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驿路梨花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村]zhài(寨) 撵(niǎn) kánɡ(扛)[枪] 驿(yì)路
迷mánɡ(茫) 露(lù)宿 竹篾(miè) 简lòu(陋)
yōu(悠)闲 修葺(qì) 晶yínɡ(莹) 折(zhé)损
茂mì(密) dǒu qiào(陡峭) huǎnɡ hū(恍惚)
2.根据释义写词语。
(1)修葺:修理(建筑物)。
(2)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阅读课文,回答3~4题。
3.文中第①②段描写山景,有何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写山的高、大、多、险,侧面表现出翻山的困难,衬托出“我们”天晚了却找不到住处的焦急心理,为下文小屋的出现和“我们”的惊喜作铺垫。
4.文中的梨花姑娘并没有出场,形象却十分鲜明。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画梨花姑娘的形象的。
通过间接描写从侧面刻画的。①通过对自然景物梨花的描写。文中多处描写美丽、洁白、香气四溢的梨花,以梨花之美衬托人物之美,赞美梨花姑娘心灵的美好。
②通过对小茅屋中物品的描写。从“我”和老余的视角,由外到内、由整体到局部,细腻而有层次地描写了小茅屋内的陈列,突出了梨花姑娘的细心、周到、乐于助人。③通过他人的讲述。瑶族老人的讲述、梨花妹妹的讲述,揭示了梨花姑娘学雷锋的缘由,表现了她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diàn①奠基人和开拓者——邓稼先,数十年来隐身戈壁荒漠,从事着看似平凡的研究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当之无愧的“两弹元勋”。叶圣陶先生是令人景yǎnɡ②仰的语文大家,他一直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与工作小事中,表现出一名语文教育家的社会责任感。哀牢山深处的小茅屋中,有默默为它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有不断xiū qì③修葺它、为它做点儿事的过路人,他们用自己最平凡的举动饯行着助人为乐的精神。
平凡中的伟大,比炽热夺目而转瞬即逝的光辉来得永恒。回望历史,举目世间,很多人都在默
默无闻地用平凡谱写着不凡的人生华章。
5.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
6.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当之无愧 B.以身作则 C.饯行 D.谱写
【解析】饯行:原是指祭路神,也就是祭祖;后指亲朋好友欲远行,置办酒席,为其送行,以示祝福和惜别。句中指的是“实践”,不合语境。
巡夜老伯
陈建兴
①儿时的弄堂,不管刮风还是下雨,每晚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能看到一位老人一手摇铃,一手拿着铁皮喇叭,手臂上还戴着治保的红袖章,用沙哑的噪子喊道:“居民同志们,门窗要关好,炉子要封好,防火防盗,大家要注意……”
②老伯姓郁,是一位退休工人,已有70多岁了,住在我家的后弄堂。他高高的颧骨上架着一副老花眼镜,堆满皱纹的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微笑。背有些驼,穿着一件褪了色的中山装,头上一顶工作帽却是崭新的。
③郁老伯巡夜,时常看到有职工中班回家开门后钥匙却插在了门上,他总是轻轻叩开居民家门,让人收掉钥匙。有时,屋里的人都睡了,久敲不开,他只好拔出钥匙,装进口袋,次日早早地上门把钥匙还给人家。天冷了,有人家将封好的煤球炉子拎到门外搭建的小棚子里,却忘了关掉炉门,煤球烧得很旺,铝壶里的水煮沸了又烧干,烧得通红,炉子边又堆着不少柴爿(pán,劈成片的竹木等)、柏油纸等易燃品,郁老伯就会叫:“不好了,不好了,要着火啦。”一边用棍棒之类的东西将铝壶从煤球炉子上挑下来,一边敲开人家的房门,又大声提醒周边人家“封好炉子,莫忘关掉炉门”。看到弄堂里暗龊龊的角角落落都要用手电筒照一照。有一次,他发现两个小孩躲在自家门口的灶披间里烧刨花取乐,旁边的“行灶”里还塞着不少废纸屑,惊得大声叫起来:“小鬼,快出来!”走上前几脚就踩灭了点燃的刨花。
④春节前夕,弄堂人家时常会做一些咸鸡、咸鸭、咸猪头、鱼干等腌制品,早晒出晚收回。时常有人家到了深夜,腌制品还忘在自家屋檐下未收进家去。郁老伯敲了半天还未见有人开门,一问邻居才知道走亲戚去了,无奈,只好问邻居借把丫杈头和一只篮子,将腌制品杈下来放到篮子里拎到居委会暂存。居民回家一看,东西没了,大惊失色,再一问,赶到居委会,从郁老伯手中拎回失而复得的腌制品,开心地笑道:“嗬哟,这点东西没有了,奈能过年啦。”
⑤我家对门的煤球店经常是排门板上好了,却忘了上锁,郁老伯就会敲开我家的门,让母亲去叫前弄堂的煤球店营业员邓阿姨来锁门。我便自告奋勇,奔出家门去,直到胖胖的邓阿姨锁上门,郁老伯才摇着铃,再次扯开喉咙:“邻居们,夜饭吃好,门窗关好,火烛小心……”铃声响彻弄堂的夜空。
⑥落雨天,这铃声也不会停。郁老伯穿着一件很旧的雨披,一手摇铃,一手拿着铁皮喇叭。也有人经常为雨中的郁老伯打伞,送去温暖。一次,雨下得很大,郁老伯还在雨中呐喊。母亲听到了,赶紧拿出一把崭新的油布伞,让我去帮郁老伯撑伞。那一次,我跟着郁老伯兜完了里弄里十几条大大小小的弄堂,回家时,夜已深沉。
⑦从我记事起到1976年去农场。几乎夜夜听到那熟悉的声音。至今,我仍然很是怀念夜幕下巡夜的那位老伯。
(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
7.依据文章第③~⑤段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①提醒居民拔钥匙,或是先拔下再归还→②提醒别人封好炉子,关好炉门→③阻止小孩烧刨花取乐→④帮居民收腌制品,暂存居委会→⑤提醒煤球店营业员锁好门
8.联系全文,对第⑥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写“我”替郁老伯打伞,表现了“我”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B.写邻居们为雨中巡夜的郁老伯撑伞送温暖,和中心主旨无关。
C.写郁老伯风雨无阻地坚持巡夜,赞扬他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D.写邻里也会帮郁老伯撑伞遮雨,突出旧日弄堂邻居关系融洽。
9.(1)从加点词的角度赏析第③段划线句子。
“一边……一边……又……”准确形象地描写了郁老伯发现有人家忘了关掉炉门后的一系列反应,表现了郁老伯动作的娴熟、处置得当和对工作的负责。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④段划线句子。
运用神态、语言描写,写出了居民误以为腌制品丢了时的惊慌和失而复得后的喜悦,从侧面赞扬了郁老伯的负责任。
10.平凡的“小人物”身上闪现着非凡的光辉,引导人们向上、向善。请你结合文章,概括“小人物”郁老伯身上的优秀品质。
①恪尽职守。为居民保管忘拔下的钥匙并在第二天早早送回;②爱岗敬业。不管夜深人静,还是刮风下雨都坚持巡逻;③热心肠。热心为弄堂居民排忧解难。
我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弘扬我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以“礼仪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11.【礼仪板报我设计】为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你班准备出一期以“礼仪”为主题的黑板报,请身为宣传委员的你设计三个版块名称。
①礼貌用语大串联 ②礼仪知识我知晓 ③礼节规矩我传承
12.【礼仪讲座我邀请】你被评为学校“礼仪之星”,学校委托你邀请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举办讲座。请你补全下面的邀请函。
邀请函 梁教授: 您好!示例:本校准备于本周五上午十点举办以“礼仪文化”为主题的讲座,诚挚邀请您莅临指导。 ××学校 ×年×月×日
13.【礼节习俗我评说】聪聪家来客人时,妈妈总喜欢给客人夹菜以表示热情。这种待客礼节你赞成吗?说说你的看法。
示例一:我赞成。我国是礼仪之邦,热情待客是我们的传统礼仪,客人来了帮其夹菜,正显示出主人的热情好客,能让客人感觉亲切、温暖。
示例二:我不赞成。主人不知道客人的喜好,如果客人不喜欢吃,又不好拒绝,会觉得尴尬。
14.本文作者巧妙运用间接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形象,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请你拿起笔,运用这种方法描写一个人物。
【思路指导】间接描写,就是不直接对特定对象进行正面刻画,通过描写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从侧面、反面间接地对对象加以介绍、渲染、映衬、烘托,从而达到突出特定对象鲜明特征的目的的一种描写方法。间接描写的方式方法有:(1)通过他人之口对描写对象作间接描绘。(2)通过他人的目光、神态、行动等感受、反应对描写对象进行间接描写。(3)描写旁物,用物来烘托所要表现的主体对象,即“烘云托月”法。
略。14 驿路梨花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村]zhài( ) 撵( ) kánɡ( )[枪] 驿( )路
迷mánɡ( ) 露( )宿 竹篾( ) 简lòu( )
yōu( )闲 修葺( ) 晶yínɡ( ) 折( )损
茂mì( ) dǒu qiào( ) huǎnɡ hū( )
2.根据释义写词语。
(1) :修理(建筑物)。
(2) :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阅读课文,回答3~4题。
3.文中第①②段描写山景,有何作用?
4.文中的梨花姑娘并没有出场,形象却十分鲜明。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画梨花姑娘的形象的。
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diàn① 基人和开拓者——邓稼先,数十年来隐身戈壁荒漠,从事着看似平凡的研究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当之无愧的“两弹元勋”。叶圣陶先生是令人景yǎnɡ② 的语文大家,他一直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与工作小事中,表现出一名语文教育家的社会责任感。哀牢山深处的小茅屋中,有默默为它打柴、背水的哈尼族人,有不断xiū qì③ 它、为它做点儿事的过路人,他们用自己最平凡的举动饯行着助人为乐的精神。
平凡中的伟大,比炽热夺目而转瞬即逝的光辉来得永恒。回望历史,举目世间,很多人都在默
默无闻地用平凡谱写着不凡的人生华章。
5.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
6.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之无愧 B.以身作则 C.饯行 D.谱写
巡夜老伯
陈建兴
①儿时的弄堂,不管刮风还是下雨,每晚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能看到一位老人一手摇铃,一手拿着铁皮喇叭,手臂上还戴着治保的红袖章,用沙哑的噪子喊道:“居民同志们,门窗要关好,炉子要封好,防火防盗,大家要注意……”
②老伯姓郁,是一位退休工人,已有70多岁了,住在我家的后弄堂。他高高的颧骨上架着一副老花眼镜,堆满皱纹的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微笑。背有些驼,穿着一件褪了色的中山装,头上一顶工作帽却是崭新的。
③郁老伯巡夜,时常看到有职工中班回家开门后钥匙却插在了门上,他总是轻轻叩开居民家门,让人收掉钥匙。有时,屋里的人都睡了,久敲不开,他只好拔出钥匙,装进口袋,次日早早地上门把钥匙还给人家。天冷了,有人家将封好的煤球炉子拎到门外搭建的小棚子里,却忘了关掉炉门,煤球烧得很旺,铝壶里的水煮沸了又烧干,烧得通红,炉子边又堆着不少柴爿(pán,劈成片的竹木等)、柏油纸等易燃品,郁老伯就会叫:“不好了,不好了,要着火啦。”一边用棍棒之类的东西将铝壶从煤球炉子上挑下来,一边敲开人家的房门,又大声提醒周边人家“封好炉子,莫忘关掉炉门”。看到弄堂里暗龊龊的角角落落都要用手电筒照一照。有一次,他发现两个小孩躲在自家门口的灶披间里烧刨花取乐,旁边的“行灶”里还塞着不少废纸屑,惊得大声叫起来:“小鬼,快出来!”走上前几脚就踩灭了点燃的刨花。
④春节前夕,弄堂人家时常会做一些咸鸡、咸鸭、咸猪头、鱼干等腌制品,早晒出晚收回。时常有人家到了深夜,腌制品还忘在自家屋檐下未收进家去。郁老伯敲了半天还未见有人开门,一问邻居才知道走亲戚去了,无奈,只好问邻居借把丫杈头和一只篮子,将腌制品杈下来放到篮子里拎到居委会暂存。居民回家一看,东西没了,大惊失色,再一问,赶到居委会,从郁老伯手中拎回失而复得的腌制品,开心地笑道:“嗬哟,这点东西没有了,奈能过年啦。”
⑤我家对门的煤球店经常是排门板上好了,却忘了上锁,郁老伯就会敲开我家的门,让母亲去叫前弄堂的煤球店营业员邓阿姨来锁门。我便自告奋勇,奔出家门去,直到胖胖的邓阿姨锁上门,郁老伯才摇着铃,再次扯开喉咙:“邻居们,夜饭吃好,门窗关好,火烛小心……”铃声响彻弄堂的夜空。
⑥落雨天,这铃声也不会停。郁老伯穿着一件很旧的雨披,一手摇铃,一手拿着铁皮喇叭。也有人经常为雨中的郁老伯打伞,送去温暖。一次,雨下得很大,郁老伯还在雨中呐喊。母亲听到了,赶紧拿出一把崭新的油布伞,让我去帮郁老伯撑伞。那一次,我跟着郁老伯兜完了里弄里十几条大大小小的弄堂,回家时,夜已深沉。
⑦从我记事起到1976年去农场。几乎夜夜听到那熟悉的声音。至今,我仍然很是怀念夜幕下巡夜的那位老伯。
(选自《新民晚报》,有删改)
7.依据文章第③~⑤段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①提醒居民拔钥匙,或是先拔下再归还→② →③ →④ →⑤提醒煤球店营业员锁好门
8.联系全文,对第⑥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写“我”替郁老伯打伞,表现了“我”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B.写邻居们为雨中巡夜的郁老伯撑伞送温暖,和中心主旨无关。
C.写郁老伯风雨无阻地坚持巡夜,赞扬他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D.写邻里也会帮郁老伯撑伞遮雨,突出旧日弄堂邻居关系融洽。
9.(1)从加点词的角度赏析第③段划线句子。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④段划线句子。
10.平凡的“小人物”身上闪现着非凡的光辉,引导人们向上、向善。请你结合文章,概括“小人物”郁老伯身上的优秀品质。
我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弘扬我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以“礼仪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11.【礼仪板报我设计】为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你班准备出一期以“礼仪”为主题的黑板报,请身为宣传委员的你设计三个版块名称。
① ② ③
12.【礼仪讲座我邀请】你被评为学校“礼仪之星”,学校委托你邀请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举办讲座。请你补全下面的邀请函。
邀请函 梁教授: 您好! ××学校 ×年×月×日
13.【礼节习俗我评说】聪聪家来客人时,妈妈总喜欢给客人夹菜以表示热情。这种待客礼节你赞成吗?说说你的看法。
14.本文作者巧妙运用间接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形象,达到了很好的效果。请你拿起笔,运用这种方法描写一个人物。
【思路指导】间接描写,就是不直接对特定对象进行正面刻画,通过描写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从侧面、反面间接地对对象加以介绍、渲染、映衬、烘托,从而达到突出特定对象鲜明特征的目的的一种描写方法。间接描写的方式方法有:(1)通过他人之口对描写对象作间接描绘。(2)通过他人的目光、神态、行动等感受、反应对描写对象进行间接描写。(3)描写旁物,用物来烘托所要表现的主体对象,即“烘云托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