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A3+A4+pdf+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A3+A4+pdf+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1-17 09:02:03

文档简介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
1.如果在家中用绿豆生绿豆芽 (需要/不需要)考虑“阳光”条件, (需要/不需要)考虑“土壤”条件, (需要/不需要)考虑“适宜温度”条件。
【答案】 不需要 不需要 需要
【详解】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阳光、土壤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如果在家中用绿豆生绿豆芽不需要考虑“阳光”条件,不需要考虑“土壤”条件,但是需要考虑“适宜温度”条件。
2.生态瓶里的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 ,并达到 ,能让生物很好地生存下去。
【答案】 依存 平衡
【详解】设计制作一个生态瓶,需要考虑生态瓶中生物放置的先后顺序,生态瓶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的数量,生态瓶中的食物链。生态瓶里的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并达到平衡,生物才能很好地生存下去。
3.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 和 ,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 。
【答案】 营养物质 水分 氧气
【详解】植物的叶片是制造营养物质的“加工厂”,太阳光是能量来源。叶片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茎输送来的水分和叶片吸收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营养物质,并且释放出氧气,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4.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 、向海、 等一批自然保护区。
【答案】 扎龙 盐城
【详解】我们只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可以通过自然保护区来与大自然和睦相处。为了保护丹好顶鹤以及它们的生存环境,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扎龙、向海、盐城等一批自然保护区。在江苏省盐城自然保护区,越冬的丹顶鹤最多一年达600多只,成为世界上现知数量最多的越冬栖息地。
5.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 。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的生物叫 。
【答案】 生产者 消费者
【详解】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在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一般都是绿色植物。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6.绿豆种子发芽需要( )、( )和适宜的温度,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答案】 水分 空气
【详解】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7.蚯蚓是一种生活在 中的动物,喜欢生活在 的环境中。
【答案】 土壤 阴暗潮湿
【详解】蚯蚓是一种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蚯蚓一般喜欢居住在阴暗潮湿而富于有机物的泥土中,特别是肥沃的庭园、菜园、耕地、沟、河、塘、渠道旁以及食堂附近的下水道边、垃圾堆、水缸下等处。
二、选择题
8.春天,一场暴雨过后,刚播种的大豆种子很多都没有发芽,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 )。
A.没有适宜的温度 B.缺少水分 C.缺少空气
【答案】C
【详解】暴雨过后,刚播种了的旱地被洪水淹没,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使土壤的氧气过少,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没有充足的空气,种子不能萌发。
9.在一个盘子里铺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长出根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几天后( )。
A.它们的根都向湿润的一端伸展
B.远离水源的种子发芽最快
C.靠近水源的种子发芽最快
【答案】A
【详解】植物根具有向水性的特征,在一个盘子里铺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长出根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几天后,仔细观察根的生长情况会发现它们的根都向湿润的一端伸展,所以A符合题意。
10.要想使花盆里的绿豆苗生长得更好,我们不应该做的是( )。
A.定期浇适量的水
B.松松土,让土壤里有更多的空气
C.用不透明的罩子盖住,免受阳光照射
【答案】C
【详解】A.绿豆苗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阳光。定期浇适量的水可以让绿豆苗保持充足的水分,生长得更旺盛;
B.绿豆苗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阳光。充足的空气也可以让绿豆苗生长得更旺盛;
C.绿豆苗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阳光。用不透明的罩子盖住会让绿豆苗见不到阳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出自身需要的养料,会影响绿豆苗的生长。
11.绿豆苗地里的所有生物形成了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答案】B
【详解】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物群落,绿豆苗和它周围的各种生物形成了一个群落。
12.下列环境中最容易找到蚯蚓的是( )。
A.教室的卫生角 B.校门口的马路上 C.爷爷的小菜园里
【答案】C
【详解】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或相互影响)。例如,蚯蚓喜欢生活在富含有机物的阴暗潮湿的土壤里,所以爷爷的小菜园里更容易找到蚯蚓。
13.大雁每年都要迁徙,导致大雁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分的多少 B.空气的质量 C.温度的变化
【答案】C
【详解】大雁在春、秋两季要进行迁徙,是随着太阳的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因此影响鸟类迁徙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可见C符合题意。
14.“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
【答案】B
【详解】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由于气候原因,橘对气温要求比较高,淮北地区气温和气候完全不适于橘的生长,阳光、水分、温度、土壤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但不同的植物对这些因素的需求和适应能力是不一样的。植物的这些习性是在长期适应当地的环境中形成的。它们的生活习性也决定了它们一般只能在具备这些环境因素的地方生存,所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温度不同。
1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能体现这一现象的正确食物链是( )。
A.螳螂→蝉→黄雀 B.树→蝉→螳螂→黄雀 C.树→螳螂→蝉→黄雀
【答案】B
【详解】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能体现这一现象的正确食物链是树→蝉→螳螂→黄雀,B是正确的。A食物链不是从绿色植物开始的,C建构的食物关系是错误的。
16.下列选项中,( )不会在食物链中出现。
A.猴子 B.果树 C.果园
【答案】C
【详解】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表示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猴子、果树都是生物,会出现在食物链中,果园不是生物,不会出现在食物链中。
17.小兰家有个“菜园生态系统”,主要是由( )组成的。
A.菜园里所有的植物和动物 B.菜园里所有的动物和阳光
C.菜园里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答案】C
【详解】在生态系统内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能量与物质输入、输出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星球,分布着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菜园生态系统”主要是由菜园里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
三、判断题
18.蒲公英种子乘着“降落伞”去“旅行了”,它落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发芽。( )
【答案】×
【详解】蒲公英种子需要在具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的条件下才能发芽。所以蒲公英种子乘着”降落伞”去”旅行”了,并不是落在任何地方都会发芽。题干错误。
19.做对比实验时,只要科学规范地操作,可以改变2~3个条件。( )
【答案】×
【详解】对比实验是一种特别的收集证据的方法。通过有意识地改变某个条件来证明改变的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关系。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保持一样。
20.在土壤中的绿豆发芽了,这说明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土壤。( )
【答案】×
【详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在土壤中的绿豆发芽了,这说明土壤中具备种子发芽的条件,不能说明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土壤。题干错误。
21.蚯蚓不喜欢明亮干燥的环境。( )
【答案】√
【详解】蚯蚓生活在松软潮湿的土壤中,土壤中阴暗,同时由于土壤具有锁水性,含水量较高,蚯蚓喜欢生活的环境是阴暗、潮湿,不喜欢明亮干燥的环境。故题干说法正确。
22.我们可以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的形式来保护丹顶鹤。( )
【答案】√
【详解】人类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采取的措施有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危物种、建立植物种子库和花粉库、建立动物精子库、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多植树造林、不乱捕滥杀等。
23.亚马孙平原,常年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很适合仙人掌的生长。( )
【答案】×
【详解】仙人掌喜欢温暖向阳的环境,耐干旱,适合生长在炎热干旱的沙漠中。雨量充沛的环境不适合仙人掌的生长,题目说法错误。
24.“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话中,包含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
【答案】×
【详解】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大鱼、小鱼和虾米都是动物,都属于消费者。所以“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缺少生产者,不能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故题干说法错误。
25.食物链反映的动物和植物之间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
【答案】×
【详解】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26.生态瓶中的水草减少,耗氧量就会减少,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也会减少。( )
【答案】×
【详解】生态瓶中,植物的作用是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氧气,动物鱼为植物水草提供二氧化碳和养料,生态瓶中的水草减少,制氧量就会减少,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也会增多。
27.外来物种可能破坏当地的食物网,不要随意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 )
【答案】√
【详解】由于外来物种往往因缺乏天敌而迅速发展,会给当地原有物种的生存带来威胁,可能破坏当地的食物网。《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未经批准,擅自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的,责令限期捕回、找回释放或者丢弃的外来物种,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连线题
28.将下列动物与其对应的生存环境连起来。
燕子 深山老林
鲸 温暖的环境里
老虎 大海里
企鹅 温度很低的南极
【答案】
【详解】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如燕子喜欢生活在温暖的环境里,鲸生活在大海里,老虎生活在深山老林里,企鹅生活在温度很低的南极。动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五、简答题
29.当环境发生改变时,动物们为了适应变化会做出一些反应,请你列举三例?
【答案】迁徙、换毛、冬眠。
【详解】大多数生物的身体特征和生活习性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当环境发生变化时,许多生物的身体特征或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一些动物会因季节的变化而向其他地区迁徙或者换羽、换毛、进入冬眠、夏眠等。
30.如果草原上没有了狼,那么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答案】人为破坏生态平衡,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如果把草原上的狼全部消灭掉,羊缺少了天敌会迅速繁衍,超过草原的负载能力,对草原的破坏很大,从而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
【详解】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接近相等,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或人为控制)恢复到原初的稳定状态。我们要维护生态平衡。狼是草原食物链的一部分,人类把狼消灭光,就破坏了食物链,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羊的数量迅速增长,草被吃光,然后羊被饿死,整个生态失去平衡。
六、实验题
31.清明假期后,某小学开展了“雪白爱国棉,火红爱国情”的棉花种植活动。五年级甲班同学为此展开了探究活动,希望棉花可以茁壮生长。下面是某同学探究“棉花种子发芽实验”的记录表,请根据表中记录回答问题。
编号 种子所处环境 实验结果 编号 种子所处环境 实验结果
① 不加水,置温暖处 不发芽 ③ 过量水,置温暖处 不发芽
② 加少量水,置温暖处 发芽 ④ 加少量水,置寒冷处 不发芽
(1)研究种子发芽和温度的关系,我们应该选择 实验和 。(填编号)
(2)该实验类型属于( )实验。
A.对比 B.模拟 C.观察
(3)有三组不发芽,第①组是因为 ,第④组是因为 。
(4)结合实验结果,五年级甲班同学在种植棉花种子的花盆覆盖了保鲜膜是为了( )。
A.不让雨水进来 B.不让小动物吃掉 C.创造合适的温度
(5)棉铃虫以棉花植物为食,自己又是七星瓢虫的捕食对象。请你写出一条食物链: 。
【答案】(1) ② ④
(2)A
(3) 没有水分 没有适宜的温度
(4)C
(5)棉花→棉铃虫→七星瓢虫
【分析】种子在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内部条件是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所以种植凤仙花,应该挑选颗粒饱满又没损伤的种子。
【详解】(1)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子发芽和温度的关系,唯一的变量是温度,所以应该选择②、④进行研究;
(2)该实验类型属于对比实验。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实验中需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给对照组和实验组做好标记,可以使控制的条件更清晰。
(3)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第①组是因为没有水分,第④组是因为温度太低。
(4)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在种植棉花种子的花盆覆盖了保鲜膜是为了创造合适的温度。
(5)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食物链的源头在绿色植物,终点是凶猛的肉食动物。棉铃虫以棉花植物为食,自己又是七星瓢虫的捕食对象,所以其食物链是棉花→棉铃虫→七星瓢虫。
七、综合题
32.在稻田中生活着5种生物,分别是水稻、青蛙、田鼠、蝗虫、蛇,它们的食物关系如下表:
生物种类 青蛙 田鼠 水稻 蝗虫 蛇
食物 蝗虫 水稻 / 水稻 青蛙、田鼠
(1)整片稻田我们可以看成是一个( )。
A.群落 B.生态系统 C.生物链
(2)观察上表可知,它们之间的食物链起点是( ) 。
(3)根据上表的食物关系,请写出一条最长的食物链:( ) 。
(4)若在这个农田中,蛇被人类大量捕杀,则会造成什么后果?
【答案】(1)AB
(2)水稻
(3)水稻→蝗虫→青蛙→蛇
(4)田鼠变多,水稻产量减少
【分析】食物是动物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
【详解】(1)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的整体叫作生态系统。整片稻田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2)食物链的源头在绿色植物,终点是凶猛的肉食动物。所以它们之间的食物链起点是水稻。
(3)生物之间普遍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像链条一样,把一些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生物学家把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稻田中最长的食物链是水稻→蝗虫→青蛙→蛇。
(4)生物圈是由食物链和食物网组成的,如果其中的一环断链就会影响到其它生物,首先以它们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会大大减少,甚至灭绝,其次以这些生物为主食的生物数量也跟着大大减少,甚至灭绝,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若在这个农田中,蛇被人类大量捕杀,田鼠失去天敌,就会数量增加;田鼠吃水稻,那么水稻产量就会减少。
试卷第2页,共8页
试卷第1页,共8页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如果在家中用绿豆生绿豆芽 (需要/不需要)考虑“阳光”条件,
(需要/不需要)考虑“土壤”条件, (需要/不需要)考虑“适宜温度”条件。
2.生态瓶里的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 ,并达到 ,能让生物很好地生存下去。
3.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 和 ,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 。
4.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 、向海、 等一批自然保护区。
5.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 。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的生物叫 。
6.绿豆种子发芽需要 、 和适宜的温度,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7.蚯蚓是一种生活在 中的动物,喜欢生活在 的环境中。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8.春天,一场暴雨过后,刚播种的大豆种子很多都没有发芽,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 )。
A.没有适宜的温度 B.缺少水分 C.缺少空气
9.在一个盘子里铺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长出根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几天后( )。
A.它们的根都向湿润的一端伸展 B.远离水源的种子发芽最快
C.靠近水源的种子发芽最快
10.要想使花盆里的绿豆苗生长得更好,我们不应该做的是( )。
A.定期浇适量的水 B.松松土,让土壤里有更多的空气
C.用不透明的罩子盖住,免受阳光照射
11.绿豆苗地里的所有生物形成了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12.下列环境中最容易找到蚯蚓的是( )。
A.教室的卫生角 B.校门口的马路上 C.爷爷的小菜园里
13.大雁每年都要迁徙,导致大雁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分的多少 B.空气的质量 C.温度的变化
14.“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
1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能体现这一现象的正确食物链是( )。
A.螳螂→蝉→黄雀 B.树→蝉→螳螂→黄雀 C.树→螳螂→蝉→黄雀
16.下列选项中,( )不会在食物链中出现。
A.猴子 B.果树 C.果园
17.小兰家有个“菜园生态系统”,主要是由( )组成的。
A.菜园里所有的植物和动物 B.菜园里所有的动物和阳光
C.菜园里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8.蒲公英种子乘着“降落伞”去“旅行了”,它落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发芽。( )
19.做对比实验时,只要科学规范地操作,可以改变2~3个条件。( )
20.在土壤中的绿豆发芽了,这说明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土壤。( )
21.蚯蚓不喜欢明亮干燥的环境。( )
22.我们可以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的形式来保护丹顶鹤。( )
23.亚马孙平原,常年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很适合仙人掌的生长。( )
24.“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话中,包含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
25.食物链反映的动物和植物之间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
26.生态瓶中的水草减少,耗氧量就会减少,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也会减少。( )
27.外来物种可能破坏当地的食物网,不要随意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 )
四、连线题(8分)
28.将下列动物与其对应的生存环境连起来。
燕子 深山老林
鲸 温暖的环境里
老虎 大海里
企鹅 温度很低的南极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29.当环境发生改变时,动物们为了适应变化会做出一些反应,请你列举三例?
30.如果草原上没有了狼,那么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六、实验题(每空2分,共14分)
31.清明假期后,某小学开展了“雪白爱国棉,火红爱国情”的棉花种植活动。五年级甲班同学为此展开了探究活动,希望棉花可以茁壮生长。下面是某同学探究“棉花种子发芽实验”的记录表,请根据表中记录回答问题。
编号 种子所处环境 实验结果 编号 种子所处环境 实验结果
① 不加水,置温暖处 不发芽 ③ 过量水,置温暖处 不发芽
② 加少量水,置温暖处 发芽 ④ 加少量水,置寒冷处 不发芽
(1)研究种子发芽和温度的关系,我们应该选择 实验和 。(填编号)
(2)该实验类型属于( )实验。
A.对比 B.模拟 C.观察
(3)有三组不发芽,第①组是因为 ,第④组是因为 。
(4)结合实验结果,五年级甲班同学在种植棉花种子的花盆覆盖了保鲜膜是为了( )。
A.不让雨水进来 B.不让小动物吃掉 C.创造合适的温度
(5)棉铃虫以棉花植物为食,自己又是七星瓢虫的捕食对象。请你写出一条食物链:

七、综合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2.在稻田中生活着5种生物,分别是水稻、青蛙、田鼠、蝗虫、蛇,它们的食物关系如下表:
生物种类 青蛙 田鼠 水稻 蝗虫 蛇
食物 蝗虫 水稻 / 水稻 青蛙、田鼠
(1)整片稻田我们可以看成是一个( )。
A.群落 B.生态系统 C.生物链
(2)观察上表可知,它们之间的食物链起点是( ) 。
(3)根据上表的食物关系,请写出一条最长的食物链:( ) 。
(4)若在这个农田中,蛇被人类大量捕杀,则会造成什么后果?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页 共4页 ◎ 第4页 共4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 不需要 不需要 需要
2. 依存 平衡
3. 营养物质 水分 氧气
4. 扎龙 盐城
5. 生产者 消费者
6. 水分 空气
7. 土壤 阴暗潮湿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
8.C
9.A
10.C
11.B
12.C
13.C
14.B
15.B
16.C
17.C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迁徙、换毛、冬眠。
30.人为破坏生态平衡,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如果把草原上的狼全部消灭掉,羊缺少了天敌会迅速繁衍,超过草原的负载能力,对草原的破坏很大,从而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
31.(1) ② ④ (2)A (3)没有水分 没有适宜的温度 (4)C (5)棉花→棉铃虫→七星瓢虫
32.(1)AB (2)水稻 (3)水稻→蝗虫→青蛙→蛇 (4)田鼠变多,水稻产量减少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如果在家中用绿豆生绿豆芽 (需要/不需要)考虑“阳光”条件, (需要/不需要)考虑“土壤”条件, (需要/不需要)考虑“适宜温度”条件。
2.生态瓶里的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 ,并达到 ,能让生物很好地生存下去。
3.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 和 ,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 。
4.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 、向海、 等一批自然保护区。
5.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 。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的生物叫 。
6.绿豆种子发芽需要 、 和适宜的温度,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7.蚯蚓是一种生活在 中的动物,喜欢生活在 的环境中。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8.春天,一场暴雨过后,刚播种的大豆种子很多都没有发芽,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 )。
A.没有适宜的温度 B.缺少水分 C.缺少空气
9.在一个盘子里铺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长出根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几天后( )。
A.它们的根都向湿润的一端伸展 B.远离水源的种子发芽最快
C.靠近水源的种子发芽最快
10.要想使花盆里的绿豆苗生长得更好,我们不应该做的是( )。
A.定期浇适量的水 B.松松土,让土壤里有更多的空气
C.用不透明的罩子盖住,免受阳光照射
11.绿豆苗地里的所有生物形成了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12.下列环境中最容易找到蚯蚓的是( )。
A.教室的卫生角 B.校门口的马路上 C.爷爷的小菜园里
13.大雁每年都要迁徙,导致大雁迁徙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分的多少 B.空气的质量 C.温度的变化
14.“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
1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能体现这一现象的正确食物链是( )。
A.螳螂→蝉→黄雀 B.树→蝉→螳螂→黄雀 C.树→螳螂→蝉→黄雀
16.下列选项中,( )不会在食物链中出现。
A.猴子 B.果树 C.果园
17.小兰家有个“菜园生态系统”,主要是由( )组成的。
A.菜园里所有的植物和动物 B.菜园里所有的动物和阳光
C.菜园里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8.蒲公英种子乘着“降落伞”去“旅行了”,它落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发芽。( )
19.做对比实验时,只要科学规范地操作,可以改变2~3个条件。( )
20.在土壤中的绿豆发芽了,这说明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土壤。( )
21.蚯蚓不喜欢明亮干燥的环境。( )
22.我们可以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的形式来保护丹顶鹤。( )
23.亚马孙平原,常年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很适合仙人掌的生长。( )
24.“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话中,包含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
25.食物链反映的动物和植物之间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
26.生态瓶中的水草减少,耗氧量就会减少,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也会减少。( )
27.外来物种可能破坏当地的食物网,不要随意释放或者丢弃外来物种。( )
四、连线题(8分)
28.将下列动物与其对应的生存环境连起来。
燕子 深山老林
鲸 温暖的环境里
老虎 大海里
企鹅 温度很低的南极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29.当环境发生改变时,动物们为了适应变化会做出一些反应,请你列举三例?
30.如果草原上没有了狼,那么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六、实验题(每空2分,共14分)
31.清明假期后,某小学开展了“雪白爱国棉,火红爱国情”的棉花种植活动。五年级甲班同学为此展开了探究活动,希望棉花可以茁壮生长。下面是某同学探究“棉花种子发芽实验”的记录表,请根据表中记录回答问题。
编号 种子所处环境 实验结果 编号 种子所处环境 实验结果
① 不加水,置温暖处 不发芽 ③ 过量水,置温暖处 不发芽
② 加少量水,置温暖处 发芽 ④ 加少量水,置寒冷处 不发芽
(1)研究种子发芽和温度的关系,我们应该选择 实验和 。(填编号)
(2)该实验类型属于( )实验。
A.对比 B.模拟 C.观察
(3)有三组不发芽,第①组是因为 ,第④组是因为 。
(4)结合实验结果,五年级甲班同学在种植棉花种子的花盆覆盖了保鲜膜是为了( )。
A.不让雨水进来 B.不让小动物吃掉 C.创造合适的温度
(5)棉铃虫以棉花植物为食,自己又是七星瓢虫的捕食对象。请你写出一条食物链:

七、综合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2.在稻田中生活着5种生物,分别是水稻、青蛙、田鼠、蝗虫、蛇,它们的食物关系如下表:
生物种类 青蛙 田鼠 水稻 蝗虫 蛇
食物 蝗虫 水稻 / 水稻 青蛙、田鼠
(1)整片稻田我们可以看成是一个( )。
A.群落 B.生态系统 C.生物链
(2)观察上表可知,它们之间的食物链起点是( ) 。
(3)根据上表的食物关系,请写出一条最长的食物链:( ) 。
(4)若在这个农田中,蛇被人类大量捕杀,则会造成什么后果?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页 共4页 ◎ 第4页 共4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 不需要 不需要 需要
2. 依存 平衡
3. 营养物质 水分 氧气
4. 扎龙 盐城
5. 生产者 消费者
6. 水分 空气
7. 土壤 阴暗潮湿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
8.C
9.A
10.C
11.B
12.C
13.C
14.B
15.B
16.C
17.C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迁徙、换毛、冬眠。
30.人为破坏生态平衡,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如果把草原上的狼全部消灭掉,羊缺少了天敌会迅速繁衍,超过草原的负载能力,对草原的破坏很大,从而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
31.(1) ② ④ (2)A (3)没有水分 没有适宜的温度 (4)C (5)棉花→棉铃虫→七星瓢虫
32.(1)AB (2)水稻 (3)水稻→蝗虫→青蛙→蛇 (4)田鼠变多,水稻产量减少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学校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内------------不--------------准------------答---------------题------------------------------------------
参考答案
1. 不需要 不需要 需要
2. 依存 平衡
3. 营养物质 水分 氧气
4. 扎龙 盐城
5. 生产者 消费者
6. 水分 空气
7. 土壤 阴暗潮湿
8.C 10.C 12.C 14.B 16.C
9.A 11.B 13.C 15.B 17.C
18.× 20.× 22.√ 24.× 26.×
19.× 21.√ 23.× 25.× 27.√
28.
29.迁徙、换毛、冬眠。
30.人为破坏生态平衡,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如果把草原上的狼全部消灭掉,羊缺少了天敌会迅
速繁衍,超过草原的负载能力,对草原的破坏很大,从而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
31.(1) ② ④ (2)A (3)没有水分 没有适宜的温度 (4)C (5)棉花→棉铃虫→七星瓢虫
32.(1)AB (2)水稻 (3)水稻→蝗虫→青蛙→蛇 (4)田鼠变多,水稻产量减少
答案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