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文档属性

名称 5《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19 22:1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内容:本课以选贤任能,提高治理效能为线,讲述了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考核制度以及监察制度,即对官员的选拔与对官僚系统的管理,它们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古代中国时间跨度极大,需要掌握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国情,各个朝代选拔与管理官员的方式也各异,这节课就要了解古代中国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并清除其对后世人类政治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单元结构:本课是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中的第一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一课是中国古代,后边二、三课分别是近代西方和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标分析
2022年高中历史新课标对于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要求是: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据此,确定本节课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能概述秦汉至明清选官和管理制度演变的过程,认识到中国古代选官和管理制度的演变 推动了国家治理水平的进步。
2.能够客观地评价中国古代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认识到中国古代的官员管理制度对促进官员规范履职,提高行政效率,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作用和局限性。
3、结合古今中国官员、干部选拔制度“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特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能概述秦汉至明清选官和管理制度演变的过程,认识到中国古代选官和管理制度的演变推动了国家治理水平的进步。
2.能够客观地评价中国古代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认识到中国古代的官员管理制度对促进官员规范履职,提高行政效率,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作用和局限性。
学情分析
从学生自身来看: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中二年级学生,在高一已经对中国古代史有了整体的学习,对本课所学有一定的了解,然而本课的知识性理论性较高,学生学习可能会兴致缺缺,因此要采取丰富的教学形式,运用图片、漫画、材料等直观形式,注重创设情境与构建逻辑框架,以启发教学。从学习情况来看:对于新教材的学习本就处于探索阶段,对中国古代知识的学习,效率并不高,因此要丰富教学内容,更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挖掘基本史实背后的深意。
教学过程
导入: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除了中央官制、地方官制还有选管用人制度。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制度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 P30-31,梳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过程。制度时期标准世官制西周至春秋血缘军功爵制春秋战国军功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秦朝法家思想察举制两汉(汉武帝)品德、才能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家世、道德和才能—只看家世科举制隋唐—明清学识、才学
2根据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梳理其中所体现的演变趋势。演变趋势:
①选拔方式:由世袭、推荐到公开考试
②选拔标准:由重家世门第到重学识才能
③选官范围:不断扩大
问题探究 1:探究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原因?如何实现选官任能,提升行政效能?
先秦
思考:下列材料分别反映了何种选官制度,有何标准?
材料1:天子之子为天子,公之子为公,卿之子为卿,大夫之子为大夫,做官人有一定的血统。——钱穆《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2:(魏文侯变法)“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 、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刘向《说苑》
材料3: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秦朝
思考1: 秦朝采用了怎样的官员选拔制度?目的何在?
汉朝
思考2:察举制相较于战国时期的荐举功劳制度有何变化?(特点)讨论:结合这则谚语和所学,该如何评价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
隋唐
思考1:科举制度有何特点?
思考2:结合材料分析,与前代的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的进步之处如何体现?
思考3:唐代科举制存在怎样的局限?两宋如何“进一步发展完善”(P31)?
思考:明清科举有何特点和影响?
探究二:中国古代王朝在选官之后如何管理官僚队伍?
思考:刺史的监察对象是哪些群体?有何特点、作用和发展趋势?
当堂练习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摘编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为解决“官僚选拔问题”隋朝统治者有何创新?分析该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相比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指出科举制的“客观的历史合理性”的体现
主题升华:治国先治吏,治吏必从严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治国先治吏,治吏必从严,这是一条历史经验。”官员的素质深刻影响了国家治理的好坏,尤其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官员。2013年 6月,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好干部的 5条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当代中国,真正的好官应该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业设计
第 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1.汉武帝设刺史,职权为“奉诏六条察州”。西汉中期后,京房(人名)曾经向皇帝奏报新的对官吏考核的方法,皇帝“召见诸刺史,令房晓以课事(考核官吏政绩的事宜),刺史复以为不可”。由此可见,在汉代中后期
A.刺史制度渐趋完善 B.刺史地位显著提高
C.刺史监察范围扩大 D.刺史职权有所异化
2.《欧阳文忠公文集》记载:“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各糊名、耆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僧爱薄厚于其间。”欧阳修的这一记 载,说明北宋
A.科举制度更强调公平 B.更加重视家庭门第观念
C.社会流动性更加艰难D.宋词创作进入鼎盛时期
3.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该制度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朝廷在各地设立中正官,其中大中正官必须由在中央任职的官员且德名俱高者担任,同时规定中正官只有品评权,任命权由朝廷作主。这表明九品中正制的推行()
A.保证了地方官员清正廉洁 B.打破了门阀士族的垄断局面
C.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D.提升了寒门庶族地主的地位
4.史载:到南朝时期,在中正的评议中,所重视的只是魏晋间远祖的名位,而辨别血统和姓族只需查谱牒,中正的品第反成无足轻重的例行公事。这说明南朝时期
A.九品中正制已彻底崩溃 B.九品中正制日益腐朽
C.中正的评议功能已丧失 D.血统是任官唯一依据
5.宋朝社会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下列属于这一现象产生原因的是()
A.科举制的完善 B.九品中正制的确立C.察举制的发展D.八股取士制度形成
6.“若询事而不考其终,兴事而不加屡省,上无综核之明,人怀苟且之念,虽使尧舜为君,禹皋为佐,恐亦难以底绩而有成也。”张居正上述观点旨在强调
A.重视人才选拔B.提升官员素质C.加强官吏考核D.完善法规制度
7.有学者指出,魏晋时期的门阀政治将人分为三六九等,门阀子弟与寒门子弟在社会地位上判若云泥,在九品中正制下,这种选官机会的不平等显得尤为严重。而科举制使大部分人能够参与到较为公平的选拔中。该学者旨在说明()
A.魏晋时期选官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B.科举取士体现出相对的进步性
C.古代取士标准开始出现多样化趋势D.唐代选官抑制了门阀士族扩张
8.东汉前期,选官尚可大致维持清平。东汉中期,清流士大夫对选官的批评,多着眼于“儒者寂于空室,文吏晔于朝堂”与“郡国所举类多办职俗吏”之上,抨击政府重文吏而轻儒生。东汉后期,遂出现了大量士大夫们对选官“清浊不分”的谴责。这反映出东汉时期
A.察举制不适应现实统治的需要B.国家的治理思想发生了新变化
C.士人舆论左右了地方政治事务D.清流士大夫对选官公平的追逐
9.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六科,各司其职又相互纠察,由此构成了横纵交错的监视网络,有利于整肃朝纲,稳定社会秩序;但是其职权过重,监察过于苛刻,也影响了正常的行政。这一监察体系设置于
A.西汉B.唐朝C.明朝D.清朝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摘编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为解决“官僚选拔问题”隋朝统治者有何创新?分析该制度与以往选官制度相比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指出科举制的“客观的历史合理性”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