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第五单元素养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第五单元素养检测(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0 14:51:53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素养检测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这个世界上,比黄金更珍贵的,永远是知识,它就像仙露琼jiānɡ①浆,滋养着人们的灵hún②魂。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培育独立思考能力以及修身养性的主要途径。书籍作为传承人类文明成果的主要载体,可以帮助我们与古人对话,与伟人交流,感受凡人的喜怒哀乐,聆听哲人的谆谆教诲。热爱读书,你的生命一定会因此而变得丰满滋润,你的人生亦会变得更加色彩bān lán③斑斓。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4分)
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3分)
A.培育 B.传承 C.谆谆教诲 D.滋润
【解析】培育:培养幼小的生物,使它发育生长。搭配不当。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其一)》]
(2)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乐府诗集·木兰诗》)
(5)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6)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7)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两句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先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8)杜甫《望岳》中与“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意境相似的句子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
A.《紫藤萝瀑布》的作者是宗璞。在文中,作者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了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B.“折柳”是汉代乐府曲名,可以用来表达离别之情;“气冲斗牛”中斗、牛本是星宿名,借指天空。
C.《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俄国作家普希金的诗作。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大海》《叶甫盖尼·奥涅金》等。
D.古人除姓名之外的称谓还有字、号等,“子美”“六一居士”分别指杜甫、欧阳修。
【解析】《叶甫盖尼·奥涅金》是诗体小说。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6.下面是有关保尔的故事情节,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①头部受伤,右眼失明 ②被捕入狱 ③被调去修铁路 ④参加肃反工作
A.①④②③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7.当忠诚与担当成为一种信仰,英雄们便有了无畏的勇气和前进的动力。信仰,是人永恒的精神支柱。古往今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往往有着坚定不移的信仰。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内容,说说你从这部作品中读出了作家或人物怎样的信仰。(2分)
示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信仰共产主义,这赋予他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给予他坚定的意志,他的信仰坚定而强大,帮助他渡过一次又一次人生难关,当他失明时,当他瘫痪时,都是他的信仰支撑他坚持下去,用顽强的毅力和身体的痛苦抗争,成就了钢铁一般的意志和灿烂的一生。
(二)现代文阅读
山中的小草
郭震海
①或许和年龄有关吧,我越来越喜欢回到乡村,望一望那巍峨的山峰,看一看那沟沟梁梁中错落的农舍,摸一摸身边的一草一木,疲惫顿消,心生愉悦。
②太行山是雄伟的,也是温柔的,如一位历经沧桑的母亲,包容万物。一片片白杨林、柳树林、松柏林交织在一起,还有林中高高低低的灌木丛,以及低矮的小草,都生长在大山的怀抱里。大山无声,默默地哺育着草木;草木无言,静静地供养着山里的动物。
③每当走在山中,我总喜欢俯下身子,去观察一株株小草。任微风从耳边吹过,小鸟在头顶欢唱,草木香混合着泥土的芳香,吸几口,如饮佳酿。
④在太行山里,每一株草都有自己的名字,山里的孩子从小就进山识草木。在孩子眼里,草木是伙伴。在大人眼里,草木是宝贝,可以作为餐桌上的美食、家畜的饲料,更可成为医治疾患的“救命草”——它们不仅为苍山披绿,也曾在漫长的岁月里救过山里人的命。山里人代代相传、口口相授,对各种草木的习性和作用如数家珍。
⑤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就跟在父亲身后上山采中草药。我最先认识的是黄芩,我喜欢它的向阳而生。除了喜欢阳坡外,黄芩似乎不再择地,荒石缝隙,道路旁边,只要有一点泥土就能生长。根茎深埋泥土,春天生出新芽,细小的躯干慢慢抽出。农人们懂得,此时的黄芩格外娇嫩,走过之时脚步会变得缓而轻,生怕把它踩疼。到了七八月份,它细长的躯干会高高上扬,如柳叶般的叶子在躯干两边展开,顶端开出紫色的小花,随风摇曳,很是漂亮。黄芩的根能入药,味道很苦,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山里人在挖黄芩的时候很讲究,比如发现成片的黄岑,会选一些年长的挖走,
留下年幼的继续生长。
⑥小柴胡似乎有点调皮,喜欢往灌木丛里钻,仿佛在和农人捉迷藏。不过它散发出的特殊香气总会暴露它的存在。这种植物在春天里很容易被发现,因为上一年的枯枝还未腐朽,懂它的人一眼就可认出。不过太行山里的农人不会在春天挖小柴胡,那样会遭到乡亲们的数落。小柴胡的叶子同样细长、秀丽,春生夏长,开出的小黄花香气四溢。小柴胡的根细长,多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山里人偶感风寒,抓一把小柴胡,再配几根大葱的根,熬水喝,晚上出一身透汗,第二天便又精神焕发。
⑦益母草的性格则比较外向,田埂旁,小路边,它总喜欢与灌木比高低,长得很是旺盛,仿佛春来它先知,嫩小的新叶迎春破土,生长很快。进入夏季,远远望去,挺拔的个头开满了粉红色的小花。花开两三天后,就是采收最好的时候。选一个晴朗的天气,用镰刀齐地割下地上部分,留下的根来年又会旺长。采回后,稍作晾晒,清洗干净,母亲会将益母草分段,然后在一口大砂锅里熬,边熬边搅拌。最后过滤掉枝叶,再接着熬,直到熬成膏状,放入罐里,待入药用。
⑧每一次回乡,我总会走进山里,去看看这些草木,就像是去拜访一个个交情甚厚的老友。初春的风在苍茫的群山中、空旷的原野上奔跑,苏醒的小溪一路迈着轻盈的脚步边走边唱。背阴处偶有残雪待融,雪面上有山鸡、野兔走过,爪印如盛开的花朵。沉睡了一个冬天的老桃树、大柳树,枝条上已有新芽冒尖,让人惊喜。此时大地之下,成群结队的小草闻风而动,枯枝败叶中孕育着新生。阳坡上的黄芩,灌木丛中的小柴胡,田埂边的益母草,点点嫩芽已经在解冻的泥土中萌生。我轻声唤着它们的名字,微风中,它们纷纷点头应答……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8.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第④段中“每一株草都有自己的名字”,表现出太行山区的人们对家乡的小草非常熟悉。
B.第⑤段中“只要有一点泥土就能生长”,表现出了黄芩生命力顽强,对生存环境别无他求。
C.第⑦段写益母草从采收到制成膏状的过程时,用了割、晾晒、清洗、熬等动词,准确精练。
D.第⑧段的景物描写,有静态有动态,有视觉有听觉,展现了大山初春时节的勃勃生机。
9.作者说“太行山是雄伟的,也是温柔的”,如何理解这里的“雄伟”“温柔”?(3分)
因为太行山山峰巍峨,所以说它“雄伟”。因为太行山默默无声,如母亲一般哺育着各种草木和动物,所以说它“温柔”。
10.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小柴胡似乎有点调皮,喜欢往灌木丛里钻,仿佛在和农人捉迷藏。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有点调皮”“钻”“捉迷藏”赋予小柴胡以人的性格和动作,表现了小柴胡生长在灌木丛里的习性,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11.作者通过写黄芩、小柴胡和益母草这三种小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①它们是作者从小就熟悉的小草,寄托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②它们是造福山里人的“救命
草”,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恩之情;③它们与家乡人关系密切,表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赞美之情。
人生有困境,阅读是良方
王开东
①人有三种困境。一是人生来只能做自己,而且与他人注定无法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二是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这意味着焦虑;三是人生来不想死,可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亡,这意味着恐惧。
②为了解决这三大困境,人们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了阅读。通过阅读,与圣贤促膝对话,我们解决了孤独;通过阅读,我们有了大量的沉淀,稀释了无端的欲望;通过阅读,我们的心灵不断丰富,精神不断走向高迈,逐渐摆脱了死亡的恐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阅读是灵魂的壮游,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③模仿莫言,我也讲几个故事。
④第一个故事,关于作家肖复兴。七八岁的时候,肖复兴偶然读到了《少年文艺》中的一篇小说:小镇上两个穷孩子为了看马戏,帮马戏团搬东西换入场券,结果马戏开演时,却因劳累睡着了……
⑤小说的名字叫《马戏团来到了镇上》,这个故事多么简单,但两个孩子渴望看马戏最终没有看成,却格外让肖复兴感到异样。一种莫名的惆怅,一种夹杂在美好与痛楚之间忧郁的感受,随着和肖复兴差不多大的两个孩子的睡着而弥漫开来,竟然弥漫到肖复兴的整个生命里去。
⑥肖复兴从此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希望搞清楚那个让自己惆怅和忧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他省吃俭用,找到了好多《少年文艺》,去找那个《马戏团来到了镇上》作家的文章读,找不到就读别的文章。慢慢地,他的阅读范围不断扩大,视野不断开阔,由阅读而写作,终于成为一个作家。
⑦为人生的困惑而读,阅读改变人生,肖复兴即是一例。
⑧第二个故事,关于清朝中兴之臣曾国藩。据说,曾国藩小时候很笨,没有天赋,脑袋瓜不灵,常常被人嘲弄。有天晚上,曾国藩又用功了,一篇三百多字的《岳阳楼记》,他念了二十多遍,还是结结巴巴,背不下来。正好这天他家来了一个贼,躲在屋梁上,准备等曾国藩睡熟之后偷点儿东西。贼等啊等啊,谁知曾国藩太笨了,始终背不出来,要命的是,他还与这篇文章耗上了,背不出来誓不罢休。午夜时分,所有人都酣然入梦,曾国藩还在颠来倒去,嘴里念念有词。那贼实在忍无可忍,霍地跳下来,冲曾国藩大吼:“我听都背熟了,你这种笨人还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一字不落地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⑨故事引人深思。那贼聪明则聪明矣,却只能做一个贼。曾国藩笨则笨了一些,却有一股子韧劲。人家读书,他就啃书;人家读书而已,他却知行合一,一定要把读到的做出来,活出来,最终凭着对自己的狠劲,成就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⑩人之病并不可怕,人之愚最难疗救,唯阅读可以治愚。
第三个故事,关于“聊斋”中的书生。“聊斋”里都是鬼故事。某天,一个书生在书房中看书,读了一篇又一篇,文章被他圈点得密密麻麻。一个鬼正好游荡到这里,想吓唬他,结果书生沉迷在阅读之中,充耳不闻。鬼怒气冲冲把一张大脸伸到书生眼前,谁知书生微微一笑,翻开书,问鬼道:“你认识字不?你会阅读不?”鬼沉默良久,一张脸红得发紫,紫得发黑,黑得发亮,无言而退。
人生而恐惧,阅读让人胆大,阅读者无所畏惧。
但需要注意的是,阅读不是为了做一个行走的书橱,而是为了心灵的创造。当心走得更远,脚步自会前行。
阅读,乃灵魂的壮游。
(选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作者认为孤独、焦虑、恐惧是人的三种困境。
B.作者运用举例论证,通过列举肖复兴、曾国藩以及“聊斋”里的书生三个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
C.作者认为通过阅读,可以与圣贤促膝对话,稀释无端的欲望。
D.作者认为阅读可以治愚。
13.人生有困境,何以解困?作者的主要观点是:阅读是解决人生困境的好方法。(3分)
14.作者说“阅读是灵魂的壮游”,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这句话的意思是通过阅读,我们有了大量的沉淀,心灵不断丰富,精神不断走向高迈,解决了孤独,稀释了欲望,逐渐摆脱了恐惧(或:阅读是为了心灵的创造,当心走得更远,脚步自会前行)。
15.选文用大量篇幅讲述故事,有何作用?(4分)
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列举肖复兴、曾国藩以及“聊斋”里的书生三个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阅读是解决人生困境的好方法”的观点(“本文的中心论点”或“阅读可以解决困惑、可以治愚、可以战胜恐惧的观点”)。
(三)古代诗文阅读
天镜园
[明]张岱
天镜园浴凫堂①,高槐深竹,樾②暗千层,坐对兰荡③,一泓漾之,水木明瑟④,鱼鸟藻荇,类若乘空。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每岁春老,破塘⑤笋必道此。轻舠飞出,牙人⑥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中人曰:“捞笋!”鼓枻⑦飞去。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选自《陶庵梦忆》)
【注释】①浴凫堂:天镜园中一个堂名。②樾(yuè):树荫。③兰荡:湖名。④明瑟:明净新鲜。⑤破塘:绍兴地名,以产笋著称。⑥牙人:商人。⑦枻(yì):船桨。
1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文中用“水木明瑟”“字俱碧鲜”突出水的清澈明净。
B.文章选择代表性的景物入文,从远近、高低、动静、色彩搭配入手,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器官进行描绘。
C.文章写景,不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特征,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作者独特的情感。
D.文章先写景,再描写商人卖笋、仆人捞笋的场面,富有生活情趣。
【解析】“字俱碧鲜”突出周围环境清幽、绿意盎然。
17.选文描写了哪些生活场面?(4分)
描写了堂中读书、牙人掷笋、园丁捞笋的生活场面。
1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 )(3分)
A.类若乘空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B.字俱碧鲜 陶后鲜有闻(周敦颐《爱莲说》)
C.园丁划小舟拾之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D.无可名言 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解析】A.若:如同,像;B.鲜:鲜明,鲜艳/少;C.之:代词,指代大笋/结构助词,无实义;D.名:说出/出名。
【参考译文】
天镜园浴凫堂中,种有高大的槐树和密密的竹林,投下层层叠叠的绿荫,与碧波荡漾的兰荡湖相对,一泓微微荡漾的湖水,树木鲜绿,湖水纯净,水中清晰可见的游鱼,天上飞鸟掠过的影子,水底藻、荇交错,这一切景物美得像在空灵之境一样。我坐在浴凫堂里读书,扑面而来的是满眼的绿色,我在窗前打开书卷,连字都变得青翠鲜润起来。每年春末,运破塘笋的船必定途经这里。轻舟飞出,商贩就挑选最大一株笋抛到水面上,呼唤园中人说:“捞笋了!”然后划桨飞快地离开。园丁划着小舟拾回大笋,笋的形状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糖。煮食后,我觉得妙不可言,只是有些惭愧而已。
木芙蓉
[宋]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著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宋]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②看。
【注释】①青女:传说掌管霜雪的女神,借指霜雪。②愁红怨绿:指经过风雨摧残的残花败叶,多寄以对身世凄凉的感情。
19.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3分)
A.吕诗第二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木芙蓉争强好胜、爱出风头,着意开放来展示自我。
B.吕诗第三句化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说木芙蓉的品格超过桃李。
C.《窗前木芙蓉》的前两句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的花那样纤弱。
D.《窗前木芙蓉》中诗人借木芙蓉表现了自己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昂扬不凡的气度。
【解析】应是形容木芙蓉在雨后霜前更加红艳夺目、美丽动人。
20.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4分)
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不畏强暴的木芙蓉形象;范诗写的是孤苦、心酸,处境凄凉却坦然面对的木芙蓉形象。前者是豪迈与大度的闲适之士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坚韧的乐观者的形象。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七年级(2)班同学开展以“成长”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他们学习活动的几个环节,请你参与其中。
21.下列是某同学写的有关“成长”主题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3分)
①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次失败,因为它能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
②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
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
④每一次克服困难,都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和自信。
⑤同时,成功也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给我们带来喜悦和成就感。
A.②③①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②③⑤④ D.①④②③⑤
22.许多同学都分享了有关“成长”的感悟,下面是一位同学的发言,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并修改。(6分)
①小时候不知道什么是烦恼,似乎也没什么烦恼。②通过小学几年,风平浪静,父母为我撑“伞”,老师为我挡风,我这棵幼苗在全方位的呵护下,丝毫没有受损。③回眸凝望,那春夏秋冬里,那长街小巷里,留下了我成长道路上的一串串脚印,④那每一个脚印都嵌入了一段段难忘的故事,创造了我生命旅途中的一道道风景线。
②句成分残缺,删去“通过”;④句搭配不当,“创造”改为“构成”。
23.说说成长中你最感激的人是谁,并用你最真挚的话语向他(她)诉说你的感激之情。(6分)
我最感激的人是:示例:妈妈
我最想说的话是:妈妈,您为了我的健康成长付出了无数的心血,您辛苦了!
五、写作能力(60分)
24.“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是《紫藤萝瀑布》的开头。一树盛开的紫藤萝吸引“我”驻足观赏,使“我”浮想联翩……生活中,你是否有过“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的经历?是什么让你的脚步停住?你又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
请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及要求:
(1)明确为什么“停住脚步”,交代“停住脚步”后的内心感受。
(2)详略得当,充分表现“停住脚步”的过程。
(3)有逻辑地表达自己从中获得的发现、感悟、思考等。
(4)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5)勿抄袭、套作,勿泄露考生姓名、校名等信息。
略。第五单元素养检测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这个世界上,比黄金更珍贵的,永远是知识,它就像仙露琼jiānɡ① ,滋养着人们的灵hún② 。读书是人们获取知识、培育独立思考能力以及修身养性的主要途径。书籍作为传承人类文明成果的主要载体,可以帮助我们与古人对话,与伟人交流,感受凡人的喜怒哀乐,聆听哲人的谆谆教诲。热爱读书,你的生命一定会因此而变得丰满滋润,你的人生亦会变得更加色彩bān lán③ 。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4分)
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培育 B.传承 C.谆谆教诲 D.滋润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1) ,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其一)》]
(2)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
(3)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 ,寒光照铁衣。(《乐府诗集·木兰诗》)
(5)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6) ,一切都将会过去。(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7)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 , ”两句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先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8)杜甫《望岳》中与“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意境相似的句子是: , 。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紫藤萝瀑布》的作者是宗璞。在文中,作者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了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B.“折柳”是汉代乐府曲名,可以用来表达离别之情;“气冲斗牛”中斗、牛本是星宿名,借指天空。
C.《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俄国作家普希金的诗作。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大海》《叶甫盖尼·奥涅金》等。
D.古人除姓名之外的称谓还有字、号等,“子美”“六一居士”分别指杜甫、欧阳修。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6.下面是有关保尔的故事情节,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头部受伤,右眼失明 ②被捕入狱 ③被调去修铁路 ④参加肃反工作
A.①④②③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7.当忠诚与担当成为一种信仰,英雄们便有了无畏的勇气和前进的动力。信仰,是人永恒的精神支柱。古往今来,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往往有着坚定不移的信仰。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内容,说说你从这部作品中读出了作家或人物怎样的信仰。(2分)
(二)现代文阅读
山中的小草
郭震海
①或许和年龄有关吧,我越来越喜欢回到乡村,望一望那巍峨的山峰,看一看那沟沟梁梁中错落的农舍,摸一摸身边的一草一木,疲惫顿消,心生愉悦。
②太行山是雄伟的,也是温柔的,如一位历经沧桑的母亲,包容万物。一片片白杨林、柳树林、松柏林交织在一起,还有林中高高低低的灌木丛,以及低矮的小草,都生长在大山的怀抱里。大山无声,默默地哺育着草木;草木无言,静静地供养着山里的动物。
③每当走在山中,我总喜欢俯下身子,去观察一株株小草。任微风从耳边吹过,小鸟在头顶欢唱,草木香混合着泥土的芳香,吸几口,如饮佳酿。
④在太行山里,每一株草都有自己的名字,山里的孩子从小就进山识草木。在孩子眼里,草木是伙伴。在大人眼里,草木是宝贝,可以作为餐桌上的美食、家畜的饲料,更可成为医治疾患的“救命草”——它们不仅为苍山披绿,也曾在漫长的岁月里救过山里人的命。山里人代代相传、口口相授,对各种草木的习性和作用如数家珍。
⑤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就跟在父亲身后上山采中草药。我最先认识的是黄芩,我喜欢它的向阳而生。除了喜欢阳坡外,黄芩似乎不再择地,荒石缝隙,道路旁边,只要有一点泥土就能生长。根茎深埋泥土,春天生出新芽,细小的躯干慢慢抽出。农人们懂得,此时的黄芩格外娇嫩,走过之时脚步会变得缓而轻,生怕把它踩疼。到了七八月份,它细长的躯干会高高上扬,如柳叶般的叶子在躯干两边展开,顶端开出紫色的小花,随风摇曳,很是漂亮。黄芩的根能入药,味道很苦,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山里人在挖黄芩的时候很讲究,比如发现成片的黄岑,会选一些年长的挖走,
留下年幼的继续生长。
⑥小柴胡似乎有点调皮,喜欢往灌木丛里钻,仿佛在和农人捉迷藏。不过它散发出的特殊香气总会暴露它的存在。这种植物在春天里很容易被发现,因为上一年的枯枝还未腐朽,懂它的人一眼就可认出。不过太行山里的农人不会在春天挖小柴胡,那样会遭到乡亲们的数落。小柴胡的叶子同样细长、秀丽,春生夏长,开出的小黄花香气四溢。小柴胡的根细长,多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山里人偶感风寒,抓一把小柴胡,再配几根大葱的根,熬水喝,晚上出一身透汗,第二天便又精神焕发。
⑦益母草的性格则比较外向,田埂旁,小路边,它总喜欢与灌木比高低,长得很是旺盛,仿佛春来它先知,嫩小的新叶迎春破土,生长很快。进入夏季,远远望去,挺拔的个头开满了粉红色的小花。花开两三天后,就是采收最好的时候。选一个晴朗的天气,用镰刀齐地割下地上部分,留下的根来年又会旺长。采回后,稍作晾晒,清洗干净,母亲会将益母草分段,然后在一口大砂锅里熬,边熬边搅拌。最后过滤掉枝叶,再接着熬,直到熬成膏状,放入罐里,待入药用。
⑧每一次回乡,我总会走进山里,去看看这些草木,就像是去拜访一个个交情甚厚的老友。初春的风在苍茫的群山中、空旷的原野上奔跑,苏醒的小溪一路迈着轻盈的脚步边走边唱。背阴处偶有残雪待融,雪面上有山鸡、野兔走过,爪印如盛开的花朵。沉睡了一个冬天的老桃树、大柳树,枝条上已有新芽冒尖,让人惊喜。此时大地之下,成群结队的小草闻风而动,枯枝败叶中孕育着新生。阳坡上的黄芩,灌木丛中的小柴胡,田埂边的益母草,点点嫩芽已经在解冻的泥土中萌生。我轻声唤着它们的名字,微风中,它们纷纷点头应答……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8.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④段中“每一株草都有自己的名字”,表现出太行山区的人们对家乡的小草非常熟悉。
B.第⑤段中“只要有一点泥土就能生长”,表现出了黄芩生命力顽强,对生存环境别无他求。
C.第⑦段写益母草从采收到制成膏状的过程时,用了割、晾晒、清洗、熬等动词,准确精练。
D.第⑧段的景物描写,有静态有动态,有视觉有听觉,展现了大山初春时节的勃勃生机。
9.作者说“太行山是雄伟的,也是温柔的”,如何理解这里的“雄伟”“温柔”?(3分)
10.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小柴胡似乎有点调皮,喜欢往灌木丛里钻,仿佛在和农人捉迷藏。
11.作者通过写黄芩、小柴胡和益母草这三种小草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人生有困境,阅读是良方
王开东
①人有三种困境。一是人生来只能做自己,而且与他人注定无法彻底沟通,这意味着孤独;二是人生来就有欲望,人实现欲望的能力,永远赶不上他欲望的能力,这意味着焦虑;三是人生来不想死,可人生来就是在走向死亡,这意味着恐惧。
②为了解决这三大困境,人们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了阅读。通过阅读,与圣贤促膝对话,我们解决了孤独;通过阅读,我们有了大量的沉淀,稀释了无端的欲望;通过阅读,我们的心灵不断丰富,精神不断走向高迈,逐渐摆脱了死亡的恐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阅读是灵魂的壮游,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③模仿莫言,我也讲几个故事。
④第一个故事,关于作家肖复兴。七八岁的时候,肖复兴偶然读到了《少年文艺》中的一篇小说:小镇上两个穷孩子为了看马戏,帮马戏团搬东西换入场券,结果马戏开演时,却因劳累睡着了……
⑤小说的名字叫《马戏团来到了镇上》,这个故事多么简单,但两个孩子渴望看马戏最终没有看成,却格外让肖复兴感到异样。一种莫名的惆怅,一种夹杂在美好与痛楚之间忧郁的感受,随着和肖复兴差不多大的两个孩子的睡着而弥漫开来,竟然弥漫到肖复兴的整个生命里去。
⑥肖复兴从此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希望搞清楚那个让自己惆怅和忧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他省吃俭用,找到了好多《少年文艺》,去找那个《马戏团来到了镇上》作家的文章读,找不到就读别的文章。慢慢地,他的阅读范围不断扩大,视野不断开阔,由阅读而写作,终于成为一个作家。
⑦为人生的困惑而读,阅读改变人生,肖复兴即是一例。
⑧第二个故事,关于清朝中兴之臣曾国藩。据说,曾国藩小时候很笨,没有天赋,脑袋瓜不灵,常常被人嘲弄。有天晚上,曾国藩又用功了,一篇三百多字的《岳阳楼记》,他念了二十多遍,还是结结巴巴,背不下来。正好这天他家来了一个贼,躲在屋梁上,准备等曾国藩睡熟之后偷点儿东西。贼等啊等啊,谁知曾国藩太笨了,始终背不出来,要命的是,他还与这篇文章耗上了,背不出来誓不罢休。午夜时分,所有人都酣然入梦,曾国藩还在颠来倒去,嘴里念念有词。那贼实在忍无可忍,霍地跳下来,冲曾国藩大吼:“我听都背熟了,你这种笨人还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一字不落地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⑨故事引人深思。那贼聪明则聪明矣,却只能做一个贼。曾国藩笨则笨了一些,却有一股子韧劲。人家读书,他就啃书;人家读书而已,他却知行合一,一定要把读到的做出来,活出来,最终凭着对自己的狠劲,成就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⑩人之病并不可怕,人之愚最难疗救,唯阅读可以治愚。
第三个故事,关于“聊斋”中的书生。“聊斋”里都是鬼故事。某天,一个书生在书房中看书,读了一篇又一篇,文章被他圈点得密密麻麻。一个鬼正好游荡到这里,想吓唬他,结果书生沉迷在阅读之中,充耳不闻。鬼怒气冲冲把一张大脸伸到书生眼前,谁知书生微微一笑,翻开书,问鬼道:“你认识字不?你会阅读不?”鬼沉默良久,一张脸红得发紫,紫得发黑,黑得发亮,无言而退。
人生而恐惧,阅读让人胆大,阅读者无所畏惧。
但需要注意的是,阅读不是为了做一个行走的书橱,而是为了心灵的创造。当心走得更远,脚步自会前行。
阅读,乃灵魂的壮游。
(选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孤独、焦虑、恐惧是人的三种困境。
B.作者运用举例论证,通过列举肖复兴、曾国藩以及“聊斋”里的书生三个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
C.作者认为通过阅读,可以与圣贤促膝对话,稀释无端的欲望。
D.作者认为阅读可以治愚。
13.人生有困境,何以解困?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3分)
14.作者说“阅读是灵魂的壮游”,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15.选文用大量篇幅讲述故事,有何作用?(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
天镜园
[明]张岱
天镜园浴凫堂①,高槐深竹,樾②暗千层,坐对兰荡③,一泓漾之,水木明瑟④,鱼鸟藻荇,类若乘空。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每岁春老,破塘⑤笋必道此。轻舠飞出,牙人⑥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中人曰:“捞笋!”鼓枻⑦飞去。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食之,无可名言,但有惭愧。
(选自《陶庵梦忆》)
【注释】①浴凫堂:天镜园中一个堂名。②樾(yuè):树荫。③兰荡:湖名。④明瑟:明净新鲜。⑤破塘:绍兴地名,以产笋著称。⑥牙人:商人。⑦枻(yì):船桨。
1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用“水木明瑟”“字俱碧鲜”突出水的清澈明净。
B.文章选择代表性的景物入文,从远近、高低、动静、色彩搭配入手,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器官进行描绘。
C.文章写景,不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特征,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作者独特的情感。
D.文章先写景,再描写商人卖笋、仆人捞笋的场面,富有生活情趣。
17.选文描写了哪些生活场面?(4分)
1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类若乘空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B.字俱碧鲜 陶后鲜有闻(周敦颐《爱莲说》)
C.园丁划小舟拾之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D.无可名言 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木芙蓉
[宋]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著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宋]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②看。
【注释】①青女:传说掌管霜雪的女神,借指霜雪。②愁红怨绿:指经过风雨摧残的残花败叶,多寄以对身世凄凉的感情。
19.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吕诗第二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木芙蓉争强好胜、爱出风头,着意开放来展示自我。
B.吕诗第三句化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说木芙蓉的品格超过桃李。
C.《窗前木芙蓉》的前两句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的花那样纤弱。
D.《窗前木芙蓉》中诗人借木芙蓉表现了自己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昂扬不凡的气度。
20.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4分)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七年级(2)班同学开展以“成长”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他们学习活动的几个环节,请你参与其中。
21.下列是某同学写的有关“成长”主题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次失败,因为它能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
②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
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
④每一次克服困难,都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和自信。
⑤同时,成功也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给我们带来喜悦和成就感。
A.②③①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①②③⑤④ D.①④②③⑤
22.许多同学都分享了有关“成长”的感悟,下面是一位同学的发言,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并修改。(6分)
①小时候不知道什么是烦恼,似乎也没什么烦恼。②通过小学几年,风平浪静,父母为我撑“伞”,老师为我挡风,我这棵幼苗在全方位的呵护下,丝毫没有受损。③回眸凝望,那春夏秋冬里,那长街小巷里,留下了我成长道路上的一串串脚印,④那每一个脚印都嵌入了一段段难忘的故事,创造了我生命旅途中的一道道风景线。
23.说说成长中你最感激的人是谁,并用你最真挚的话语向他(她)诉说你的感激之情。(6分)
我最感激的人是:
我最想说的话是:
五、写作能力(60分)
24.“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是《紫藤萝瀑布》的开头。一树盛开的紫藤萝吸引“我”驻足观赏,使“我”浮想联翩……生活中,你是否有过“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的经历?是什么让你的脚步停住?你又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
请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及要求:
(1)明确为什么“停住脚步”,交代“停住脚步”后的内心感受。
(2)详略得当,充分表现“停住脚步”的过程。
(3)有逻辑地表达自己从中获得的发现、感悟、思考等。
(4)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5)勿抄袭、套作,勿泄露考生姓名、校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