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流体的力现象 质量评价(JK)
(时间:70分钟 满分:90分 得分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实例中,应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是( )
A.用吸管吸饮料 B.用高压锅煮食物
C.茶壶的壶盖留有小孔 D.火车站台设置安全线
2.下列物体中,不受浮力作用的是( )
A.在水中下沉的铁块 B.在水中的桥墩
C.浮在水面上的轮船 D.空中上升的气球
3.如图为跳水运动员从入水到露出水面的过程,则运动员受到水的浮力不断增大的阶段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4.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往往暗藏水流“漩涡”,水流“漩涡”容易将附近的人“吸”进去,造成溺水事故,因为“漩涡”内的水( )
A.流速小,压强大 B.流速小,压强小
C.流速大,压强大 D.流速大,压强小
5.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深处多次成功坐底,标志着我国在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奋斗者号在水面以下的下潜过程中,其受到 ( )
A.压强增大,浮力增大
B.压强不变,浮力增大
C.压强增大,浮力不变
D.压强不变,浮力不变
6.成语“沉李浮瓜”的意思是吃在冰水里浸过的李子和瓜,形容夏天消暑的生活。“李子在水里下沉,瓜浮在水面”,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李子的质量大于瓜的质量
B.李子的体积小于瓜的体积
C.李子受到的重力大于瓜受到的重力
D.李子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水的密度大于瓜的密度
7.两个边长相同、材料不同的实心正方体甲和乙,用质量不计的细线连接,轻轻放入某液体中,静止后悬浮,细线处于绷紧状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受到的浮力比乙受到的浮力大
B.甲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相等
C.如果将细线剪断,甲、乙再次静止后,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大小不变
D.如果将细线剪断,甲、乙再次静止后,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不变
8.如图所示是南极海洋冰山的美丽景象。冰山实质就是海中漂浮的大块淡水冰。据科学分析,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山融化,海平面升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冰山所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它所受的重力
B.冰山所受的重力小于它排开水所受的重力
C.冰山融化一部分后仍会漂浮在水面上
D.冰山融化一部分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变
9.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盛有适量盐水的烧杯中,漂浮着冰块A,悬浮着物块B。当冰块A完全融化后,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烧杯中盐水的密度变小
B.烧杯内液面不发生变化
C.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变小
D.物块B受到的浮力变小
10.在《浮力》单元复习课上,学生用溢水杯和弹簧测力计测量鸡蛋的密度。如图甲,先把鸡蛋缓慢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鸡蛋沉底,测得溢出水的重力为G1;如图乙,再把同一个鸡蛋缓慢放入盛满盐水的溢水杯中,鸡蛋漂浮,测得溢出盐水的重力为G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鸡蛋在水中和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1和F2,它们的关系是F1>F2
B.鸡蛋的体积为
C.鸡蛋的密度为ρ水
D.鸡蛋的密度为ρ盐水
11.把一重4.74 N的金属块用细线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把它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14 N,把它浸没在某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11 N。则下列计算结果错误的是( )
A.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0.6 N
B.金属块的体积是6×10-5 m3
C.液体的密度是1.05×103 kg/m3
D.金属的密度是6.9×103 kg/m3
12.将一底面积为200 cm2的圆柱形容器放置于水平面上,容器内放一个底面积50 cm2、高20 cm的圆柱体,如图甲所示,缓慢向容器中注水到一定深度时圆柱体漂浮,继续注水到25 cm时停止,在整个注水过程中,圆柱体始终处于直立状态,其注水质量m与容器中水的深度h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圆柱体漂浮时,露出水面的高度为9 cm
B.圆柱体的密度为0.64×103 kg/m3
C.注水停止时,水对圆柱体底部的压强为 2 500 Pa
D.向容器内注水的总质量是4 200 g
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3分)
13.风沿着窗外的墙面吹过时,窗口悬挂的窗帘会飘向 (选填“窗内”或“窗外”),这是因为窗外的空气流速大,压强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屋内的大气压,产生了向 (选填“窗内”或“窗外”)的压力差。
14.一艘远洋货轮在装上货物后,发现船身下沉了一些,则它受到的浮力 ;当远洋货轮由长江驶入大海后,船受到的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发现船身会 (选填“上浮”或“下沉”)一些。(已知长江水密度小于海水)
15.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其质量为2×104 kg。当潜水器悬浮在海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当它继续下潜时受到的浮力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后同),压强 。(g取10 N/kg)
16.小明用饮料吸管制作了一只简易密度计(如图),将其放入水中时,密度计不能直立,应 (选填“增加”或“减少”)吸管中铁丝质量。改进后,分别用它测量水和盐水的密度时,吸管浸入水中深度为h1,所受浮力为F1,浸入盐水中的深度为h2,所受浮力为F2,则h1 h2,F1 F2。(均选填“>”“<”或“=”)
17.将一盛满水的烧杯置于水平桌面上,缓慢放入一质量为200 g的木块,木块最终在杯中处于漂浮状态,此时木块所受浮力大小是 N,从杯中排出水的体积是 cm3,上述过程中水对杯底的压强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水的密度ρ=1.0×103 kg/m3,g取10 N/kg)
18.重5 N的金属球,浸没在水中时,排开了4 N的水,则金属球受到了 N的浮力,若将其放入足量的水银中,它所受到的浮力为 N。(ρ水银=13.59 g/cm3)
19.如右图所示,有一个内外壁皆为圆柱形的平底容器,内装足够深的水。将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物体悬挂在竖直放置的弹簧测力计下(图中未画出弹簧测力计)。当物体的体积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7 N;当物体的体积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 N。现将物体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放入水中,则该物体静止时,所受到的浮力是 N,该物体的密度为 kg/m3。
20.一轻质且不可拉伸的细线将一边长为10 cm的正方体物块拴接在容器底部,如图甲,当水深为30 cm 时,绳子刚好伸直;如图乙,当水深为 36 cm 时,物体上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已知ρ水=1.0×103 kg/m3,则此正方体物块的密度为 kg/m3,图乙中细线的拉力 N。
21.将一小球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甲中,小球静止后,溢出酒精的质量是80 g,小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为 N。将其轻放入未装满水、底面积为100 cm2的大烧杯乙中,静止后溢出水的质量是45 g,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了50 Pa,则小球的密度是 kg/m3。(ρ水=1.0×103 kg/m3,ρ酒精=0.8×103 kg/m3,g取 10 N/kg)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2如图所示,A球为一木球在水中上浮,请画出木球受力的示意图。
23.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有水,用细线吊着一个实心铁块静止在水中。请在图中画出铁块所受力的示意图。
四、创新设计与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3分)
24.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操作如下,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图中所用容器底面积是50 cm2,均为相同的平底薄壁圆柱形容器,物块不吸水和另一液体)
(1)测量前,需沿 方向将弹簧测力计调零。
(2)实验中,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N。
(3)如果对比B、E两次实验,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那么这种做法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
(4)由 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5)完成E实验操作后,用弹簧测力计将物体向上拉出液面一小部分,弹簧测力计示数变为2.8 N,此操作会使容器中的液面下降 cm。
25.如图是小明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示意图。
(1)此实验操作的最合理顺序是 (用甲、乙、丙、丁表示)。
(2)通过图丙和图甲可以测出实心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N,小明进一步分析比较其余实验步骤中的测量数据,就可以得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 所受重力相等。
(3)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圆柱体的密度为 kg/m3。(已知ρ水=1.0×103 kg/m3,g取 10 N/kg)
(4)为了得到更普遍的结论,下列继续进行的操作中合理的是 (填字母代号)。
A.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用原来的方案将水换成酒精或盐水进行实验
C.用原来的方案将圆柱体换成其他物体进行实验
(5)小明回到家中想利用厨房电子秤、小杯子和一块系有细线的橡皮擦测苹果醋的密度,他设计了如下步骤:
①如图戊,在小杯中装适量水,按下电子秤调零功能,将橡皮擦浸没在水中不触碰杯底杯壁,记录下电子秤示数为m1;②如图己,将小杯中水倒掉擦干杯子,倒入适量苹果醋,按下电子秤调零功能,接着 ,记录下电子秤示数为m2;则苹果醋密度表达式ρ醋= (用m1、m2、ρ水表示)。
五、综合运用与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过程,只写结果不得分)
26.如图甲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容器(水的深度不变),一物体浸没在容器底部(非密合),现用弹簧测力计将物体缓慢拉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物体下表面距容器底的距离为h,F与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 N/kg,ρ水=1.0×103 kg/m3)
(1)求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
(2)求物体的密度;
(3)物体上表面刚出水面时,求水对下表面产生的压强。
27.如图所示,实心均匀圆柱体A、底面积均为30 cm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B、C,都放置在水平桌面上,A、B、C的高度均为10 cm。容器B内装有水,各项参数如表所示。忽略圆柱体A吸附液体等次要因素,g取10 N/kg。
参数 圆柱体A 水 油
质量/g 90 120 81
密度/(g/cm3) 0.6 1 0.9
深度/cm 4 3
(1)求圆柱体A的体积;
(2)将A竖直缓慢放入B中,静止时A漂浮在水面,求此时圆柱体A受到的浮力;
(3)将A竖直缓慢放入C中,待A静止后,求油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第10章 流体的力现象 质量评价(JK)
(时间:70分钟 满分:90分 得分________)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实例中,应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是(D)
A.用吸管吸饮料 B.用高压锅煮食物
C.茶壶的壶盖留有小孔 D.火车站台设置安全线
2.下列物体中,不受浮力作用的是(B)
A.在水中下沉的铁块 B.在水中的桥墩
C.浮在水面上的轮船 D.空中上升的气球
3.如图为跳水运动员从入水到露出水面的过程,则运动员受到水的浮力不断增大的阶段是(A)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4.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往往暗藏水流“漩涡”,水流“漩涡”容易将附近的人“吸”进去,造成溺水事故,因为“漩涡”内的水(D)
A.流速小,压强大 B.流速小,压强小
C.流速大,压强大 D.流速大,压强小
5.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深处多次成功坐底,标志着我国在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奋斗者号在水面以下的下潜过程中,其受到 (C)
A.压强增大,浮力增大
B.压强不变,浮力增大
C.压强增大,浮力不变
D.压强不变,浮力不变
6.成语“沉李浮瓜”的意思是吃在冰水里浸过的李子和瓜,形容夏天消暑的生活。“李子在水里下沉,瓜浮在水面”,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
A.李子的质量大于瓜的质量
B.李子的体积小于瓜的体积
C.李子受到的重力大于瓜受到的重力
D.李子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水的密度大于瓜的密度
7.两个边长相同、材料不同的实心正方体甲和乙,用质量不计的细线连接,轻轻放入某液体中,静止后悬浮,细线处于绷紧状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甲受到的浮力比乙受到的浮力大
B.甲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相等
C.如果将细线剪断,甲、乙再次静止后,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大小不变
D.如果将细线剪断,甲、乙再次静止后,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不变
8.如图所示是南极海洋冰山的美丽景象。冰山实质就是海中漂浮的大块淡水冰。据科学分析,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冰山融化,海平面升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
A.冰山所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它所受的重力
B.冰山所受的重力小于它排开水所受的重力
C.冰山融化一部分后仍会漂浮在水面上
D.冰山融化一部分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变
9.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盛有适量盐水的烧杯中,漂浮着冰块A,悬浮着物块B。当冰块A完全融化后,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B)
A.烧杯中盐水的密度变小
B.烧杯内液面不发生变化
C.杯底受到液体的压强变小
D.物块B受到的浮力变小
10.在《浮力》单元复习课上,学生用溢水杯和弹簧测力计测量鸡蛋的密度。如图甲,先把鸡蛋缓慢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鸡蛋沉底,测得溢出水的重力为G1;如图乙,再把同一个鸡蛋缓慢放入盛满盐水的溢水杯中,鸡蛋漂浮,测得溢出盐水的重力为G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鸡蛋在水中和盐水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1和F2,它们的关系是F1>F2
B.鸡蛋的体积为
C.鸡蛋的密度为ρ水
D.鸡蛋的密度为ρ盐水
11.把一重4.74 N的金属块用细线悬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把它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14 N,把它浸没在某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11 N。则下列计算结果错误的是(D)
A.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0.6 N
B.金属块的体积是6×10-5 m3
C.液体的密度是1.05×103 kg/m3
D.金属的密度是6.9×103 kg/m3
12.将一底面积为200 cm2的圆柱形容器放置于水平面上,容器内放一个底面积50 cm2、高20 cm的圆柱体,如图甲所示,缓慢向容器中注水到一定深度时圆柱体漂浮,继续注水到25 cm时停止,在整个注水过程中,圆柱体始终处于直立状态,其注水质量m与容器中水的深度h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ρ水=1.0×103 kg/m3,g取10 N/kg),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当圆柱体漂浮时,露出水面的高度为9 cm
B.圆柱体的密度为0.64×103 kg/m3
C.注水停止时,水对圆柱体底部的压强为 2 500 Pa
D.向容器内注水的总质量是4 200 g
二、填空题(本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23分)
13.风沿着窗外的墙面吹过时,窗口悬挂的窗帘会飘向窗外(选填“窗内”或“窗外”),这是因为窗外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屋内的大气压,产生了向窗外(选填“窗内”或“窗外”)的压力差。
14.一艘远洋货轮在装上货物后,发现船身下沉了一些,则它受到的浮力变大;当远洋货轮由长江驶入大海后,船受到的浮力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发现船身会上浮(选填“上浮”或“下沉”)一些。(已知长江水密度小于海水)
15.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其质量为2×104 kg。当潜水器悬浮在海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2×105N;当它继续下潜时受到的浮力不变(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后同),压强变大。(g取10 N/kg)
16.小明用饮料吸管制作了一只简易密度计(如图),将其放入水中时,密度计不能直立,应增加(选填“增加”或“减少”)吸管中铁丝质量。改进后,分别用它测量水和盐水的密度时,吸管浸入水中深度为h1,所受浮力为F1,浸入盐水中的深度为h2,所受浮力为F2,则h1>h2,F1=F2。(均选填“>”“<”或“=”)
17.将一盛满水的烧杯置于水平桌面上,缓慢放入一质量为200 g的木块,木块最终在杯中处于漂浮状态,此时木块所受浮力大小是2N,从杯中排出水的体积是200cm3,上述过程中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水的密度ρ=1.0×103 kg/m3,g取10 N/kg)
18.重5 N的金属球,浸没在水中时,排开了4 N的水,则金属球受到了4N的浮力,若将其放入足量的水银中,它所受到的浮力为5N。(ρ水银=13.59 g/cm3)
19.如右图所示,有一个内外壁皆为圆柱形的平底容器,内装足够深的水。将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体物体悬挂在竖直放置的弹簧测力计下(图中未画出弹簧测力计)。当物体的体积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7 N;当物体的体积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 N。现将物体从弹簧测力计上取下放入水中,则该物体静止时,所受到的浮力是9 N,该物体的密度为0.9×103kg/m3。
20.一轻质且不可拉伸的细线将一边长为10 cm的正方体物块拴接在容器底部,如图甲,当水深为30 cm 时,绳子刚好伸直;如图乙,当水深为 36 cm 时,物体上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已知ρ水=1.0×103 kg/m3,则此正方体物块的密度为0.4×103kg/m3,图乙中细线的拉力6N。
21.将一小球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甲中,小球静止后,溢出酒精的质量是80 g,小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为0.8N。将其轻放入未装满水、底面积为100 cm2的大烧杯乙中,静止后溢出水的质量是45 g,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加了50 Pa,则小球的密度是0.95×103kg/m3。(ρ水=1.0×103 kg/m3,ρ酒精=0.8×103 kg/m3,g取 10 N/kg)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2如图所示,A球为一木球在水中上浮,请画出木球受力的示意图。
23.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有水,用细线吊着一个实心铁块静止在水中。请在图中画出铁块所受力的示意图。
四、创新设计与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3分)
24.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操作如下,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图中所用容器底面积是50 cm2,均为相同的平底薄壁圆柱形容器,物块不吸水和另一液体)
(1)测量前,需沿竖直方向将弹簧测力计调零。
(2)实验中,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2N。
(3)如果对比B、E两次实验,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那么这种做法不正确(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未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4)由C、D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5)完成E实验操作后,用弹簧测力计将物体向上拉出液面一小部分,弹簧测力计示数变为2.8 N,此操作会使容器中的液面下降1cm。
25.如图是小明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示意图。
(1)此实验操作的最合理顺序是丁、丙、甲、乙(用甲、乙、丙、丁表示)。
(2)通过图丙和图甲可以测出实心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1.2N,小明进一步分析比较其余实验步骤中的测量数据,就可以得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相等。
(3)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圆柱体的密度为2.5×103kg/m3。(已知ρ水=1.0×103 kg/m3,g取 10 N/kg)
(4)为了得到更普遍的结论,下列继续进行的操作中合理的是BC(填字母代号)。
A.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用原来的方案将水换成酒精或盐水进行实验
C.用原来的方案将圆柱体换成其他物体进行实验
(5)小明回到家中想利用厨房电子秤、小杯子和一块系有细线的橡皮擦测苹果醋的密度,他设计了如下步骤:
①如图戊,在小杯中装适量水,按下电子秤调零功能,将橡皮擦浸没在水中不触碰杯底杯壁,记录下电子秤示数为m1;②如图己,将小杯中水倒掉擦干杯子,倒入适量苹果醋,按下电子秤调零功能,接着将橡皮擦浸没在苹果醋中不触碰杯底杯壁,记录下电子秤示数为m2;则苹果醋密度表达式ρ醋=(用m1、m2、ρ水表示)。
五、综合运用与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解答时要求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计算过程,只写结果不得分)
26.如图甲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容器(水的深度不变),一物体浸没在容器底部(非密合),现用弹簧测力计将物体缓慢拉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物体下表面距容器底的距离为h,F与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取10 N/kg,ρ水=1.0×103 kg/m3)
(1)求物体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
(2)求物体的密度;
(3)物体上表面刚出水面时,求水对下表面产生的压强。
解:(1)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G-F没=12 N-4 N=8 N;
(2)物体浸没,F浮=ρ水gV排=ρ水gV,而物体的重力:
G=mg=ρ物gV,则
V==,即=,可得
ρ物=ρ水=×1.0×103 kg/m3=1.5×103 kg/m3;
(3)由图乙可得物体上表面刚出水面时物体向上移动5 cm,下表面刚出水面时物体向上移动8 cm,则物体上表面刚出水面时下表面距离水面3 cm,故这时水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强:
p=ρ水gh=1.0×103 kg/m3×10 N/kg×0.03 m
=300 Pa。
27.如图所示,实心均匀圆柱体A、底面积均为30 cm2的薄壁圆柱形容器B、C,都放置在水平桌面上,A、B、C的高度均为10 cm。容器B内装有水,各项参数如表所示。忽略圆柱体A吸附液体等次要因素,g取10 N/kg。
参数 圆柱体A 水 油
质量/g 90 120 81
密度/(g/cm3) 0.6 1 0.9
深度/cm 4 3
(1)求圆柱体A的体积;
(2)将A竖直缓慢放入B中,静止时A漂浮在水面,求此时圆柱体A受到的浮力;
(3)将A竖直缓慢放入C中,待A静止后,求油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解:(1)根据题中表格内参数可得,圆柱体A的体积:
V===150 cm3;
(2)A漂浮在水面,则所受浮力与A的重力相等,即浮力大小:
F浮=GA=mAg=0.09 kg×10 N/kg=0.9 N;
(3)油的体积:V油===90 cm3,圆柱体A的密度小于油的密度,假如A放入油中,静止时处于漂浮状态,则所受浮力与A的重力相等,由(2)可得浮力大小为0.9 N,则排开油的体积:
V排==
=1×10-4 m3=100 cm3,
此时圆柱体A浸入油中深度:
h浸==== cm,
所需油的体积:
V需油=(SC-SA)×h浸=(30 cm2-15 cm2)× cm
=100 cm3>90 cm3,
所以A不能漂浮在油中,A在油中沉底,则此时油的深度:
h油===6 cm,
油对容器底的压强:
p=ρ油gh油=0.9×103 kg/m3×10 N/kg×0.06 m
=540 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