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西城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2 18:1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市西城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语文 2025.1
本试卷共 10 页,15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拥堵的早高峰,打辆“空中的士”去上班;饥肠辘辘的中午,叫架无人机来送餐……曾在科幻电影中看到的场景正随低空经济的发展一步步走进现实。
低空经济是指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低空空域是指1000米高度以下,根据需要可延伸至3000米高度的空域。低空飞行活动不仅涵盖低空空域内的传统通用航空活动(泛指除军事飞行和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还包括新兴的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等的飞行活动。低空经济连接了“天”与“地”,涉及数量众多的地面制造、保障与服务业态,具有极强的产业带动能力。
低空空域和土地、海洋一样,是一种自然资源。我国地域辽阔,低空资源丰富,这种自然资源一旦转化为经济资源,人类的活动范围就由“平面”转向“立体”,人类活动的效率可以实现指数级增长。经济学中的资源配置理论强调,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手段,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使社会福利最大化。而低空飞行活动与各相关产业的联合发展,可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与配置,使低空空域拥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从而服务于广大民众的生活。
当低空与经济相遇,低空资源得到充分释放,这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活力。首先,低空经济塑造发展新动能。低空经济与信息通信、交通物流、文化旅游等业态相融合,可拓展出“低空+物流”“低空+巡检”“低空+文旅”等各类应用场景,激活新型消费潜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低空经济加速相关技术突破。低空飞行活动的强烈需求,刺激以eVTOL为代表的新型低空飞行器技术升级,同时促进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融合转化,形成空天地一体化低空智联网。此外,低空经济带动产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现有产业走向智能化、绿色化。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低空经济作为“新增长引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国在无人机应用技术、导航与控制技术、电动能源技术等方面已经具备核心竞争力。强力的政策支持和坚实的技术基础,使低空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可能。
(取材于周钰哲、沈海军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低空经济开启了万亿级市场的新赛道,各地纷纷抢抓产业机遇,竞逐“天空之城”。不过,受产业链长、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低空经济发展之路还面临诸多的堵点与痛点。
低空经济的产业链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主要是原材料与核心零部件,包括航空材料、芯片以及电池等的研发与制造;中游主要是航空器,包括无人机、eVTOL以及各类配套设施的研发与制造;下游聚焦于产业融合,即如何将中游生产的产品服务应用于各个场景中。低空经济产业链涵盖低空制造产业、低空飞行产业、低空保障产业和综合服务产业四大板块。在产业链的牵引下,各板块资源相互作用,形成有机系统,共同构建出良好的产业生态,才能使低空经济健康发展。
构建低空经济产业生态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实现关键要素的共同演化。低空空域作为基础资源,为航空器技术创新以及新场景探索提供了充足的物理空间。空域的精细化管理和适度开放,可吸引更多企业进行新产品试飞,从而进一步促使企业主动创造新场景。以低空飞行器技术为代表的低空技术是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低空技术的不断突破可以带动低空经济场景的拓展,还可以为低空空域的管理提供新思路。低空经济场景是低空领域新技术、新载运装备、新商业模式实际应用的具体情境或环境,是发展低空经济的根本与落脚点。新技术在实际的场景应用中实现迭代优化,才能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
当下,很多城市直面挑战,积极探索构建低空经济产业生态的良策。深圳市在核心零部件和整机制造上实力强劲,还拥有大疆、丰翼科技等领军企业和1700多家低空经济链上企业,因此,深圳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开发、改进适应各种场景的低空飞行器,并研发出智能融合低空系统以提升低空空域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合肥以场景应用为引领,专门设立了场景公司,在骆岗公园开通国内首个全空间无人体系示范应用场景,以场景来倒逼技术创新,并积累空域管理经验。而北京、上海、杭州等15座城市则宣布携手共建低空经济生态圈。
低空经济竞争就是低空经济产业生态竞争。各地需要根据产业优势和自身禀赋找到自己的生态位,形成错位发展。地区间需要加强协同互动、资源共享。这样才能向“天上一张网,地上一盘棋”的产业协同生态迈进。
(取材于欧阳桃花、孟培军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属于低空经济的一项是(3分)
A.“挑山工”机械狗登泰山运输货物,降低运输成本。
B.国产大飞机C919陆续交付,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C.电力公司使用无人机巡查输电线路,提升巡查效率。
D.神舟飞船携带数万颗种子飞入太空,助力太空育种。
2.下列对材料一第三段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国低空空域和土地、海洋一样是自然资源。
B.低空资源可转化为经济资源并拥有经济价值。
C.资源配置理论在低空经济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D.低空飞行活动可服务于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
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离开产业链的牵引,低空经济产业四大板块资源将无法发挥作用。
B.产业链上游与中游实力强劲是深圳打造“天空之城”的优势之一。
C.低空经济产业链长,使得各地在产业竞争中的错位发展成为可能。
D.构建产业协同生态有利于解决低空经济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4.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低空经济带动产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表明低空经济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B.材料二中“合肥以场景应用为引领”的案例,可印证材料一“低空经济塑造发展新动能”。
C.材料二中15座城市宣布携手共建的事实,说明一座城市不能建立完整的低空经济生态圈。
D.材料一探讨了何为低空经济及其为何能发展,材料二则探讨了如何让低空经济健康发展。
5.根据以上材料内容,在第一小题横线处填写恰当内容,并按要求回答第二小题。(6分)
(1)构建低空经济产业生态的关键要素包括低空空域、 ① 和 ② 。(2分)
(2)请从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关键要素共同演化的角度,结合链接材料的相关内容,为延庆区低空经济发展提出建议。(4分)
【链接材料】
延庆区有中国民航局首批、北京市唯一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有374 平方公里的独立空域。延庆还拥有八达岭长城、龙庆峡、野鸭湖湿地公园等丰富的文旅资源。延庆低空经济产业园已经集聚无人机企业近百家,各企业正不断加强技术攻关,力争到2026年,提升无人机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6-10题。
(一)
季孙欲以田赋【1】,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曰:“丘不识也。”三发,卒曰:“子为国老,待子而行,若之何子之不言也?”仲尼不对,而私于冉有曰:“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敛从其薄。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且子季孙若欲行而法,则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访焉?”弗听。
(取材于《左传·哀公十一年》)
(二)
君子者,正天下之疑者也。疑于善与,殆犹其未善与,则进而访于君子,得一言以折中【2】其从违,而即毅然以必为而必去。君子所乐以其正待天下之疑问,唯此之为无吝矣。若夫知其必见可于君子也,勿待问也,而犹问焉,则是欲暴其是于君子,而邀君子之赞誉也;夫挟一得之詹詹【3】,而取必于君子以为之誉,君子固不为其所邀矣。夫知其必不见可于君子也,勿庸问也,而抑问焉,是其欲屈君子以从己也,不则欲引君子之辩而以利口穷之也;夫君子固不为之屈,而亦恶屑为无益之辩,以滋匪人【4】之利口哉!斯二者,皆自绝于君子,而君子固弗答焉。
季氏之欲用田赋,此不问而知夫子之必不见可者也。冉有不审,贸贸然而亟为之访,三发而不置。自恒情言之,此鲁之所由以兴替,民之所由以死生,圣人知不可为者也,则何爱一言而不以救垂堂之坠乎?即勿听也,民死于季氏之政,而生于夫子之言,亦讵不可以自尽与?然而夫子必勿之答,非圣人之仅不欲为小人辱也,夫圣人亦如天而己矣,天无绝物,而物有绝天;物绝天,而天又奚劳邪!
且使夫子而正告以不可也,季其悛乎?季之弗能悛也,非处心积虑之久而以取必者乎?弗能悛而必访,访而不可,则比匪之党利口蜂起,而与夫子竞其短长。夫小人之词岂足以穷君子哉?然而操一相穷之心,则苟可以逞而犹为之一掉【5】也。如是,则言愈长而是非愈紊。故曰:圣人犹天也,天不能竞虺蜴之毒,争虎狼之暴,而亦姑听其自已。
(取材于王夫之《续春秋左氏传博议》)
注释:【1】以田赋:按田亩征税,指季孙采取的赋制改革。【2】折中:取正,作为判断事物的准则。【3】詹詹:喋喋不休的样子。【4】匪人:行为不端,不怀好意的人。【5】掉:鼓动、逞口舌之能。
6.下列对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则周公之典在 典:典故
B.则是欲暴其是于君子 暴:显露
C.三发而不置 置:放弃
D.季其悛乎 悛:悔改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B.
C. D.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施取其厚,敛从其薄
给予好处要力求多,收取租税要尽量少
B.而即毅然以必为而必去
就果断地决定是一定做还是一定不做
C.圣人知不可为者也
圣人知道这是他不可能做到的
D.亦讵不可以自尽与
(孔子)又怎么能不尽一下自己的力量呢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为季氏如因贪图财利而进行赋制改革,那么,这样的改革仍将无法满足他。
B.王夫之认为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是正确的,却要问君子,不过想得到君子称赞罢了。
C.王夫之认为,季氏想要进行的赋制改革是关系到百姓生死、国家兴衰存亡的大事。
D.王夫之批评了季氏等人企图以巧言为难君子的行为,赞扬了君子讷言敏行的品格。
10.季氏想进行赋制改革,派冉有征询孔子的意见,孔子并没有公开回应,王夫之是如何理解孔子这种态度的?(6分)
11.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共10分)
①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论语·公冶长》)
②季氏为无道,僭天子,舞八佾,旅泰山,……然不亡者,以冉有、季路为宰臣也。(《韩诗外传·卷十》)
③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论语·先进》)
(1)根据以上材料,分别概括“大臣”与“具臣”的特点。(4分)
(2)结合材料及文言文(一),分条概述孔子评价冉有为“具臣”的依据。(6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4题。(共12分)
早发诸暨【1】
骆宾王
征夫怀远路,夙驾上危峦。
薄烟横绝,轻冻涩回湍。
野雾连空暗,山风入曙寒。
帝城【2】临灞涘,禹穴【3】枕江干。
橘性【4】行应化,蓬心去不安。
独掩穷途泪,长歌行路难。
注释:【1】诸暨:位于今绍兴市西南部。唐高宗末年,诗人于长安主簿任上被贬,途经于此。
【2】帝城:指长安。【3】禹穴:大禹在绍兴的埋葬地。【4】橘性:《淮南子·原道训》:“……橘树之江北,则化而为枳。”
1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征夫”两句,写诗人心中惦记着遥远的路程,于是就早早起来,驾车出行。
B.“薄烟”两句,诗人描绘了山中人家炊烟袅袅,山谷里河水凝滞不动的景象。
C.“橘性”句,诗人借橘树到江北就发生变化的特点,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D.“蓬心”句,既写出了诗人当下的处境,又写出了诗人面对未来的复杂心情。
1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中“夙驾”“危峦”“长歌”等词,表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B.“野雾”两句,运用“连”和“入”状写景物特点,以动衬静,生动形象。
C.“帝城”两句,上句写想象之景,下句写现实之景,虚实结合,意蕴丰富。
D.诗歌多用典故却毫无堆砌之感,语言风格质朴清新,情感表达直接而真挚。
14.如何理解诗人的“行路难”?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字迹清晰。(共8分)
(1)历史兴亡,引人感慨。杜牧用“ , ,谁得而族灭也”表达对秦朝覆亡的遗憾;苏洵用“有如此之势, , ,以趋于亡”表达对六国迁灭的叹惋。
(2)诗歌常抒写爱情。《静女》中“爱而不见, ”描写出恋人相会的美好;《涉江采芙蓉》中“ ?所思在远道”则表达了有情人无法相见的感伤。
(3)李华游学南京,登高望远,见江白山翠,不禁想起王安石所写的诗句“ ,
”。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题。
麦子喊了我一声
①为了一场关于丰收的摄影展,我和几位同事已经追寻六月的热风,在豫北平原穿梭了好一阵子。
②此前,我们在太行山南麓拍摄梯田,苍翠与金黄,简单的两种颜料被大自然与人类调配出万种风情。我们在麦田抓拍呼啸而过的高铁,动与静,古老的农业与现代的工业在镜头里相逢,毫无违和之感。我们像在大地上捕捉灵感的诗人,用“麦都”“祖国”“天下粮仓”等大词给作品命名。我们借助无人机居高临下的视角,给身处城市的人们,描画出人间六月的壮美画卷,并从他们长久驻足与泪湿双目的反应中,一次次确认我们是美的缔造者。
③若不是那棵麦子喊了我一声,我不会从队伍里抽身而出,将镜头从宏大的叙事移开,对准万千麦子中最孤独的那一棵。
④那一棵麦子在麦田的最边缘,可能是播种时不小心从农人手中跌落的。它无法和麦田中央的伙伴形成共鸣,只好在麦浪涌动的时刻,落寞地“望洋兴叹”。但这并不影响它的成长,它同样顶起了一把麦穗,饱满而丰盈。我看见它的时候,一群麻雀正踩在上面,它的脊背不堪重负,弯成了一张弓。麻雀们却把它当成了跷跷板,边吃边晃,玩得不亦乐乎。这时候麦子才发现,它既没有毒刺可以防身,也没能长成高耸入云凛然不可犯的绝崖孤松……只能默默地承受着一切,直到认出了我。
⑤它借麻雀的嗓子喊了我一声。就是这一声,让我从无人机的高度跌下来,变回了那个黄泥巴腿子的我。我要贴着大地,再看一看我的麦子亲人。
⑥2010年高考结束,麦子也正好从地里拉了回来。那时候我家盖了新房,可以在房顶晒麦子了,我和父亲一袋一袋地往房顶扛。那么重的麦子啊,压得我两腿直打战,爬了半截楼梯就得停下来喘气。我们花了一上午时间才扛完,衣裳早就湿透了。把麦子摊开之后,父亲气喘吁吁地说:“上学上到这一步,不可能后退了啊……过几天把粮食卖掉,送你去上大学。”这时我才知道,我刚才扛的不是麦子,而是自己的整个人生。
⑦我很用心地看守麦子,在房顶的阴凉处铺一张席子,一边想象大学的生活,一边驱赶偷食的麻雀。
⑧半夜下起了暴雨,我被雷声惊醒,丢魂似的冲向外面,心想麦子可不敢淋湿啊,一发芽发霉可就卖不出去了。等我到了房顶,才发现父母已经用塑料布把麦子盖得严严实实了。闪电的光芒划亮夜空,我看见雨水正肆无忌惮地抽打着父母的脸颊。
⑨天气阴晴不定,过了好多天才把麦子晒干。我们将麦子装袋,扛到车上,一袋一袋摞起来。父亲启动车子时,我爬过一袋一袋麦子,像爬楼梯那样,登上了粮食的顶峰。到了收粮站,我们把麻袋卸到地上,一袋一袋倒干净。看着我们的麦子融进麦子的海洋,我竟有了几分不舍。
⑩那么多的麦子,一粒一粒供养我性命,一袋一袋将我托举,让我摸到了大学的门槛。
就是这一声,让我的目光从无人机的高度跌下来,回归到一棵麦子的高度。我窥见了麦浪的秘密,那是无数棵麦子借着热风,在不停地锻打自己。它们要把自己锻打成铜的箭镞,对着天空支棱起锋芒,最后飞向光芒万丈的太阳。
“好好学习,将来去市里上班。”这句话是当时的大人们最爱说的励志名言。那时候,城市是遥不可及的梦境。大学入学后,我开始频繁地接触城市新奇的事物,却很难再吃到家里的麦子。
村庄也在迅速变化着。很多村民把田地租给外来的生意人,扛起行囊去往远方的大城市。堂哥在村里做养殖业失败后,去上海的电子厂做流水线工人,每天下班后关节僵硬,躺在床上动弹不得,第二天却依然能够运指如飞。他在微信群里调侃说,劳动可以活血化瘀,简直包治百病。在他身上,我看到了麦子在烈日下努力拔节抽穗的样子。朋友辞掉小镇的临时工作,到城市做售楼员,楼市受到冲击之后,又转去送外卖,有时候十几个外卖员同抢一笔单子,收入却并不可观。他说,市中心有夸父追日的铜雕塑,每次路过那里,他都会想起同行王计兵的诗句——用双脚锤击大地,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在朋友的讲述里,我找回了小时候光脚在麦茬上奔跑的痛感,一定有个十万火急的目标需要人们去追逐,以前是果腹的麦子,后来才是夸父的太阳。
我家的农田是去年秋天租出去的。此后,再也没有母亲一般的麦子,一粒一粒地供养我性命;再也没有父亲一般的麦子,一袋一袋地将我用力托举。我,变成了城市里一棵孤独的麦子,扎根太浅,很容易就被生活的重量压弯脊背。
但是我想说,是麦子,就会生出锋芒;是麦子,就该拥有对着太阳揭竿而起的力量。一棵麦子穷其一生,也不过是把自己的籽实,从地面抬高了一尺,但正是有了这一尺接一尺的脚踏实地的努力,方才接续与堆积起了高耸入云的希望。
(取材于杜永利的同名散文)
1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毫无违和之感 违和:不协调
B.雨水正肆无忌惮地抽打着父母的脸颊 肆无忌惮:毫无顾忌
C.在不停地锻打自己 锻打:锤炼打磨
D.就该拥有对着太阳揭竿而起的力量 揭竿而起:反抗太阳的束缚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②段我们用无人机航拍,确认自己是美的缔造者,内心很有些自得。
B.第⑧段通过半夜暴雨来临时我失魂落魄的举动,表达我对麦子的珍视。
C.第⑨段三次写“一袋一袋”的麦子,主要是强调我对麦子的不舍之情。
D.第 段堂哥和朋友的经历,表明村民能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家乡的变化。
18.文章是如何围绕“麦子喊了我一声”构思的?请根据文章内容具体说明。(6分)
19.文章第④段写出了“那棵麦子”的哪些特点?有何用意?(6分)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
20.语言基础运用(共6分)
①中欧班列是翻山跨海的“钢铁驼队”,也是________。②作为“一带一路”的共建项目,飞驰的班列取代了古商道上曾行走了千年的驼队,目前已通达欧亚大约近40个国家、300多个城市。③装载的货品也从服装、化工品逐渐向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转变。④班列开到哪里,发展的机会就延伸到哪里,新的商贸企业和产业园区就在班列沿线区域落地生根。⑤中欧班列将给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贡献。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②句中画线的语句没有语病。
B.③句中的“转变”可以换为“转化”。
C.④句中两个“就”的意思相同。
D.⑤句中的两个画线部分可以互换位置。
(2)请在第①句横线处将句子补充完整。要求:第①句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与本句前面画横线部分结构一致,不超过15字。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分)
21.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1)高三复习时,有同学认真回归教材,有同学偶尔使用教材,有同学从不使用教材……你认为高三复习应如何使用教材?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2)为方便居民交换、转让闲置物品,社区创建了一个微信群。请你围绕“厉行勤俭节约,共建和谐社区”这一宗旨,写一则群公告。要求:语言简练,有号召力。
(3)请以“咔嚓,咔嚓”为开头,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题目自拟。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22.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1)新常态,是原有的正常状态被突破后,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的正常状态。如打破传统课堂界限,注重在更广阔的社会中学习,是教育发展的新常态;与互联网、AI等技术深度融合,是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学业难度提升、压力增加,是高三学生成长的新常态……
面对新常态,有人能积极应对;也有人因适应不了它的“新”,理解不了它的“常”而无可奈何。
请以“新常态”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备注,是老师在学生信息表里补充的学生特殊技能或个性需求,是实验员在实验报告中附加的操作细节或异常数据,是子女在产品说明书旁给父母增加的特别提示……生活中有很多备注值得去关注,也有很多内容值得去备注。
请以“备注”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北京市西城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语文答案及评分参考 2025.1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1.(3分)C 2.(3分)B 3.(3分)A 4.(3分)C
5.(6分)
(1)(2分)
参考答案:①低空技术 ②低空经济场景
(2)(4分)
答案示例一:
延庆低空经济发展应依托低空空域资源优势,不断加强对空域的精细化管理(1分),吸引更多的企业进行无人机的研发、试飞,从而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1分);延庆还应凭借丰富的文旅资源,积极拓展“低空+巡检”“低空+文旅”等应用场景(1分),并在场景应用中不断积累、完善空域管理经验(1分)。
答案示例二:
延庆低空经济发展应以空域管理、规划为引领,带动技术、场景的发展(1分)。依托空域资源优势,延庆可吸引更多的无人机企业进行产品研发、试飞,从而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1分),并拓展出“低空+巡检”“低空+文旅”等应用场景(1分)。技术突破、场景拓展也必将为航空试验区积累空域管理与服务经验(1分)。
【评分参考】(1)每空1分。(2)共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如从延庆区与其他区或其他城市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角度来谈,可依据答案具体情况酌情给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6.(3分)A 7.(3分)D 8.(3分)C 9.(3分)D
10.(6分)
答案要点:
①孔子认为季氏的赋制改革是不合礼法的,而季氏也知道孔子不会同意。
②季氏派冉有征求意见,无非企图强迫孔子顺从自己的意见,这是对孔子的侮辱。
③即使孔子明确表示不同意赋制改革,季氏也不会悔改,只会通过利口与之辩论,从而混淆是非,助长气焰。或:即使孔子明确表示不同意赋制改革,季氏也不会悔改,对于背离天道之人,与之辩论,只会混淆是非,助长气焰。
【评分参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1.(共10分)
(1)(4分)
参考答案:
大臣:坚持以合于仁道的方式去事奉君主;如果行不通,便宁肯辞职不干。或:坚持以合于仁道的方式去事奉君主;如果行不通,也就作罢,但自己决不放弃原则。
具臣:有才干、能办事;在具体事务上会违背道义服从长上;但有底线,涉及大逆不道的事也不会服从。
【评分参考】“大臣”“具臣”的特点各2分。意思对即可。
(2)(6分)
答案要点:
①能胜任大城的邑长或大夫之家的总管一职。
②季氏无道,但在冉有的辅佐之下,不至于灭亡。
③作为季氏宰,在季氏违礼增加赋税时,冉有不制止却贸然征询孔子的意见。
【评分参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2.(3分)B 13.(3分)C
14.(6分)
答案要点:
①诗人的旅途艰难,路途遥远、险峻,环境恶劣。
②诗人的仕途坎坷,遭遇贬谪,远离京城。
③诗人的前途渺茫,很难像橘树那样随环境变化而变化,自感无路可走。
【评分参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合理解读,亦可酌情赋分。
15.(共8分)
(1)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日削月割
(2)搔首踟蹰 采之欲遗谁
(3)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评分参考】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6.(3分)D 17.(3分)C
18.(6分)
答案示例:
文章从描画人间六月的壮美画卷切入,用“麦子喊了我一声”,巧妙地将内容转向对麦田边缘那棵麦子的描写;从而引出我与麦子亲人般的关系,叙写麦子供养我性命、托举我人生的经历;再用“麦子喊了我一声”,揭示“人生如麦”的秘密,表达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对目标的追求的看法,深化主题。
【评分参考】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9.(6分)
答案要点:
特点:孤独,但仍然成长得饱满丰盈;弱小,却依旧坚忍。
用意:把麦子人格化,为下文借麦写人张本。
【评分参考】特点4分,用意2分。意思对即可。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
20.(共6分)
(1)(3分)C
(2)(3分)
答案示例:满载发展机遇的“黄金列车”
【评分参考】句意2分,结构1分。不符合字数要求,扣1分。
21.略
22.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一)
季孙想要按田亩征税,派冉有征求孔子的意见。孔子说:“我不懂得这个。”冉有问了三次,最后说:“您是国老,等着您的意见办事,为什么您不说话呢?”孔子不作正式答复,私下对冉有说:“君子推行政事,以礼为标准,给予好处要力求多,收取租税要尽量少。如果不以礼为标准,而贪图财利不知满足,那么即使按田亩征税,也还会不够用的。况且季孙如果想按法度推行政事,那么周公的法令就在那里;如果想(不按法度)随便推行,又何必征求意见呢?”(季孙)不听。
(二)
君子,是解决天下疑惑的人。(人们)对于善有疑惑,大概就像对不善有疑惑一样,那么就去请教君子,(从君子那里)得到一句话来判断是依从了准则还是违背了准则,就果断地决定是一定做还是一定不做。君子乐于用他的正直来对待天下人的疑问,并对此毫不吝惜。如果明知自己的观点必定会被君子认可,是不需要问的,但仍然还是去询问,那就是想要在君子面前显露自己的正确,以博得君子的赞誉;他们凭借一点收获就喋喋不休地询问,想要从君子那里得到肯定来作为自己的荣誉,君子一定不会被这样的请求打动。如果明知自己的观点必定不会被君子认可,无须去问,但仍然去询问,这是他想要使君子屈服而顺从自己的观点,否则就是想诱导君子与其辩论,并用如簧巧舌来使君子陷入困境;君子一定不会被他屈服,也厌恶、不屑同他们做无益的辩论,以致助长那些不怀好意之人的气焰!这两种做法,都是自己断绝君子回答的做法,因而君子必定不会回答他们。
季氏想要按田亩征税,这是不需要问就能知道一定不会被孔子赞成的事情。冉有没有仔细考虑,就贸然急切地去替季氏征求孔子的意见,三次发问而不放弃。从常理来说,这关系到鲁国的兴衰,百姓的生死,是圣人知道不能做的事情,那么孔子为什么吝惜一句话而不去挽救这即将崩塌的局面呢?假如孔子的话不被采纳,百姓可能会死于季氏的暴政,但(百姓)如果因为孔子的言论而得以生存,(孔子)又怎么能不尽一下自己的力量呢?然而孔子坚决不回答他,这不仅仅是因为圣人不愿被小人羞辱,更是因为圣人的行事就如同天道一般,天道不会断绝万物的生机,但万物却有可能背离天道;当万物背离天道时,天道又何必去费力挽救呢!
假使孔子直接明确地告诉季氏这是不可行的,季氏难道会悔改吗?季氏不能悔改,难道不是因为他早已处心积虑,决心已定了吗?不能悔改却还一定要来征求意见,征求意见又得不到想要的答案,那么那些不怀好意的同党就会蜂拥而起,与孔子争辩是非长短。小人的言辞又怎能难倒君子呢?但是,如果这些人抱着一定要让孔子理屈词穷的心态,那么他们只要有机会就会试图挑衅。像这样一来,言辞就会越说越多,而是非也会越来越混乱。所以说,圣人就像天道一样,天道不会与毒蛇猛兽争斗,而是任由它们自生自灭。
北京市西城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语文 第10页(共10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