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抽象的雕塑》 鲁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 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抽象的雕塑》 鲁教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5-01-16 17:0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抽象的雕塑》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集欣赏性、操作性、创造性于一体的美术造型表现课。本课分为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欣赏、感受;第二部分发挥想象、动手制作。教材的要求是通过理解艺术家创作抽象雕塑的设计理念与构思,来了解不同雕塑给予我们的不同感受;体验现代城市雕塑的美,了解雕塑的基本结构和用途。并能够尝试利用各种材料,运用折叠、粘贴、插接等方法制作抽象雕塑。在制作过程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都能创造出抽象的雕塑。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组合原理,进行构思,尝试自己动手创作立体雕塑作品,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抽象的基本特点。
2.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各种材料进行抽象雕塑的创作。
【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属于小学高年级 阶段的学生,随着 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身心 都得到了 很大的发展,学生对美术的要求有所不同,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 维发展,认知能力 相对较强,对几何形和不规则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能运用一些造型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观察到的对象,但他们力求表现的更真实、更深刻,想象力有所下降。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做了全新的定位,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目标进行有机整合,反映了新课程目标的多元性、综合性与均衡性。所以在本课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思 维水平和知识储备,主要采用适合孩子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如“谈话法”、“观察法”、“演示法”、“游戏法”,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乐于探索的活动中了解抽象雕塑,感受抽象雕塑的魅力,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材料来创作抽象雕塑,使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游戏激趣引导求知)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抽象的雕塑》。那什么是抽象雕塑呢?首先我们玩一个比眼力的小游戏。
教师展示两组作品,并提出问题。(呈现:快速出示两组表现同一内容不同风格雕塑的图片)第一组:(看清楚了吗?)第二组:(看出来了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再次观察两组雕塑作品。
教师总结:两组图片都是表现跑步、踢足球、骑自行车的人物雕塑,第一组雕塑雕刻的非常写实,像真的一样,像这种再现了具体形象,我们称它们为具象雕塑。而第二组雕塑在人物形象上偏离,甚至是完全抛弃了真实外观(自然对象外观),我们把这一种称作为抽象雕塑。【设计意图】 用游戏的方式将孩子们的注意力快速吸引到学习中,通过辨析、讨论直接切入本课的重点知识——抽象,让学生既直观又浅显易懂地初步认识了具象和抽象的区别。
二、发展阶段:
1. 知识积累,深入观察
教师提问:课前布置查找与雕塑分类有关的知识点,请同学来总结一下。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雕塑有三种基本形式:圆雕、浮雕和透雕(镂空雕)。圆雕是艺术在雕件上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浮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透雕是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其背景部分。
【设计意图】雕塑的分类知识在低年级美术学习中有所涉猎,布置课前查找相关知识,使学生在初步观察、感受、接触雕塑之后,能产生自学的乐趣及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成就感。
2.起名创作归纳总结
师:再玩一个取名字的游戏,为这两件雕塑分别起个名字。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其实这两组雕塑都叫《母与子》,是表现了同一题材的两组雕塑。具象雕塑逼真写实,再现自然对象。而抽象雕塑中的艺术形象大幅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
【设计意图】 为雕塑起名字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求学生总结出两组雕塑的不同风格,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归纳 和总结,承接了导入部分,并为接下来分析抽象雕塑特点环节做铺垫,对于后面的设计制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3. 作品赏析明确方法
(1)欣赏 韩美林的抽象雕塑作品,交流讨论这些雕塑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想一想艺术家是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的?归纳艺术创作时所要运用的造型要素。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抽象雕塑的造型特点: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时,运用抽象的、几何形体的排列、组合。不是再现自然界中的具体形象,而是用线、形、色彩等造型要素塑造美术作品。同时抽象雕塑作品,不同的人来欣赏是产生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2)欣赏大型的城市抽象雕塑作品,师生互动分析一至两个艺术作品的创意。从构思,制作方法、材料,造型要素、步骤等方面。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见过的大型城市雕塑作品,让学生深入的观察,并讨论研究其创作中运用到了那些美术语言元素,学生自己探究制作方法要远胜于教师的直白讲解。
(3)展示范作,交流做法
师:老师这有一件雕塑作品,你们分组讨论交流:这是主要是用什么造型要素做成的 ?主要利用了什么材料?运用了什么方法?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老师适当解说制作关键地方。
教师总结:这是一个利用铁丝制作的雕塑作品,先用粗铁丝将雕塑的主干做好,再用细铁丝缠绕或组合其他材料制作而成。看了老师的创作过程,你们一定有了自己的构思?在制作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精妙的作品。欣赏了这些巧妙地利用各种材料制作成一件件各具特色和创意的“抽象雕塑”,你们看了是不是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范作演示,能对学生起到启发作用。
三、小组合作展示个性
1.布置作业:利用所收集到的各种线材、板材或块材等,构思创作一件抽象雕塑。
2.作业要求:作品有自己独特的构思;合理用材、造型美观、色彩协调;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并强调用刀要注意安全,材料要合理利用。
展示作品创意点评
完成的作品展示在展示台上,采用自评或互评的方式来欣赏评价作。作者自评(介绍构
思及制作过程,及效果是否满意),学生互评(感觉、含义,形式美感在哪),老师点评(材料的运用、色彩的搭配、主题的表现等方面)。
2.给自己认为最有创意或最有形式感的作品进行投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真正深入的去欣赏、分析作品。每个学生的构思都不一样,创作出来的作品都会令学生感到惊喜,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他们感受到合作的收获、惊喜和愉悦。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展示以废弃材料为原料创作的抽象雕塑作品,让学生了解抽象雕塑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发现 ,并能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出精美的雕塑作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