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5-201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学习·探究·诊断】第四单元 第17课 端午的鸭蛋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西城区2015-201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学习·探究·诊断】第四单元 第17课 端午的鸭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20 21:4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端午的鸭蛋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粽子(zònɡ) 门槛(kǎn) 辟邪(xié) 橱柜(chú)
B.腌(yān)腊 苋菜(jiàn) 籍贯(jí) 门楣(méi)
C.车胤(yìn) 衣襟(jīn) 手腕(wàn) 蛋壳(ké)
D.纽扣(niǔ) 筷(kuài)子 风俗(sú) 贴(tiē)符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加以改正并解释该字的意思。
①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明其妙的道道。
________改__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于有荣焉”。
________改__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小时候读囊莹映雪的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
________改__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曾经苍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________改________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江苏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邮人。全文隐隐贯穿着这样一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流露出________。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卫生保洁工作做得好不好,是一个班优良班风的体现。
B.这个文化站由于多次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少年,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C.通过看这部电影,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D.会议通过并讨论了他的建议。
5.排列语句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入口如嚼石灰 ②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③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④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
A.②③①④ B.③①②④ C.②③④① D.②④①③
6.阅读下列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西风东进,洋节流行,捧为时尚。据调 ( http: / / www.21cnjy.com )查:在中国人喜欢的洋节中,排名前几位的是:圣诞节、母亲节、情人节、愚人节。中国人喜欢过洋节,其动机大致如下:表达情感(亲情、友情、爱情);凑凑热闹,轻松一下;为了“赶时髦”……
材料二:中国人的节日同样魅力无穷——那悠久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历史文化与节日盛会交融在一起。如:春节团圆、除夕守岁、中秋赏月、清明踏青、重阳登高、端午赛龙舟、元宵闹花灯……绚丽壮观、流光溢彩、妙趣横生!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上面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我的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世界多元文化不断交汇的今天,你觉得洋节在中国是应该摒弃,还是应该保留?请谈谈你的看法,并阐明理由。
我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端午的鸭蛋》,回答文后问题。
①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②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③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写“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用意是突出家乡咸鸭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高邮咸蛋的特点是什么?
(2)用袁枚的话说高邮咸蛋的特点是什么。
10.作者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请你结合画线句具体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11.“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句话中“吱”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12.文段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端午的鸭蛋》,回答文后问题。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13.本段介绍了作者家乡端午节哪些风俗?所介绍的风俗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14.本文名为《端午的鸭蛋》,作者为什么在文章开始用一大段来写家乡端午的其他风俗?
三、课外探究
阅读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本命年的回想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 ( http: / / www.21cnjy.com )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村风乡俗中,四时二十四节色彩缤纷,而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却是二十四节之外的春节。
春节是现在通行的官称,我却跟我的运河乡亲父老一般,守旧地尊称为过年,或曰大年。
想当年,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
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口中念念有词:“腊月初一蹦一蹦,孩子大人不得病。”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到院里晾脆,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大吃大嚼。吃得我食火上升,口舌生疮,只得喝烧糊了的锅巴泡出的化食汤。化食汤清净了胃口,烂嘴角的食火消退,又该吃腊八粥了。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粟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喝过腊八粥,年味儿更浓重。卖糖葫芦的小贩穿梭来往,竹筒里抽签子,中了彩赢得的糖葫芦吃着最甜。卖挂落枣儿的涿州小贩,把剔核晒干的老虎眼枣儿串成一圈,套在脖子上转着吃。卖糖瓜和关东糖的小贩,吆喝叫卖,此起彼伏,自卖自夸。还有肩扛着谷草把子卖绒花的小贩,谷草把子上插满五颜六色的绒花,走街串巷,大姑娘小媳妇把他们叫到门口,站在门槛里挑选花朵。上年纪的老太太,过年也要买一朵红绒花插在小疙瘩鬏上。村南村北、村东村西,一片杀猪宰羊的哀鸣。鸡笼子里,喂养了一个月的肥鸡,就要被开刀问斩。家家都忙着蒸馒头和年糕,穷门小户也要蒸出几天的豆馅团子。天井的缸盖和筛子上冻豆腐,窗沿上冻柿子,还要渍酸菜。妇女们忙得脚丫子朝天,男人们却蹲篱笆根晒太阳,说闲话儿。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香烛纸马送灶王爷上天。最好玩的是把灶王爷的神像揭下来,火化之前,从糖瓜上抠下几块糖粘儿,抹在灶王爷的嘴唇上,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灶王爷走了,门神爷也换岗了,便在影壁后面竖起天地杆儿,悬挂着一盏灯笼和在寒风中哗啦啦响的秫秸棒儿,天地杆上贴一张红纸:“姜太公在此”。邪魔鬼祟就不敢登门骚扰了。腊月三十的除夕之夜,欢乐而又庄严。阖家团聚包饺子,谁吃到包着制钱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院子里铺着芝麻秸儿,小丫头儿不许出屋,小小子儿虽然允许走动,却不能在外边大小便,免得冲撞了神明。不管多么困乏,也不许睡觉,大人给孩子们说笑话,猜谜语,讲故事,这叫守岁。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梆声中才能锅里下饺子,院子里放鞭炮,门框上贴对联,小孩子们在饺子上锅之前,纷纷给老人们磕辞岁头,老人要赏压岁钱,男孩子可以外出,踩着芝麻秸到亲支近脉的本家各户,压岁钱装满了荷包。天麻麻亮,左邻右舍拜年的人已经敲门。开门相见七嘴八舌地嚷嚷着:“恭喜,恭喜!”“同喜,同喜!”我平时串百家门,正月初一要给百家拜年。出左邻入右舍,走东家串西家,村南村北各门各户拜了个遍,这时我才觉得得到了公认,我又长了一岁。
今年岁逢丙子,是我的本命年,六十“高龄”回忆往事,颇有返老还童之感。
15.文章写的是有关过年的习俗,可全文的开头一段并没有涉及过年,这样写是否多余?
16.文章第四段围绕着“过年”,记叙了哪些主要活动?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1)________ (2)________
(3)腊八以后,家家户户备办年货 (4)________
(5)________ (6)________
17.阅读第四段,说说你对作者在喝腊八粥时“舍不得吃”、“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的理解。
18.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你任选一处从修辞角度进行分析。
19.从文中画线的三个过年习俗中任选一个,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它包含着人们怎样的愿望。
17.端午的鸭蛋
1.B
2.①“莫明其妙”中“明”改为“名” 解释为“说出”
②“于有荣焉”中“于”改为“与” 解释为“因而”
③“囊莹映雪”中“莹”改为“萤” 解释为“萤火虫”
④“苍海难为水”中“苍”改为“沧” 解释为“青绿色”
3.汪曾祺端午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4.B 5.C
6.(1)洋节在中国风行,而中国节日同样魅力无限。
(2)此题答案具有开放性,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并且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一:应该摒弃。我们不可沉醉于过洋节,应该大力弘扬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不应该在多元文化的大潮中丢失了自我。
示例二:应该保留。我们主张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过自己的节日,但我们也应该接纳、包容西方文化,这样才有利于中国的进步和发展。
7.家乡鸭蛋的名声和特点。 8.名声 9.(1)质细而油多 (2)颜色细而油多
10.①浓厚的口语色彩。②文白夹杂,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幽默和趣味。③文言词语与口语相映成趣,增添了典雅之美。
11.不能。这里“吱”字表现出筷子一扎下去鸭蛋油就冒出来的动感,以及吃鸭蛋时的快感。
12.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
13.写了“系百索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七种风俗。详写的是最后两种即“放黄烟子”“吃十二红”,略写的是“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略写是因为“和外地一样”,所以简略地介绍一下;详写是因为“不知别处有不”,因此介绍得稍详细一些。
14.写家乡端午的其他风俗可以为下文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咸鸭蛋作铺垫,作陪衬。端午节有这么多可爱的事物,而咸鸭蛋是最让作者难忘的。同时这么写也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思乡情结,单是故乡一个小小的鸭蛋就让作者难以忘怀了,何况其他呢!
15.不多余。文章的开头一段之所以讲这二十四节气,目的是为写过年作衬托,以此来说明过年是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风味的节日。
16.(1)腊月初一吃炒食 (2)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4)腊月二十三祭灶过小年 (5)除夕之夜包饺子、守岁 (6)正月初一拜年贺岁
17.“舍不得吃”是因为腊八粥“令人赏心悦目”,“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是因为腊八粥非常香甜可口。
18.例:(1)“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发烧直到年根下。”这段话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的特点。
(2)“炒完一锅又一锅,一捆捆柴禾 ( http: / / www.21cnjy.com )捅进灶膛里,土炕烫得能烙饼”这一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具体形象地表达灶膛的温度之高,说明炒的东西之多和人们在享受一年劳动成果时的喜悦的程度之高。
19.略(扣住题意做答,注意语言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