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人生轨迹
学习目标
1.阅读
(1)识记、理解、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字词。
(2)学会抓住关键语句,品味含义丰富的语言,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3)加强语言的积累,提高感悟和运用能力。
(4)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在朗读中悉心揣摩文章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浓郁的感彩等。
(5)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多角度阅读、感悟课文。
(6)让学生感悟:奋斗过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只有付出爱才能得到爱。
2.写作
(1)学习写作较复杂的记叙文,在叙述中加入细致的描写。
(2)学习在记叙文中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3.口语交际
(1)本单元均是叙事性作品,应加强朗读指导。
(2)培养学生得体地表述感情,有条理地陈述心得的口语交际能力。
学法指导
1.单元聚焦
本单元以名人的人生发展历程为题材,五篇课文都是写人、叙事作品。
鲁迅在《藤野先生》中回忆了藤野先生这位值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尊敬的学者和良师,并追忆了自己当年是如何走上“弃医从文”道路的。文章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展现了作者对人生价值的追求。
胡适的《我的母亲》选自《胡适自传》,堪称“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学的传记,传记的文学”。文章既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不易,又写出了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的母亲维持家庭关系的艰辛,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
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是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贫苦生活和蕴藏其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茨威格在他写的传记《列夫·托尔斯泰》中,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不仅为我们展示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海伦·凯勒在《再塑生命》中描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
2.阅读建议
(1)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
名人的成长历程,对正在成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同学们一定有启迪作用。阅读本单元的课文时,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成长经历与名人儿时的成长经历相对照,用切身的生活体验来理解成长中的哲理,从而在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人生修养。
(2)注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
对文中重点或精彩语句进行理解时,请同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注意按照鉴赏的思路来进行,即用了什么描写、修辞方法,亦或有表现力的词语——表现了什么样的表面义——蕴涵了什么深层义。理解时切忌断章取义,要联系上下文,乃至本文的主旨来考虑。
(3)每篇课文的阅读建议:
①了解鲁迅的生平事迹及不同阶段的不同思想。明确《藤野先生》一文中明暗两条线索。
②从宏观上把握好重点,解决好难点,注意打开视野,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
③了解牛汉的一生,用心体会《我的第一本书》中那份来自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
④借助传记走进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⑤感受莎莉文老师心中的那份深沉的爱。
3.相关知识
(1)了解中国现当代作家鲁迅、胡适、牛汉,以及外国作家茨威格、海伦·凯勒。
(2)了解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3)关于传记的知识: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传记的文体特征是:
①真实性:实事求是,感情真诚坦率;注意文学性传记中的“艺术真实”,即使是虚构,也要符合人物性格的再创造。
②概括性:选择材料时,应注意选择最能体现人物精神的、概括性的材料。
③通俗性:表达通俗易懂,语言简明、平实;也可以生动活泼,富有文学色彩。
④褒贬鲜明:作者的感情倾向鲜明。
学习诊断
1.藤野先生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绯红( ) 标致( ) 不逊( ) 诘责( )
托辞( ) 油光可鉴( ) 抑扬顿挫( )
解剖( ) 深恶痛疾( ) 杳无消息( )
2.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也有解散biàn( )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jiàn( ),wǎn( )如小姑娘的发jì( )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2)同学一百余人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dì( )。
3.解词。
(1)油光可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模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匿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诘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托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凄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适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抑扬顿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他是最使我________,给我________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________,不倦的________……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A.鼓舞 感激 希望 教导 B.感激 鼓舞 期望 教诲
C.感谢 鼓励 教诲 希望 D.感激 鼓励 希望 教诲
5.下面句中画线词语感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B.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C.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D.实在标致极了。
6.下列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
B.“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C.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D.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
7.鲁迅原名________,浙江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人,我国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家。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__》。
8.文章记叙了“我”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个典型事例,各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1)“为我纠正讲义”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纠正解剖图”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心解剖实习”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表现了藤野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藤野先生》一文的中心意思,有以下几种理解,请你在正确看法后边的括号内打“√”。
(1)本文赞扬了伟大质朴的师生情谊。( )
(2)本文揭露了“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附庸风雅的丑态。( )
(3)本文通过赞扬“我”与藤野先生的友谊,热情歌颂了中日友谊。( )
(4)本文赞扬了藤野先生俭朴正直、严谨治学、认真负责、热情诚恳、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
(5)本文表现了鲁迅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
10.根据下句的组合形式,在两处横线上各续写一个句子。
你是严冬里的炭火,________,你是急流中的踏脚石;________,你是看不见的空气,你是捕捉不到的阳光。啊,友情,你在哪里?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藤野先生》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②上野的樱 ( http: / / www.21cnjy.com )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③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④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1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中“无非”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的意思。这句话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________的感情。“这样”指代________,这句话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12.“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一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13.第④句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在这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第②句中有三个“顶”字,其中一个与另两个词性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
15.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选段的主要内容。
16.作者写这一部分内容与后文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二)比较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甲)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②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③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④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⑤“万岁!”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
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⑦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⑧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乙)
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摘自《呐喊·自序》
17.文段(甲)中第①句话“所以”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18.文段(甲)中两个“他们”各指的是什么人?
A:他们 B:他们
19.文段(甲)中第⑧句“那时那地”指的是________,“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的是________。
20.“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何尝”与“不”连用的作用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1.“呜呼,无法可想!”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2.在文段(乙)中划出(甲)段中“我的意见却变化了”的原因。
23.从表达方式看,文段(甲)以________为主,文段(乙)以________为主。
(三)阅读《藤野先生》片段,回答文后问题。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 ( http: / / www.21cnjy.com )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24.从文段中找出作者“难以下笔”的原因,说说从这句可以看出此时作者对藤野先生怀有什么样的感情。
25.“小而言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第三段中“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27.概括选文最后一段所写的三件事。再说说怎样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三、课外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鲁迅在诸多的老师中,最为敬重的有三位:一位是他的启蒙塾师寿镜吾先生;一位是他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还有一位就是他青年时期的老师章太炎先生。
关于寿先生,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说,他“极方正、质朴、博学”。他教学严,“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他常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鲁迅父亲病重,亟需一种“三年以上陈仓米”,鲁迅多方搜求未果便告知了寿先生。几天后寿先生自己背了米送到鲁迅家里,所以后来鲁迅无论求学南京,还是留学日本,或入京工作,只要回乡便不忘去看望寿先生。1906年他奉母命从日本回乡完婚,仅在家十天,也要去寿先生家坐一坐。1912年进京工作后仍与其保持书信联系,1915年底寿夫人病逝,鲁迅又主动送挽幛致哀。
鲁迅与他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同样情深意厚,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到1926年,“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1935年,日本友人增田涉翻译的《鲁迅选集》要定稿时,他回信说:“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直到鲁迅逝世前,他还曾让增田涉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鲁迅认为:“他对我的热心的希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鲁迅对章太炎先生的感情要比前两位老 ( http: / / www.21cnjy.com )师复杂些。章太炎因早年热心维新运动的反清革命,成为一个学者兼革命家,他1906年流亡日本不久便主持《民报》,鲁迅常去报馆听他讲学。鲁迅不仅折服他渊博的学识及和蔼可亲的长者风度,更钦敬他的革命精神。后来,“五四”运动后,章先生慢慢落伍了,白话文运动多年后,他仍在维护文言攻击白话,鲁迅素所敬重的老师“原是拉车的好身手”,现在却“拉车屁股向后”了,怎么办?是尊师还是重道?鲁迅选择了后者,写了《趋时和复古》等文章,对章先生进行了尖锐批评。然而,1936年6月,章太炎逝世后,国民党反动派把他打扮成“纯正先贤”宣布要进行“国葬”;也有一些报刊贬低他为“失修的尊神”,而早年革命家的章太炎被掩盖起来。于是,鲁迅不顾病重,于逝世前10天写下了著名的《关于章太炎先生二三事》为自己的老师鸣不平。
从鲁迅先生与他的三位老师之间的关系来看,鲁迅________,但更加________________。
28.根据全文的内容为最后一段空出的两处横线填空。
29.从第二段内容看,寿镜吾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0.从第四段内容看,章太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1.通过鲁迅先生的这些事例,你能否谈一谈学生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老师?
第一单元
1.藤野先生
1.fēi zhì xùn jié cí jiàn cuò pōu wù yǎo
2.(1)辫、鉴、宛、髻 (2)第
3.(1)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抹 ( http: / / www.21cnjy.com )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2)模胡:即“模糊”,这里指马虎、不讲究。 (3)不逊:无礼。逊,谦逊。 (4)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 (5)诘责:质问并责备。 (6)托辞:借口。 (7)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8)适值:正好遇到。 (9)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转折、和谐悦耳。
4.D 5.B 6.A 7.周树人 绍兴 文学 思想 革命 狂人日记
8.(1)对工作认真负责 (2)对学生严格要求,治学严谨 (3)热情诚恳 (4)求实精神
9.(4) (5)
10.如:你是暴雨中的大伞;你是抓不住的春风。(两空均为比喻,本体是友情,格式第一句应仿照其上下句,第二句应仿照其后两句。)
11.只不过在东京造成恶浊气氛的厌恶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这些清国留学生的失望 “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丑行结构上领起前两段内容 内容上写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反感,为下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了伏笔。
12.比喻 夸张
13.反语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14.顶得学生制帽的“顶”,这个“顶”是动词。
15.主要写作者在东京的见闻感受。
16.这一部分写了作者在东京的见闻,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使得鲁迅很失望。这部分内容为下文作者离开东京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作了铺垫。
17.不是因果关系,这是借荒谬推理表现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歧视,表达作者内心的愤激。
18.A:受毒害的日本青年学生B:麻木的闲看枪毙犯人的中国人
19.指的是日本仙台讲堂里看影片时。指的是鲁迅决定弃医从文。
20.“何尝”与“不”连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反诘的语气来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是这样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愚弱国民”精神麻木的痛恨。
21.这些中国人精神上愚昧 ( http: / / www.21cnjy.com )麻木,毫不觉悟,使作者思想上受到极大震撼,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感到万分痛苦而又无可奈何,所以鲁迅先生发出这样的感叹。
22.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23.叙述议论
24.“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愧疚之情。
25.从小的方面看,往小的方面说。
26.“似乎”表明此事并未真的出现,不过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想象中的情景;而“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表现出藤野先生在精神上给作者的鼓舞,这种鼓舞的力量是巨大的,这句话强烈地表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27.装订收藏讲义;悬挂先生照片;多写战斗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章。最后句中的“良心发现”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革命的思想被唤起。全句意思是化怀念之情为勇气和力量,以笔当武器与反动势力作斗争,为中国的光明奋斗。
28.尊师(或“热爱自己的老师”) 重道(或“热爱真理”)
29.寿先生是一个极方正、质朴、博学,教学严格,热心助人的乡间塾师。
30.章先生早年是一个学者兼革命家,后来落伍守旧,是一个学识渊博、和蔼可亲、有革命精神但也有保守落后思想的复杂的学者。
31.我们应该尊敬老师,虚心求教,不仅学习他的知识,还要学习他高贵的品质;同时也不能一味迷信权威,要敢于否定不正确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