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北京课改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件:第11课《向沙漠进军》 (共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北京课改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件:第11课《向沙漠进军》 (共5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21 06:3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2张PPT。 我国荒漠面积262万平方公里,占陆地国土的1/4,在中国地图上可以看到,土地荒漠化正在由西北向内地扩展。导入新课同学们让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关于沙漠的诗句啊,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领略了大漠的风光,我们在从另一个角度看待沙漠,沙漠正在向我们一步步逼近,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我们该如何应对呢?那我们今天就来一起学习《向沙漠进军》这篇课文。向沙漠进军竺可桢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让学生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的读音和词义,对作者有一个大体了解。让学生学习恰当使用词语,准确说明事物的有关知识?
2、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引导,让学生掌握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学习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让学生认识改造沙漠的重大意义,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重点:
让学生掌握说明方法在本文中运用及其作用。?
难点:
学习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与重要性。【学习目标】(第一课时)
1.反复阅读课文,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和人类征服沙漠的方法。
2. 理清文章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写作思路。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1974)
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
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肆虐( ) 干涸( )
逞强( ) 汲水( )
俨然 ( ) 抵yù( )
葱茏 ( ) 丘xū( )
磴口( ) 充pèi( ) nüè御chěnghéyǎn
1.填入相应的字或音。j í墟沛cōngdèng 第一环节:检查预习 肆虐:
充沛:
逞强施威:
俨然:
不毛之地:任意干残暴的事情。肆,任意地干。虐,残暴。(雨水、精力)充足旺盛。沛,盛大。显示自己能力强,施展威风。形容很像。 解释词语不长草木的地方。(一)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①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一篇 说明文。 (请填入事物或事理)
②以“向沙漠进军”为题目,有何好处?如何治理沙漠;事理说明文把沙漠比作敌人,把治理沙漠比作敌我双方战斗,更形象生动。 第二环节:整体感知
(二)默读课文,采用找中心句的方法,简要概括每个自然段。
中心句是一段中表述段的中心意思的句子,常用概括或提示的方式来进行表述。
方法指导:一段中一般只有一个中心句,大多放在段首,有时也在段中或段尾。如没有直接的中心句,请归纳概括。
小组合作:找出各个自然段的中心句。第1段: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段首)
第2段: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如今有些部分逐渐变成荒漠。(自己概括)
第3段:我国陕西榆林地区古代是天然草原区,如今榆林地区关外30公里都变成沙漠了。 (自己概括)
第4段: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段首)
第5段: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和培植草皮。
(自己概括)
第6段:抵御沙丘进攻的方法是植树种草。(段首)
第7段: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段中)第8段:只要能充分利用这些水源,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有收复失地的把握,而且能在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 (段中)
第9段:我国在治理沙漠方面已经取得了若干成绩。 (段首)
第10段: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保护了农田,开辟了绿洲,而且对交通线路也起了防护作用。(段首)
第11段:风是沙漠向人类进攻的武器,但也可以为人类造福。(段首)
第12段:沙漠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可以为人类所用。 (自己概括)
第13段:只要正确地认识沙漠的危害,找出对付它的办法,沙漠是有可能治理的。 (段尾)
(三)合并中心句,理清写作思路 ( 根据上面各自然段的中心意思,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层层推进
由浅入深为什么要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的前景说明结构? 递进式。既符合事理本身的条理,也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说明顺序?本文采用由原因到结果的逻辑顺序。条理分明,通俗易懂。速读课文(4—12),思考问题: 1、沙漠是怎样危害人类的?(武器?方式?威力?)本文为什么首先强调这一点?
2、人类是如何治理沙漠的?(方法?武器?成就?)课文是按什么写作思路来说明这一点的? 第三环节:具体探究1、沙漠是怎样危害人类的?(武器?方式?威力? ) 游击战:春天四五月间禾苗刚出土,正是狂风肆虐的时候。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
沙漠逞强施威所用的武器是风和沙。 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一种是“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武器?方式?威力? 阵地战:整个沙丘波浪式地前进,移动速度并不快,每年不过5米到10米。几个沙丘常常联在一起,成为沙丘链。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游击战” 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力愈强“阵地战”示意图“阵地战” 这一段既是对上文“沙漠危害性”的深入阐释,又是对下一部分“怎样治理沙漠”展开说明的前提,只有弄清楚沙漠危害人类的方式,才能对症下药,找到对付它的办法,所以要首先强调这一点。 本文为什么首先强调“沙漠怎样危害人类”这一点? 的方法:
培植防护林:主要作用是减小风的力量;
培植草皮:减少了沙粒的来源。2、人类是如何治理沙漠的?(方法?武器?成就?)方法:被动抵御抵御风沙袭击防风林种树有没有讲究?1、请仔细读课文。
2、如果你是一位治沙工作者,你将如何指导大家培植防护林?请画出简易图纸。减小70%--80%距离林木高度的20倍的地方防护林(图一)防护林(图二)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 的方法是植树种草湿沙层 含水量达到2%湿沙层 含水量达到2%湿沙层 含水量达到2%湿沙层 含水量达到2%湿沙层 含水量达到2%湿沙层 含水量达到2%距地表面40厘米方法:被动抵御抵御沙丘进攻 第五、六自然段可不可以颠倒位置? 不可以,培植防护林和培植草皮是抵御风沙的“游击战”;沙丘上植树种草是抵御沙丘的“阵地战”,照应上文第四段先“游击战”,后“阵地战”顺序。 征服沙漠的主要武器:
水①不毛之地,俨然成为绿洲。
②不但保护农田,开辟了绿地,而且对交通线路也起到了防护作用。 水的来源:雨水、地面径流和地下潜水、高山积雪、地下海。有水?成就? 方法:主动进攻作用? 只要能充分利用这些水源,我们向沙漠进军不但有收复失地的把握,而且能在沙漠里开辟出若干绿洲来。武器?(1)利用沙漠地区的风力:发电、汲水、磨面
(2)利用沙漠地区的日照:发电、取热、煮水、做饭、取得蒸馏水和盐等。方法:利用沙漠
防护林 草皮灌木 地面和地下水

防御 进军 利用

从高到低从表到本2、课文是按什么写作思路来说明治理沙漠的方法的?步步深入 层层递进治沙方法:布置作业
1、阅读课后《沙尘暴十袭京城》,在此基础上,上网搜集有关沙尘暴袭击中国部分省份的资料。
2、完成《伴你学》52-53页《向沙漠进军》练习题。板书设计为什么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进军怎样向沙漠进军抵御利用 向沙漠进军的前景 进攻层层递进向沙漠进军第二课时1.学习课文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体会本文运用语言的准确性。
2.拓展延伸,丰富自身的科学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学习目标(第二课时)复习说明文相关知识。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2.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准确性 1.常用的说明方法:第一环节:知识回顾(一)仔细阅读课文,指出文章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把相关语句标识出来?
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本文主要说明方法:第二环节:具体研习请参考下列格式来举例: 课文 何处 ,运用何种 说明
方法来说明 什么 。举例子:(1) 课文的第2、3自然段,举了“地中海”,“榆林地区”这两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具体说明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严重。
(2)课文第8、9、10段,举“新疆建设兵团”“内蒙古沙荒区”“包头铁路”为例,具体说明治沙取得的成就。
(3)课文第11、12段列举了很多利用沙漠风能、日光的方法来具体说明人类对沙漠的利用。作用:使要说明的内容更明确,更具体。
分类别:(1)风沙的进攻方式分“游击战”和“阵地战”二类。
(2)介绍对沙漠采用“守势”时,又分两种方法:①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②抵御沙粒进攻的方法二类。
作用:使说明内容更加条理分明。
打比方:(1)将地中海沿岸比作西方文明的摇篮。作用:可以使事物或事理形象化、具体化。
(2)把风沙进攻的两种方式比作“游击战”、“阵地战”。作比较(1) 原来地中海沿岸被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而如今却有部分地区逐渐变为了荒漠。
作用: 对比鲜明,使说明对象的特征更明显。
(2) 文章开头说:“过去人类没能征服沙漠”。而结尾处:“征服沙漠的理想会实现”。(1)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小70%~80%。到距离防护林等于林木高度20倍的地方,风又恢复原来的速度。所以防护林必须是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 。
(2)表面干沙层的厚度一般不超过10厘米。10 厘米以下,水分含量逐渐增大,到40厘米的深处,水分含量达到2%以上,这就是湿沙层了。
(3)那里日照时间又特别长,一年达到3000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1500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2500小时 。 列数字作用:运用数据可以使说明具有高度准确性和科学性。
(二)、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最顽强”说明沙漠危害之严重和难以制服的特点; “自然”,表明这“敌人”的性质; “之一”,说明沙漠只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中的一个。加上这些词语表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最顽强;自然;之一。起到限制作用的词语: 举例:“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正确使用表示范围、程度的限制性的词语,更可准确的说明事理,做到表达严谨周密。 ①一次大风沙袭击,可以把幼苗全部打死,甚至连根拔起。沿长城一带风沙大的地区,农民常常要补种两三次才能有点收获。”
②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 ③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 ④所以要取得向沙漠进军的胜利,必须有充足的水源。 ⑤我们有计划地向沙漠展开攻势,已经取得了若干成绩。试指出下边各句中限制性的词语,谈谈自己的理解 考考你 ①“刚”:限制说明禾苗出土时间很短。“一次”限制说明风沙袭击的厉害。“全部”限制数量之大。“常常”“两三次”“有点”说明一次大风沙袭击给农民的生产和收获带来的严重后果。
 ②这一句子中的“主要”表明这两种方式是诸多方式中的主要的两种,这样表达更准确
 ③“最主要”表明水在所有武器中居首位,表达准确。
 ④这一句中的“充足的”体现出对水源在数量上的要求,体现出语言的准确
 ⑤这一句中的“有计划”表明展开的攻势是多次而有步骤的,“若干”表明成绩不止一项,这样意思也就更明确了。明确: 大家上网搜集到哪些有关沙尘暴袭击中国部分省份的资料 ,请大家讲一讲。第三环节:拓展提高 2010年3月12日自上午开始,新疆和田地区自西向东出现特大沙尘暴。14时40分,强沙尘暴到达皮山县;17时,强沙尘暴到达和田市,风力普遍达5至6级。皮山县、和田市一度出现黑风,能见度为零。新疆和田沙尘暴 甘肃金昌遭遇沙尘暴袭击 2005年04月22日下午15时30分左右,金昌西北方荒漠上空突然出现一团高大的黑浪,上下翻卷,气势磅礴。向着金昌市区扑来,15时42分,黑风到达市区并迅速掠过。黑风吞没了大地。白昼变成了黑夜,能见度为零,瞬间风速每秒32米。风力11级。庞大的建筑物不见了踪影,只剩下了微弱闪烁的灯光。 我们能为防沙治沙做些什么?
4、科学治沙1、珍惜水源3、可持续发展2、保护树木拿出实际行动,争做地球环保小卫士!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全文围绕像沙漠进军这个中心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先沙漠的危害,说明为什么向沙漠进军,再着重说明怎样向沙漠进军,最后说明向沙漠进军的前景。
作者采用了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使说明的事理清楚明白,恰当使用限制性词语使说明语言更加准确严密。
本文唤起了我们防沙治沙的环保意识,大家在生活中要多多用心,为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而努力!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1、完成《丛书》70页阅读探究、拓展提高。布置作业2、围绕“防沙治沙”话题,写一篇350字左右的感想 板书设计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
下定义、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用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准确性   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限制性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