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
1.小明妈妈做红烧肉时她先放几勺白糖在铁锅里加热,白糖由固体先变成( )色的液体,这时发生了( )变化,然后液体颜色逐渐变成( )色,再把备好的肉放入锅里翻炒,适时加入调料炖煮,红烧肉就做好了。
【答案】 黄 物理 红褐
【详解】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白糖在加热时首先会熔化成黄色的液体,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因为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继续加热,液体颜色逐渐变成红褐色,这是由于糖发生了焦糖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再把备好的肉放入锅里翻炒,适时加入调料炖煮,红烧肉就做好了。
2.豆子和沙子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这种没有变为或产生( )的变化,我们称为( )。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 )的变化,我们就称为( )。
【答案】 新物质 物理变化 新物质 化学变化
【详解】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比如,豆子和沙子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这种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物理变化。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我们就称为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会产生很多现象,比如( )(写一例)会发光放热,( )(写一例)会发生颜色变化。人情绪的产生非常复杂,它与化学变化( )(填“有关”或“无关”)。
【答案】 蜡烛燃烧 加热白糖 有关
【详解】化学变化有新物质产生。蜡烛燃烧会发光放热,加热白糖会发生颜色变化。人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情绪的产生非常复杂,也与化学变化有关。科学研究发现,当我们特别积极地做某件事情时,大脑中有一种物质可以让我们的心情变得愉快,这种物质是通过化学变化产生的。
4.将鸡蛋壳放入白醋中看到的现象是,鸡蛋壳表面有大量( )产生,蒋紫甘蓝叶片浸泡在白醋中则会观察到叶片逐渐变成( )。
【答案】 气泡 红色
【详解】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放入白醋中的鸡蛋壳,表面产生的大量气泡,这是白醋与鸡蛋壳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酸性物质遇到紫甘蓝汁会变红,碱性物质遇到紫甘蓝汁会变蓝。把紫甘蓝叶片浸泡在白醋中,一段时间后,我们会看到的现象是溶液变成红色。
5.科学家经过研究证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气体,它能使燃烧的火柴( ),初步判断是( )气体。
【答案】 熄灭 二氧化碳
【详解】科学家经过大量研究表明,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火柴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
6.妈妈和小明一起吃馒头、刚开始咀嚼没有什么味道,咀嚼一会儿后会变( ),主要是( )与( )发生反应。
【答案】 甜 唾液里的淀粉酶 馒头里的淀粉
【详解】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吃馒头时,刚开始咀嚼没有什么味道,咀嚼一会儿后会变甜,因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将食物中的部分淀粉催化水解为麦芽糖,麦芽糖有甜味。
7.烧菜时,小明发现虾煮熟后发生了很多变化。(至少写两点)
① ; ② 。
【答案】 变红了 有香味
【详解】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虾煮熟后发生了很多变化就,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比较明显的变化如变红了、有香味。
8.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会有( )产生。
【答案】新物质
【详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故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二、选择题
9.某同学在厨房中进行的下列操作,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解冻猪肉 B.烧火煮饭 C.切土豆丝
【答案】B
【详解】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冻猪肉,切土豆丝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烧火煮饭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10.小明收到了一封神奇的信:看起来是白纸,但把它泡在稀碘酒溶液中,出现了很多蓝色的字。这些字是用( )写的。
A.淀粉 B.酒精 C.清水
【答案】A
【详解】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变化,淀粉有遇到碘酒变蓝的特性。小明收到了一封神奇的信:看起来是白纸,但把它泡在稀碘酒溶液中,出现了很多蓝色的字。这些字是用淀粉写的,小明在纸上洒了碘酒,纸上就会出现蓝色的字。
11.探探把可乐倒入杯子中,会产生很多气泡,这些气泡主要是( )。
A.二氧化碳 B.空气 C.氧气
【答案】A
【详解】可乐是碳酸饮料的一种,里面会有比较多的溶解的二氧化碳。没有打开时因为瓶内压力较高所以气泡很少,打开后因为压力突然下降原来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就会析出产生气泡。故选A。
12.下列变化都伴随着颜色改变,其中与另外两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加热白糖至黑色 B.水滴入红墨水后变红 C.在淀粉上滴碘酒
【答案】B
【详解】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水滴入红墨水后变红只是形颜色上发生了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加热白糖至黑色、在淀粉上滴碘酒都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13.下列生活中的事件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生米煮成熟饭 B.燃放烟花 C.酒精挥发
【答案】C
【详解】A.生米煮成熟饭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燃放烟花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C符合题意。
14.小科在做凉拌紫甘蓝时,加入了一些白醋,发现紫甘蓝变成了( )。
A.绿色 B.红色 C.蓝色
【答案】B
【详解】紫甘蓝中含有花青素,这种物质在酸性环境中会变成红色。因此,当小科在凉拌紫甘蓝时加入白醋(酸性物质),紫甘蓝会变成红色。
15.我们的地球家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植物光合作用 B.海水蒸发 C.煤的形成
【答案】B
【详解】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的过程。A项植物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B项海水蒸发只是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项煤的形成是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在高温高压下转化为煤,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16.世界万物一直在变化中,以下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植物光合作用 B.彩虹的形成 C.紫甘蓝与白醋混合
【答案】B
【详解】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和营养物质、紫甘兰与白醋混合变色生成了新物质,这些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彩虹的形成变化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17.下列化学变化肯定不在我们身体内发生的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药物治疗
【答案】A
【详解】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与消化器官发生作用,要经过许许多多的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所以呼吸作用,药物治疗在我们身体内会发生,光合作用肯定不在我们身体内发生。
18.科学家利用化学变化,开发清洁能源,下列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
A.煤 B.焚烧垃圾发电 C.太阳能
【答案】C
【详解】清洁能源,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污染小或没有污染的能源。煤是一种化石燃料,其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以及颗粒物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煤不属于清洁能源。焚烧垃圾发电:虽然焚烧垃圾可以产生电能,看似是一种能源利用方式,但焚烧过程中同样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对空气造成污染,因此焚烧垃圾发电也不属于清洁能源。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其利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有害物质,对环境无污染,因此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故选C。
三、判断题
19.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后,铁钉表面会有铁锈附着。( )
【答案】×
【详解】铁钉与硫酸铜溶液会发生化学反应,有红色的新物质铜生成,附着在铁钉表面,并不是铁锈。
20.将贝壳放入白醋中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
【答案】√
【详解】将贝壳放入白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贝壳中的碳酸钙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水和醋酸钙。这一过程中,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因此属于化学变化。
21.加热白糖会变成黑色的固体物质,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
【答案】×
【详解】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必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固体的白糖先变成液体的白糖;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从白色到褐色再到黑色逐渐加深。这个过程既发生了物理变化也发生了化学变化。
22.在点燃蜡烛的过程中,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
【答案】√
【详解】在点燃蜡烛过程中,蜡烛熔化时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燃烧时蜡烛与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所以,在点燃蜡烛的过程中,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23.若出现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沉淀或气体等现象,就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
【答案】×
【详解】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物质发生变化伴随的现象可以初步作为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但最终还要看变化过程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24.生活中人们采用刷油漆、电镀、打蜡等方法减缓或防止铁生锈。( )
【答案】√
【详解】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因此隔绝水或氧气可以防止铁制品生锈。生活中人们采用刷油漆、电镀、打蜡等方法减缓或防止铁生锈。
25.我们会开心,有时候也会难过,甚至愤怒。这都和身体内的化学变化有关。( )
【答案】√
【详解】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当我们开心或难过时,我们的情绪与化学变化有关,体内发生着化学变化,生成了控制情绪的新物质。
故题干说法正确。
26.酸化的海水会溶解贝类生物的外壳。( )
【答案】√
【详解】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与水反应,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碳酸,溶液呈酸性。大量的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使海水酸化,酸化的海水会溶解贝类生物的外壳,造成贝类的死亡,破坏海洋中的生态平衡。
27.石油是古代的生物死后被泥沙掩埋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的。( )
【答案】√
【详解】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古代有机物通过漫长的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资源。在2亿至3亿年前,地球上的陆地、湖泊和浅海中生长着大量动物和微生物。由于地球板块的运动,这些动物和微生物被埋在地下,在长期高温、高压的作用下,逐渐变成了石油。
28.非生物是由物质构成的,生物不是由物质构成的。( )
【答案】×
【详解】物质为构成宇宙间一切物体的实物和场,是能量的一种聚集形式。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所以非生物和生物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四、连线题
29.把下列现象与相应的变化状态用线连起来。
水蒸发 物理变化 放烟花
虾被煮熟后变红 火柴燃烧
在米饭上滴碘酒 化学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弯折的铁丝 混合沙和豆子
【答案】
【详解】水蒸发只是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弯折的铁丝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混合沙和豆子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在米饭上滴碘酒,是淀粉和碘反应生成显蓝色的新物质,是化学变化;虾被煮熟后变红,产生了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放烟花、火柴燃烧产生了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生成醋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五、简答题
30.在生活中,人们一般采取哪些方法防止铁制品生锈?(列举3种方法)
【答案】涂油、刷漆、搪瓷。
【分析】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
【详解】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因此隔绝水或氧气可以防止铁制品生锈,比如涂油、烤蓝、刷漆、搪瓷。
31.紫甘蓝和白醋的反应是化学变化吗?请写出理由。
【答案】是;紫甘蓝和白醋反应会变红,产生了新物质。
【详解】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发光发热、改变颜色、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物质发生变化伴随的现象可以初步作为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但最终还要看变化过程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紫甘蓝和白醋反应会变红,产生了新物质,所以属于化学变化。
六、实验题
小科利用锥形瓶、白醋、小苏打、洗洁精模拟“火山喷发”,研究“火山喷发”与什么因素有关。
组别 小苏打的量/克 白醋的量/毫升 洗洁精的泡沫喷发高度/厘米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第一组 4 100 1.2 1.3 1.2 1.23
第二组 8 100 2.2 2.1 2.0
第三组 12 100 2.4 2.5 2.4 2.43
32.这个实验中,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时的变化属于(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颜色变化
33.实验中洗洁精产生大量泡沫是由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时( )引起的。
A.温度降低 B.产生沉淀 C.产生气泡
34.上面表格中第二组的平均数是( )。
35.这个实验改变的条件是( ),每组实验做三次的目的是( )。
36.小科分析以上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7.在第三组实验中,锥形瓶中留有白色沉淀,这些白色沉淀是( ),你的证明方法是( )。
38.二氧化碳是常见的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
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C.鸡蛋在白醋中产生的气体不是二氧化碳
【答案】32.B 33.C 34.2.1 35. 小苏打的量 使实验结果更准确,避免偶然性 36.白醋的量相同时,小苏打的量越多,洗洁精的泡沫喷发高度越高 37. 小苏打 取少量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入白醋,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是小苏打 38.C
【分析】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无色透明。
32.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33.实验中,洗洁精产生大量泡沫,原因是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造成的。
34.上面表格中第二组的平均数是(2.2+2.1+2.0)÷3=2.1
35.该实验为对比实验,改变的唯一条件是小苏打的质量。为了减少实验的误差,一般每组实验做三次,取平均值。
36.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结论:白醋的量相同时,小苏打的量越多,洗洁精的泡沫喷发高度越高
37.在第三组实验中,锥形瓶中留有白色沉淀,这些白色沉淀是小苏打。证明方法是取少量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入白醋,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是小苏打。
38.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说法正确。
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说法正确。
C.鸡蛋在白醋中产生的气体不是二氧化碳,说法错误,鸡蛋浸没在白醋中,蛋壳上会有很多小气泡,这是产生了二氧化碳,是醋酸和蛋壳中的碳酸钙反应的结果。
七、综合题
39.铁生锈的研究。
铁生锈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小明进行了一次实验,方法如下:
甲试管:装满煮沸过的水、封口。
乙试管:装半试管水,铁钉一半露出水面半在水中,封口。
丙试管:不装水,封口。
(1)我的推测:一星期后,( )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会比较严重。
(2)分析原因:铁生锈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
A.空气 B.水 C.空气和水
(3)炒菜的铁锅生锈了,小明想减缓铁锅生锈的办法,请你帮小明写出两种简便实用的办法。
① ;
② 。
【答案】(1)乙
(2)C
(3) 保持干燥 涂抹食用油
【分析】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隔绝空气、水和铁制品的接触,能够有效防止生锈。生产生活中防锈方法的原理就是破坏铁生锈的条件,比如涂油、刷漆、镀锌等,都是隔绝空气、水与铁制品的接触,破坏生锈的条件,从而达到防锈的目的。
【小题1】推测:一星期后,乙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会比较严重。乙中的铁钉既可以接触到空气又可以接触到水。
【小题2】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单单是一种原因引起的,故选C。
【小题3】保持干燥:每次使用铁锅后,确保锅内外都彻底擦干,避免水分残留。
涂抹食用油:在铁锅表面涂抹一层食用油,形成保护层,隔绝空气和水分。
试卷第2页,共9页
试卷第1页,共9页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小明妈妈做红烧肉时她先放几勺白糖在铁锅里加热,白糖由固体先变成( )色的液体,这时发生了( )变化,然后液体颜色逐渐变成( )色,再把备好的肉放入锅里翻炒,适时加入调料炖煮,红烧肉就做好了。
2.豆子和沙子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这种没有变为或产生( )的变化,我们称为( )。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 )的变化,我们就称为( )。
3.化学变化会产生很多现象,比如( )(写一例)会发光放热,( )(写一例)会发生颜色变化。人情绪的产生非常复杂,它与化学变化( )(填“有关”或“无关”)。
4.将鸡蛋壳放入白醋中看到的现象是,鸡蛋壳表面有大量( )产生,蒋紫甘蓝叶片浸泡在白醋中则会观察到叶片逐渐变成( )。
5.科学家经过研究证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气体,它能使燃烧的火柴( ),初步判断是( )气体。
6.妈妈和小明一起吃馒头、刚开始咀嚼没有什么味道,咀嚼一会儿后会变( ),主要是( )与( )发生反应。
7.烧菜时,小明发现虾煮熟后发生了很多变化。(至少写两点)
① ; ② 。
8.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会有( )产生。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某同学在厨房中进行的下列操作,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解冻猪肉 B.烧火煮饭 C.切土豆丝
10.小明收到了一封神奇的信:看起来是白纸,但把它泡在稀碘酒溶液中,出现了很多蓝色的字。这些字是用( )写的。
A.淀粉 B.酒精 C.清水
11.探探把可乐倒入杯子中,会产生很多气泡,这些气泡主要是( )。
A.二氧化碳 B.空气 C.氧气
12.下列变化都伴随着颜色改变,其中与另外两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加热白糖至黑色 B.水滴入红墨水后变红 C.在淀粉上滴碘酒
13.下列生活中的事件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生米煮成熟饭 B.燃放烟花 C.酒精挥发
14.小科在做凉拌紫甘蓝时,加入了一些白醋,发现紫甘蓝变成了( )。
A.绿色 B.红色 C.蓝色
15.我们的地球家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植物光合作用 B.海水蒸发 C.煤的形成
16.世界万物一直在变化中,以下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植物光合作用 B.彩虹的形成 C.紫甘蓝与白醋混合
17.下列化学变化肯定不在我们身体内发生的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药物治疗
18.科学家利用化学变化,开发清洁能源,下列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
A.煤 B.焚烧垃圾发电 C.太阳能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9.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后,铁钉表面会有铁锈附着。( )
20.将贝壳放入白醋中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
21.加热白糖会变成黑色的固体物质,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
22.在点燃蜡烛的过程中,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
23.若出现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沉淀或气体等现象,就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
24.生活中人们采用刷油漆、电镀、打蜡等方法减缓或防止铁生锈。( )
25.我们会开心,有时候也会难过,甚至愤怒。这都和身体内的化学变化有关。( )
26.酸化的海水会溶解贝类生物的外壳。( )
27.石油是古代的生物死后被泥沙掩埋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的。( )
28.非生物是由物质构成的,生物不是由物质构成的。( )
四、连线题(共8分)
29.把下列现象与相应的变化状态用线连起来。
水蒸发 物理变化 放烟花
虾被煮熟后变红 火柴燃烧
在米饭上滴碘酒 化学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弯折的铁丝 混合沙和豆子
五、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6分)
30.在生活中,人们一般采取哪些方法防止铁制品生锈?(列举3种方法)
31.紫甘蓝和白醋的反应是化学变化吗?请写出理由。
六、实验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小科利用锥形瓶、白醋、小苏打、洗洁精模拟“火山喷发”,研究“火山喷发”与什么因素有关。
组别 小苏打的量/克 白醋的量/毫升 洗洁精的泡沫喷发高度/厘米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第一组 4 100 1.2 1.3 1.2 1.23
第二组 8 100 2.2 2.1 2.0
第三组 12 100 2.4 2.5 2.4 2.43
32.这个实验中,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时的变化属于(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颜色变化
33.实验中洗洁精产生大量泡沫是由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时( )引起的。
A.温度降低 B.产生沉淀 C.产生气泡
34.上面表格中第二组的平均数是( )。
35.这个实验改变的条件是( ),每组实验做三次的目的是( )。
36.小科分析以上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7.在第三组实验中,锥形瓶中留有白色沉淀,这些白色沉淀是( ),你的证明方法是( )。
38.二氧化碳是常见的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
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C.鸡蛋在白醋中产生的气体不是二氧化碳
七、综合题(每空3分,共12分)
39.铁生锈的研究。
铁生锈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小明进行了一次实验,方法如下:
甲试管:装满煮沸过的水、封口。
乙试管:装半试管水,铁钉一半露出水面半在水中,封口。
丙试管:不装水,封口。
(1)我的推测:一星期后,( )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会比较严重。
(2)分析原因:铁生锈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
A.空气 B.水 C.空气和水
(3)炒菜的铁锅生锈了,小明想减缓铁锅生锈的办法,请你帮小明写出两种简便实用的办法。
① ;②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 黄 物理 红褐
2. 新物质 物理变化 新物质 化学变化
3. 蜡烛燃烧 加热白糖 有关
4. 气泡 红色
5. 熄灭 二氧化碳
6. 甜 唾液里的淀粉酶 馒头里的淀粉
7. 变红了 有香味
8.新物质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
9.B
10.A
11.A
12.B
13.C
14.B
15.B
16.B
17.A
18.C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涂油、刷漆、搪瓷。
31.是;紫甘蓝和白醋反应会变红,产生了新物质。
32.B 33.C 34.2.1 35. 小苏打的量 使实验结果更准确,避免偶然性 36.白醋的量相同时,小苏打的量越多,洗洁精的泡沫喷发高度越高 37. 小苏打 取少量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入白醋,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是小苏打 38.C
39.(1)乙 (2)C (3)保持干燥 涂抹食用油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小明妈妈做红烧肉时她先放几勺白糖在铁锅里加热,白糖由固体先变成( )色的液体,这时发生了( )变化,然后液体颜色逐渐变成( )色,再把备好的肉放入锅里翻炒,适时加入调料炖煮,红烧肉就做好了。
2.豆子和沙子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这种没有变为或产生( )的变化,我们称为( )。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 )的变化,我们就称为( )。
3.化学变化会产生很多现象,比如( )(写一例)会发光放热,( )(写一例)会发生颜色变化。人情绪的产生非常复杂,它与化学变化( )(填“有关”或“无关”)。
4.将鸡蛋壳放入白醋中看到的现象是,鸡蛋壳表面有大量( )产生,蒋紫甘蓝叶片浸泡在白醋中则会观察到叶片逐渐变成( )。
5.科学家经过研究证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气体,它能使燃烧的火柴( ),初步判断是( )气体。
6.妈妈和小明一起吃馒头、刚开始咀嚼没有什么味道,咀嚼一会儿后会变( ),主要是( )与( )发生反应。
7.烧菜时,小明发现虾煮熟后发生了很多变化。(至少写两点)
① ; ② 。
8.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会有( )产生。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某同学在厨房中进行的下列操作,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解冻猪肉 B.烧火煮饭 C.切土豆丝
10.小明收到了一封神奇的信:看起来是白纸,但把它泡在稀碘酒溶液中,出现了很多蓝色的字。这些字是用( )写的。
A.淀粉 B.酒精 C.清水
11.探探把可乐倒入杯子中,会产生很多气泡,这些气泡主要是( )。
A.二氧化碳 B.空气 C.氧气
12.下列变化都伴随着颜色改变,其中与另外两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加热白糖至黑色 B.水滴入红墨水后变红 C.在淀粉上滴碘酒
13.下列生活中的事件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生米煮成熟饭 B.燃放烟花 C.酒精挥发
14.小科在做凉拌紫甘蓝时,加入了一些白醋,发现紫甘蓝变成了( )。
A.绿色 B.红色 C.蓝色
15.我们的地球家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植物光合作用 B.海水蒸发 C.煤的形成
16.世界万物一直在变化中,以下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植物光合作用 B.彩虹的形成 C.紫甘蓝与白醋混合
17.下列化学变化肯定不在我们身体内发生的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药物治疗
18.科学家利用化学变化,开发清洁能源,下列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
A.煤 B.焚烧垃圾发电 C.太阳能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9.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后,铁钉表面会有铁锈附着。( )
20.将贝壳放入白醋中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
21.加热白糖会变成黑色的固体物质,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
22.在点燃蜡烛的过程中,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
23.若出现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沉淀或气体等现象,就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
24.生活中人们采用刷油漆、电镀、打蜡等方法减缓或防止铁生锈。( )
25.我们会开心,有时候也会难过,甚至愤怒。这都和身体内的化学变化有关。( )
26.酸化的海水会溶解贝类生物的外壳。( )
27.石油是古代的生物死后被泥沙掩埋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的。( )
28.非生物是由物质构成的,生物不是由物质构成的。( )
四、连线题(共8分)
29.把下列现象与相应的变化状态用线连起来。
水蒸发 物理变化 放烟花
虾被煮熟后变红 火柴燃烧
在米饭上滴碘酒 化学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弯折的铁丝 混合沙和豆子
五、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6分)
30.在生活中,人们一般采取哪些方法防止铁制品生锈?(列举3种方法)
31.紫甘蓝和白醋的反应是化学变化吗?请写出理由。
六、实验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小科利用锥形瓶、白醋、小苏打、洗洁精模拟“火山喷发”,研究“火山喷发”与什么因素有关。
组别 小苏打的量/克 白醋的量/毫升 洗洁精的泡沫喷发高度/厘米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第一组 4 100 1.2 1.3 1.2 1.23
第二组 8 100 2.2 2.1 2.0
第三组 12 100 2.4 2.5 2.4 2.43
32.这个实验中,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时的变化属于(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颜色变化
33.实验中洗洁精产生大量泡沫是由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时( )引起的。
A.温度降低 B.产生沉淀 C.产生气泡
34.上面表格中第二组的平均数是( )。
35.这个实验改变的条件是( ),每组实验做三次的目的是( )。
36.小科分析以上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7.在第三组实验中,锥形瓶中留有白色沉淀,这些白色沉淀是( ),你的证明方法是( )。
38.二氧化碳是常见的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
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C.鸡蛋在白醋中产生的气体不是二氧化碳
七、综合题(每空3分,共12分)
39.铁生锈的研究。
铁生锈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小明进行了一次实验,方法如下:
甲试管:装满煮沸过的水、封口。
乙试管:装半试管水,铁钉一半露出水面半在水中,封口。
丙试管:不装水,封口。
(1)我的推测:一星期后,( )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会比较严重。
(2)分析原因:铁生锈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
A.空气 B.水 C.空气和水
(3)炒菜的铁锅生锈了,小明想减缓铁锅生锈的办法,请你帮小明写出两种简便实用的办法。
① ;② 。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 黄 物理 红褐
2. 新物质 物理变化 新物质 化学变化
3. 蜡烛燃烧 加热白糖 有关
4. 气泡 红色
5. 熄灭 二氧化碳
6. 甜 唾液里的淀粉酶 馒头里的淀粉
7. 变红了 有香味
8.新物质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
9.B
10.A
11.A
12.B
13.C
14.B
15.B
16.B
17.A
18.C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涂油、刷漆、搪瓷。
31.是;紫甘蓝和白醋反应会变红,产生了新物质。
32.B 33.C 34.2.1 35. 小苏打的量 使实验结果更准确,避免偶然性 36.白醋的量相同时,小苏打的量越多,洗洁精的泡沫喷发高度越高 37. 小苏打 取少量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入白醋,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是小苏打 38.C
39.(1)乙 (2)C (3)保持干燥 涂抹食用油A.淀粉 B.酒精 C.清水
11.探探把可乐倒入杯子中,会产生很多气泡,这些气泡主要是( )。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A.二氧化碳 B.空气 C.氧气
得分 12.下列变化都伴随着颜色改变,其中与另外两种变化有本质区别的是( )。
A.加热白糖至黑色 B.水滴入红墨水后变红 C.在淀粉上滴碘酒
一、填空题(每空 1分,共 20 分)
13.下列生活中的事件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小明妈妈做红烧肉时她先放几勺白糖在铁锅里加热,白糖由固体先变成 色的液体, )。
1 ( )
这时发生了( )变化,然后液体颜色逐渐变成( )色,再把备好的肉放入锅里翻炒,适 A.生米煮成熟饭 B.燃放烟花 C.酒精挥发
时加入调料炖煮,红烧肉就做好了。 14.小科在做凉拌紫甘蓝时,加入了一些白醋,发现紫甘蓝变成了( )。
2.豆子和沙子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这种没有变为或产生( )的变化,我们称为 A.绿色 B.红色 C.蓝色
( )。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产生了( )的变化,我们就称为( )。 15.我们的地球家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3.化学变化会产生很多现象,比如( )(写一例)会发光放热,( )(写一例)会发生 A.植物光合作用 B.海水蒸发 C.煤的形成
颜色变化。人情绪的产生非常复杂,它与化学变化( )(填“有关”或“无关”)。 16.世界万物一直在变化中,以下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4.将鸡蛋壳放入白醋中看到的现象是,鸡蛋壳表面有大量( )产生,蒋紫甘蓝叶片浸泡在
A.植物光合作用 B.彩虹的形成 C.紫甘蓝与白醋混合
白醋中则会观察到叶片逐渐变成( )。
17.下列化学变化肯定不在我们身体内发生的是( )。
5.科学家经过研究证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气体,它能使燃烧的火柴( ),初步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药物治疗
判断是( )气体。
18.科学家利用化学变化,开发清洁能源,下列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
6.妈妈和小明一起吃馒头、刚开始咀嚼没有什么味道,咀嚼一会儿后会变( ),主要是( )
A.煤 B.焚烧垃圾发电 C.太阳能
与( )发生反应。
三、判断题(每小题 2分,共 20分)
7.烧菜时,小明发现虾煮熟后发生了很多变化。(至少写两点)
19.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后,铁钉表面会有铁锈附着。( )
① ; ② 。
20.将贝壳放入白醋中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
8.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会有( )产生。
21.加热白糖会变成黑色的固体物质,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
二、选择题(每小题 2分,共 20分)
22.在点燃蜡烛的过程中,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 )
9.某同学在厨房中进行的下列操作,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23.若出现发光发热、颜色变化、产生沉淀或气体等现象,就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
A.解冻猪肉 B.烧火煮饭 C.切土豆丝
24.生活中人们采用刷油漆、电镀、打蜡等方法减缓或防止铁生锈。( )
10.小明收到了一封神奇的信:看起来是白纸,但把它泡在稀碘酒溶液中,出现了很多蓝色的字。
25.我们会开心,有时候也会难过,甚至愤怒。这都和身体内的化学变化有关。( )
这些字是用( )写的。
26.酸化的海水会溶解贝类生物的外壳。( )
第 1 页 共 4 页 ◎ 第 2 页 共 4 页
学校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内------------不--------------准------------答---------------题------------------------------------------
27.石油是古代的生物死后被泥沙掩埋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的。( ) 33.实验中洗洁精产生大量泡沫是由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时( )引起的。
28.非生物是由物质构成的,生物不是由物质构成的。( ) A.温度降低 B.产生沉淀 C.产生气泡
四、连线题(共 8分) 34.上面表格中第二组的平均数是( )。
29.把下列现象与相应的变化状态用线连起来。 35.这个实验改变的条件是( ),每组实验做三次的目的是( )。
水蒸发 物理变化 放烟花 36.小科分析以上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虾被煮熟后变红 火柴燃烧 37.在第三组实验中,锥形瓶中留有白色沉淀,这些白色沉淀是( ),你的证明方法是( )。
38 ( )
在米饭上滴碘酒 化学变化 .二氧化碳是常见的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
弯折的铁丝 混合沙和豆子
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五、简答题(每小题 3分,共 6分)
C.鸡蛋在白醋中产生的气体不是二氧化碳
30.在生活中,人们一般采取哪些方法防止铁制品生锈?(列举 3 种方法)
七、综合题(每空 3分,共 12 分)
39.铁生锈的研究。
铁生锈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小明进行了一次实验,方法如下:
31.紫甘蓝和白醋的反应是化学变化吗?请写出理由。
六、实验题(每小题 2分,共 14分)
小科利用锥形瓶、白醋、小苏打、洗洁精模拟“火山喷发”,研究“火山喷发”与什么因素有关。 甲试管:装满煮沸过的水、封口。
洗洁精的泡沫喷发高度/厘米 乙试管:装半试管水,铁钉一半露出水面半在水中,封口。
组别 小苏打的量/克 白醋的量/毫升 丙试管:不装水,封口。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数
(1)我的推测:一星期后,( )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会比较严重。
第一组 4 100 1.2 1.3 1.2 1.23 (2)分析原因:铁生锈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
A.空气 B.水 C.空气和水
第二组 8 100 2.2 2.1 2.0
(3)炒菜的铁锅生锈了,小明想减缓铁锅生锈的办法,请你帮小明写出两种简便实用的办法。
第三组 12 100 2.4 2.5 2.4 2.43
① ;② 。
32.这个实验中,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时的变化属于(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颜色变化
第 3 页 共 4 页 ◎ 第 4 页 共 4 页
参考答案:
1. 黄 物理 红褐
2. 新物质 物理变化 新物质 化学变化
3. 蜡烛燃烧 加热白糖 有关
4. 气泡 红色
5. 熄灭 二氧化碳
6. 甜 唾液里的淀粉酶 馒头里的淀粉
7. 变红了 有香味
8.新物质
9.B 11.A 13.C 15.B 17.A
10.A 12.B 14.B 16.B 18.C
19.× 21.× 23.× 25.√ 27.√
20.√ 22.√ 24.√ 26.√ 28.×
29.
30.涂油、刷漆、搪瓷。
31.是;紫甘蓝和白醋反应会变红,产生了新物质。
32.B 33.C 34.2.1 35. 小苏打的量 使实验结果更准确,避免偶然性 36.白醋
的量相同时,小苏打的量越多,洗洁精的泡沫喷发高度越高 37. 小苏打 取少量白色沉淀于
试管中,加入白醋,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是小苏打 38.C
39.(1)乙 (2)C (3)保持干燥 涂抹食用油
答案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