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整体教学达成评价表(100分)
项目 内容 评分标准 等级(分) 得分(分)
A B C D
单元前期分析(15分) 单元教学内容与任务分析 明确单元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知识结构分析清晰、正确。单元教学任务分析正确。 6 5 4 3
学习者学情分析 学习者学情的起点水平、动机、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等分析正确。 5 4 3 2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正确。 4 3 2 1
单元教学目标阐明(15分) 单元内容目标确定 单元内容目标全面、均衡,领域区分正确。 7 6 5 4
单元学业目标阐明 单元目标目标阐述正确,具有可操作性、可评价性,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 8 7 6 5
单元教学过程设计(60分) 单元教学环节 单元教学情境创设有新意,正确体现目标,内容充实、适当,环节清晰,过渡自然,有效引导学生参与,启发学生思考,呈现方式合理。 20 16 12 8
单元学习方式 单元学习体现新课程理念,运用探究、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适当、正确。 10 8 6 4
单元教学方法 单元教学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学科教学特点,符合学习者特征。 10 8 6 4
单元教学设计对媒体运用和教学资源开发 单元教学的媒体运用恰当,有利于教学的实施、目标的实现,能开发教学资源。 10 8 6 4
单元教学设计形成性评价 单元教学课堂小结完整、精炼。作业量适当。课堂时间分配合理。 10 8 6 4
文档规范(10分) 内容 内容完整,语言清晰、简洁,图表运用得当。 5 4 3 2
排版 格式整齐、美观,布局合理。 5 4 3 2第七单元 区域资源与经济 单元课时规划和活动实施表(3课时)
章节 课时 内容 活动
第一节
撒哈拉以南非洲
第1课时 1.富饶的大陆
2.单一商品经济
3.发展中的热土
讨论:
如何分析非洲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
第二节
中东 第2课时 1.世界石油宝库
2.中东石油与世界经济
3.多元经济的发展
讨论:
如何说明中东地区资源的分布、对外输出地区及意义?
第三节
俄罗斯 第3课时 1.耕地面积广阔,农业生产大国
2.矿产丰富,重工业发达
3.东部地区开放
讨论:
如何说明俄罗斯区域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粤教版&粤民版)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主题 第七单元 区域资源与经济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单元 第七单元 授课人
单元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 本单元以区域资源与经济的地理分析方法和解决地理过程为主线,以资源丰富的撒哈拉以南、中东、俄罗斯为载体,指向区域发展分析思维的形成和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本单元从资源方面延续前面一单元的区域地理学习,为后面几个单元的区域地理学习奠定分析资源思维的能力。 区域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和土地资源,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而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则可能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影响区域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东和俄罗斯是世界上三个重要的地理区域,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特点。撒哈拉以南非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丰富的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出口的农产品包括咖啡和可可。此外,该地区还拥有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然而,长期的殖民统治被认为是导致该地区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中东地区以其丰富的石油资源而闻名,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这些资源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此外,中东地区还因其地理位置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这使得它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俄罗斯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储备和第二大的煤炭储备。此外,俄罗斯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生产国之一。这些资源为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本单元内容的逻辑结构: 本单元内容可开发的教学活动与资源: 本单元主要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展示成果等方式进行教学活动。 探究活动一:非洲的热带经济作物 探究活动二: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粮食问题 探究活动三:赞中合作开发利用铜矿 探究活动四:中东水资源短缺原因及治理措施 探究活动五:认识霍尔木兹海峡的重要性 探究活动六:沙特阿拉伯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探究活动七: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性质 探究活动八:乌拉尔地区的矿产开发与经济发展 探究活动九:说明中俄原油贸易的意义 2. 本单元教学资源有互联网、地图、文字材料、视频、多媒体、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考评价体系等。 本单元教学重点: 结合相关资料,准确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东、俄罗斯的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特征;并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东、俄罗斯丰富的资源与当地独特的经济发展状况。 本单元教学难点: 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东、俄罗斯自然地理特征对当地经济发展的的影响。
2022新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地区的地理位置,简要归纳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该特征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以某地区的一种自然资源为例,说出该资源在当地的分布状况、对外输出地区以及对当地乃至世界的重要意义。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国家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 4.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人文地理主要特点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的联系。 5.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联系某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结合实例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
单元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处于12、13岁的青春早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其抽象逻辑思维快速发展,他们往往不再满足于直观感受、操作、游戏等体验型活动获得的知识,而转向思考事物背后的原因和联系。因此,笔者设定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后,迅速进入围绕情境而设定的自主探究部分的读图、析图活动,在问题链分析过程选用点阵笔自动批改功能呈现正确率、及时反馈学习效果,随机挑人功能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随后合作探究部分的选图用图、和绘制地图活动,重在分析自然地理现象背后的原因、并通过对比评价、生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互动方式让学生在不断思考中逐步构建区域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单元目标 学业目标: 结合资料,使学生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东、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海陆位置和相邻国家和地区;掌握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东、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点,如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和动物;熟悉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东、俄罗斯的农业发展状况,如主要农作物、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东、俄罗斯的工业发展状况,包括主要工业部门、工业布局和发展状况。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 读图认知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东、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范围,知道撒哈拉以南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中东石油资源丰富,俄罗斯面积广阔。 综合思维: 读图认知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东、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点,正确选用地图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热带大陆的原因,中东干旱的原因,俄罗斯冷湿的原因。 地理实践力: 根据要求,提取有效信息绘制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东、俄罗斯的专题地图。 4.人地协调观: 通过图文资料认识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东、俄罗斯因地制宜发展的特点。
单元课时规划和活动实施
达成评价表
第七单元 区域资源与经济大单元教学(第1课时)学习规划
学习内容 撒哈拉以南非洲
课型课时 新授课
课时目标 1.运用地图和相关材料,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运用有关材料,理解单一商品经济形成的原因;认识该地区存在的严重的人口、粮食、环境等问题。
达成评价
驱动性问题 以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没有给非洲带来发达的经济生活为驱动进入课堂,引出撒哈拉以南非洲富饶大陆的资源有哪些?为什么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形成单一商品经济?今后经济将如何发展。设置多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案例,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剖析知识点,这些案例的深度分析促进学生深入探究,思维进阶,并培养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和学生的创造力。
学习活动 任务1:富饶的大陆
任务2:单一商品经济
任务3:发展中的热土
案例分析1:非洲的热带经济作物
案例分析2:分析撒哈拉以南非洲粮食问题
案例分析3:赞中合作开发利用铜矿
作业设计 选择题(10题)和综合题(1题)
及时性评价
第七章 区域资源与经济 大单元教学(第2课时)学习规划
学习内容 中东
课型课时 新授课
课时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中东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中东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达成评价
驱动性问题 以中东石油分布特点、石油输出以及对世界的影响为驱动进入课堂,引出中东世界石油宝库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以及霍尔木兹海峡的重要性?分析中东石油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在石油基础上形成的多元经济的发展。课堂中设置多个中东自然环境特征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的深度分析促进学生深入探究,思维进阶,并培养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和学生的创造力。
学习活动 任务1:世界石油宝库
任务2:中东石油与世界经济
任务3:多元经济的发展
案例分析1:中东水资源短缺原因及治理措施
案例分析2:认识霍尔木兹海峡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3:沙特阿拉伯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作业设计 选择题(10题)和综合题(1题)
及时性评价
第七章 区域资源与经济 大单元教学(第3课时)学习规划
学习内容 俄罗斯
课型课时 新授课
课时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中东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指出中东对当地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一种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等情况。
达成评价
驱动性问题 以俄罗斯是亚洲国家还是欧洲国家的判断(视频)为驱动进入课堂,引出俄罗斯的耕地面积广阔,农业生产大国的状况?以矿产丰富的特点,怎样来发展重工业发达?俄罗斯对东部地区开发是如何?课堂中设置多个俄罗斯自然环境特征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的深度分析促进学生深入探究,思维进阶,并培养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和学生的创造力。
学习活动 任务1:地面积广阔,农业生产大国
任务2:矿产丰富,重工业发达
任务3:东部地区开发
案例分析1: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性质
案例分析2:乌拉尔地区的矿产开发与经济发展
案例分析3:说明中俄原油贸易的意义
作业设计 选择题(10题)和综合题(1题)
及时性评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粤教版&粤民版 七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区域资源与经济 单元主题学习评价表
评价指标 评价要素 学生自评 小组互评 教师评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学习准备 (10分) 思想准备 (5分) 思想准备充分,主动提前预习,按时按质完成导学案, 提前进入学习状态,保持安静
学具准备(5分) 有提前准备学习用具的意识,提前拿出本节课所需教材、导学案、笔记本、草稿纸、文具等。
兴趣态度 (20分) 学习兴趣 (10分) 对本堂课的内容有非常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习态度(10分) 学习态度认真负责,认真参与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跟上老师的思维。
合作交流(20分) 与人合作(10分) 主动和同学配合,分工合作,乐于帮助同学,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求同学的帮助。
与人交流(10分) 态度谦虚,认真倾听同学的意见,善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能交流遇到的问题。
思维状态 (30分) 思维条理(15分) 能发现问题,条理清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解决问题思路清楚,做事有步骤计划。
思维创新(15分)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能迅速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学习效果 (20分) 课堂练习成果(10分) 积极主动,正确率高。
目标达成 (10分) 实现预定任务与学习目标。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