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陆地与海洋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4-2025学年地理粤教·粤人版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1 陆地与海洋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4-2025学年地理粤教·粤人版七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1-17 08:35:58

文档简介

第一节 陆地与海洋 第1课时
【基础达标】
  读世界海陆分布比例随纬度变化的示意图,完成1~2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 ( )
A.全球海陆面积基本均衡
B.随纬度增大海洋面积逐渐变大
C.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D.南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30° N穿过的海洋面积比30° S的大
B.60° S穿过的地区几乎没有陆地分布
C.东半球几乎全部是海洋
D.60° N附近陆地占比最大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
A.③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4.关于图中大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大洲a被两大洋包围
B.ad两大洲连接在一起
C.bc两大洲之间的大洋是①
D.跨经度最广的大洋是③
【能力巩固】
  北极燕鸥是一种海鸟。北半球夏季,它们在北极地区繁殖;北半球冬季,它们因食物短缺和迁徙本能而飞往南半球越冬。它们每年往返一次,飞行数万千米,被称为动物界的“迁徙之王”。读北极燕鸥迁徙路线图,完成5~6题。
5.北极燕鸥从繁殖地到越冬地,主要穿越的大洋为 (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北冰洋 D.大西洋
6.北极燕鸥的越冬地为 ( )
A.北美洲南部
B.欧洲南部
C.南极洲附近
D.大洋洲北部
【素养拓展】
7.《八十天环游地球》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写的一部引人入胜的科幻小说。小说叙述了19世纪英国人费雷亚·福特先生因和朋友打赌,而在八十天内克服重重困难,完成环游地球一周的壮举。读费雷亚·福特八十天环游地球路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费雷亚·福特从英国伦敦出发,依次经过的大洲是欧洲、A______洲、B______洲、C______洲。
(2)费雷亚·福特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①______洋、②______洋、③______洋。世界四大洋中,赤道没有穿过的大洋是______洋。
(3)AB两大洲的分界线是a______运河。
参考答案
1.D 2.B 3.A 4.C 5.D 6.C
7.(1)非 亚 北美
(2)大西 印度 太平 北冰
(3)苏伊士第一节 陆地与海洋 第2课时
【基础达标】
1.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至此,我国已在南极地区建立五个科学考察站。读图,南极大陆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 )
A.山地和高原 B.盆地和丘陵
C.山地和丘陵 D.丘陵和盆地
2.“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是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描述的海底地形是 ( )
A.大陆架 B.大洋中脊
C.大陆坡 D.海沟
  读北美洲和南美洲地形简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南美洲和北美洲地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处为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B.南北美洲西部均分布着高大的山脉
C.南北美洲均分布着山地、高原和平原
D.南北美洲高原、平原均是南北相间分布
4.图中乙是 ( )
A.青藏高原 B.巴西高原
C.亚马孙平原  D.刚果盆地
【能力巩固】
5.2023年11月,全球最大的海底数据中心的核心装备“海底数据舱”在我国海南岛下水。海底数据舱的建设,需攻克抗风浪、抗腐蚀与防台风的技术难关。这种数据中心具有绿色低碳、安全可靠、节约土地和淡水资源等优势。读下图,该海底数据舱建在 ( )
A.大陆架 B.大陆坡
C.大洋盆地 D.海沟
【素养拓展】
6.人们把海洋誉为“蓝色国土”,在平静的海面下,海底地形高低起伏、错落有致。读海底主要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海底主要地形类型名称。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2)在图示海底主要地形中,石油主要分布在______处,深海科考应前往______处。(填序号)
参考答案
1.A 2.A 3.D 4.B 5.A
6.(1)大陆架 海沟 大洋盆地 大洋中脊
(2)① ②第一节 陆地与海洋 第3课时
【基础达标】
  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予奉使河北,遵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山崖之间往往衔海螺等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 ( )
A.海螺曾生活在陆地
B.该地原来可能是海洋
C.海螺是陆地生物演化而来的
D.当地人大量捕捞海螺
2.造成“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的根本原因是 ( )
A.人类活动 B.地壳运动
C.海平面下降 D.地球运动
  读图,完成3~4题。
3.魏格纳发现,甲大洲凸出的部分与丙大洲凹入的部分几乎是吻合的,从而提出大陆漂移说。甲大洲和丙大洲分别代表 ( )
A.北美洲、非洲 B.南美洲、非洲
C.南美洲、北美洲 D.非洲、南美洲
4.下列不属于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
A.乙大洋两岸动物的共同性
B.甲丙两大洲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C.甲丙两大洲都有热带水果
D.甲大洲东岸和丙大洲西岸轮廓相似
【能力巩固】
  “蓝色循环”模式运用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海洋塑料污染收集、再生、再制造、再销售等全环节可视化追溯,迄今已收集超过1万吨海洋废弃物,是中国最大的海洋塑料废弃物回收项目,2023年10月30日,被联合国授予“地球卫士奖”。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情况不会造成海洋污染的是 ( )
A.生活污水排放 B.油轮泄露
C.海水晒盐 D.垃圾填海
6.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的 ( )
①海洋食物 ②油气资源 ③淡水资源 ④潮汐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素养拓展】
7.北京时间2023年10月5日10时,日本本州东南海域发生6.2级地震。对此,同学们提出下面三个问题。读世界板块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一:为什么日本经常发生地震
(1)日本主要位于__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问题二:地震常发生在哪里
(2)读图可知,世界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______带与______带。
(3)根据板块运动原理推测,红海的面积将______(扩大/缩小),喜马拉雅山脉会不断______(升高/降低)。
问题三:若地震来临,我们可以怎么做
(4)我国是地震灾害多发的国家,请你列举两条可行的避震措施。
参考答案
1.B 2.B 3.B 4.C 5.C 6.B
7.(1)亚欧 太平洋
(2)环太平洋 地中海—喜马拉雅
(3)扩大 升高
(4)地震时应尽快跑到空旷地带,保护好头部;在室内应躲到易形成三角区的空间;避免乘坐电梯,应走楼梯或安全通道;等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