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最后一次演讲》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最后一次演讲》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5.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17 12:3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最后一次演讲》同步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卑劣(liè) 蛮横(hèng) 诬蔑(miè) 挑拨离间(jiān)
B. 捶击(chuí) 恐怖(bù) 卑鄙(bǐ) 光明正大(zhèng)
C. 赋予(fù) 毒手(dú) 蛮横(héng) 义愤填膺(yīng)
D. 晓得(xiǎo) 屠杀(tú) 造谣(yáo) 强词夺理(qiáng)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卑劣 无耻 毒手 势力 势如破竹
B. 毁灭 卑鄙 赋于 诬蔑 理直气壮
C. 悲愤 捶击 恐怖 势力 不言而谕
D. 协商 无耻 骄傲 坚苦 光明正大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在演讲中,把那些反动分子的丑恶行径揭露得淋漓尽致。
B. 面对敌人的威胁,他毫不畏惧,光明正大地与敌人展开斗争。
C. 他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总是强词夺理,蛮不讲理。
D. 他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得义愤填膺,让人觉得他很虚伪。
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篇演讲词运用了大量的反问句,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感染力。
B. 演讲者通过列举李公朴先生的事例,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暴。
C.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李公朴先生的深切悼念和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无比痛恨。
D. 这篇演讲词语言委婉含蓄,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
(二)填空题
1.《最后一次演讲》的作者是______,他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2.“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这句话中,前一个 “李公朴” 指______,后一个 “李公朴” 指______。
3.文中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这句话中,“这几天” 具体指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的鼓掌)
1.文中 “你们”“我们” 各指的是谁?
“你们” 指______
“我们” 指______
2.这几段话中,作者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文中 “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 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4.请简要概括这几段话的主要内容。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演讲选段,完成题目。
今天,我高兴地同大家一起,参加这次将成为我国历史上为了争取自由而举行的最伟大的示威集会。
100 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①—— 今天我们就站在他象征性的身影下②—— 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这项重要法令的颁布,对于千百万灼烤于非正义残焰中的黑奴,犹如带来希望之光的硕大灯塔,恰似结束漫漫长夜禁锢的欢畅黎明。
然而 100 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100 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100 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100 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蜷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现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的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诺言。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 “资金不足” 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 —— 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1.文中①处 “一位伟大的美国人” 是指谁?
2.文中②处 “他象征性的身影” 指什么?
3.文中 “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 中 “这项神圣的义务” 指什么?
4.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00 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
5.这篇演讲表达了演讲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语言运用
1.仿照例句,以 “李公朴” 为话题,写一句话。
例句:闻一多,在特务的枪口下,他横眉怒对,用生命诠释了爱国的情怀。
仿写:李公朴, , , 。
2.请你为纪念李公朴先生写一段简短的颁奖词。(不少于 50 字)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B 解析:A 项 “挑拨离间” 的 “间” 应读 “jiàn”;C 项 “蛮横” 的 “横” 应读 “hèng”;D 项 “强词夺理” 的 “强” 应读 “qiǎng”。
2.A 解析:B 项 “赋于” 应为 “赋予”;C 项 “不言而谕” 应为 “不言而喻”;D 项 “坚苦” 应为 “艰苦”。
3.D 解析:“义愤填膺” 指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是褒义词,用在此处形容 “虚伪” 不合适。
4.D 解析:这篇演讲词语言慷慨激昂,直抒胸臆,并非委婉含蓄。
(二)填空题
1.闻一多
2.李公朴本人;像李公朴一样为正义而战的人
3.1946 年 7 月 11 日李公朴被暗杀后的几天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1.“你们” 指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我们” 指广大人民群众。
2.运用了反问、对比、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反问增强了语气,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强烈谴责;对比突出了人民力量的强大和敌人的渺小;比喻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反动势力必然灭亡,人民必胜的历史规律;反复强调了敌人的末日即将来临,鼓舞了人们的斗志。
3.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国民党反动统治即将被推翻,人民即将迎来胜利的光明前景,但目前正处于最艰难、最黑暗的时刻,需要人们继续努力斗争。
4.作者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揭露其虚弱本质,指出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敌人必将灭亡,人民必将胜利,表达了对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念。
(二)课外阅读
1.林肯。
2.林肯纪念堂中的林肯雕像。
3.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物质充裕的美国社会比作海洋,把穷困的黑人生活环境比作孤岛,生动形象地突出了黑人在物质丰富的美国社会中所处的贫困、孤立的状态,表达了对黑人悲惨境遇的深切同情和对种族歧视的批判 。
5.表达了演讲者对黑人遭受的不公正待遇的悲愤,对实现自由、平等、正义的强烈渴望和坚定信念 。
三、语言运用
1.在反动的阴霾下,他挺身而出,用热血唤醒了民众的觉醒。
2.示例:他,李公朴,一位无畏的民主斗士。在黑暗的岁月里,勇敢地站出来,为正义发声,为自由抗争。面对敌人的威胁,毫不退缩,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他的精神,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激励着我们为了真理和正义不懈前行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