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渭南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2 17:5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临渭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
o
50

00
OO
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10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I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们究竞应怎样来把握意境丰富的美学内涵呢?这里我们根据古人的论述和今人的研究,
以吸收融合,认为意境是人活跃的生命力所开辟的,寓含人生哲学意味的,情景交融的,具有张力
诗意空间。这种诗意空间是在读者参与下创造出来的、它是抒情型文学作品的审美理想。

我认为“活跃的生命力”是意境最核心的美学内涵。现在学界都承认中国古代意境说的最】
总结者是王国维。据我考察,王国维《人间词话》中以下几条最为重要: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则谓之无境界。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
)000
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000
)00
88
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
)
)000
)000
这些论速表达的意义有:一、诗词以“意境一境界“为上,可以理解为意境是拼情诗的里超,
临渭区高二语文期末试题-1-(共10页)
)O
5000
)000
5600
扫描全能王创建
二、无论是写景的还是写情的,只要是“真”的,都是有境界的;三、所谓“真”,不仅是真实的“真”
而且是指生命力的高杨,因为他相信尼采的话“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这可以看作是德国生命
哲学在文学上的体现:四、对诗人来说,只有有生命力的人,才能在写诗之时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
其外,才能与花鸟共忧乐,才能有生气。由此可见,王国维作为“意境”说的最后总结者,把生命力
的“弥满”,看作是“意境一境界”说的核心。他所讲的生命力观念不但来自古代的“气韵生动”
“生气远出”的理想,更重要的是吸收了德国生命哲学的精神。意境的哭魂是所描写对象生命的活
跃与高杨,使读者不能不为之动情而进入那特定的诗意时空中去。
(摘编自童庆炳《“意境”说六种及其申说》)
材料二:
本文想谈谈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意境。很多人都把“意境”和“意象”混为
一谈。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
另一个概念,那就是“意象”,而不是“意境”。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因此任何艺术作品都应
该情景交融。但是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即情景
交融之,还有自己的特殊的规定性。“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今天要谈的问题。
“意境”说发源于老子,为了讲清楚“意境”的内涵,我们必须追溯到老子的哲学。老子哲学中
有两个基本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后来的发展影响很大:第一,“道”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和生命,对于
一切具体事物的观照最后都应该进到对“道”的观照。第二,“道”是“无”和“有”、“虚”和“实”的
统一,“道”包含“象”,产生“爵”,但是单有“象”并不能充分体现“道”,因为“象”是有限的,而“道”
不仅是“有”,而且是“无”(无名,无限性,无规定性)。就“道”具有“无”的性质来说,“道”是“妙”。
在老子这两个思想影响下,中国古代的艺术家一般都不太重视对于一个具体对象的逼真的刻
画,他们所追求的是体现那个作为宇宙万物的本体和生命的“道”。为了把握“道”,就要突破具体
的“象”,因为“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有限的,而“道”是无限的。到了唐代,“意境”的理论就诞
生了。什么是“意境”呢?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这可以看作是对于“意境”这个范畴最简
明的规定。“境”是对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境”当然也是“象”,但它是在时间和
空间上都趋向于无限的“象”,也就是中国古代艺术家常说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境”是
“象”和“象”外虚空的统一。中国古典美学认为,只有这种“象外之象”一“境”,才能体现那个作
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因此,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
限的时间和空间,即所谓“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
受和领悟。这种象外之象所蕴令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的意蕴,就是“意境”的特殊的规定性。
那么,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是一种什么样的美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
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意境的美成,实际上包,含了·种
临渭区高二语文期末试题-2-(共10页)
扫描全能王创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