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 枣核 课件+ 教学设计+ 预习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8课 枣核 课件+ 教学设计+ 预习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17 14:08:46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枣核
有一类故事,不是作家写的,而是老百姓自己编的、口头讲的,这类故事叫民间故事。
大家一定听过不少民间故事吧
民间故事
《女娲补天》
《哪 吒》
《葫芦娃》
《枣核》?
任务一:故事导入,走近枣核
任务二:品读聪明,探究机智
任务三:创编故事,归纳类型
故事导入,走近枣核
任务一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夫妻
枣核
zǎo hé

爹娘
diē
扶犁

聪明
cōng
牲口
困得很
kùn
shēnɡ
官府

善罢甘休

学认字
多音字

zhé
zhē
①字义:翻转,倒腾
②组词:折腾、折箩
①字义:弄断
②组词:骨折、折断
shé
①字义:亏损
②组词:折本、腰折

zhǎnɡ
zhànɡ
①字义:体积增大
②组词:涨红、泡涨了
①字义:水量增加
②组词:上涨、涨潮
多音字

rānɡ
rǎnɡ
①字义:喊叫
②组词:吵嚷、叫嚷
①字义:叫嚷,吵闹
②组词:嚷 嚷、闹 嚷 嚷
多音字
rāng rɑng
rāng rɑng
词语解释
牲口:
衙役:
专指供人役使的家畜,如牛、马、骡、驴等。
清代地方州县等衙门内供驱使奔走之差役隶卒人等,统称衙役。
2、思考: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第1和2自然段:
古时候,在山脚下的一个村庄里有一户人家。家里只有夫妻两个人,他们成天盼着要个小孩,常常叹着气说:“咱哪怕有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也好哇!”没想到说了这个话不久,果然生了一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夫妻俩欢喜得很,给孩子起了个名叫“枣核”。
一年又一年,枣核一点儿也不见长。爹说:“枣核呀,你真叫我白欢喜了一场!”娘说:“枣核呀,你一点儿不见长,我真为你愁得慌!”枣核说:“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
个儿小
2、思考: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第3自然段:
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很多的本领。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因为别人上不去的地方他也能上去,他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邻居们都夸枣核,枣核的爹娘非常高兴。
很勤快
2、思考: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第4自然段:
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有一年大旱,庄稼没收成,县衙门还派衙役向庄稼人要官粮。庄稼人纳不上粮,衙役就把牛、驴都牵走了。
很聪明
过渡句
前半句“枣核不光勤快”是对上文的总结;下半句“也很聪明”是对下文的概括。所以这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全文中至关重要。
品读聪明,探究机智
任务二
1、哪些事写出了核枣“很聪明”?
2、再读课文,填写表格,品读“聪明”。
3、回顾复述方法,根据表格,尝试复述。
1、哪些事写出了枣核“很聪明”?
枣核
“很聪明”
①枣核夺回牲口
②枣核斗败县官
事件
起因
经过
结果
夺回
牲口
斗败
县官
2、再读课文,填写表格,品读“聪明”。
等衙役们睡着了,枣核解开缰绳,又一蹦蹦到驴耳朵里,“哦喝!哦喝!”大声吆喝着赶驴。
夺回牲口
动作描写,写出枣核的机智
闹腾了一阵,衙役们什么也没搜着,刚刚躺下,又听到了吆喝声:“哦喝!哦喝!”于是衙役们又都跳了起来,还是没搜到人。
夺回牲口
核枣为什么要吆喝三次?
利用计谋让衙役放松警惕
折腾了大半夜,衙役们困得很,有一个衙役头子说:“不用管它,不知是个什么东西在作怪,咱们睡咱们的觉吧。”这时候枣核从驴耳朵里跳了出来,把门打开,赶着牲口回到了村子。
再次通过动作描写,又一次突出了枣核的勇敢和机智。
夺回牲口
斗败县官
衙役们拿出铁链来绑枣核,噗的一声,枣核从铁链缝里蹦了出来,站在那里哈哈大笑。
衙役们打这面,枣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枣核蹦到这面来,怎么也打不着。
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枣核跟衙役斗智斗勇的场面。
斗败县官
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县官直喊:“快打!快打!”衙役一棍子打下去,没打着枣核,却打着县官的下巴骨啦,把县官的牙都打了下来。满堂的人慌了起来,跑上前去照顾县官,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
斗败县官
仅用几个动词,就写出了枣核的机智和县官的狼狈。
事件
起因
经过
结果
夺回
牲口
斗败
县官
衙役牵走牲口
吆喝
吆喝
吆喝
赶回
牲口
县官捉人
一蹦
一蹦
一蹦
大摇
大摆
填写表格,品读枣核的“聪明”。
3、回顾复述方法,根据表格,尝试复述。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复述方法一:
按照时间顺序
3、回顾复述方法,根据表格,尝试复述。
《漏》
复述方法二:
按照地点顺序
事件
起因
经过
结果
夺回
牲口
斗败
县官
衙役牵走牲口
吆喝
吆喝
吆喝
赶回
牲口
县官捉人
一蹦
一蹦
一蹦
大摇
大摆
《枣核》
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复述
地点 衙役、县官表现 枣核的表现
村子
县衙门
村子
大堂
衙役牵走牲口。
衙役被捉弄,疲于应付。
县官带衙役去捉人。
县官派衙役打枣核。
枣核说有办法。
枣核用计赶牲口回村。
枣核被衙役塞进钱褡里带走。
枣核不但没被打,还惩治了县官,大摇大摆地走了。
《枣核》
按照地点变化顺序,进行复述
我叫阳阳。来给大家讲枣核。牲口没了,官府岂能善罢甘休。第二天一大早,县官就带着衙役们去捉人,这时枣核从大街上奔出来说,牲口是我牵的,你们要怎么样?县官气坏了,说,给我绑起来。嗯,衙役们拿出铁链去绑枣核,没想到刚一绑好,枣核就从铁链缝里钻了出来,站在外面哈哈大笑。县官说把他装进钱搭里,背到大堂去。县官刚坐定大堂,就把金堂木一拍,说,给我打。衙役们打这边,枣核跑到那边去,但那边枣核又跑到这边来,
县官气得鼻子都歪啦,脸胀得通红,说多夹几条棍,多
加几个人,多拿几条棍给我狠狠的打,枣核这次不往别
处蹦,一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县
官直喊,快打,快打。衙役一棍子打下去,没打着枣核,
却打着县官的下巴骨,把县官的牙都打了下来。满堂的
人慌急了,连忙跑去照顾县官,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
创编故事,归纳类型
任务三
续编故事
枣核大摇大摆第走了,他会到哪里去呢?又会遇到哪些人呢?会发生哪些故事呢?
第二天,县官和衙役把枣核抓走了。县官说:“把这个小东西埋在土里。”衙役挖了个坑,把枣核埋在土里。刚埋好,枣核就蹦了出来。衙役们又把枣核埋了。他们一走开,枣核又蹦了出来,还冲着他们笑。县官大声喊:“坑再挖得深一点!深一点!”后来他们挖了个很深的坑,终于把枣核埋了。县官以为这次枣核
必死无疑,可他刚走开,枣核又从土里蹦了出来,
而且一蹦蹦到县官的眼睛里。县官的眼睛一下子
就看不见了。从这以后,县官再也不敢去找枣核
的麻烦了。
县官又把枣核抓到衙门内。县官说,给我打。这回,枣核假装被打死了。县官可高兴了,边喝茶边说:“斗不过你这个小东西,我还算什么县官!”话音刚落,枣核从地上一蹦,就蹦进了县官的嘴里。县官急了,想把枣核吐出来。枣核一蹦,蹦进了县官的肚子里。枣核在县官的肚子里问:“下次你还欺侮老百姓吗?”
县官肚子痛得要命,连忙说不欺侮了。枣核又
问:“你还打不打我了?”县官说:“打死我
也不敢了。”枣核从县官肚子里蹦了出来,白了
县官一眼,大摇大摆地回了家。从此以后,枣核
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归纳类型
开头我们回忆的三个故事:女娲、哪吒、葫芦娃,还有我们今天学的枣核,这几个人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身形怪异
立下奇功
这类故事不只中国有,全世界都有。你们知道哪些呢?
《拇指姑娘》
《田螺姑娘》
……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8*枣核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积累“折、涨”2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课件出示课文插图),他只有一个枣核那么大,他的名字叫“枣核”。别看他人长得小,但是非常聪明、勇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位新朋友的故事。(板书课题:枣核)
二、品读课文,交流感受
(一)明确初读要求。(课件出示)
1.默读课文,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山脚下一户人家生了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取名“枣核”,枣核不但勤快,也很聪明。有一年大旱,庄稼人纳不上粮,衙役就把牛、驴都牵走了,枣核帮人们牵回了牛、驴,还戏弄了县官。)
3.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哪些内容让你觉得最有意思。从课文中找出来,然后和同学交流。
4.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将你认为有意思的部分复述一遍。
(二)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1.交流一:枣核出生,爹娘发愁。
(1)枣核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生的?
(2)枣核出生后,爹娘的心情怎样?
(3)面对爹娘的发愁,枣核是怎么说的?从他的话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有志向)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迫切希望——欢喜、激动的心情变化)
2.交流二:枣核干活勤快,学了很多本领。
(1)“邻居们都夸枣核,枣核的爹娘非常高兴。”邻居们会怎样夸枣核?枣核的爹娘又会怎样说?(学生各抒己见)
(2)对枣核学会的这些本领你有什么看法?(学生各抒己见)
(3)师小结:同学们,故事发生在古时候,那时没有高科技产物,人们靠人力,牛、马、驴等畜力拉犁种地。枣核这样的孩子能学到那么多本领,真的很了不起。(指导朗读,读出对枣核的赞美和敬佩)
3.交流三:枣核帮大家牵回牛、驴。
(1)快速浏览课文第4-7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内容主要写了什么。(全班交流,教师评议)
师小结:有一年大旱,庄稼人纳不上粮,衙役就把牛、驴都牵走了,枣核靠自己的本领,折腾得衙役们筋疲力尽,困倦地睡着了。枣核趁机把乡亲们的牛、驴牵回了村子。从中可以看出枣核是个不畏权贵、善良、为乡亲们着想的孩子。
(2)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枣核的赞美、敬佩之情。
4.交流四:枣核戏弄县官。
(1)快速浏览课文第8-13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内容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这部分课文主要描写了枣核戏弄了县官,表现了枣核超人的胆识、超强的本领和过人的智慧。)
(2)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达出对枣核的赞美、敬佩。
5.举手自荐,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6.集体交流、点评。
三、拓展交流,练习续编
同学们都能完整地表达出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让老师听得津津有味,枣核戏弄县官会有怎样的结局呢?发挥想象说一说吧!
[教学板书]
28*枣核
聪明勇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类文阅读-28枣 核
大拇指汤姆(片段)
从前有一个贫穷的樵夫,夫妻俩生下了一个小男孩。孩子生下后身体相当健康强壮,但个头却比大拇指大不了多少,所以他们叫他大拇指汤姆。他做事总是有条不紊,令父母很满意。
有一天,樵夫准备到树林里去砍柴,他说:“我真希望有一个人能帮我把马车赶去,这样我就快多了。”
“嗨,爸爸!”汤姆叫道,“我来帮你,我会按你的要求及时把车赶到树林里的。”樵夫大笑起来,说道:“这怎么可能呢?你连马的缰绳都够不着呢。”汤姆说道:“只要妈妈把马套好,我就待在马的耳朵里,告诉它往哪条路走。”爸爸只得答应:“好吧!那就试一次看看。”说完,他自己一人先去了。
出发的时间到了,妈妈把马套在了车上,将汤姆放进马的耳朵里。小人儿在里面坐好后,便开始指挥马匹上路。当他要走时就喊“喔驾!”要停时就叫“吁――”所以马车有目的地向树林走去,就像樵夫自己在赶车一样。就这样,马车走进了树林,来到了樵夫所在的地方。大姆指汤姆马上喊道:“爸爸,来看呀!我把马车安安稳稳地赶来了。”他爸爸一手挽住马,一手将儿子从马耳朵里拿出来,把他放在麦秆上面,汤姆坐在上面高兴极了。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
井井有条—( ) 平平安安—( )
2.汤姆的办法是什么?请你用“ ”在短文中画出来。
3.短文描写了关于汤姆的一件什么事?
4.从短文描写的事情中,你可以看出汤姆是个( )的孩子。
A.诚实 B.强壮 C.聪明 D.勇敢
1.有条不紊 安安稳稳
2.画:只要妈妈把马套好,我就待在马的耳朵里,告诉它往哪条路走。
3.汤姆独自帮爸爸把马车赶到树林里。
4.C
金瓜儿银豆儿(片段)
七月八月,瓜儿熟了,豆角饱了;老两口儿选了一个风和日暖的好日子,来到菜园里,一个去摘金瓜,一个去采豆角。
老头儿走到瓜架下,还没有动手摘哩,金瓜自己落地了;老婆儿走到南墙下,还没有动手采哩,银豆角自己离藤了。
瓜儿落下地,一分两半,瓜壳里睡着一个憨敦敦的胖娃娃。
豆角离了藤,裂开口儿,豆角里躺着一个嫩生生的俊女儿。
老两口儿好欢喜啊!他们给哥哥取名叫“金瓜儿”,妹妹叫“银豆儿”。转眼几年,金瓜儿银豆儿都长大成人了。
金瓜儿帮爹爹种菜:种苹果、栽葡萄,侍弄得蔬菜一片绿,破破烂烂的小菜园,变成整整齐齐的花果园。看风景,美得很;论出产,富得很。春种秋收,不用爹爹再操心。
银豆儿帮妈妈管家:论针线,比裁缝;论茶饭,胜厨师;论气力,赛男儿。南山打柴,西河担水;碾下的米,珍珠黄;磨下的面,雪花白。她又养鸡鸭又养鹅……家中事有条理,不用妈妈再操劳。
有了这一对能干的儿女,老两口儿欢欢乐乐,过着好光景。
1.根据短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好光景: 。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老头儿在 得到了一个 的 ,叫 。
老婆儿在 得到了一个 的 ,叫 。
3.金瓜儿和银豆儿各有怎样的本领?请连一连。
种苹果 做针线 养鸡鸭养鹅 栽葡萄
金瓜儿 银豆儿
做饭菜 砍柴担水 碾米磨面 种蔬菜
4.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我们应该读出( )的语气。
A.激动 B.高兴 C.羡慕 D.伤心
5.假如让你复述这个故事,你会怎样复述?请你把关键词提炼出来。
1.好情况,好日子
2.瓜架下 憨敦敦 胖娃娃 金瓜儿 南墙下 嫩生生 俊女儿 银豆儿
3.种苹果——金瓜儿 做针线——银豆儿 养鸡鸭养鹅——银豆儿 栽葡萄——金瓜儿 做饭菜——银豆儿 砍柴担水——银豆儿 碾米磨面——银豆儿 种蔬菜——金瓜儿
4.B
5.例:老两口儿 金瓜儿 银豆儿 很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