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4-21 19:4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忆一忆:说出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宣告了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开国大典 徘徊
时期过渡时期十年探索“文化大革命”时期至今新时期194919561966 1976 1978第8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内容标准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重点
八大制定的正确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难点
对中共八大路线正确性的理解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与教训。第一环节:自主学习一、建设的起步——过渡时期1.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2.国民政府的肆意搜刮
3.多年战争的破坏新中国成立前夕,经济处于全面崩溃状态一、建设的起步——过渡时期1.国民经济的恢复 (1949—1952)2.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1957)任务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任务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意义: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任务二: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内容农业——参加农业合作社手工业——参加手工业合作社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实质意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
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中共八大
(1956)经济建设方针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总路线二、成功与失误——十年探索时期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经济调整
(1960)“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二、成功与失误——十年探索时期扩展到经济领域(复苏)(1973)周恩来恢复和调整国民经济(回升)(1976)邓小平全面整顿实质: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三、中国内乱——“文化大革命”(1971)(1975)第二环节:点拨释疑1.曲折失误“大跃进”(1958) 总路线(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三面红旗2.成功探索 中共八大(1956) 经济调整(1960)问题:从视频和图片中,你能得到什么经验教训?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实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就是搞“一平二调”,刮起了一股“共产风”,破坏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经济的发展遭到了重大损失。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加油干① 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
② 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
的关系;
③ 综合平衡,稳步发展,不能急于求成;
④ 生产关系的变革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⑤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⑥ 加强法制建设,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⑦ 抓住发展机遇。
······感悟历史——经验教训第三环节:合作探究探究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经济、科技和外交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因此我们不能从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请结合史实来回答。应该认识到:取得上述成就不是“文化大革命”的功劳,决不能因为这一时期经济建设中的这些成就而肯定“文化大革命”。取得成就的原因
是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极力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排除干扰,以及全国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本课小结第四环节:拓展演练1.(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A2.(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档案资料显示,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人口每年增长都在千万以上。可是1960年人口出现负增长,减少了1000万。影响这一变化的政治因素是( )
A.“三大改造” B.中苏关系
C.“文化大革命” D.“三面红旗”D1952  1957  1962  1966  1971  1973 19753.请画出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经济 建设发展的曲线图。谢谢指导与课改同行,
在课改中成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八大二次会议提出总路线快1.理论依据符合基本国情,抓住主要矛盾,明确主要任务,制定稳妥方针。2.事实证明 “三面红旗”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一次成功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