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5-201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学习·探究·诊断】第六单元 检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西城区2015-201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学习·探究·诊断】第六单元 检测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20 21:5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城区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检测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为坻(chí) 隐曜(yào) 淫雨(yín) 环滁(chú)
B.林霏(fēi) 悄怆(qiǎo) 浅鬣(liè) 廿二日(niàn)
C.呷浪(jiā) 金樽(zūn) 挂罥(juàn) 红装而蹇(jiǎn)
D.风掣(chè) 大庇(bì) 舟楫(jí) 投箸(zhù)
2.指出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政通人和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峰回路转
B.觥筹交错 脱笼之鹄 横无际涯 浩浩汤汤
C.与民同乐 朝辉夕阴 忧馋畏讥 气象万千
D.长烟一空 伛偻提携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C.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D.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4.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高可二黍许 明灭可见
B.全石以为底 或异二者之为
C.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或长烟一空
D.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5.与“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一句中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夫不能以游堕事 B.全石以为底
C.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D.属予作文以记之
6.翻译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译文:所有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在水面上吸水的鱼,都是一副悠闲自得的情态。鸟的羽毛、鱼的鳞鳍当中都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B.环滁皆山也。
译文:环滁这个地方到处都是山。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从小潭往西南方向远望,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D.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译文: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7.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增其旧制(规模) 往来翕忽(轻敏快捷的样子)
B.薄暮冥冥(迫近) 结庐在人境(人烟稀少的地方)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 醉翁之意(情趣)
D.瀚海阑干百丈冰(沙漠) 若夫淫雨霏霏(连绵的雨)
8.指出下列各项中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A.比喻 排比 对偶 比喻 B.拟人 对偶 比喻 比喻
C.对偶 排比 比喻 比喻 D.对偶 对偶 比喻 拟人
9.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样那么柔和,①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②________!
A.①软绵绵的,飘在脸上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B.①飘在脸上,凉沁沁的 ②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C.①凉沁沁的,飘在脸上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D.①飘在脸上,软绵绵的 ②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高考失败,小镜伤心极了,他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
C.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人类就一直面临着两种挑战,一是来自大自然,一是来自人类本身。
D.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11.文学常识填空。(2分)
①《醉翁亭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②《满井游记》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代________家,与其兄、其弟并称为“________”。
12.默写。(2分)
①登斯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________,溪深而鱼肥,________,泉香而酒洌,________,杂然而前陈者,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③问君何能尔?________。采菊东篱下,________。(陶渊明《饮酒》)
④________,胡天八月即飞雪。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3.在横线上补写大师的话,表达出大师的观点,并与上下文自然衔接。(50字以内)(2分)
一青年向一禅师求教。
“大师,有人赞我是天才,将来必有一番作为;也有人骂我是笨蛋,一辈子不会有多大出息。依您看呢?”
“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禅师反问。
青年摇摇头,一脸茫然。
“譬如同样一斤米,用不同眼光去看,它的价值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就迥然不同。在炊妇眼中,它不过做两三碗大米饭而已;在农民看来,它最多值1元钱罢了;在卖粽子人的眼里,包扎成粽子后,它可卖出3元钱;在制饼者看来,它能被加工成饼干,卖5元钱;在味精厂家眼中,它可提炼出味精,卖8元钱;在制酒商看来,它能酿成酒,勾兑后,卖40元钱。不过,米还是那斤米。”
大师顿了顿,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年豁然开朗。
二、阅读理解(34分)
(一)阅读《小石潭记》,回答文后问题。(14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________,影布石上,佁然不动,________,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________。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4.请将原文有关内容填在文中的空缺处。(2分)
15.请你简要叙述本文的写作顺序。(2分)
16.作者笔下的小石潭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2分)
17.文章先写“心乐之”,后而又写“悄怆幽邃”。你怎样理解这“乐与忧”?(2分)
18.选出你认为景物描写最精彩的语句,并说说理由。(2分)
19.描写山水的古诗有很多,请你选择几句名句写下来,并简要分析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0.小石潭的景色幽静,在作者的精彩描 ( http: / / www.21cnjy.com )述中,一个个优美的镜头闪现在我们的眼前。假如我们是一个个不同职业的人,你将怎样去利用、开发这美景?试写出你的职业创意。(2分)
我的职业创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13分)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 ( http: / / www.21cnjy.com ),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21.这个语段选自《________》(课文),作者是________代的文学家________。(2分)
22.给加点字注音。(2分)
(1)偕数友________(2)夹堤________(3)靧面________(4)浃背________
23.结合原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鬣________ (2)蹇:________
24.“而”有多种用法:①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并列,可不译;②表承接,可译为“就、便”;③表修饰,可译为“地、的、着”;④表转折,可译为“然而、但、可、却”。请指出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并把答案写在题后的括号内。(2分)
(1)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 )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 )
(3)择其善者而从之 ( )
(4)泉而茗者 ( )
25.写出语段中描写山、水的比喻句。(各写一句)(2分)
(1)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翻译语句。(2分)
(1)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泉而茗者,罍而歌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作为一名北京的学生,请你评价一下本文关于北京气候的描写。(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钴鉧潭记》①,回答文后问题。(7分)
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予乐而如其言。则祟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②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注】①本文是《永州八记》中最短的一篇,作者在描绘钴鉧潭自然风光之后,抒发了被贬谪的愤懑之情。 ②潨(cónɡ),水声。
28.在表达方式上,第一段侧重________。(1分)第二段侧重________。(1分)
29.钴鉧潭的潭水如何而来?(摘录原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描写钴鉧潭周围的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1.描写溪流自上而下奔腾激荡之险势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2.请你说说“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一句的大意,并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第二段主要记述了买潭上田一事,记录了卖者求告的话,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一段能否去掉?(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4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任选其一)
(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走出书斋,畅游天下,不仅可以强健体魄,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还能对书本知识进行实地验证,获得真知。
请以“出游”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记游,可以写导游词,可以写旅游指南,也可以针对旅游中某些现象发表看法……
(二)以“这节课,我真喜欢”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提示:作为学生的你,不知上了多少节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些课,有的内容充实有趣,有的形式新颖活泼,它向你敞开知识的大门,它开启你的心灵之窗,它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请你写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课,要抒发真情实感。
要求:1.立意自定。2.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书写清楚,卷面整洁。5.字数:600字以上。
西城区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测试
1.C 2.C 3.C 4.C 5.A 6.B 7.B 8.C 9.B 10.C
11.欧阳修 宋 袁宏道 明 文学 公安三袁 12.略
13.如:看待自己的价值要靠自己,提高自己的价值也要靠自己。
14.隔篁竹,日光下澈,俶尔远逝,悄怆幽邃
15.是按游览顺序写的: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四周气氛
16.幽静。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17.作者因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 ( http: / / www.21cnjy.com )懑难平,凄苦是他的感情主调,而寄情山水就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是寄情山水之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就会流露出来。
18.示例:潭中鱼“佁然不动,俶尔近逝,往来翕忽”,准确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令人赏心悦目。
19.如:李白的《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 20.略 21.满井游记 明 袁宏道
22.(1)xié (2)dī (3)huì (4)jiā
23.(1)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
(2)原是跛足的意思,这里引申为驴。
24.(1)并列 (2)转折 (3)承接 (4)修饰
25.(1)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2)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26.(1)放眼望去是一片开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好像是从笼子里飞出来的天鹅一样无比轻松。
(2)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杯唱歌的
27.略 28.写景。叙事,抒情。 29.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曲折东流。
30.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31.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
32.哪里能使我愉快地居住于此而忘了故土呢?难道不是这钴鉧潭吗?表达了作者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解慰,其内心是十分痛苦的。
33.不能。从中可见作者的用心良苦,揭露统治者“官租、私券”对人民的剥削,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因此不能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