市场,外来的各种商品等。四、媒介:货币1、材质:贝类---金属---纸质
2、衡量面值:由重量变为面值。
(唐朝开元通宝之前,都是按重量来算币值的,如:秦半两,五铢钱;唐朝后面的铜钱和纸币都是按面值来,当然,金银除外)
3、铜钱都是以皇帝年号称呼的,如“乾隆通宝”,而不可能出现“唐朝通宝”,“宋朝通宝”之类钱币的。
4、飞钱,汇票,支票等不是货币,是一种金融信用物。
(1)先秦:以贝为币;战国时期,出现铁钱,秦国使用圆形方孔钱,称半两钱(齐国使用刀形币,赵国使用铲形币,楚国使用蚁鼻形币)。
(2)秦汉:圆形方孔钱作为通行货币。武帝铸五铢钱。
(3)隋唐:仍铸五铢钱,唐高祖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设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
(5)宋元: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由金属货币发展到纸币,有利于商品交换。
(6)明清:明初,主币是纸钞,辅币是铜钱,禁止民间使用金银交易。到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 商朝的货币—贝壳货币:从贝币到纸币到白银 元代纸钞秦朝统一货币唐代货币北宋交子明清银元宝秦朝:统一币制,以“半两钱”通行天下,奠定此后铜钱的基本形制圆形方孔钱奠定了此后2000多年中国铜钱的基本形制五铢钱大观通宝至正通宝永通万国泰和金宝洪武通宝开元通宝大清铜币 北宋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元代纸币广泛流通 川蜀地区商业交易极为繁盛,
但政府强制推行笨重的铁钱,“小
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
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
即难以携持。”五、范围:国内外贸易国内市场:南北商品交流,地域性交流。
国外市场: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
汉代开始,唐代发展,宋时期中断,元朝继续发展。
海上丝绸:
汉代开始,唐代发展,宋元时期辉煌,明朝七下西洋,之后衰落(闭关锁国)西汉: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六、政策:重农抑商1.含义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材料一 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通过发展农业,封建国家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统治者认为,发展工商业不如经营土地使生活有保障,还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材料二 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而商人们不事生产,“聚弗靡之财,蓄积待时”,他们依仗其雄厚的财力,生活上“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政治上“交通王侯,力过吏势”,因而被韩非视为“邦之蠹也”。
材料三 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孟子曰:“何必曰利,唯有仁义而已矣。” 从此之后, “重义轻利”成了中国两千多年伦理思想的铁则。古时商人多以欺瞒和垄断牟利,……于是“奸商”和“私贩”几乎成为商人的代名词。这是为深受“重义轻利”思想影响的人们所不齿的。 ①封建经济以农业为本,农业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存亡;
②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与农耕经济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相矛盾;
③法家强调抑商的主张;
④“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
⑤根本原因:自然经济产物,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2.原因政策因素:重农抑商3.演变①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重征商税。
②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税困辱之、严禁购置土地;
③中唐: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提高;
④宋代:国家放宽了对商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商人的地位有所变化。
⑤明清:重农抑商政策强化。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盘剥商人,严格控制民间对外贸易。材料 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如商鞅变法中重农抑商的规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壮大了秦国实力。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的弊端日益暴露。自然经济阻碍社会分工,难以形成完全意义上的商品生产。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产品的流通和交易又是必然的,抑商政策阻碍了产品的流通和工商业的正常发展,打乱了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内部平衡,妨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这一政策的消极作用就更明显。明朝中后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在这种形势下,统治者依然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制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抑商的结果迫使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商业资本积累,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发展。重农抑商政策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这是造成近代中国落伍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 4.评价封建社会前期:
稳定了小农经济,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封建社会后期:
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成为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的一个重要原因。重农抑商商业在社会经济和财政税收中发挥重要作用一定的重视和鼓励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矛盾重农抑商,
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统治汉初民生凋敝,商人却囤积牟利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严禁购土地避免商人因非法牟利对恢复经济造成阻碍重农抑商松动,鼓励海外贸易,官商分利政策商人地位提高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统治者认为商品交换不能创造新的财富抑商, 盘剥商人不能遏制民间商品经济,但阻碍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落后商品经济发展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2.与农业、手工业发展相辅相成。3.商人社会政治地位低下。4.政府对商业控制减弱,城市商业性和经济功能增强。5.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占据主导地位。1.起源早,阶段性特征明显。 总结感悟
中国古代商业是农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活力促进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以诚信、开拓、自由、交融等商业精神和智慧丰富着相对封闭保守的农耕文明,使中华文明在走向世界的两千多年里长期领先,独具魅力。
然而到了明清,当西方走向大航海时代向工业文明转型时,中国却在现代化世界大潮中落伍,其具体原因何在?又是谁扼杀了商业的活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向下一课。1、我国至晚在什么时期已出现用金属制造的货币?( )A、夏代 B、商代 C、西周 D、战国
2、下列关于西汉都城长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
B、城里设有专门的贸易区域——市
C、当时的市区与住宅区还没有严格分开,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D、官府设有专职的官员管理市BC3、唐朝城市中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其中市中“柜坊”的职能是( )
A、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
B、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
C、管理市场的物价和税收
D、负责皇家物资的采购
4、中国古代城市中的坊(住宅区)和市(贸易区)曾严格分开。市的开设有地域限制,活动有时间限制。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是在( )A、魏晋南北朝 B、隋唐 C、宋代 D、元代AC5、关于“交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它首先出现于中国的四川地区
C、它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D、它最早是由北宋政府印制和发行的
D
6.“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这主要反映了南宋
A.当时人民的勤劳
B.城市的繁华景象
C.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D.商业经营打破了时间限制
【答案】 D7.三十九集电视剧《大清徽商》(右图)以大篇幅、大视角、大容量、大手笔,全方位地展示了在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背景下,一代徽商的曲折历史和人生命运。下列有关徽商活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B.属于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C.是明清时期实力最强的商帮之一
D.清乾隆年间开始兴办票号
【解析】 清乾隆年间开始兴办
票号的是晋商,而不是徽商。
【答案】 D8、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北宋时期,这反映了( )
A、自然经济的衰亡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资本主义的萌芽 D、政府职能的完善
9、唐代以前我国城市中关于坊市设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坊市分开 ②县城以下禁止设市 ③ 出现夜市、晓市等 ④商业贸易受官府严格控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BD10、有关古代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周秦时期政府在县治以上的城市设交易场所—市②唐代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③宋代时期的坊市界限被取消④明清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尤以黄河流域为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