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课土地改革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1949—1953年,新中国在巩固新生政权方而取得的成就有( )
①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②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③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④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下列对我国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
B.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土地制度
C.土地改革使3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D.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下表为白城县岭下、胜利、建政三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83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A.《共同纲领》的颁布 B.新中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抗美援朝的胜利
4.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运动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5.“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以上条文引自(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6.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的土地改革主要发生在( )
A.全国农村地区
B.新解放区
C.除西藏以外的农村地区
D.除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的农村地区
7.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是( )
A.国家土地所有制
B.农民土地所有制
C.集体土地所有制
D.公社土地所有制
8.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这些变化说明( )
类别 粮食 棉花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1 26.5 12.5
A.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C.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9.下列对国家工业化建设帮助最大的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制定宪法
10.“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1950—1952年)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权益。请据此完成11—13题。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开展的土地改革主要发生在( )
A.新解放区
B.全国农村地区
C.除西藏以外的农村地区
D.除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的农村地区
12.我国1950年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3.1952年底完成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民获得的最重要的土地权益是( )
A.土地所有权 B.土地使用权
C.土地管理权 D.土地经营权
4.下表是湖南省溆浦县在新中国成立初土地改革前后各阶级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从该表可以看出,溆浦县在土地改革中( )
①地主阶级基本被消灭 ②富农利益得以完全保存 ③中农利益没有受到损害 ④贫农受益最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
A.彻底废除了中国2 000多年的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B.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
C.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的多余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不得没收。”由此可见,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消灭地主阶级,清算其历史罪行
B.使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C.有限保护地主,防止社会暴乱
D.促进经济恢复发展,巩固新生政权
二、非选择题
17、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农业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土改后的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至1953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背景篇——土地制度 深恶痛绝】
材料一 如图所示。
(1)材料一与解放前的哪一经济制度有关?这一制度给新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为此,党和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
【改革篇——土地易主 欢欣鼓舞】
材料二
(2)上面漫画与哪一事件有关?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设想一下,“农民”回家乡后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土地改革的完成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请再举出两项巩固新生人民民主政权的措施。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数据对照表(单位:亿吨)
年份 1949年 1951年 1952年
粮食 1.1 1.4 1.6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与1949年相比,1951—1952年粮食产量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该法令的主要内容。颁布该法令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1949年相比,1951—1952年粮食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1-5CACAC 6-10BBABA 11-16DBACBD
17、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8、(1)制度: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影响: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措施:土地改革。
(2)事件:土地改革。变化:分到土地、农具、房屋等,不必向地主交租等。
(3)措施: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
19、(1)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2)主要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根本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业化建设开辟道路。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国内局势相对稳定;1950—1952年开展的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