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2 09:0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满麦渐黄,夏至稻花香。”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它的来临,意味着接下来天气会更加炎热。此时,人们需要投入到繁忙的农事活动中去,为之后的丰收打下基础。从农业角度说,“小满”既关涉北方麦粒的饱满,又与南方雨水的有关。这时候,中国北方冬小麦类的夏熟作物进入灌浆期,籽粒渐渐饱满,收割在即。在南方,俗语说“小满大满江河满”。小满时节降雨量的增加,使江南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泊水势浩大,否则,便是干旱少雨的年份。所以,这里的“满”字代表雨水多的意思。小满时节,蚕开始结茧,意味着养蚕人家要地缫丝。传说称,小满为蚕神生日,在江浙一带还有一个“祈蚕节”。养蚕又对气温、湿度、食物要求很高,加之古人并不了解其中的一些科学因素,蚕丝,因此把蚕视作“天物”,格外珍视。俗话说,“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的劳作,意味着人们离丰收又近了一步。这个节气的名字,也正好代表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丰满 起早贪黑 来之不易 期盼
B.丰盈 起早贪黑 来之不易 祈盼
C.丰盈 紧锣密鼓 不可多得 期盼
D.丰满 紧锣密鼓 不可多得 祈盼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满时节降雨量增加,江南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泊水势浩大,否则,便是遇到了干旱少雨的年份。
B.小满时节降雨量的增加,江南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泊水势浩大,否则,便是干旱少雨的年份。
C.小满时节降雨量增加,江南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泊变得水势浩大,否则,便是干旱少雨的年份。
D.小满时节降雨量的增加,江南地区往往是江河湖泊水势浩大,否则,便是遇到了干旱少雨的年份。
二、文言小题(本大题共2小题)
3.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是( )
A.方正之不容也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D.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伐,攻击
B.武帝嘉其义 义,忠义,忠诚
C.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当,应当
D.单于益骄 益,渐渐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什么是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要达到碳中和,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特殊的方式去除温室气体,例如碳补偿;二是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要如期实现碳中和,下一步的深度低碳变革该怎么走?从经济角度,要加强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结构性低碳转变。从能源角度,要建成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可持续能源体系。从技术角度,各行业特别是高能耗行业,要根据碳中和目标时间表规划未来的技术路线图。
(摘编自沈东方《非常鼓舞人心的一步》)
材料二:
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会议对“30·60目标”的重大意义以及相关工作做出重要阐述和部署,会议强调“十四五”作为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需要推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转型工作。高碳行业低碳化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注)目标的必经之路,其转型需求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在此形势下,多个机构已经给出了实现“双碳”目标期间的投资需求资金量估计(见表1)。这样巨大的资金需求,政府资金只能覆盖很小一部分,缺口要靠市场资金弥补。
机构/个人名 时间段 资金需求量
易纲 2030年 2.2万亿元/年
2030年至2060年 3.9万亿元/年
中金公司 总过程 139万亿元
2021年至2030年 2万亿元
马骏 总过程 100-500万亿元
落基山研究所和 中国投资协会 2020年至2050年 70万亿元的基础设施投资
清华大学气候变 化与可持续岌展 研究院 2020年至2050年 174.38万亿元
表1中国碳达峰与碳中和资金需求梳理。
国家 碳达峰时间 碳排放峰值 人均碳排放 规划碳中和时间
英国 1991年 8.07亿吨 14.05吨 2050年
欧盟 2006年 48.54亿吨 10.28吨 2050年(各国不同)
美国 2007年 74.16亿吨 24.46吨 2050年
加拿大 2007年 7.42亿吨 22.56吨 2050年
巴西 2012年 10.28亿吨 5.17吨 2060年
日本 2013年 14.08亿吨 11.17吨 2050年
韩国 2013年 6.97亿吨 13.82吨 2050年
中国 2030年 120亿吨(预计) 8.5吨(预计) 2060年
表2世界主要经济体国家的碳达峰和碳中和时间及任务(摘编自施懿宸等《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转型金融发展》)
(注)“碳达峰”,就是指二氧化碳年总量的排放在某一个时期达到历史最高值,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当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植树、节能减排、碳捕集、碳封存等方式抵消人为产生的二氧化碳,实现二氧化碳净排放为零,也就实现了“碳中和”。
材料三:
根据目标,我国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在专家看来,实现“碳中和”需要同时做好“加减法”——“减法”就是要切实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加法”就是要大力增加碳汇。
今年开始,国家电网丽水公司通过“错峰发电”“虚拟电厂”等手段,积极节能减排,助力“碳中和”。所谓“虚拟电厂”,顾名思义,这是座看不见的电厂。虚拟电厂聚合了丽水境内55万千瓦库容调节水电站和45万千瓦下游径流电站,形成了相当于一个百万千瓦级的“超大号电池”。当电力系统出现供需不平衡时,“虚拟电厂”可以借助调控平台,快速分析计算各个水电站的运行情况,并发出“错峰发电”的指令。相较传统调峰方式,这种基于“虚拟电厂”的“错峰发电”技术手段,避免了资源浪费,还能减少发电的煤损耗。
在杭州临安区太湖源镇上阳村重阳坞,有一片334亩的“碳中和林”。2017年3月,这片特别的树林种下了27722株红豆杉、银杏、浙江楠、栾树、无患子等珍贵树种,用于抵消G20杭州峰会排放的6674吨二氧化碳,以实现G20峰会零排放目标。
“碳中和林”是一种生态补偿办法,主要目的是通过造林的方式中和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碳排放。据悉,G20杭州峰会碳中和林项目,抚育管护期20年。栽种的树种既有较强的固碳能力和观赏性,也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业内人士测算,这片林子在20年里将累计增加碳汇6680吨。除了能完全吸收G20杭州峰会排放的全部温室气体,帮助峰会实现零排放的目标,还将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200余万元。
我国距离碳达峰还有不到10年时间,全面推动落实能源碳达峰任务,推进重点领域取得历史性进展,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什么?如何才能实现?专家学者这样说》)
5.单选题
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实现碳中和”措施的一顶是( )
A.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B.加强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性低碳转变。
C.建成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可持续能源体系。
D.各行业根据碳中和目标时间表规划未来的技术路线图。
6.单选题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实现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的必经之路是高碳行业低碳化发展,迫切需要推动相关重点领域的转型工作。
B.根据多个机构给出的实现“双碳”期间的资金需求量估计,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资金总需求普遍高于百万亿元,资金缺口主要靠市场来解决。
C.英国、加拿大、韩国在控制碳排放方面做得较好,碳排放峰值与其他国家相比较低,规划的碳中和时间也比其他国家早。
D.若把欧盟作为整体考虑,欧美地区实现碳达峰的时间较早,但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所需要的时间要比我国多10年以上。
7.单选题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虚拟电厂”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减少煤耗,属于实现碳中和所要做的“加法”。
B.“碳中和林”是通过树种的固碳能力来实现碳中和的,所以必须选择珍贵树种。
C.“碳中和林”所产生的碳汇和经济效益是可以通过测算并做好周密计划来实现的。
D.虽然我国距离碳达峰不到10年,任务艰巨,但一些重要领域已经取得历史性进展。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二)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 ‘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晋国①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②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③;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④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三)
孟子尝有言矣:“人能充其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其无欲为穿窬⑤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故曰: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必计。呜呼,此其所以为孟子欤!后之观孟子者,无观之他,亦观诸此而已矣。
(节选自苏轼《孟轲论》)
【注】①晋国:指魏国,文中梁惠王为魏国国君。②比:替。③耨(nòu):锄草。④制:同“掣”,拿。⑤穿窬(yú):穿墙(偷盗)。
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诸侯东面朝齐 朝拜
B.是以所如者不合 比得上
C.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匹敌、抗衡
D.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 感到耻辱
9.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万取千焉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B.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前以降及物故
C.其道始于至粗 内惑于郑袖
D.后之观孟子者 客有吹洞箫者
10.下列选项,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
A.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B.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C.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D.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当时的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因此他退而与弟子著书立说。
B.孟子面对梁惠王“利”国的急切心态,先表明自己施行仁义的观点,然后阐明施行仁义的意义,最后指出施行仁义的具体措施。
C.孟子批评那些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指出了梁惠王“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
D.苏轼认为孟子推崇的仁义之道,不是靠空虚的道理来支撑,而只是从最粗浅的办法做起,不害人、不偷盗而已,并不神秘高深。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2)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必计。
13.孟子建议梁惠王施行仁政,具体措施有哪些?
五、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本诗作于诗人被“赐金放还”,离开京城,已漫游十年之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歌情景交融,着意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托了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
B.诗的首句描写了自己的感受,赋予客观景物主观化特性,突显出清溪水色的特异。
C.诗的领联借问新安江,用衬托手法突出地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
D.此诗的诗眼是“行”,围绕诗人在清溪的行踪表现他对消溪的喜爱,情由境出。
15.日本汉学家近藤元粹在《李太白诗醇》一书中点评此诗“五、六笔有画致,七、八使人凄然”,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赏析。
六、名篇名句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16.补写出下列名篇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做事和说话方面提出“”的要求。
(2)《<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如此才能以“仁”为本,负重远行。
(3)《屈原列传》中,称赞《离骚》“言浅意深,事近意远”的两句是:“,。”
(4)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用“,”两句,指出屈原志向高洁,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
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满师
陆涛声
江南毗陵城南门外有条“木匠街”,有一里多长,两边开满木匠铺。木匠铺多,不光是因为砌房造屋人家增多,还因为城郊民间手工纺织业兴起,要制作纺纱织布的木绞机,活儿越来越多。
木匠铺既做木器卖或帮人来料加工,也外出包工建房造屋,每家都有个手艺好的师傅领班。一家朱记木铺店里,领班师傅姓罗,既能造屋立柱架梁,又善跨行做家具,是个多面手,不仅手艺特别高超,而且为人也厚道,名气很大。有他,朱记铺子生意特别兴隆。
毗陵东城外白家桥村有个小伙子,叫白金生,拜罗师傅为师,聪明、勤快、好学,既在铺子里学手艺,也跟着罗师傅到人家上门干活儿,师父喜欢他,把本事都教给了他。他当了三年学徒,样样都熟练了,到了满师的日期,按规矩得办谢师酒席。可是家穷没钱,他父亲说,先向亲戚借一借,等他挣了工钱再归还。
他便找罗师傅约定办酒席的日子。
罗师傅却说:“你家里也难,这谢师酒就先欠着,等你干了三五个月挣到钱了再补办吧。”
可以不借债了,白金生好感动。
“罗师傅接着又问他:“你打算留在这铺子里当客师,还是自己出去闯闯?”
白金生早就了解行情,到外头独自接活儿干,比在铺里当客师拿月工钱挣得多,有时接的活量大,自己领班并招帮手干,挣得更多,便说:“我想出去练练。”
罗师傅说:“羽毛长齐了,出去飞飞也好。人家知道你是我徒弟,会相信你活儿不差。不过,请干活儿的主家有各种各样人,气量有大有小,供待有好有差。你即使心里有不满,活儿还是要精心干好,不能拆半点儿烂污,别给自己脸上抹黑断自己的路。”
白金生连称知道,也确实记在心里。
师父随后问,是否已经接到活儿干。他说没有。师父说手里接了一宗活儿,来不及干,是城郊有户姓周的人家要造三间新楼,既要竖柱架梁做门窗,还要做台、凳、床、橱、柜、箱,不小的工程,先让他去做。
白金生好开心,只是这工程一个人做不了,便在另一家生意清淡的木匠铺里找了一个名叫阿富的年轻木匠打下手。
正是初夏时节,白金生和阿富到乡下周家干活儿了,主家是开土布作坊的,靠十几台木绞机在人织布外销,发了点儿小财,就想造三间新楼,把原住的老屋腾出来增添绞机扩大作坊。同时开工的还有两个瓦匠,还有两个同村要好邻居帮工。主家招待的头天早饭是菜肉馅糯米粉团子,中饭菜有三荤两素,还有白酒。
可是,第二天早上米粉团子就没馅了,中午也只有一荤三素,酒也没了。他觉得奇怪。其实他并不好酒,只是觉得即使他不喝,主家也该拿上来亮亮,是对他们看重。
之后每天都如此,两瓦匠和两帮工却都没什么反应。白金生倒觉得很不舒服,猜想也许是因自己年轻初出师门让周老板看轻,不过没有表露。阿富却忍不住,私下对他说:“主家既然这么抠,我们活儿也可以马虎点儿,不必这么卖力。”
白金生虽然心里不快,但记得师傅的叮嘱,便强忍着,还说服阿富,用自己漂亮的活儿,让主家心服口服。可是,到房子造好,瓦匠、帮工走后,他俩还留下打橱柜台凳,又干了半个月,一直都是一荤三素,都没有酒。
这天活儿将全部结束,傍晚就要收工结工钱的时候,阿富再也忍不住了,私下对白金生说:“听了你的,活儿干得这么好,主家还是这么抠,不把我们当回事,这口气真咽不下。”
白金生也觉得憋屈,说:"咽不下也只能咽,没办法。”
阿富说:“怎么没有办法?听我师父说,无论木匠还是瓦匠,都有治抠门主家的招儿。这家正在发财,有个儿子也快成人了。待会我们用小木块做三个骰子,悄悄在新楼正梁上挖个凹塘放进去,排成‘幺’‘二’‘三’,这样会作祟让他儿子染上赌瘾、败他家业。”
这办法白金生也曾听过,心里一冲动,也就依阿富说的,私下与阿富一起做了手脚,心里有了几分报复的痛快。
最后一顿晚饭,周家在老屋的堂前桌上,摆了满台菜,有鱼有肉有虾有鸡有蛋有酒,比头天开工中饭还丰盛许多。吃完,主家如数算了工钱,给白金生十块银圆,白金生按事先约定四六分,当场给了阿富四块。随后主家又拿出四块,再给白金生和阿富每人各两块,说,“听罗师父说二位小师傅家里都很拮据,供待你们的荤菜又总吃不了老剩下,我让你们吃素点,省下这点钱让你们带回去。”
原来是这样!两人都呆住。白金生望着多出的两块银圆,尴尬了,后悔了,真不该听阿富的话在梁上做那种促狭手脚。一时没有办法,只好尴尬而又慌乱地连声说谢谢。离开周家,一路上抱怨阿富。
白金生不光挣到办谢师酒的钱,还余五块银圆给爹。可是良心不实,不敢去见师父,总想找个办法去把那梁上三颗骰子取掉。焦虑了两天,便硬着头皮赶往周家,说是回家整理家什发觉有把凿子没了,可能在哪根梁上用时落在那了。周老板任他搬梯子上楼找,没跟着看。他终于顺利取下三颗木骰子藏进衣袋,对主家说凿子没找到,匆匆告别。心里石头搬掉了,第二天一早就赶到木匠街去见师父。
罗师傅一见他就随意地问:“梁上那三颗骰子拿掉了?”
白金生一吓,魂飞魄散,低下头羞惭地说:“徒弟错了。”
“其实那样做不过是恶念的痴想,哪会真灵验?你这一关如果没过,我就不再认你,我徒弟。”师父认真地说,“好在你知愧能改,这事你该一生一世记牢。”师傅认真地说“谢师酒你可以先办,不过你是不是真够格正式满师还得看以后遇到真抠门的主家你什么做。”
白金生想了想,真诚地说:“徒弟知道了。”随后又怯怯地问:“师父您怎么知道的!
师父说:“其实我经常在你们收工后去看呢。”
原来这头笔活儿是师父故意在考他的。白金生完全明白了师父的良苦用心。
1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与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毗陵(bǐ) 砌房(qì) 抠抠搜搜
B.行情(háng) 表露(lòu) 黄梁美梦
C.说服(shuì) 促狭(xiá) 过犹不及
D.拮据(jū) 骰子(tóu) 痴心妄想
18.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白金生心中想的是外出多挣钱,却对师父说要出去练练,既写出了他急于独立挣大钱白贪欲,也表现了他精明、不懂感恩的一面。
B.在白金生作工过程中,师父经常在他们收工后去查看情况,说明师父虽然将活儿交给他干,但对他并不信任。
C.小说巧妙地运用了伏笔,“师父说手里接了一宗活儿,来不及干”,让白金生去干的铺垫,使小说出乎意料的结尾,合乎情理。
D.小说设置了白金生与主家在伙食上的矛盾冲突和白金生内心的矛盾冲突,并与阿富形成对比,来塑造白金生的形象。
E.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大都比较简练,不做过多的陈述,使小说主要情节更加突出。
19.小说中的罗师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在小说中起了什么作用?
20.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21.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谈谈你认为白金生最终能否“满师”,为什么?
八、整本书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中塑造了薛宝钗和林黛玉两个鲜明而独特的经典人物形象,但这两个形象也有很多共性。请根据你的阅读经验,概括这两人在一个方面的共同之处,并谈谈你的理解。要求:能结合典型情节或细节,100字左右。
九、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1965年出土于湖北省江陵县楚墓一号的“越王剑”全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4.6厘米①。剑身装饰着菱形花纹,剑格(剑柄与剑刃相接处)两面也用蓝色琉璃镶嵌的精美花纹②。中间靠近剑格处镌刻着八个错金鸟篆体铭文“越王鸠潜,自乍用剑”。而剑主人就是卧薪尝胆、最终灭吴的越王勾践③。因此,考古学家也称此剑为“勾践剑”。无论就勾践剑的外形研制,还是质料搭配,这把剑都无疑是我国青铜短兵器中难得一见的罕见珍品④。
在①②③④中有两处错误,请指出并订正。
第处(填序号),改为
第处(填序号),改为
十、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年的夏天,北大教授姚洋在毕业典礼上对即将毕业的北大学生说:“乐观者赢得未来,悲观者赢得现在。”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联系实际,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及简析
  一、语言文字运用
  1.答案:B
  简析:“丰盈” 指雨水丰富,更符合语境;“起早贪黑” 体现养蚕人家的辛勤劳作;“来之不易” 强调蚕丝获取的艰难;“祈盼” 程度比 “期盼” 更深,更能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渴望。所以依次填入 “丰盈、起早贪黑、来之不易、祈盼”。
  2.答案:A
  简析:原句存在结构混乱(“使” 造成句子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小满时节降雨量的增加” 后缺少谓语)、搭配不当(“江南地区便是年份”)等语病。A 项删掉 “使”,将 “的增加” 改为 “增加”,在 “是” 后增加 “遇到了”,修改正确。B、D 项仍存在中途易辙问题;C 项 “变得” 多余,结构混乱。
  二、文言小题
  3.答案:C
  简析:A、B、D 项均为被动句,A 项 “不容”、B 项 “见疑”“被谤”、D 项语意被动;C 项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 “于治乱明,于辞令娴”。
  4.答案:D
  简析:A 项 “伐” 应是 “自夸、炫耀”;B 项 “义” 指做事合乎情理;C 项 “当” 是 “判处”;D 项 “益” 解释为 “渐渐” 正确。
  三、现代文阅读
  5.答案:A
  简析:A 项 “努力争取 2060 年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是碳中和的目标,而非实现碳中和的措施;B 项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性低碳转变、C 项建成可持续能源体系、D 项规划技术路线图均是实现碳中和的具体措施。
  6.答案:C
  简析:文中未表明英国、加拿大、韩国在控制碳排放方面做得较好,且加拿大人均碳排放并不低,三国规划的碳中和时间与很多国家相同,并非更早。
  7.答案:C
  简析:A 项 “虚拟电厂” 属于 “减法”;B 项选择珍贵树种还考虑了经济价值,并非仅因固碳能力;D 项原文是 “推进重点领域取得历史性进展”,并非已经取得成就;C 项根据文中 “业内人士测算…… 经济效益 1200 余万元” 可知该项正确。
  四、文言文阅读
  8.答案:B
  简析:“是以所如者不合” 中 “如” 是 “到、往” 的意思,而非 “比得上”。
  9.答案:A
  简析:A 项 “焉” 均为句末语气词;B 项 “以” 分别为 “在” 和通 “已”;C 项 “于” 分别为 “从” 和 “被”;D 项 “者” 分别为 “…… 的人” 和定语后置标志。
  10.答案:D
  简析:“道既通” 主谓结构完整,“游事” 作谓语,应在 “通” 后断开,排除 A、B;“不果所言” 中 “所言” 作 “果” 的宾语,应在 “所言” 后断开,排除 C。
  11.答案:C
  简析:孟子未直接指出梁惠王失败的根本原因,而是从施行仁政的角度委婉告知。
  12.
  (1)译文:从来没有讲求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没有讲求义的人却轻慢君王的。
  (2)译文:充满天地之间,传播于四海之内外,而毫厘之间的细微事物都有所论述。
  简析:(1)“仁”“遗”“亲”“后” 等字词需准确翻译;(2)“乎”“放”“计” 等字词要落实到位,保证句子通顺。
  13.答案:
  ①在治国方针方面,对百姓施行仁政;
  ②在物质生产方面,省刑罚、薄赋税、深耕易耨;
  ③在教育方面,要修养孝悌忠信的品德。
  简析:从文中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中提取关键信息,如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等,归纳总结得出具体措施。
  五、古代诗歌阅读
  14.答案:D
  简析:诗眼是 “清”,全诗围绕清溪的清澈展开描写,如 “清我心”“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 等,并非 “行”。
  15.
  颈联赏析: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就如人行走在明镜中,鸟儿在屏风中飞翔。这样一幅美丽的倒影,画面感强,诗中有画。
  尾联赏析:入晚时,猩猩的声声啼叫,创造了一个悲切凄凉的清寂境界,在诗人听来,猩猩的啼叫,就是在为他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落寞郁闷的情绪。
  简析:颈联从修辞手法和画面效果赏析,尾联从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角度分析,结合诗句具体内容,阐述其艺术特色和蕴含的情感。
  六、名篇名句默写
  16.
  敏于事而慎于言
  (士)不可以不弘毅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七、现代文阅读
  17.答案:D
  简析:A 项 “毗陵” 的 “毗” 读 “pí”;B 项 “表露” 的 “露” 读 “lù”,“黄梁美梦” 应写作 “黄粱美梦”;C 项 “说服” 的 “说” 读 “shuō”。
  18.答案:AB
  简析:A 项白金生想出去闯并非 “急于独立挣大钱的贪欲” 和 “不懂感恩”,体现他的精明;B 项师父查看情况是对徒弟的考查和负责,并非不信任。
  19.答案:罗师傅是一个手艺高超,为人厚道,颇有名气,教徒弟毫无保留,更教徒弟做人的人师形象。作用:①白金生到满师日期后无钱办谢师酒,师父给他提供了头笔活儿,推动情节发展 / 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②影响白金生性格发展,白金生经师父点醒后,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满师;③表现主旨。
  简析:从文中对罗师傅手艺、为人等方面的描述概括其形象;从情节、人物、主旨等角度分析其作用,如提供活儿推动情节,教导徒弟体现对人物性格和主旨的影响。
  20.答案:①心理描写,表现了主家供待变得 “抠门” 时,白金生心理产生了变化;②语言描写,表现阿富要按 “供待” 干活儿的心理;③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 “报复” 主家埋下伏笔。(答出三点即可)
  简析:先判断语句运用的描写方法,再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如心理描写体现白金生的心理变化,语言描写表现阿富的态度,两者都为后文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21.答案:本文通过罗师傅设题考查徒弟白金生是否可以 “满师” 的故事,表明作为一个工匠,不仅要手艺高超,而且要诚实劳动,坚守职业道德。示例①白金生可以满师。因为他尽管曾因主家苛待而 “报复” 主家,但在最终获得他应得的报酬时,良心不安,懊悔自己的行为,并且将 “骰子” 从住家的房梁上取出。当师父点明这是一次考验时,白金生真心悔悟,所以白金生最终可以达到满师标准,最终成为一个合格的木匠。②不一定能满师。因为,此次白金生最终获得了公正的待遇,因而悔过改错;如果在今后的的生意中,真正受到苛待,是否能坚守职业道德,始终如一地诚实劳动,还有待考查。
  简析:概括主题从故事内容和传达的道理入手;对于白金生能否满师,结合他的行为表现和性格特点进行分析,两种观点都要阐述合理理由。
  八、整本书阅读
  22.示例:二人在爱情的追求上最终都是以悲剧的形式落幕。黛玉不能与宝玉成婚,终 “焚稿断痴情”,郁郁而死。宝钗虽与宝玉成婚,却不得宝玉真爱,凄凉孤苦地度过余生。用悲剧的方式使二人落幕,不仅能反映出封建社会对婚姻的苛求所带来的悲剧,更能与 “万艳同悲” 的主题形成呼应,让人对爱情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虽让人十分痛心,却又十分合乎情理。
  简析:先点明共同之处,再结合具体情节如黛玉焚稿、宝钗婚后生活等进行分析,阐述其反映的社会问题或主题意义。
  九、语言文字运用
  23.答案:②“用蓝色琉璃镶嵌的精美花纹” 改为 “也装饰着用蓝色琉璃镶嵌的精美花纹”;④去掉 “罕见”
  简析:②句成分残缺,缺少谓语,修改后与前一句式一致;④句 “难得一见” 和 “罕见” 语义重复,应删去 “罕见”。
  十、作文
  24.立意参考:
  一是既要有坚定的信心,也要有清醒的头脑。
  二是立足当下,面向未来。
  三是做一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
  四是有坚定信念与乐观精神,也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感。
  五是 “悲” 观当下,“乐” 见未来。
  简析:材料中姚洋的话引发对乐观和悲观的思考,可从两者的内涵、作用及关系等方面立意。如乐观者因积极心态和长远眼光能赢得未来,悲观者因清醒认识现实能把握当下,而两者结合才是应对生活的正确态度,据此可得出上述立意方向。
参考译文:
(一)
孟轲,是邹国人。他曾跟着子思的弟子学习。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梁国,梁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实际。当时,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也都任用过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削弱了强敌;齐威王和宣王举用孙膑和田忌等人,国力强盛,使各诸侯国都面向东朝拜齐国。当各诸侯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略,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的时候,孟子却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于是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诗经》《书经》,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
(二)
孟子拜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吗?”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如果以道义为后却以利益为先,不夺得国君的地位不会满足。从来没有讲求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没有讲求义的人却轻慢君王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谈利呢?”
梁惠王说:“晋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是)等到传到我手中,东边被齐国打败,我的长子也牺牲在这里;西边又割给秦国七百里地;南边又被楚国欺侮。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尽洗此恨,要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道:“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能够取得天下。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请大王不要怀疑!”
(三)
孟子曾经说过:“每个人都能够怀着一颗没有私欲、不去害人的善良之心,这个世道上的仁德就可以用不完了。每个人都能够怀着一颗没有私欲和穿墙偷盗之心,世间的义也就用不完了。”……所以说:孟子的道理开始于非常粗浅的常识,而在精密之处又达到极点,充满天地之间,传播于四海之内外,而毫厘之间的细微事物都有所论述。呜呼,这正是他能够成为亚圣孟子的原因!后世研究孟子的人,不研究其他的方面,也必须重视这一领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