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2 17:5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 - 2025 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1. B(A 项因果倒置,应是小说创作离不开人物塑造,所以创造丰满生
动的人物形象成为众多小说创作者的共同追求;C 项作者举卢梭和歌德
小说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西方小说重视情感描写;D 项“已然呈现”错
误,原文是“必将使中西方小说呈现出更加多彩多姿的风貌”,是将来
时)
2. B(“历来文人”错误,原文是“历来文学大师”,范围不同)
3. D(该项只是描述人物的注意力,没有直接体现对人物心理的描写,
A、B、C 选项均直接展现了人物的内心想法)
4. 首先提出小说创作离不开人物塑造,创造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是小
说创作者的共同追求这一观点;接着分别从人物思想塑造、性格塑造、
整体塑造三个方面对比中西小说人物塑造的不同手法;最后指出随着中
西方文化交流,现当代文学中中西方小说人物塑造手法相互借鉴吸收的
趋势及意义。
5. ①先声夺人法:“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
了,不曾迎接远客!’”通过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引起读者对来者的好
奇。②黛玉的心理描写(旁人议论法):“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
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通过黛
玉的内心想法,加深读者对来者的印象,并设置悬念。③具体描绘法: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
八宝攒珠髻……下着翡翠撒花洋裙。”对人物的外貌进行详细描绘,增
强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6. D(妇女们“没有!没有!”的喊声主要是表现她们的勇敢、坚定和
对敌人的仇恨,以及对正义的维护,而非仅仅是气愤)
7. A(“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也不知道。”
运用的是设问,不是反问)
8. ①表层含义:采蒲台的苇在质量上是最好的,它们有各种实用用途。
②深层含义:采蒲台的人民具有高尚的品质,如在面对敌人时表现出的
勇敢、智慧、团结和坚定,他们像苇一样坚韧,是真正的英雄,所以说
这里的苇是最好的,象征着采蒲台人民的精神。
9. ①语言优美:文中用诗意的语言描写白洋淀的苇,如“人和苇结合
得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使文章富有意境。②情感真挚:通过描写苇塘的英雄事迹,如干部和妇
女们与敌人的斗争,抒发了对英雄的赞美和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之情,情
感自然流露。③充满画面感:如“在村里是一垛垛打下来的,它们柔顺
地在妇女们的手里翻动,远处的炮声还不断传来”,让读者仿佛能看到
具体的场景,像诗画一般。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10. 葬鲁城北泗上 A,弟子皆服 B,三年 C,弟子及鲁人 D,往从冢而
家者 E,百有 F 馀室
11. B(“古之学者必有师”的“师”是“老师”的意思,“吾即没,
若必师之”的“师”是“拜……为师”的意思,二者含义不同)
12. C(孔子不是创作了三百零五篇诗歌,而是对古代流传的三千多篇
诗进行整理,删去重复的,留下三百零五篇)
13. (1)我听说圣人的后代,虽不一定做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有显达
的人。(“虽”“当世”“达者”各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2)孔子生活的时代,周王室衰微,礼乐废弃,《诗》《书》残缺不
全。(“微”“废”“缺”各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14. ①正面描写:通过孔子在陈蔡之间被困仍讲诵弦歌不衰,表现他的
乐观坚韧;叙述他的官职经历和教学成就,展现他的才能。②侧面描写:
借鲁大夫孟子临终嘱托儿子拜孔子为师,衬托孔子的贤能;以弟子众多
及鲁人世代奉祠孔子,彰显他的影响力。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5. B(“闲”字并非表达作者内心无官一身轻的闲适之情,而是说只
有在闲暇时才能静心观赏景物,更添愁绪)
16. ①借景抒情:上片“花满楚城愁远别”,以繁花盛开之景衬离别之
愁;下片“景物登临闲始见”,借登临所见之景抒发思乡怀人之情。②
用典抒情:“一寸相思一寸灰”化用李商隐诗句,表达深沉的相思之苦
与绝望之情。③直抒胸臆:“怅望送春怀,渐老逢春能几回”直接抒发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伤春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2)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I(本题共 2 小题,7 分)
18. B(材料中画横线句子“新闻从遥不可及的圣洁高坛走入了触手可
及的凡尘俗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A 项“惊心动魄的伟大”运用
了反语;B 项“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运用了拟人;C 项
“锣鼓喧天,闹得可热火”“鸦雀无声”运用了对比;D 项“困难像一
幅沉重的担子”运用了比喻)
19. (1)方式:真情呼告。效果:把人民日报社当作面对面的主体,
直接与有梦想的同学交流,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引发受众的兴趣,吸引
他们关注。
(2)方式:设置悬念。效果:“金价‘越等越贵’”“还要‘狂飙’
数百美元”制造了悬念,激发受众对金价走势的好奇心,促使他们阅读
新闻。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20. A. 设身处地 B. 充耳不闻 C. 瞬息万变
21. 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感情,它有这样一个优点:在自然状态下,它
不仅可以代替法律、良风美俗和道德。
22. ①就是要表达真实的思想 ②思想与言语一致 ③内心所想与外在表
现一致
四、写作(60 分)
(略),需根据学生作文内容进行评判。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