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5张PPT。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21课 战后经济改革与挫折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列宁时期斯大林时期赫鲁晓夫时期勃列日涅夫时期戈尔巴乔夫时期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二、新经济政策 三、斯大林模式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背景俄国十月革命1917 年11月(俄历十月) 列宁领导了十月社
会主义革命,建立了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
级政权—苏维埃政权。 材料一:1919年开始,协约国发动3次大规模武装进攻;1919年3月,西伯利亚的前沙皇俄国海军上将高尔察克在英国支持下向红军发动进攻;1919年夏到1920年初,以前沙皇将军邓尼金指挥的白军为主,英法等国派军队参战,从南方向莫斯科发动进攻;1920年4月,协约国怂恿波兰军队进攻苏俄。1.国内外敌对势力反扑,企图扼杀苏维埃政权2.俄国进入三年国内战争时期(1918-1920) 材料二:1918年夏天,苏维埃已被战火包围,红旗只在1/4的国土上飘扬,全国3/5的人口在反革命势力控制之下。
材料三:俄国的经济情况极为糟糕,重要的粮食、燃料和原料产地均被敌人夺走,生活必需品严重匮乏,以至城市人口每两天才领到1/8磅面包。3.国内战争引起物资匮乏------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新生苏维埃政权面临怎样的形势?(二)内容 1、农业:余粮收集制3、贸易:取消自由贸易
4、产品分配:实物配给制2、工业:推行工业国有化-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5、劳动方面: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三)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请思考: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苏维埃政府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根本目的是什么?(四)目的:确保战争的胜利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1.保障了前线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2.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更为严重的是造成了1921的经济政治危机。(五)评价3.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1921年俄罗斯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南方饥荒。一年半时间里超过500万人死于饥饿。在非常困难的地区,为了生存人吃人的极端的情况就出现了,有的家庭死去成员的尸体,竟被那些一息尚存的家人吃掉充饥。另外,那些死于饥饿或被打死的人的尸体,也成了饥饿的人们争抢的“食物”。
——摘自凤凰网材料一:1921年春,俄国一些地区发生饥荒。列宁和中央苏维埃命令宰杀一批马匹,把马肉分配给灾区农民,以便让他们渡过饥荒。可农民却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和猪肉”的口号材料二:在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中,参加者
占领要塞,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
“立即取消粮食征购队”等口号。1920年苏俄发生的示威游行 面对出现的问题,列宁没有回避,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他走进各地农民中间,倾听农民的呼声,在人民中间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列宁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农民说的话。 一个农民说:“在实行余粮收集中,懒汉和勤劳的人都同样摊派,这太不公平了。”另一个农民说:“要使农民看到好处。”还有农民干脆对列宁说:“余粮收得太多,请给我们定个标准,要不,我们会把春播的种子都吃掉。”1921年时的列宁 1921年俄共(布)召开第10次代表大会,通过《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标志着苏俄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针对不满情绪,列宁在深思着,酝酿着实行新经济政策。(一)背景二、新经济政策列宁在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
会上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
集制》的报告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二)标志内容政策(三)内容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实行自由贸易,发展商品经济实行工资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新”(四)特点1.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2.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实质)(五)评价: (1)经济上: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国民经济逐渐恢复,为国家实现工业化打下基础。 (2)政治上:国内政局渐趋稳定,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1.积极: 2.消极:过早地终止了新经济政策的执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直接进入失败逐渐过渡探索成功国内战争内忧外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物配给制巩固政权但激化了矛盾经济危机政治危机 新经济政策固定粮食税国家资本主义实行自由贸易按劳取酬工资制恢复了国民经济课 堂 小 结课后练习:1.1919年,苏俄耶戈列夫斯克地方的农民巴扎耶夫把家里仅有的一点余粮拿到市场一出卖,他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
A.交换到家里急需的生活用品
B.粮食被强行没收
C.以较好的价钱卖出粮食
D.需缴纳粮食税后才可出卖2、1919年俄国1普特(重量单位)粮食的价格:国家零售价为30卢布,黑市价格为200卢布,但农民必须以6卢布的价格卖给国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俄国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B.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集权专制3、“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这则史料作为背景材料可用于研究(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苏俄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戈尔巴乔夫改革4、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23岁时到苏俄访问,为俄国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他81岁时乘坐自己的专机进入中国,他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随后也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企业。以上活动发生的重要历史时期分别是( )
A.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苏联实施“一五”计划时期,中国处于“大跃进”时期
C.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
D.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国处于“文革”时期2.社会主义模式不可能固定不变;
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是艰难和曲折的;
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途径。1.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3.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与时俱进。4.要遵循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苏俄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给我们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启示?5.要看是否有利于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言之有理即可)斯大林 1924年 列宁逝世后,代之
而起的是一位“钢铁般的人”斯大林:意为“钢铁般的人”,他出生于格鲁吉亚一个鞋匠家庭。20岁时候,就成为了一位职业革命家。1905年,他第一次见到列宁,从此成为了列宁的支持者。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三、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含义 含义:包括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形成于20C30年代中期。1、背景 (1)1922年苏联成立。1924年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渐确立。此时的苏联仍处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三、“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2)处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包围中,孤立无援;(3)苏联经济文化落后,尤其是重工业;(4)国防力量薄弱(1)所有制:
(2)管理体制:
(3)工业政策:
(4)农业政策:2、内容三、斯大林模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优先发展重工业
(1925年底,联共十四大)农业集体化
(1927年,联共十五大)探究思考:
你认为当时苏联有无实行农业集体化的必要?
集体农庄采用机械化生产,但是为什么集体化后农产品产量不升反降?苏联工业化资金不足,需要农业提供资金。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提供了条件国家从农民身上取走太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下降三、“斯大林模式”的经验教训3、评价积极:
弊端: 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神奇的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下的传奇1928和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在世界所占地位积极①: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成为工业强国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强国。
——丘吉尔 积极②:经济、国防实力增强,为战胜法西斯德国奠定了物质基础比例失调的“恶果” (苏联)农业、轻工业的发展速度和重工业相比较,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 ……而皮鞋产量仅163.6(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
————《苏联国民经济》弊端①: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轻工业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国家计划力争精确,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钮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
——这就是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下的“怪现象”弊端②、长期执行指令性计划,压制了地方与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真理报》报道:采矿工斯达汉洛夫同志为庆祝国际青年节21周年,六小时开采102吨煤。这是普通定额的13倍。一周以后,斯达汉洛夫又刷新了自己的纪录,开采了175吨。各部门掀起“斯达汉洛夫”运动。 斯达汉诺夫获得的全
部物质奖励就是多发了一个月的工资,提供了一套带电话的住房,两个电影院的永久专座。而其他热情的劳动者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回报。光芒的背后农业集体化 全盘集体化带有很大的强制性,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弊端③:国家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三、“斯大林模式”3、评价(1)积极作用:(2)弊端:④后来僵化,成为苏联
解体的原因之一拓展一:1956年毛泽东说:苏联的办法把农民压的很苦……你要母鸡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请回答:1、材料中毛泽东所说的苏联的办法指什么办法?
2、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社会主义探索有哪些失误?这些失误与斯大林模式有关吗?
3、吸取斯大林模式的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政策在所有制、管理体制、分配制度、农轻重关系上相对于斯大林模式有哪些变革?“斯大林模式”、西方模式、中国模式对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集体化农庄资本主义大农场农业制度农、轻、重协调发展优先发展重工业先轻工业后重工业工业化道路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公有制私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斯大林模式西方模式(英国)练一练
对斯大林模式评价不正确的是( )
A.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B.开辟了一条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C.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
D.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有利D【即时巩固二】1.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最本质的特征是( )
A.用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
B.权力高度集中,缺少群众监督
C.限制商品货币关系
D.否定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