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爱莲说》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爱莲说》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0.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20 17:5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22课《爱莲说》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隐逸者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之爱
答案:C
解析:分析:ABD三个选项中“之”都是“的,助词”;C项“之”是“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掌握情况。
2.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
答案:D
解析:分析:例句中“而”表承接连词,与之用法相同的是D选项。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掌握情况。
3.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答案:A
解析:分析:A项作者以“仙、龙”自喻,表明“德馨”则陋室不陋。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可爱者甚蕃(多)
C.陶后鲜有闻(少)
D.宜乎众矣(适宜)
答案:D
解析:分析:D项“宜”是应该的意思。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说”这种文体侧重于议论。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综合理解。
6.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
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用人们熟悉的两种花,更有代表性,更有说服力。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写作特点的分析。
7.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
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
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答案:D
解析:分析:A项“鲜”的意思分别是:少 鲜艳;B项两个“清”的意思分别是:清香 清秀;C项两个“通”意思分别是:通透 通向。D项两个“闻”都是“听到”的意思。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理解能力。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多)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C.不蔓不枝(长枝) D.亭亭净植(种植)
答案:D
解析:分析:D项“植”是“植立”的意思。故选D。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
9.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且焉置土石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濯清涟而不妖 水落而石出者
答案:C
解析:分析:A项两个“焉”,一个是语气词,一个是兼语;B项两个“鲜”一个是“少”的意思,一个是“鲜美”的意思。D项两个“而”一个表转折,一个表承接;C项两个“之”都是主谓之间,无意义。故选C。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一词多义。
10.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答案:D
解析:分析:作者喜欢的是“莲”,赞美莲的高洁品质。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
1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C.群葩/当令时 D.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答案:D
解析:分析:D 项应为: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点评: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
1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B.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C.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D.及花之既谢
答案:D
解析:分析:D项“之”是助词,无意义。其余三项都是助词,的。故选C。
点评: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判定。
13.文中写菊花和牡丹的用意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对菊花、牡丹、莲花三种花的德行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作陪衬,突出了莲花的美好形象。
B、文章通过菊花,牡丹与莲花的对比描述,突出它们各自的德行品格。
C、这两种花,人们都很熟悉,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D、这两种花,一直为前人所钟爱,由前人所爱说到自己的所爱,有强烈的比较效果。
答案:A
解析:分析:作者目的是“赞莲”,其余两种花都是起衬托作用。故答案选A。
点评:明确写作目的,掌握写作技巧。
二、填空题
14.《爱莲说》选自《 》,作者________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
答案:《周元公集》|周敦颐
解析:分析:熟记作家作品
点评:主要考查对作家作品的掌握。
15.《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分析:熟背课文,理解默写。
点评:学生要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准确完成理解性背默题。
16.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莲,花之君子者也。
解析:分析:理解的基础上熟背课文。
点评:学生要熟背课文,会做理解性背默。
17.《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___________。
答案: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解析:分析:掌握常见的写作手法
点评:考查学生对写作手法的判定。
18.《爱莲说》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答案: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解析:分析:“莲”的品质象征作者的品质。
点评:本文用了托物言志法,“莲”的品行代表的就是作者的品行。
三、阅读理解
阅读文段,选择正确答案。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9.解释加点的字
(1)可爱者甚蕃 蕃
(2)濯清涟而不妖 濯
(3)不蔓不枝 枝
(4)陶后鲜有闻 鲜
答案:(1)多 (2)洗涤 (3)长枝节 (4)很少
解析:分析: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实词。
点评: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20.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具有不慕富贵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或君子的美好形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苟,豁达大度,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解析:分析:文章运用了托物言志手法,“莲”的品质就代表“君子”的品质。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21.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答案:(1)我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2)(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解析:分析:理解文意,准确翻译。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翻译能力。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可爱者甚蕃( ) (2)亭亭净植( ) (3)出淤泥而不染( )
答案:多|立|沾染
解析:分析:理解句子,积累文言实词。
点评:学生要积累识记文言实词。
23.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
答案:用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盛爱牡丹”衬托作者的“爱莲”,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质(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分析:作者目的是写“莲”,写“菊”和“牡丹”是衬托。
点评:学生要理解文章写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