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民族团结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民族团结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4-21 07:4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摆放在西藏人民会堂前广场上的“民族团结宝鼎”总高5米,重约3.5吨。六面浮雕之一: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画面至今,中央人民政府为庆祝各少数民族自治区和平解放或成立50或60周年赠送的“民族团结宝鼎”已有五尊。第11课 民族团结学习目标1、掌握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西部大开发等基础知识。
2、通过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分析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原因自主预习1、我国民族分布的格局?
2、民族区域自治提出的时间、含义?
3、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设置哪三个层次,我国5个省级自治区分别是?
4、各民族共同发展表现在那些方面?
5、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面临着什么发展机遇?我国一共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结合地理知识谈谈我国民族分布概况和特点。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友好交往记忆大比拼西汉时期加强同西域各族友好往来的使者是谁?步辇图唐朝促进了汉藏友好往来的女子是谁?历代中央政权如何管辖少数民族地区的?
想一想 管辖
汉代:西域都护
元代:西藏正式成为行政区,回族形成
清代:设置伊犁将军和驻藏大臣等各民族在长期
发展中形成了相
互依存、不可分
割的血肉联系。T 各民族的政治、经济、
文化发展存在较大差异 民






度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少数民族地区独立。( )
2、民族区域自治区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历史诊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第一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哪些优越性?想一想1、维护了祖国统一、有利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2、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我国已建立了哪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
自治区
1955年10月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9年10月25日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1日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9日
(最晚的)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5日自治区域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面对建国初期各民族闭塞的区域环境、落后的社会经济和当地潜在的自然资源,你认为应该怎样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
想一想记忆大比拼这些公路修建于什么时候?“一五”计划时期 青 藏 铁 路1、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2、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旧制度下的西藏农奴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
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三十多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处于奴隶制的,当时有100万人口;保留原始公社制度残余的,当时有60万人口。经过民主改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3、发展农牧业经济,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广西北海市被列为国家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乌鲁木齐、南宁、昆明、呼和浩特、银川、西宁、贵阳被列为内陆开放城市。 你说我说 西部大开发在哪些省市自治区进行?为什么实行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有哪些重点的项目? 西气东输贵州洪家渡水电站4、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想一想:我们应该学习孔繁森的什么精神? 同学们,学完了这一课,想一想:我们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如何与少数民族同学相处? 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和睦、友好、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国家的发展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