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课件1 1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4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课件1 1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4-22 08:5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2张PPT。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论语.八佾》【译文】
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彩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第 4 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利簋铭文: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 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乃誓。……
——《史记.周本纪》封邦建国与宗法制关系图表示其余嫡子及庶子等降一级 嫡长子嫡长子嫡长子嫡长子嫡长子 ?材料: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尚书大传》中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国史概要》材料
衣服有制,宫室有度;人徒有数,丧祭器用,皆有等宜。
——《礼记·王制》材料
何休注:“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也。”
——《公羊传·桓公二年》礼的本质:差异 《乐记》说:“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所以和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
--------樊树志《国史概要》 乐的本质:和同
(湖 北 随 县 曾 侯 乙 墓 编 钟)《周礼》对乐队的排列规定是:“王宫县”,即排列成东西南北四面;“诸侯轩县”,排列三面;“大夫判县”,排列两面;“士特县”,只排列一面。
歌舞队的规定是:天子用六十四人,列成八行,称为“八佾(yi)”;诸侯用三十六人,列成六行,称为“六佾”;卿大夫用十六人,列成四行,称为“四佾”;士用四人,列成二行,称为“二佾”。 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
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者相亲,异者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 ——《礼记.乐记》 用礼节制民心,用乐调和民气,以政治推行之,刑罚防范之。礼乐刑政四者都能发达而不相悖乱,帝王之术也就完备了。
乐的功能在于使人相互团结,礼的功能在于使人相互区别。团结使人相互亲近,区别使人相互敬重。过于强调乐,就会使人放纵无礼;过于强调礼,就会使人离心离德。感情和合融洽,这是乐的作用;行为检点,重视仪表,这是礼的作用。礼义一旦确立,贵贱等级就有区分;乐的形成一旦统一,上下关系便会和睦。 ?敬天保民天(命 )统治者 民(百姓) 尊礼 德治
敬天保民皇天无亲,唯德是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