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列夫·托尔斯泰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 列夫·托尔斯泰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0 09:35:20

文档简介

3* 列夫·托尔斯泰
1.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国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2)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国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作品《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等。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髯(rán) 禁ɡù(锢) zhū(侏)儒 锃(zènɡ)亮
[脸]jiá(颊) 黝(yǒu)黑 粗cāo(糙) qí qū(崎岖)
平庸(yōnɡ) 滞(zhì)留 qì(器)宇
yú dùn(愚钝) 酒肆(sì) jiānɡ(缰)绳
xuān(轩)昂 ménɡ mèi(蒙昧) 胆怯(qiè)
藏污纳ɡòu(垢) hè(鹤)立鸡群 正襟(jīn)危坐
诚huánɡ(惶)诚恐 入mù(木)三分
3.根据释义写词语。
(1)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2)正襟危坐: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诚惶诚恐:形容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
(4)粗制滥造: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
(5)恰如其分: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6)麻木不仁:形容对外界的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近百年来,多次的外国文学翻译热潮造就了许多成就zhuó zhù①卓著的文学翻译家。将毕生精力全部用于翻译俄苏文学的草婴先生,无疑是这些优秀文学翻译家中的一员,是当之无愧的译坛大师。
在70余年的翻译生涯中,草婴为我们呈现了托尔斯泰的浓重与huī hónɡ②恢宏,肖洛霍夫的野性与张力,以及莱蒙托夫等众多俄罗斯文学家的无尽魅力。尤其是自70年代末开始,耗费20余年,以一己之力完成了托尔斯泰小说全集的翻译。3部长篇小说和60多篇中短篇小说,总计400万字——这不仅是中国翻译史上的空前zhuànɡ③壮举,而且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里程碑。在草婴看来,“列夫·托尔斯泰一生就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他的作品用感人至深的艺术手法培植人们的博爱精神,反对形形色色的邪恶势力和思想”,他希望自己在“读者和托尔斯泰之间架一座桥”,他努力“把这座桥造得平tǎn④坦、宽阔,让人轻松走来不觉得累”。
4.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
5.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当之无愧 B.逾越 C.培植 D.形形色色
【解析】培植:栽种并细心管理(植物);培养(人才);扶植(势力)使壮大。搭配不当。
活在人类的心里
鲁 彦
①在千万个悲肃的面孔和哀痛的心灵的围绕中,鲁迅先生安静地躺下了——正当黄昏朦胧地掩上大地,新月投着凄清的光的时候。
②我们听见了人类的有声和无声的唏嘘,看见了有形和无形的眼泪。没有谁的死曾经激起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哀伤;而同时,也没有谁活的时候曾经激起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欢笑。
③只有鲁迅先生。
④每次,当鲁迅先生仰着冷静的苍白的面孔,走进北大的教室时,教室里两人一排的座位上总是挤坐着四五个人,连门边和走道都站满了校内的和校外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生。教室里有着极大的喧闹声。但当鲁迅先生一进门,立刻安静得只剩下呼吸的声音。他站在讲桌边,用锐利的目光望了一下听众,就开始了《中国小说史》那一课题。
⑤他的身材并不高大,常穿着一件黑色的、短短的旧长袍。不常修剪的粗长的头发下,露出方正的前额和长厚的耳朵,两条粗浓方长的眉毛躺在高出的眉棱骨上,眼窝是下陷着的,眼角微朝下垂着,浓密的上唇上的短须掩着他宽阔的上唇——这种种看不出来有什么奇特,既不威严,也似乎不慈和。他说起话来,声音是平缓的,既不抑扬顿挫,也不慷慨激昂。他那拿着粉笔和讲义的两手,从来没有做过帮助他的语言的姿势。
⑥他叙述着极平常的中国小说史实,用极平常的语句,既不赞誉,也不贬毁。然而,教室里却突然爆发出笑声。他的每句极平常的话几乎都被迫停顿下来,中断下来。每个听众的眼前赤裸裸地
显示了美与丑、善与恶、真实与虚伪、光明与黑暗,过去、现在和未来。大家在听他的《中国小说史》的讲述,却仿佛听到了全人类的心灵的历史。每一件事态的甚至是人心的重重叠叠的外套,都被他连根撕掉了。于是,教室里的人全笑了起来。笑声里混杂着欢乐与悲哀、爱恋与憎恨、羞惭与愤怒……于是,大家的眼前浮现出一盏光耀的明灯,灯光下映出了一条宽阔无边的大道……大家抬起头来,见到鲁迅先生苍白冷静的脸上,始终不曾流露出一丝笑容。
⑦他沉着的继续着他的工作,直至他不得不安静地休息的时候。
⑧还没有见过谁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全人类,做着刺穿现实的黑暗和显示未来光明的伟大的工作,使那广大的群众欢笑,又使那广大的群众哀伤。
⑨只有鲁迅先生。
⑩他将永远活在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类的心里。
(选自《鲁彦散文集》,有删改)
6.文章第①段破折号后面的语句传达出哪些方面的信息?
①交代了鲁迅逝世的时间;②写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③写出鲁迅的逝世不仅使千万人从心灵深处感到哀痛,也使天地为之动容。
7.指出文章第②段划线句子的作用。
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表现出鲁迅活在广大群众的心里。
8.文章第④~⑦段记叙了鲁迅先生什么事情?表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在北大上《中国小说史》课的情景,表现了鲁迅献身于全人类,把上课当作刺穿现实黑暗的利剑,战斗不息的精神品质。
9.文中多处运用衬托的写作手法,请列举两例,并简述其作用。
①用北大教室里听众的多,衬托鲁迅先生讲课的魅力;②用听课前教室里的喧闹与鲁迅先生来后的安静,烘托出听众对鲁迅高尚人格的敬慕和敬重。3* 列夫·托尔斯泰
1.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国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 》《复活》等。
(2)茨威格(1881~1942), (国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象棋的故事》、传记作品《 》等。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髯( ) 禁ɡù( ) zhū( )儒 锃( )亮
[脸]jiá( ) 黝( )黑 粗cāo( ) qí qū( )
平庸( ) 滞( )留 qì( )宇
yú dùn( ) 酒肆( ) jiānɡ( )绳
xuān( )昂 ménɡ mèi( ) 胆怯( )
藏污纳ɡòu( ) hè( )立鸡群 正襟( )危坐
诚huánɡ( )诚恐 入mù( )三分
3.根据释义写词语。
(1)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2) :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 :形容小心谨慎以至于害怕不安的样子。
(4) :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也指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
(5) :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6) :形容对外界的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近百年来,多次的外国文学翻译热潮造就了许多成就zhuó zhù① 的文学翻译家。将毕生精力全部用于翻译俄苏文学的草婴先生,无疑是这些优秀文学翻译家中的一员,是当之无愧的译坛大师。
在70余年的翻译生涯中,草婴为我们呈现了托尔斯泰的浓重与huī hónɡ② ,肖洛霍夫的野性与张力,以及莱蒙托夫等众多俄罗斯文学家的无尽魅力。尤其是自70年代末开始,耗费20余年,以一己之力完成了托尔斯泰小说全集的翻译。3部长篇小说和60多篇中短篇小说,总计400万字——这不仅是中国翻译史上的空前zhuànɡ③ 举,而且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里程碑。在草婴看来,“列夫·托尔斯泰一生就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他的作品用感人至深的艺术手法培植人们的博爱精神,反对形形色色的邪恶势力和思想”,他希望自己在“读者和托尔斯泰之间架一座桥”,他努力“把这座桥造得平tǎn④ 、宽阔,让人轻松走来不觉得累”。
4.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
5.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之无愧 B.逾越 C.培植 D.形形色色
活在人类的心里
鲁 彦
①在千万个悲肃的面孔和哀痛的心灵的围绕中,鲁迅先生安静地躺下了——正当黄昏朦胧地掩上大地,新月投着凄清的光的时候。
②我们听见了人类的有声和无声的唏嘘,看见了有形和无形的眼泪。没有谁的死曾经激起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哀伤;而同时,也没有谁活的时候曾经激起过这样广大的群众的欢笑。
③只有鲁迅先生。
④每次,当鲁迅先生仰着冷静的苍白的面孔,走进北大的教室时,教室里两人一排的座位上总是挤坐着四五个人,连门边和走道都站满了校内的和校外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生。教室里有着极大的喧闹声。但当鲁迅先生一进门,立刻安静得只剩下呼吸的声音。他站在讲桌边,用锐利的目光望了一下听众,就开始了《中国小说史》那一课题。
⑤他的身材并不高大,常穿着一件黑色的、短短的旧长袍。不常修剪的粗长的头发下,露出方正的前额和长厚的耳朵,两条粗浓方长的眉毛躺在高出的眉棱骨上,眼窝是下陷着的,眼角微朝下垂着,浓密的上唇上的短须掩着他宽阔的上唇——这种种看不出来有什么奇特,既不威严,也似乎不慈和。他说起话来,声音是平缓的,既不抑扬顿挫,也不慷慨激昂。他那拿着粉笔和讲义的两手,从来没有做过帮助他的语言的姿势。
⑥他叙述着极平常的中国小说史实,用极平常的语句,既不赞誉,也不贬毁。然而,教室里却突然爆发出笑声。他的每句极平常的话几乎都被迫停顿下来,中断下来。每个听众的眼前赤裸裸地
显示了美与丑、善与恶、真实与虚伪、光明与黑暗,过去、现在和未来。大家在听他的《中国小说史》的讲述,却仿佛听到了全人类的心灵的历史。每一件事态的甚至是人心的重重叠叠的外套,都被他连根撕掉了。于是,教室里的人全笑了起来。笑声里混杂着欢乐与悲哀、爱恋与憎恨、羞惭与愤怒……于是,大家的眼前浮现出一盏光耀的明灯,灯光下映出了一条宽阔无边的大道……大家抬起头来,见到鲁迅先生苍白冷静的脸上,始终不曾流露出一丝笑容。
⑦他沉着的继续着他的工作,直至他不得不安静地休息的时候。
⑧还没有见过谁将自己的一生献给全人类,做着刺穿现实的黑暗和显示未来光明的伟大的工作,使那广大的群众欢笑,又使那广大的群众哀伤。
⑨只有鲁迅先生。
⑩他将永远活在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类的心里。
(选自《鲁彦散文集》,有删改)
6.文章第①段破折号后面的语句传达出哪些方面的信息?
7.指出文章第②段划线句子的作用。
8.文章第④~⑦段记叙了鲁迅先生什么事情?表现了鲁迅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9.文中多处运用衬托的写作手法,请列举两例,并简述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