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13大众传媒的发展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13大众传媒的发展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4-21 20:0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第13课 大众传媒的发展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性、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获得信息?书籍、广播、电视、电影、报刊、互联网……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 思考:
我国报刊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西汉的邸报,是官员间传阅的报纸,具有新闻传播的初步功能。报纸的故乡在哪?一、报刊业的发展1.报刊业的兴起阶段表现:(1)19世纪中期,外国人在华办报;
外文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中文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申报》
1872年4月,一份中文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是英国商人美查。《申报》创刊之初,每两天出版一次,从第五期起改为日报,星期日休刊。1907年,上海金融世家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买下申报馆全部产业,从此《申报》的产权与管理权归中国人。1912年,史量才成了申报馆的大股东,并对申报原班人员和版面作重大调整,业务蒸蒸日上,成为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据上海市邮政局1931年的报告,当年《申报》发售量为十五万份。1945年抗战胜利后,《申报》被国民党接收,新中国成立前夕,该报终刊。 (2)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昭文新报》(艾小梅 1873年 汉口)1.报刊业的兴起阶段表现:(1)19世纪中期,外国人在华办报;
外文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中文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申报》
(1)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2)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3)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华日报》《解放
日报》等
(5)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红旗》
《光明日报》《文汇报》等 2.报刊业的发展阶段 清末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1896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由梁启超、汪康年、黄遵宪等发起创办。梁启超任总主笔。 作用:《时务报》,为变法改革作了广泛的宣传,推动了维新运动的深入进行,也掀起了中国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刊于东京,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朱执信章炳麟 作用:该报的创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 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刊于上海,陈独秀主编。第二年改名《新青年》 。《新青年》以传播民主与科学为己任,大力宣传新思想,提倡新道德,猛烈批判封建文化思想和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引导青年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影响最大的刊物。 作用:成为宣传改良、革命、新文化和民主科学思想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作用: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皖南事变后,周恩来在《新华日报》题辞: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作用: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3.报刊业的繁荣阶段 (1)表现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报纸的总数从1978年的186家,发展到2000年的2007家,日报的读者超过10%。刊物的种类也急剧增加,由1978年的930种增加到2000年的8725种。 (2)报刊的作用
报道新闻,传递信息、传播知识、通达民情、开启民智、舆论监督、立言议政、扩大信息含量,拓宽报道领域,丰富人们的生活。 书面化特点——要求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而且缺乏直观感染力。报纸的缺陷?影响普及,不如影视 1895年2月,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为他们发明的“连续摄影和放映的机器”申请了专利。“电影之父”二、广播影视业的兴盛 1905年11月,拍摄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无声京剧影片 ,中国电影业诞生。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 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该片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定军山》《歌女红牡丹》《渔光曲》《风云儿女》 1.电影事业(1)中国电影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1905年11月,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景丰,在自家照相馆中的露天空地上,拍摄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这部电影的主演是京剧界须生泰斗谭鑫培。 任景丰谭鑫培近代电影的产生与发展《定军山》剧照 《定军山》是第一部国产无声京剧影片。取材于东汉末(219)刘备大将黄忠在定军山(今陕西勉县西南)斩曹操大将夏侯渊的故事。由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老将黄忠。
放映轰动北京,万人空巷。它开始了中国人拍电影的最初尝试。这部影片不论对中国电影史还是中国京剧史来讲,都是弥足珍贵的资料。 1926年,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尝试拍摄有声电影。同年8月,有声电影正式在美国上映。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歌女红牡丹》我国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摄制,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胡蝶主演。剧情为红牡丹从小学演旧戏,嫁一无赖丈夫,备受虐待。后丈夫失手杀人入狱,她不咎既往,探监营救。1931年3月15日在上海新光大戏院首次公映,轰动了上海滩,轰动了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也吸引了南洋各地的华侨。《歌女红牡丹》剧照《渔光曲》剧照 《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联华影业公司1934年摄制,蔡楚生编导,王人美等主演。
剧情为渔民徐福被渔霸逼死,女儿小猫、儿子小猿由母抚养,仍袭父业。徐家姊弟在一场海匪洗劫渔村中破产,流落上海,在码头卖唱度日。小猿劳累病倒,在小猫的《渔光曲》声中凄惨死去。影片创卖座最高纪录,1935年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渔光曲》剧照义勇军进行曲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国电影,特点是把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的题材搬上了银幕。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电影如报刊一样题材狭隘,表现手法单一,中国的电影事业走入低谷。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电影再次走向辉煌。 80年代有《阿Q正传》《红高粱》等影片。90年代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霸王别姬》《一个都不能少》等影片在国际上多次获奖。20世纪更是好片迭出。
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等成为国际著名的大导演。巩俐、葛优、章子怡等成为了国际影星。中国香港的电影成更是有目共睹。 2005年12月28日,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张艺谋、章子怡、刘德华、曾志伟、唐季礼等著名电影人齐聚北京,庆祝中国电影百年。中国电影诞生百年纪念币——金币 ①时效性不强。
②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
③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2)电影的特点2.电视事业 北京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正式改为中央电视台)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于1958年5月1日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1)诞生:1958年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于1958年9月2日正式播出(2)改革开放以后,电视事业不断发展。主要表现在:电视逐渐普及;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 (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已经成为普通家庭中的普通电器。
(2)电视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送技术的运用,扩大了电视台的覆盖面积。
(3)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
(4)电视的优点:是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具有可视性、多角度、覆盖面广的优势。
(5)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 思考:为什么改革开放后电视会得到普及? “村村通”工程——是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主要是西部地区)群众难以看电视听广播问题而实施的工程。从1998年开始实施,到2001年3月,累计投资16.2亿多元,消灭广播电视盲村10万多个,解决了近7000万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三、互联网的崛起 我国的互联网事业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却是一日千里,发展态势呈现出后发者的跳跃式特征。
截至2009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3.38亿,网站数323万个。四大媒介是指哪些大众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网络 (1)互联网的优势
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费用低廉;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你认为互联网有没有弊端? (2)互联网的弊端: 真实性得不到保证;
信息来源渠道不确切。 (1)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 (2)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 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 (3)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互联网害处:思考: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害处大还是益处大?综合归纳《中国丛报》《万国公报》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昭文新报》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艾小梅 汉口)《时务报》《民报》《新青年》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红色中华》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同国民政府控制的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介绍各行各业模范人物及事迹,传播生产生活的知识恢复了生机,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