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平均数的概念,熟练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即一组数据总和除以数据总个数。能准确运用平均数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解决如投球个数、气温平均值、门票销售平均数等实际问题。
2、通过经历淘气记数字、奇思投球、科技馆售票等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学会用数学思维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在探索平均数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牢固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能正确计算不同情境下数据的平均数,如计算跑步路程、冰糕销售等的平均数。
(二)教学难点
能深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复杂情境中灵活运用平均数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如根据平均数判断数据变化趋势、合理安排进货量等,以及能解释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原理。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启发式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数字记忆挑战 —— 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有趣的游戏。每 3 秒会呈现 10 个数字,大家看看自己每次能记住几个数字哦。
(进行几次数字展示,让学生记录自己记住的数字个数)现在,老师想知道淘气能记住几个数字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淘气 5 次记住数字的情况。
(二)平均数探究之旅 —— 知识新授
学习任务一:计算淘气记住数字的平均数
老师展示淘气 5 次记住数字的情况统计表
引导学生思考:淘气平均每次记住几个数字呢?大家先自己尝试算一算。(学生计算,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方法)
教师请几位同学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可能有学生直接将 5 次记住的数字相加,也可能有其他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可以把多的补给少的这种平均的思想,详细讲解正确的计算方法:(5+4+7+5+9)÷5=6(个),让学生明白这就是淘气记住数字的平均数。
学习任务二: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同学们,淘气哪一次也没有记住 6 个数字啊,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总结归纳,引出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它不一定是这组数据中的某个具体值。
学习任务三:寻找生活中的平均数
接下来,大家想一想,在生活中你们在哪里见到过平均数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认真倾听并适当引导和补充)
学生可能会提到考试平均成绩、平均身高、平均气温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拓展,让学生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平均数应用大闯关 —— 巩固练习
学习任务四:投球比赛中的平均数
在 1 分投球比赛中,奇思前后 4 次投中的个数分别为 7 个、7 个、6 个、8 个。那用什么数可以表示奇思投中的个数呢?大家快来算一算吧。(学生独立计算,教师批改)
教师请一位同学上台板演计算过程:(7+7+6+8)÷4=7(个),并向其他同学讲解自己的思路。
学习任务五:气温平均值计算
这里有某地一星期的气温记录
大家分别算出这星期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平均值。(展示气温记录表,学生计算,教师指导)
教师选取学生的计算结果进行展示和评价,强调计算时要仔细,确保数据准确。
学习任务六:科技馆售票问题分析
我们来看科技馆一星期售出门票情况统计表。
首先,大家估一估前 5 天平均每天大约售票多少张呢?(学生估算,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估算方法)
然后,已知星期六售出门票 1700 张,星期日售出门票 1460 张,那这个星期售票张数的平均数与前 5 天的平均数相比,有什么变化呢?大家想一想,算一算。(学生计算比较,教师巡视)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计算结果和分析思路,最后总结得出这个星期售票张数的平均数大于前 5 天的平均数。
学习任务七:冷饮店进货决策
小熊冷饮店要进冰糕啦,小熊翻开了本月前 3 周卖出冰糕情况的记录。
同学们,帮小熊想想本周进多少箱冰糕合适呢?(展示冰糕销售记录,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先计算前 3 周的平均数,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学生计算得出 7+8+9=24(箱),24÷3=8(箱),认为按平均数进货比较保险。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因素需要考虑吗?有的学生可能会发现每周销量在增加,教师鼓励学生提出第 4 周可以再增加 1 箱的建议,并让学生说明理由。
学习任务八:跑步路程平均数变化
王叔叔每天沿着环形跑道跑步,并且记录了跑步的路程。
如果王叔叔第 5 天没有跑步,那么前 5 天平均每天跑的路程与前 4 天平均每天跑的路程相比有什么变化呢?大家算一算。(展示王叔叔跑步路程统计图,学生计算,教师指导)
教师请两位同学分别上台板演前 4 天和前 5 天平均路程的计算过程:前 4 天(5+6+5+4)÷4=5(千米),前 5 天(5+6+5+4+0)÷5=4(千米),引导学生对比结果,得出平均每天跑的路程会减少 1 千米的结论。
学习任务九:红军老爷爷年龄统计分析
下面是部分红军老爷爷长征时的年龄情况。
同学们先用画 “正” 字的方法统计各年龄段的人数。(学生统计,教师巡视检查)
根据统计表画出统计图,大家要注意统计图的规范绘制哦。(学生绘制,教师指导)
最后回答问题:这些红军老爷爷中年龄最大的是谁,他当时多少岁?年龄小于 30 岁的有多少人,占调查人数的多少?不计算,能估计出这些红军老爷爷当年的平均年龄大约是多少吗?(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
(四)课堂总结升华 —— 总结回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均数。谁能来说一说平均数是怎么计算的呢?它又有什么意义呢?(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对啦,平均数就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总个数,它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平均数来分析很多问题,帮助我们做出决策哦。
(五)课后作业巩固 —— 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课后习题,从课后习题中进一步巩固今天所学的平均数知识。在做题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可以和同学讨论或者请教老师哦。
五、教学总结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趣的数字记忆游戏引入平均数概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能较好地参与到各个学习任务中。在计算平均数环节,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方法,但在理解平均数意义和应用于复杂情境时,部分学生存在困难,如在分析科技馆售票和冷饮店进货问题时,不能灵活运用平均数进行判断和决策。在今后教学中,应增加更多实际案例和小组讨论活动,加强对平均数意义的深度讲解和应用指导,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