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二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21 08:45:32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积累字词,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并从中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版权所有:21教育】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闻一多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以及他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不息的优秀品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教材分析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 作者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做事迹,表现了闻一多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敢说敢做、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正气凛然、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学习本文,要注意作者怎样在一千多字中,突出地表现闻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质特征。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练的诗一般的语言,精当的抒情性议论,使这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上述种种,值得学生好好揣摩。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三、教学重点
感知课文内容;品味重要语句;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四、教学难点
把握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了解课文的写法。
五、教学准备
1.布置同学搜集有关臧克家先生和闻一多先生的资料等;
2.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为生字词注音释义等。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 同学们,你们会唱《七子之歌》吗?那深情的歌词、那优美的旋律是那么的撼动我们的心,大家知道这首歌的作者是哪位吗?(出示课件2,播放歌曲《七子之歌》,学生可跟唱,创造情境)这首歌歌词的作者就是闻一多先生。21教育网
闻一多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他有强烈的爱国热情,他敢作敢为,言行一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臧克家先生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来深入理解他的精神品质。2·1·c·n·j·y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1. 臧克家简介。(请一位同学陈述,其他同学补充,出示课件3)
2. 闻一多简介。(请一位同学陈述,其他同学补充,出示课件4)
3.自由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要求读准字音。(齐读,出示课件5纠错)
地壳qiào 仰之弥mí高 兀wù兀穷年 校jiào补 锲qiè 而不舍 沥lì尽心血
赫hè然 炯jiǒng炯目光 群蚁排衙yá 目不窥kuī园 迥jiǒng乎不同
衰shuāi微 警报迭dié起 气冲斗dǒu牛
4.自由读课文,检查成语理解情况,要求理解无误。(先提问,再出示课件6、7纠错)
目不窥园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 衰微 诗兴不作 气冲斗牛 赫然 慷慨淋漓
望闻问切
5. 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 (提问一同学,其他同学补充,再出示课件8纠错) 21·cn·jy·com
(三)品读课文,小组讨论思考如下问题
1. 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 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成员补充,出示课件9规范答案要点,朗读)21·世纪*教育网
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先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成员补充,出示课件10规范答案要点)www-2-1-cnjy-com
3.学者和革命家是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的表现。你觉得两个阶段,闻一多先生在“说和做”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一致吗?为什么?(先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成员补充,出示课件11规范答案要点)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为什么?(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成员补充,出示课件12规范答案要点,朗读)  21*cnjy*com
5.如何理解“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这几句话?(出示课件13提出问题,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成员补充,教师引导,朗读 )【来源:21cnj*y.co*m】
6.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请分析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成员补充,出示课件14规范答案要点)【出处:21教育名师】
7.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这句话如何理解。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成员补充,出示课件15规范答案要点)
8.“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它”指什么?为什么说“漂白了的四壁”?(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成员补充,出示课件16规范答案要点)
9. 分条总结出闻一多先生的伟大之处,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成员补充,出示课件17规范答案要点)21*cnjy*com
10.本文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成员补充,出示课件18规范答案要点)
(四)随堂练习
1. 读了全文,我们可以了解闻一多先生前期 ________,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 ________,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一多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但在________方面却有相同之处。 (出示课件 19规范答案要点)
2. 文章分两个部分。其过渡段的作用是: (出示课件19规范答案要点)
3.最后几段,几乎是一句话一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么 (出示课件20规范答案要点)
4.“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体现了闻一多什么精神? (出示课件20规范答案要点)21cnjy.com
5.“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请问闻一多先生“巨”在何处?“高”在哪里? (出示课件20规范答案要点)
(五)拓展延伸
1. 通过本文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闻一多这位英雄,会得到怎么样的启示呢?
(出示课件21提出问题,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成员补充,教师引导)
2. 人们很崇拜明星,像闻一多先生这样的民族英雄,我们是否应该去追随?假如我校要设置闻一多先生的雕像,请设计一段高度概括闻一多先生精神的话。 (出示课件22提出问题,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成员补充,教师引导) www.21-cn-jy.com
(六)布置作业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位人物,为他(她)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人物小传。
要求 借鉴本文的标题和结构艺术去拟写标题和谋篇布局;
人物描写手法力求多种多样。 (出示课件23)  
(七)板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闻一多
学者
说---------做 言行一致的人格 爱国献身的精神
革命家
(八) 教学反思
1.从感悟重点词句入手,分析结构艺术,注重思维训练;
2.从分析手法入手,切入写作训练,凸现语文的特点;
3.整个教学安排朗读方面做得还不够,因为这篇文章虽然是一篇人物传记,但结构严谨,语言凝练,非常适合朗读。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练习
  一、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仰之弥( )高 兀( )兀穷年 锲( )而不舍 沥( )尽心血
  赫( )然 炯( )炯目光 群蚁排衙( ) 目不窥( )园
  迥( )乎不同 衰( )微 警报迭( )起
  二、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壳(  )____ (  )____ 校(  )___ (  )____
 斗(  )____ (  )____ 钻(  )____(  )____
  作(  )____ (  )____   漂(  )____(  )____(  )___
  三、补充完整下列词语。
目不( )园 ( )而不舍 ( )( )穷年 诗兴不( )
气( )斗牛 慷慨( )漓 望( )问切
  四、根据意思写词语。
1. 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 )
2. 本指高耸突出的样子,现比喻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
3. 不停地雕刻,比喻坚持不懈。( )
4. 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
 五、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
 六、 “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了什么?
  七、 为什么文章最后赞扬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标”?
  八、文中“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九、对于是先言后行,还是先行后言,你是如何看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21cnjy.com
十、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4题。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很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的.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呜?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www.21-cn-jy.com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的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鼓掌)
1.文中的“他们”是指 。“你们”指的是 。
“我们”是指 。
2.第2段用希特勒、墨索里尼的事例,阐明的道理是( )
A.我们的力量大得很。
B.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C.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D.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3.这两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
A.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B.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
C.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D.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4.文段最后两句话表达了讲演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一、mí wù qiè lì hè jiǒng yá kuī jiǒng shuāi di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写法。“弥”“锲”“衙”“窥”等非常容易读错。“炯”“迥”这两个形近字容易误
读,需注意。
二、 壳(qiào)地壳 (ké)乌龟壳 校(jiào)犯而不校 (xiào)大校
斗(dǒu)北斗 (dòu)大斗 钻(zuān)钻研  (zuàn)钻头  
作(zuò)作壁上观 (zuō)作坊
漂(piāo)漂流 (piǎo)漂洗 (piào)漂亮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多音字,在掌握多音词的读音和意思的基础上准确组词。要注意“壳”“校”“作”“漂”这几个多音字的不常见读音。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窥 锲 兀兀 作 冲 淋 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词语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认读的基础上准确理解词义,避免望
文生义。
四、目不窥园 兀兀穷年 锲而不舍 气冲斗牛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词语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认读的基础上准确理解词义,避免望
文生义,平时多做积累。对词语里面的关键词素要重点理解把握,如“目不窥园”的“窥”,“锲而不舍”的“锲”等。 2·1·c·n·j·y
五、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引起悬念(结构),并且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形成鲜明对比,层层深入,更能表现先生的品质,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内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及引用手法作用的分析能力。一般情况下问“引用某某人的话有何作用”的题目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作答,本题答案正体现了这种答题思路,非常清晰简明扼要。【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六、说明了“闻一多先生‘做’了,自己也没有‘说’”。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为了表现传主的性格特点,作者选择最典型事例来表现,“‘校补’赫然而出”“又向‘古典新义’迈进”是最能表现闻一多先生的“‘做’了,自己也没有‘说’”的性格特点的典型事例。 21教育网
七、闻一多先生既有鼓舞人心,极其震撼力的言论,又有伟大的行动实践,言行一致,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在“做”和“说”上不完全一样,所以在文末作者饱含深情的赞美“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标’”,对全文作了一个很好的总结。21·cn·jy·com
八、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贴切,将“研究”由静态变为动态,刻画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时的钻研精神,不再是客观的叙述,而是热情的赞美了。 21·世纪*教育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及手法及其作用理解能力。  
九、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思维能力。通过课内学习,同学们思想认识要有所提高,能够辩证认识“说”“做”并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 www-2-1-cnjy-com
十、 1. 反动派 特务们 革命人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文意理解能力。在上下文语境中或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运用代词,能够使行文简练,语义更加丰富,同学们要加强体会并学以致用。 2-1-c-n-j-y
2.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文意理解能力。事实胜于雄辩,同学们要认识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典例的作用,平时也要多留心生活积累典例并在写作中灵活恰当的运用它们。
3.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文意概括能力。文意概括是在理解文章每个段落的基础上综合概括一段几段或整篇的文意,一般方法是先提取关键词关键句,然后再从整体的高度作概括。 
4.对革命人民战胜反动派、争取民主自由的胜利,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文意理解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4张PPT)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作者简介:
臧克家,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1926年秋到武汉,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大革命失败后,受国民党当局迫害,四处逃亡。1932年发表新诗《老马》成名。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代表诗篇有《老马》《有的人》等。他的诗作充满了对农民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因此被誉为“农民诗人”。
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2.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生 ,五四时即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学习。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37年开始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3积极参加反对蒋介石反动政府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一二 一”惨案发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3.自由读课文, 读准划线字字音。
地壳 仰之弥高 兀兀穷年 校补 锲而不舍
沥尽心血 赫然 炯炯目光 群蚁排衙 目不窥园
迥乎不同 衰微 警报迭起 气冲斗牛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qiào mí wù jiào qiè
lì hè jiǒng yá kuī
jiǒng shuāi dié dǒu
4. 正确理解词义。
目不窥园: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窥,偷偷地看。
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坚持不懈。
兀兀穷年:兀兀,劳苦的样子。 穷年,终年,一年到头。本指高耸突出的样 子。现比喻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语出唐朝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衰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诗兴不作:诗兴不作,不是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作:起的意思。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气:怒气。斗:南斗星,星宿名,泛指天空。牛:牵牛星,星宿名。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望闻问切: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文中指研究学问的步骤阶段。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5. 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
答案: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7)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
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 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答案: 课文从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 和“做”的。
围绕这两个方面课文写了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共六件事。
闻一多先生,是拥有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的人。
品读课文,深研精钻
2.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答:“学者的方面”,作者只选取了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加以表现;“革命家的方面”,则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这三件事作为例证。
这六件事最能集中表现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选取这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非常讲究典型性 。
品读课文,深研精钻
3. 学者和革命家是闻一多先生不同阶段的表现。你觉得两个阶段,闻一多先生在“说和做”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一致吗?为什么?
答:不一致:前期他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目不窥园,无声无息;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一致:爱国情和使命感。潜心学术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革命斗争是为了踏出一条救国救民的血路。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是始终如一的。
品读课文,深研精钻
4.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为什么?
答案: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深刻。并且句式也变成“向……钻探”,叙述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且是热情的称赞了。
品读课文,深研精钻
5. 如何理解“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这几句话?
答案:以整齐的句式,饱含深情地赞美闻一多治学之勤之钻;“凝结”表现治学成果来之不易,很好的证明了闻一多先生多“做”。
品读课文,深研精钻
6.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请分析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答案:这是比喻的说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这句话形象地表现了闻一多为探索救国道路而苦读的目的。
品读课文,深研精钻
7.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这句话如何理解。
答案:“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品读课文,深研精钻
8.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它”指什么?为什么说“漂白了的四壁”?
答案:“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
“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
品读课文,深研精钻
9. 分条总结出闻一多先生的伟大之处,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答案: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究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 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说了就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投身于民主运动,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
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 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 。
品读课文,深研精钻
10.本文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答案:(1)语言描写:如:“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两句话表现了作为卓越的学者的闻一多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2)肖像描写: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都具体表现闻一多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
(3)细节描写:如“一个又一个的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表现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
品读课文,深研精钻
练习:
1. 读了全文,我们可以了解闻一多先生前期 ________,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 ________,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一多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但在________方面却有相同之处。
答案: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 投身于民主运动,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 言行一致
2. 文章分两个部分。其过渡段的作用是:
答案: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随堂演练,巩固提升
3. 最后几段,几乎是一句话一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么
答案:不能,因为一方面强调闻一多是卓越的学者,优秀诗人,革命烈士,另一方面也突出闻一多是言与行一致的伟人。
4. “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体现了闻一多什么精神?
答案: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5.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请问闻一多先生“巨”在何处?“高”在哪里?
答案:“巨”在一切为国为民上,“高”在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上。
随堂演练,巩固提升
1. 通过本文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闻一多这位英雄,会得到怎么样的启示呢?
答案: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学习他言行一致的高尚品质,健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拓展延伸
2. 人们很崇拜明星,像闻一多先生这样的民族英雄,我们是否应该去追随?假如我校要设置闻一多先生的雕像,请设计一段高度概括闻一多先生精神的话。
答案:更应该追随。
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口的巨人,行的高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为国鞠躬尽瘁,为民死而后已。   
拓展延伸
作业: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位人物,为他(她)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人物小传。
要求 借鉴本文的标题和结构艺术去拟写标题和谋篇布局;
人物描写手法力求多种多样。    
巩固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