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第三节 俄罗斯 教学设计--新教材粤教版七下第七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第三节 俄罗斯 教学设计--新教材粤教版七下第七单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2-05 11:09:1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节 俄罗斯 教学设计
课题 俄罗斯 单元 第七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习俄罗斯,教材在这部分介绍了俄罗斯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邻国,俄罗斯的地形特点,以及由于纬度高所导致的气候特点。然后进一步学习耕地面积广阔,农业生产大国,矿产丰富,重工业发达,最后学习,东部地区开放。在这一课时的学习内容中安排了俄罗斯的资源地理特征,具体从地形和气候两个方面来分析。在设计步骤上,采用要素分解的方法,先了解地形的分布,再了解气候的分布,最后农业、工业、东部地区开发,层层递进。
2022新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构成和首都;选择与该国地理位置差异明显的国家,比较它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差异。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国家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人文地理主要特点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的联系。4.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联系某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结合实例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2.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俄罗斯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农业、工业、东部地区开放的特点,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核心素养目标:区域认知:描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综合思维:展示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学生自主探究俄罗斯工业发展特点。3.地理实践力:引入时事,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角度、多层次展现俄罗斯在不同领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读图、分析、归纳和比较的能力。4.人地协调观:做读图认识俄罗斯交通运输的特点与分布,理解区域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学情分析 本节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通过亚洲、东南亚、美国、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东的学习,他们对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已有所掌握;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试验,对学案教学的基本模式也有所了解;而且好奇心强、乐于表现,但是抽象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较弱,学习思路不够清晰。尤其是在理解俄罗斯的气候特征,以及该气候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方面较为困难。这种因果关系的分析比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理解难度更大,需更强的逻辑思维和判读能力。因此,探究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及成因,以及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重点 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2.理解俄罗斯丰富的矿产资源和重工业发达的关系,培养学生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
难点 俄罗斯东西部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对人口、城市、交通和农业分布以及生产生活的影响。
材料准备 教材、教材解析、教辅资料、互联网材料、地图、文字材料、视频、多媒体、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考评价体系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俄罗斯简介视频 学生观看后并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俄罗斯的学习
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 西伯利亚大铁路与资源开发西伯利亚大铁路东起太平洋沿岸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西至莫斯科,横跨亚欧大陆,全长9000多千米,是俄罗斯最重要的铁路千线。 辽阔的西伯利亚资源丰富,但因距离遥远,20世纪前与俄罗斯欧洲部分相隔绝,整体处于落后状态。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修建与贯通,不仅使西伯利亚地区土地、矿产等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利用,出现了一批重要的农牧业基地、工业基地和众多城市,还加强了东西向的联系与交流,带动了各地区经济的发展。1.阅读图文材料,指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总体走向和位置特点。2.结合《地理图册》,说说西伯利亚大铁路对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作用。任务一:耕地面积广阔,农业生产大国1.地理位置及范围2.地形地势找一找:在地图上找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3.河流湖泊找一找:在地图上找出俄罗斯的主要河流探究活动一: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性质讨论:俄罗斯到底是一个亚洲国家还是欧洲国家?4.气候找一找:看看俄罗斯有哪些气候类型?以哪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5.农业生产大国思考:俄罗斯农作物主要分布在哪里?原因是什么?思考:俄罗斯成为世界主要小麦出口国的原因是什么?任务二:矿产丰富,重工业发达1.自然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森林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找一找:俄罗斯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有什么特点?2.重工业发达(1)工业特点工业分布想一想:俄罗斯主要工业区的分布与矿产资源有什么关系?(3)工业发展变化探究活动二:乌拉尔地区的矿产开发与经济发展17世纪初,俄国在乌拉尔地区发现了大量铁矿和铜矿,并开始大规模开采,发展工业。20世纪20年代末,苏联对乌拉尔地区原有工厂进行现代化改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乌拉尔地区以丰富的矿产资源和雄厚的工业基础,发展了规模庞大的采矿业和冶金制造业。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矿产资源日益减少,采矿成本增加,该地区矿业发展受到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方政府积极探寻产业转型的有效途径,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乌拉尔地区正积极参与北极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石油、天然气的开发,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依靠资源发展的区域,一般会经历“兴起-繁荣-衰退-转型”等阶段,只有在不同阶段采取相应措施,才能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你能说出乌拉尔地区在不同阶段采取了哪些相应措施吗?任务三:东部地区开发 1.东部地区开放的原因2.东部地区开放的意义探究活动三:说明中俄原油贸易的意义 俄罗斯是世界石油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铁路运输、海上运输和管道运输是其石油主要的运输方式。 2011年,中俄原油管道建成,该工程起始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太平洋原油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经过中国黑龙江漠河后,到达黑龙江大庆,供应量为1500万吨/年。2018年,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基本与已运营的漠河-大庆输油管道并行)工程建成后运营,俄罗斯可向中国输入的原油量由1500万吨/年增加到3000万吨/年。近年来,中俄原油贸易快速增长,俄罗斯成为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国之一,进一步促进了两国的共同发展。 1.简述中俄原油贸易运输方式中管道运输的优势。2.说明中俄原油贸易对两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1.西伯利亚大铁路是一条横贯俄罗斯东西的交通大动脉,其起点为莫斯科,终点为海参崴,这条铁路不仅在地理上连接了俄罗斯的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2.①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②加强国际贸易;③文化传播;④区域发展不平衡。学生总结:学生总结:学生总结:学生讨论: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北纬60°以南的东欧平原:小麦、黑麦、马铃薯、亚麻、向日葵、甜菜等。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小麦、向日葵等的种植。原因:纬度相对较低,热量条件相对充足。学生回答:近年来,俄罗斯农作物种植面积大范围扩大,水利等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农业现代化技术广泛应用,粮食产量增加。学生总结:河川径流总量居世界第2,位于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淡水储量最大的湖泊。学生总结:有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亚寒带针叶林。学生总结:学生总结:学生总结:学生总结:①丰富的矿产资源也加剧了国家经济对资源的依赖,使得俄罗斯存在轻工业相对薄弱、工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②俄罗斯已将高新技术领域,作为国家经济新的发展方向。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17世纪初:大规模开采,发展工业;20世纪20年代末:发展了规模庞大的采矿业和冶金制造业;20世纪80年代末:矿产资源日益减少,经济衰落;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础设施建设和石油、天然气的开发,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学生总结:①俄罗斯西部地区(欧洲部分)一直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大部分城市也集中在这里。②俄罗斯东部地区(亚洲部分)的面积约占全国的3/4,人口约占全国的1/4。东部地区虽然资源极为丰富,但面临着开发不足、基础设施老化、社会发展落后、人口流失、经济结构失衡等问题,与西部地区的差距不断扩大。学生总结:①结合东部地区位置特点与资源优势,把东部大开发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②积极参与东北亚和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促进油气等资源出口市场多元化;③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维护国家在世界政治与经济上的利益。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1.中俄原油贸易中的管道运输方式具有运量大、运输连续性强、受自然因素影响小、占地少、安全性能高、成本效益好、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和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的优势。2.中俄原油贸易不仅在经济层面具有重要意义,还在政治、安全和区域一体化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带着问题进入讨论让学生知道地理位置及范围让学生知道地形地势让学生了解河流湖泊让学生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性质让学生了解气候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大国让学生了解自然资源丰富让学生了解重工业发达让学生了解乌拉尔地区的矿产开发与经济发展让学生了解.东部地区开放的原因让学生了解东部地区开放的意义让学生:说明中俄原油贸易的意义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板书
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同步练习 查看作业设计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回答问题积极,知识点掌握好,材料分析到位,思维得到了训练,课堂上有积极而良好的互助合作学习气氛,整体上达成了学习目标。
作业:同步练习
第三节 俄罗斯
1.下列城市中、既是重要港口又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的是(  )
A.莫斯科
B.符拉迪沃斯托克
C.圣彼得堡
D.摩尔曼斯克
2.下列河流中,结冰期最长的是(  )
A.黄河B.印度河
C.长江D.叶尼塞河
3.下列城市中,位于亚洲部分的是(  )
A.圣彼得堡
B.莫斯科
C.新西伯利亚
D.摩尔曼斯克
4.既位于波罗的海沿岸又是俄罗斯出入大西洋重要港口的城市是(  )
A.摩尔曼斯克
B.符拉迪沃斯托克
C.圣彼得堡
D.莫斯科
5.关于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部分地区地形比较崎岖
B.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
C.自然资源不能自给
D.大部分地区处在高纬度
6.下列有关日本领土和自然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日本最大的岛屿是九州岛
B.日本多火山、地震和温泉
C.日本地形以平原为主
D.温带大陆性气候广布
7.目前,俄罗斯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海洋运输
D.管道运输
8.2022年6月11日,随着一声嘹亮的汽笛鸣响,中欧班列“长江号”荆州专列从荆州港盐卡港区驶出,开往俄罗斯别雷拉斯特站,全程约8800公里,预计行程15天。这趟专列共50个集装箱,装载的货物价值近750万元。结合所学知识,“长江号”装载的货物可能是(  )
铁矿石
B.小麦
C.家电产品
D.航天飞机
9.俄罗斯传统上是一个欧洲国家,但地跨(  )
A.亚、非两大洲
B.欧、非两大洲
C.亚、欧两大洲
D.南、北美两大洲
10.俄罗斯交通运输网分布不平衡,欧洲部分形成以(  )为中心的放射状铁路网。
A.莫斯科
B.圣彼得堡
C.符拉迪沃斯托克
D.叶卡捷琳堡
11.读俄罗斯矿产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地跨亚欧两洲,是传统的欧洲的国家。图中,①是亚欧两洲的分界 山脉。
(2)从图中可以看出,俄罗斯东部西伯利亚地区的河流大多向北流,最后注入B 洋。
(3)俄罗斯的首都A是 。
(4)俄罗斯纬度较高,大部分地区冬季 。
(5)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种类齐全, 工业发达。
参考答案
C
D
C
C
5.B
6.B
7.B
8.C
9.C
10.A
11. 乌拉尔 北冰洋 莫斯科 寒冷漫长(只答寒冷也对) 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三节 俄罗斯(第3课时) 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价 指标 权重 评 价 因 素 评价等级 简要评价
优 良 中 一般
教学 目标 (1) 10 1、根据课标、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合理具体的教学目标。 2、整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教学结构 (2) 15 1、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能力特征,结合教材内容,灵活安排教学环节,具有自己的特色。 2、过程设计科学合理,抓住重点关键,突破难点。 3、过程层次清晰,布局合理,信息反馈及时。 4、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扎实,体现学法指导。 5、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体现出对学生智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 方法 (3) 20 1、注重优化教学过程,讲究教学实效。 2、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学语言精当,富有诱导性。 3、依据教材、学生实际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注意教与学的调节,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教学 手段 (4) 10 1、根据教学实际,教学手段运用合理,如电教,提高教学效率。 2、精心设计常规教具和学具的操作。
教学时间 (5) 10 1、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节。 2、各环节耗时合理,讲练时间协调. 3、作业适度,负担合理。准时下课,不拖堂。
教学氛围 (6) 20 重视教学情况的创设,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课堂气氛活跃、和谐,师生感情融洽。
教学 效果 (7) 20 1、教学措施落实,学生各方面表现出色。 2、教得实、学得活,即时效果好。 3、教学任务完成,课业负担减轻,教学效率提高。
注:优95%,良85%,好75% 一般60%
评教人:知识性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通过材料分析,知道地面积广阔,农业生产大国。



2 通过材料分析,知道矿产丰富,重工业发达。
通过材料分析,
3 通过材料分析,了解东部地区开发。
探究能力 1.通过案例分析,了解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性质。
2.通过读图分析,乌拉尔地区的矿产开发与经济发展。
3.通过资料分析,说明中俄原油贸易的意义。
科学态度 培养合作精神、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