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送东阳马生序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怠( ) 俟( ) 箧( ) 屣( ) 皲( )
媵( ) 衾( ) 烨( ) 缊( ) 叱咄( )( )
被绮绣( ) 容臭( )
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无从致书以观( )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③尝趋百里外( ) ④未尝稍降辞色( )( )
⑤援疑质理( ) ⑥腰白玉之环( )
⑦右备容臭( ) ⑧俟其欣悦(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写出其文中古义和今常用义。
(1)走送之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2)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3)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4)或遇其叱咄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5)卒获有所闻 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4.解释下列词语在各句中的意思。
(1)以:以衾拥覆( )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俯身倾耳以请(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
无从致书以观( )
(2)和:久而乃和( )
言和而色夷( )
(3)再:主人日再食( )
一而再,再而三( )
(4)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无冻馁之患( )
(5)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走送之( )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弗之怠( )
(6)其:门人弟子填其室( )
缊袍敝衣处其间( )
(7)而:足肤皲裂而不知( )
久而乃和( )
5.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四支僵劲不能动: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通“________”,________
6.填空。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浦江(今浙江义乌)人,________代________家,标题中的“生”是________的称呼,“序”则是________名,这是一篇________序。
7.翻译句子。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来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8.加点的实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负箧曳屣,行深山巨(巨大)谷中 B.媵人持汤沃(浇洗)灌
C.无鲜肥(肥肉)滋味之享 D.不知口体之奉(奉献)不若人也
9.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当余之从师也 B.戴朱缨宝饰之帽
C.岂他人之过哉 D.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10.作者在文章开篇点出了自己求学之路上难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决的一组矛盾:“________”和“________”,由此引出了下文,记叙了艰苦的求学历程。在第一段后半部分,作者写自己经过勤奋努力、诚实守信和虚心求教,终手克服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困难,得以遍观群书,得到贤师指点。
11.请在第一段中找出极写先达的身价和总结先达给作者影响的词语。
12.课文第二段特别渲染了________,包括求学途中的艰苦和生活上的艰苦。
13.文中写同舍生的豪华衣饰的作用是什么?
14.文章是从哪几方面写自己学习时的艰难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加以说明。
15.作者写自己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16.学完本文后,请谈一谈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三、课外探究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送陈庭学序(节选)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州①万里,陆有剑阁栈道②之险,水有瞿塘滟澦③之虞。跨马行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④,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⑤。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注】①中州:泛指中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②剑阁栈道:剑阁,在四川省北部,剑门关矗立县北,自古以“剑门天下险”闻名,为自秦入蜀的要道;栈道,又名“阁道”、“复道”等,古代在川、陕、甘、滇诸省境内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一种道路。③瞿塘滟澦:瞿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④绝壑万仞:绝险的山谷,深不见底。壑:山谷,深沟。仞,古代长度单位。⑤悼栗:颤抖。
17.指出下面加点词的用法。
①然去中州万里
②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
③临上而俯视
④辄糜碎土沉
18.写出下列短语的意思。
①川蜀最奇( )
②波恶涡诡( )
③下饱鱼鳖( )
④嗜奇之士( )
19.文中从哪几方面描写了到蜀中的艰难?由此,你想到了李白的哪句名诗?
24.送东阳马生序
1.dài sì qièxǐ jūn yìnɡ qīn yè yùn chì duō pī xiù
2.①得到,这里指买到 ②借 ③曾经 ④言语脸色 ⑤询问 ⑥腰间佩戴 ⑦气味,这里指香气 ⑧等待
3.(1)走:跑;今:行走。 (2) ( http: / / www.21cnjy.com )汤:热水;今: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3)趋:奔,快走;今:趋势。 (4)或:有时;今:或者。 (5)卒:最终;今:士兵。
4.(1)以:(用,介词)(因为,连词)(而,连词)(因为,介词;把,介词)(来,连词)
(2)和:(缓解、暖和)(谦和)
(3)再:(两次)(第二次)
(4)患:(担忧,动词)(忧患,名词)
(5)之:(的,助词)(代词,它,指借的书)(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代词,此处指抄书。)
(6)其:(代词,他的,代乡之先达)(代词,他们,代太学生)
(7)而:(表转折,却)(顺承连词)
5.支通“肢”,肢体 被:通“披”,穿着
6.《宋学士文集》 宋濂 景濂 潜溪 明 文学 长辈对晚辈 文体 赠
7.(1)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自动手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
(2)(我)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3)所以我虽很笨,终于获得了一些从老师那里听到的知识。
(4)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
8.D
9.A
10.家贫、嗜学;无书、无师
11.“德隆望尊”、“获有所闻”
12.从师求学的艰难
13.通过对比写自己生活艰苦,从而突出自己一心求学、勤苦上进的精神。
14.主要从借书抄录、跋涉艰难、衣食粗劣等方面。主要语句有: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②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③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15.作者目的是告诉晚生后辈,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16.略
17.①表转折,然而 ②代词,代山 ③表承接的连词 ④副词,就
18.①四川山水最奇特 ②波涛险恶,漩涡怪异 ③落下水就成了喂饱鱼鳖之腹的食物 ④喜欢探幽猎奇的人
19.陆路之险、水路之恶两方面。“蜀道难,难于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