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科学备考集训35:空气(二)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我国北方农村常将马铃薯贮藏在地窖中,进入地窖之前,农民往往把一盏油灯用绳子吊入窖内,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测量地窖内二氧化碳的含量
B.测量地窖内氮气的含量
C.主要是为了照明
D.给地窖升温,防止进入时冻伤
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A. B. C. D.
3.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二氧化碳可以能让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D.二氧化碳可用作灭火剂
4.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通入CO2后,下列能说明等体积的CO2质量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①变红,②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5.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物质,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制取:实验室制取可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做原料
B.验满:把燃着的火柴放到集气瓶内,观察火柴是否熄灭
C.性质:有毒,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用途:可做气体肥料,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
6.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具有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溶剂,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超临界CO2流体性质特殊,因此,与干冰的化学组成不同
②CO2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它参与自然界的碳元素循环
③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容易燃烧
④超临界CO2流体可代替许多有害、有毒、易燃的溶剂。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7.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3纸花变色,2、4纸花不变色
B.上方木条先熄灭,下方木条后熄灭
C.对比1、3纸花的现象,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D.对比3、4纸花的现象,说明CO2能与水发生反应
8.小文想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以下所选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不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装置
操作方法 选择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 利用向下排空气收集二氧化碳 使用燃烧的木条,检验气体是否集满 利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
A.A B.B C.C D.D
9.小军用一定量石灰石与足量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并试着与同学一起绘制了如下反应变化过程曲线,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0.实验室制取CO2一般有以下五个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按要求装配好仪器;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④向锥形瓶中放入几小块石灰石 ⑤收集气体.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④②③⑤ D.②③④①⑤
11.如图所示的四个装置图及其使用方法的说明中,错误的一项是( )
A.A B.B C.C D.D
12.如图所示的一款甜品,在下面盛有水的盘中加了干冰,甜品碗的周围冒着大量的“白气”,拿起碗,看到下面盘中的水在“沸腾”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B.“白气”是盛水盘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C.盘里的水“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使盘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D.盘里的水“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冒出
13.同学们玩过“化学扑克”牌吗?玩法是:上家出牌,如果下家牌的物质能与上家牌中物质发生反应,即可出牌;若多个玩家牌中物质都能与上家牌中物质发生反应,则按反应现象明显的优先原则进行。按此规则,出完牌的为赢家。下图表示的是某局牌的最后一轮,图甲是已出的一张牌,ABCD是四位玩家手中剩余的一张牌。本局四位玩家中第二个出牌的是( )
A.A B.B C.C D.D
14.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完成以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纸花变为红色的有Ⅰ和Ⅳ
B.Ⅰ的作用:证明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C.证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Ⅳ中纸花变红,Ⅱ、Ⅲ中纸花不变红
D.此实验证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不是酸性物质
15.某实验小组利用块状大理石和浓盐酸(有挥发性)制取二氧化碳并探究其部分性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关闭装置①的止水夹,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液体顺利滴下,说明装置漏气
B.装置①中盐酸浓度过大,会使得反应无法顺利进行
C.将燃烧着的火柴伸入装置②中部,火柴熄灭,说明集气瓶中已收集满CO2
D.将气体通入③中,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不能说明CO2与水反应生成了H2CO3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6.小滨对教材中“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相关实验装置进行了如图的改进。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试管A内溶液的颜色呈 色,试管B中出现的现象是 ,烧杯C中 (选填“上面”或“下面”)的蜡烛先熄灭。
17.“寓学于乐”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如图是“盖房子”的游戏示意图,其规则是根据“上下相邻两层的物质之间均可发生化学反应”来推砌楼层。图中已放置好四种物质,还有二氧化碳、碳酸钠溶液、硫酸铜溶液三种物质待放置。请回答:
(1)二氧化碳应放在 处(填序号)。
(2)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到③中,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请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
18.将一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置于澄清石灰水中(如图所示),同时轻轻振荡。
(1)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此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在上述实验中,分别用①稀硫酸、②NaOH溶液代替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发生的是 (填序号)。
19.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有关气体的装置图。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发生装置应选用 (选填字母)。
(3)用F装置收集产生的氧气,气体应从 (选填“c”或“d”)端进入。
20.实验室里现有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石灰石以及如图仪器:
(1)上述药品中,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 。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较干燥的二氧化碳,应选择的仪器是 (填序号)。
21.做科学实验应提倡绿色环保。如图为某种“微型”实验装置,实验使用药品的量少,产生的废弃物也少。用该仪器完成“制取并检验CO2”的实验只消耗了0.73克10%的盐酸。
(1)“微型塑料滴管”相当于 (填字母)。
A.长颈漏斗
B.分液漏斗
C.细口瓶
D.量筒
(2)写出玻璃W管中B处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22.图甲为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家庭实验装置,左边部分带小孔的眼药水瓶,下部可浸入和离开白醋,以控制反应进行与停止,它相当于乙图中的 (选填字母)装置,该装置虚线框中应选用乙图中的 (选填字母)装置来收集CO2气体;检验CO2气体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23.某学生欲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提供了下列装置和药品。
已知:①二氧化碳气体既不溶于饱和NaHCO3溶液,也不与NaHCO3反应;②NaHCO3+HCl═NaCl+H2O+CO2↑,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应选 (填字母)。
(3)两个净化装置C、D相连接时,其仪器接口顺序应选 (填字母)。
A.cdab
B.abcd
C.dcba
D.badc
(4)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则气体应从 (填接口字母)进入。
(5)检验CO2化学性质实验中,能不能用火碱溶液代替澄清石灰水来检验CO2?请说明理由 。
24.如图甲是小潘同学设计的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图,小王同学认为甲图设计有问题,于是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仪器的固定装置已经省略)如图乙所示。这个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1)如图甲所示,小潘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问题是: 。
(2)用乙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后,关闭K2,打开K1,可观察到B中的现象为: 。
(3)C中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
(4)实验开始后,关闭K1,打开K2,发现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该反应方程式 。
25.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方案,实验步骤如下:
①如甲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三支250mL的烧瓶内收集满CO2气体,三个注射器内各装有90mL的水、饱和澄清石灰水、40%的氢氧化钠溶液。连接好装置和压强传感器。
②三位同学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90mL的液体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
③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烧瓶。观察传感器传回烧瓶内气压变化形成的图像情况如乙图所示。
(1)曲线3与曲线2差异较大的原因是 。
(2)实验过程中,导致CD段气压急速减小的操作是 。
(3)不改变装置和药品的情况下,能进一步降低E点的方法是 。
(4)对比曲线1、2、3,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CO2能与水发生反应
B.C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C.检验CO2用澄清石灰水较合适
D.吸收CO2用NaOH浓溶液较合适
26.CO2可以像倒水那样使阶梯蜡烛自下而上熄灭(如图甲)。小明将一个小玻璃罩罩在两支点燃的蜡烛上(如图乙),却发现高处烛焰先熄灭。为了探究玻璃罩中烛焰熄灭顺序不同的原因,小明进行了如图丙、丁的实验。
实验一:将6个盛有等量澄清石灰水的散口容器固定在铁丝上,点燃蜡烛,立即用小玻璃罩罩上(如图丙),分别记下各容器内石灰水变浑浊所需的时间。多次重复实验获得数据如表。
容器编号 1 2 3 4 5 6
平均时间/秒 3.2 3.8 5.0 7.1 11.1 19.0
实验二:将3支温度计分别挂在小玻璃罩内不同位置(如图丁),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发现温度计②示数明显增大,温度计①③示数增大不明显。
(1)图甲中CO2可以像倒水那样倒入大烧杯中,是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 (选填“大”或“小”)。
(2)根据实验一的结果,推测小玻璃罩内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部位是 (选填“下部”、“中部”或“上部”)。
(3)实验二探究的问题是蜡烛燃烧对小钟罩内不同位置 的影响。
(4)结合本次实验的研究结果,小明对乙实验中高处蜡烛先熄灭的原因做如下解释,合理的排序是 (填字母)。
A.二氧化碳在高处聚集,使高处氧气的浓度下降
B.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使热的二氧化碳上升
C.蜡烛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D.高处氧气浓度低于低处氧气的浓度
E.高处蜡烛先熄灭
2025中考科学备考集训35:空气(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A D B D D B D B D B A
题号 12 13 14 15
答案 D B D D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解答】解:地窖内储存的蔬菜,通过呼吸作用消耗了地窖内氧气同时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地窖内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对较高,氧气的浓度相对较低,利用氧气助燃的原理,农民把一盏油灯用绳子吊入窖内就是看看地窖里的氧气是否充足,油灯正常燃烧说明,氧气含量正常,人就可以下去;油灯灭了,说明二氧化碳太多,氧气太少,人暂时不能下去。
故选:A。
2.【解答】解:A、二氧化碳使右面的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证明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助燃不可燃的化学性质,故A错误,
B、瓶子变瘪,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验证的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B错误,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验证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C错误,
D、二氧化碳倾倒后右端下沉,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D正确。
故选:D。
3.【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让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两者反应生成不溶性的碳酸钙,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属于利用化学性质,故不可选。
B、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汽化时要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量,使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形成降雨,是利用它的物理性质,故可选;
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利用化学性质,故不可选;
D、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是利用了它不支持燃烧这一化学性质,以及密度比空气大这一物理性质,故不可选。
故选:B。
4.【解答】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本身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故①、④变红;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故②、③不变红;又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④比①先变红,故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为: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故选:D。
5.【解答】解:A、不能用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是因为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钙微溶于水,包裹在碳酸钙表面,阻止反应进行,该选项不正确。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验满时,应该把燃着的火柴放到集气瓶口处,观察火柴是否熄灭,该选项不正确。
C、二氧化碳无毒,该选项不正确。
D、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有机物和氧气,因此二氧化碳可做气体肥料,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该选项正确。
故选:D。
6.【解答】解:因超临界CO2流体是一种具有和水相似、能阻燃、溶解能力强的溶剂,所以超临界二氧化碳能做溶剂。且不燃烧。超临界二氧化碳只是二氧化碳的一种形态,所以它和干冰的化学性质一样。
故选:B。
7.【解答】解:A.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则可观察到1号和3号纸花不变色,2号和4号纸花变色,故错误;
B.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则可观察到下端燃着的木条先熄灭,上端燃着的木条后熄灭,故错误;
C.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则可观察到1号和3号纸花不变色,对比1、3纸花的现象,说明CO2不能使干燥的纸花褪色,错误;
D.对比3号和4号或1号和2号,则可知二氧化碳能和水发生化学反应,故正确;
故选:D。
8.【解答】解:A、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需要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利用向上排空气收集二氧化碳,故选项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应从长管通入,将空气从短管排查,使用燃烧的木条,在短管口检验气体是否集满,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利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时要在水上面加一层植物油,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解答】解: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每100份质量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产生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因此溶液质量增加,当反应完毕后,溶液质量不变,但反应开始时稀盐酸是溶液,故溶液质量起始点不应从0开始,故A错误;
B、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完毕时生成水的质量不再增加,故B错误;
C、二氧化碳的质量起始点应该从0开始,故C错误;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质量不断减少,当完全反应完毕后,质量为0,故D正确;
故选:D。
10.【解答】解: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是:连(连接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向锥形瓶中装入石灰石)→倒(向漏斗中注入稀盐酸)→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④③⑤。
故选:B。
11.【解答】解:A、用排空气法收集CO2,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则CO2从a管通入,不能从b管通入,故A错误;
B、用排空气法收集O2,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则O2从a管通入,故B正确;
C、除去空气中的CO2,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则空气从a管通入,故C正确;
D、用排水法收集O2,则O2应该从b管通入,这样可以把水彻底的排出,否则会导致氧气从b跑出,不能收集到氧气,故D正确;
故选:A。
12.【解答】解:A、“白气”不是二氧化碳气体,是因为二氧化碳气体是无色气体,该选项不正确。
B、“白气”不是盛水盘中的水汽化形成的,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温度降低,水不能汽化,该选项不正确。
C、盘里的水“沸腾”不是因为干冰升华使盘中的水吸热后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温度降低,水不能汽化,该选项不正确。
D、盘里的水“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冒出,该选项正确。
故选:D。
13.【解答】解:由题意可知,上家出牌,如果下家牌的物质能与上家牌中物质发生反应,即可出牌;图甲中已出的牌是二氧化碳,硫酸铜、铁、硫酸都不能和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则本局四位玩家中第二个出牌的是氢氧化钠;故选:B。
故选:B。
14.【解答】解:A.①稀醋酸是酸性溶液,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碳酸,因此醋酸、碳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纸花变为红色的有Ⅰ和Ⅳ,故正确;
B.实验Ⅰ中,醋酸溶液使紫色干燥的纸花变红,因此该实验可以说明酸性物质会使紫色石蕊变红,故正确;
C.Ⅳ中纸花变红,Ⅱ、Ⅲ中纸花不变红,证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碳酸,故正确;
D.此实验证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是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故错误;
故选:D。
15.【解答】解:A、分液漏斗上端和锥形瓶有导管连通,不论锥形瓶内气压大小,液体都能顺利滴下,所以不能通过止水夹的开关来判断装置是否漏气,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装置①中盐酸浓度过大,反应能顺利进行,但生成的二氧化碳中会混有氯化氢气体,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将燃烧着的火柴放在装置②的集气瓶瓶口,若火柴熄灭,说明集气瓶中已收集满CO2,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将气体通入③中,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不能说明CO2与水反应生成了H2CO3,也可能是挥发的氯化氢气体遇水生成盐酸,盐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7小题)
16.【解答】解:当小滨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则可观察到试管A内溶液的颜色呈红色,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则试管B中出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烧杯C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
故答案为: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下面。
17.【解答】解:(1)上下相邻两层的物质之间均可发生化学反应,氢氧化钠会与硫酸铜、二氧化碳反应,稀硫酸、硝酸钙会与碳酸钠反应,二氧化碳不会与稀硫酸、铁反应,不能放在②③处,所以二氧化碳应放在①处;
(2)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到③中,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产生的实验现象是: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
故答案为:(1)①;
(2)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2NaOH+CuSO4=Cu(OH)2↓+Na2SO4。
18.【解答】解:(1)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的液面上升。
故填: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的液面上升。
(2)此实验中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填:Ca(OH)2+CO2═CaCO3↓+H2O。
(3)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过程中试管中的液面上升,稀硫酸不能和二氧化碳反应,无明显现象。
故填:①。
19.【解答】解:(1)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
(2)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固、液常温型,适合用装置B作发生装置;
(3)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用F装置收集产生的氧气,气体应从c端进入。
故答案为:
(1)分液漏斗;
(2)B;
(3)c。
20.【解答】解:(1)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稀盐酸、石灰石;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硫酸钙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不能使用碳酸钠,反应速率太快。
(2)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应选择的仪器是①②⑦⑧。
故答案为:
(1)稀盐酸、石灰石;
(2)①②⑦⑧。
21.【解答】解:(1)“微型塑料滴管”可以通过用手捏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相当于分液漏斗,故选:B;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故答案为:
(1)B;
(2)Ca(OH)2+CO2=CaCO3↓+H2O。
22.【解答】解:左边部分带小孔的眼药水瓶,下部可浸入和离开白醋,以控制反应进行与停止,它相当于乙图中的A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到矿泉水瓶口处,如果木条熄灭,证明满了,如果没有熄灭,证明不满;故答案为:A;C;将燃着的木条放到矿泉水瓶口处,如果木条熄灭,证明满了,如果没有熄灭,证明不满;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23.【解答】解:(1)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故答案为:长颈漏斗;
(2)盐酸是液体,大理石是固体,该反应是在常温下进行的,因此选择B作为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故答案为:B;
(3)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取的二氧化碳中会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将气体先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除去其中的氯化氢气体,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对二氧化碳进行干燥,气体均为长管进,短管处,即c、d、a、b;故答案为:A;
(4)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则气体应从e进入;故答案为:e;
(5)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要用澄清石灰水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因为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有明显的现象,而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故不能用火碱溶液代替澄清石灰水;故答案为:不能,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
24.【解答】(1)长颈漏斗没有伸入液面以下,会导致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收集气体时,导管应该伸入到集气瓶底部,故答案为:长颈漏斗没有伸入液面以下,导管伸入集气瓶过短;
(2)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关闭K2,打开K1,二氧化碳进入到B中,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答案为: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3)C中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故答案为: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
(4)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答案为:CO2+Ca(OH)2=CaCO3↓+H2O。
25.【解答】解:(1)曲线2曲线3差异较大的原因是: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相同质量的溶液氢氧化钠能吸收更多二氧化碳,压强减小更多,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相同质量的溶液氢氧化钠能吸收更多二氧化碳,压强减小更多;
(2)导致曲线1中CD段气压急速减小的操作是振荡烧瓶,反应速率加快,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故答案为:振荡烧瓶;
(3)在不改变装置和药品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温度也可以使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从而进一步降低E点;故答案为:降低温度;
(4)A、能证明水吸收二氧化碳,但是不能确定CO2能否与水发生反应,还是溶于水,故A错误;
B、将水与氢氧化钠实验现象对比可知,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能力远大于水,故C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故B正确;
C、该实验为数字化实验,实验中没有现象说明检验CO2用饱和澄清石灰水较合适,故C错误;
D、由曲线可知,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更强,故吸收CO2用NaOH溶液较合适,故D正确。
故答案为:AC。
26.【解答】解:(1)二氧化碳可以往下倒入,说明往下聚集,因此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故答案为:大。
(2)根据实验数据,1处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时间最短,所以此处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因此是上部二氧化碳浓度高;
故答案为:上部。
(3)根据温度计显示温度可知,上部温度最高,周边温度低,说明不同位置受到温度不同,接受到的热量不同;
故答案为:受热情况。
(4)蜡烛先要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然后二氧化碳受热膨胀,体积变大,密度减小,就往上上升,在上部聚集,二氧化碳增大,氧气被压入下部,造成氧气浓度减少,底部氧气浓度增加,而蜡烛火焰在高处,由于缺少氧气而熄灭,所以合理顺序为CBADE;
故答案为:CBADE。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