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2017年秋)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学期
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40分)
1.唐朝诗人杜牧在《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诗句中包含的人造光源是( )。
A.银烛 B.流萤 C.牵牛织女星
2.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同学们在树林里玩耍时,可以发现大树底下有很多个小光斑,这些光斑是由于( )而形成的。
A.光的色散原理 B.光的反射原理 C.光沿直线传播
3.下雨过后,夜晚在月光下我们看到路面上的水洼很亮,这是由于( )。
A.每个水洼都是一个光源
B.眼睛照射光线到水洼中
C.水洼将光线反射入我们眼睛
4.科学课上,老师拿出一样特殊的物体,让阳光透过这种物体,发现阳光可以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你知道是以下哪种物体吗 ( )
A.凹透镜 B.平面镜 C.三棱镜
5.浩文同学发烧了,妈妈给他贴了退热贴,这时发生的热传递方式是( )。
A.热对流 B.热传导 C.热辐射
6.冬天取暖的方式有很多,其中热传递方式属于热对流的是( )。
A.贴暖宝宝取暖 B.暖风机取暖 C.晒太阳
7.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物体间的传热方式( )。
A.只能一种 B.最多有两种 C.可能有两种或三种同时存在
8.冬季,用塑料薄膜和草绳把新栽树的树干包起来,主要是为了( )。
A.整齐、美观 B.防止虫害 C.减少水分蒸发,保温防寒
9.我们的家乡有许多低矮的山丘,坡度低缓顶部浑圆,推测这是( )地形。
A.盆地 B.山地 C.丘陵
10.在模拟火山喷发实验中,下列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的是( )。
A.番茄酱喷出 B.土豆泥出现裂缝、冒烟 C.土豆泥变干、变焦
11.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脉采集到了鱼龙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充分说明了( )。
A.时间在飞速地运转 B.鱼龙生活在山地 C.地球表面在不断变化
12.在模拟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实验操作时,短时间内我们怎么做才能较明显的观察到温度变化对岩石的影响 ( )
A.把岩石加热后放入冷水中,反复几次
B.让岩石在强烈的阳光下长时间暴晒
C.让岩石在潮湿的环境里慢慢变化
13.若灵同学在模拟“人造雾”的实验过程中,在量筒内放入点燃的线香是为了( )。
A.提高量筒内的温度
B.增加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
C.增加空气中漂浮的固体颗粒
14.我们在实验室模拟制造“霜”的时候,向杯子内的冰水中加盐,观察到杯子外壁出现了“霜”,向冰水中加盐的目的是( )。
A.使杯子内温度更低 B.使杯子内温度更高 C.使杯子内温度不变
15.关于雨和雪,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形成雪的温度比形成雨的温度更低。
B.雨和雪都是降水。
C.雨由水蒸气变化而来,而雪不是。
16.天上的雨雪年年下,却总也下不完是因为( )。
A.水在自然界是不断循环的
B.地球上的水储存量很大
C.人们用水很节约
17.走在树林里,树枝碰到睫毛,我们会迅速闭眼,闭眼的动作属于( )。
A.刺激 B.本能反应 C.受大脑控制的反应
18.闭上眼睛,用两只铅笔尖测试自己下列部位的皮肤敏感性,发现( )皮肤的敏感性最强。
A.指尖 B.手背 C.肘关节外侧
19.下列对我们大脑描述正确的是( )。
A.大脑就是人脑的全部
B.人的大脑是淡粉色的
C.大脑表面是光滑平整的
20.下列同学的做法中,不利于保护大脑的是( )。
A.浩文同学经常熬夜玩电子游戏
B.子睿同学每天早睡早起
C.若灵同学玩滑板时戴头盔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x”,每小题2分,共20分)
1.做早操排纵队时,如果最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而看不见前面所有的人,就表示队伍排整齐了。 ( )
2、只有表面光滑的物体才能反射光。 ( )
3.冬季,用空调使室温升高这一现象,属于热传导。 ( )
4.保温材料能起到保温作用,是因为这些材料是热的良导体。 ( )
5.地震时,如果来不及跑出教室,可用书包护头,躲在课桌下。 ( )
6.风的力量很小,对土地没有侵蚀作用。 ( )
7.打开冰箱门后有时会冒出“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所形成的一种现象。 ( )
8.地球上的水从来不是静止不动,而是处在不断的循环运动中。 ( )9.子睿在听到闹铃的声音后把闹铃关掉属于对闹铃剌激作出的反应。( )
10.子轩在打篮球时,能够准确地判断球的运动轨迹并做出接球的动作。这些行为与大脑无关。 ( )
三、连线题(每一连线2分,共14分)
1.请将生活中的热现象与对应热的主要传递方式相连。
热传导 冬天晒太阳感觉暖和
热对流 吃火锅时金属锅耳热得烫手
热辐射 煮茶时茶叶会不断上下循环翻滚
2、请将下列地形形态及其形成原因连起来。
火山口湖 强风的摩擦作用
海边沙丘 河流的沉积作用
风蚀石 火山、岩浆和雨水的作用
河流人海口的沙洲 海风的搬运与堆积
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10分)
梓涵同学在学习了光的反射这一课后在家里也想制作一个潜望镜,他用一个长方体牙膏盒,在侧面的上端,剪开一个方形的口。在它对面的下端,也剪开一个相同的口。然后在左右两面与对角成45°,沿直线切开口子,并插入小镜片。最后,用胶带将镜片从外边固定住。如图所示,一个简易的潜望镜就做成了。
1.如图,在制作潜望镜时,应该让放入的镜面相对,并保持( )(填“平行”或 “垂直”)。
A.不变
2.光进入潜望镜后,遇到镜面,光的传播方向会()。
B.改变镜片
C.偶尔会变
A.哈哈镜
3.制作潜望镜中使用的两面镜片是()。
B.放大镜观察口自制潜望镜458
C.平面镜
4.在这个实验中,人能看到外面的景物,没有运用到的科学原理是()。
A.光的直线传播
B.白光可以分解成七色光
C.光的反射
5.制作潜望镜时,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A.制作潜望镜可以直接动手操作,不需要设计。
B.制作时为了防止平面镜边缘弄伤手指,可以用纸包裹。
C.制作好潜望镜的成品后,要进行测试并检查效果,进行适当调整。
五、科学探究(每空2分,共16分)
元旦节放假之际,寒风呼啸而过,气温格外低。梓涵打算乘车前往奶奶家,当他来到车旁时,只见车窗玻璃外面布满了一层白霜。梓涵打开车门坐了进去,瞬间,屁股就感受到了一阵刺骨的冰凉。这时,爸爸迅速开启空调,过了一段时间,车内逐渐暖和起来,车窗玻璃上的霜也慢慢融化了。爸爸驱车来到奶奶家,奶奶已经在做梓涵喜欢吃的"西红柿炒鸡蛋”。梓涵来到厨房里,帮助奶奶将菜端到餐桌上……吃完饭,一家人在客厅做游戏,其乐融融。
1.车窗玻璃上形成了白霜,说明夜间的温度()。
A.一直高于0℃
B.低于0℃
C.不清楚
2.梓涵开车门时,手摸到车门感到刺骨的冰凉,这时热是从()传递给()。(选填“手”或“车门”)
3.空调打开后使车内暖和起来,这个过程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4.为了使车内更快速升温,空调出风口应该()。
A.向上吹热风
B.向中间吹热风
C.向下吹热风
5.梓涵发现,厨房里的锅、铲子、勺子等物体上的手柄都是塑料、木头材料制作的,你认为下列哪种解释最能解答她的疑问()。
A.塑料、木头装在饭勺、锅铲等物体上,使用起来方便。
B.塑料、木头的导热性能差,隔热性能较好,可避免烫手。
C.塑料、木头是热的良导体,可快速散热,避免烫手。
6.如右图,饭前梓涵和爸爸在玩“快速抓尺子”的游戏,比比看谁抓到的数值大。结果梓涵与爸爸都抓到了数字6。吃饭时爸爸喝了酒,饭后梓涵与爸爸又玩了“快速抓尺子”的游戏,结果这次爸爸输了,爸爸这次最有可能抓到数字是()。
A.4
B.8
C.10
7.你认为饮酒后爸爸会输的主要原因是()。
A.梓涵变聪明了
B.爸爸饮酒后反应变慢了
C.爸爸变笨了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小学五年级科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A C C C B B C C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C A C A B A B A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 × × × √ × √ √ √ ×
三、连线题(每一连线2分,共14分)
1.请将生活中的热现象与对应热的主要传递方式相连。
2、请将下列地形形态及其形成原因连起来。
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10分)
1.平行。 2.B。3.C。 4.B。 5.A。
五、科学探究(每空2分,共16分)
1.B 2.手;车门。3.B。4.C。5.B。6.A。7.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