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导入
君子于役(诗经 · 国风 · 王风)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坩,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恬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程 门 立 雪
译 文 :
丈夫服役去远方,服役长短难估量,什么时候才回到家呢 鸡已经进了窝, 太阳也向西边落,牛羊成群下山坡。丈夫服役在远方,教我怎不把他想 丈夫服役去远方,每日每月恨日长,什么时候才能又相会 鸡纷纷上了架, 太阳渐渐也西下,牛羊下坡回到家。丈夫服役在远方,但愿不会饿肚肠!
学习目标
了解《古诗十九首》相关文学常识;
把握诗歌中的基本意象,能够正确理解诗歌的主题意义。 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体会诗歌中余味悠长的游子思乡、爱人离居的愁 情别绪。
第一部分
■ 新知讲解
知人论世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 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代表 作:《迢迢牵牛星》《行行重行行》。
它继承了《诗经》以来的优良传统,为建安诗风的出现 作了准备;它是汉代诗歌由民间文学过渡到文人创作并出现 繁荣局面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为五言诗的进一步发展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它的出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它继 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创造
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
刘勰的《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的《诗品》赞颂它“天衣
无缝, 一字千金”。
· 《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1、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如《今日良宴会》、《生年不满百》、《驱 车上东门》。
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如《西北有高楼》感叹知音难逢、《明月皎夜 光》写朋友离我而去。
3、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涉江采芙蓉》、《行行重行行》、 《青青河
畔草》。
萧统
萧统(501~531)南朝梁代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因病早逝,时年三 十一岁。谥号昭 明,葬安宁陵,史称“昭明太子”。
萧统对文学颇有研究,招集文人学士,广集古今书籍3万卷,编集成《文选》 3 0 卷 。《文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选编了先秦至梁以前的各种文 体代表作品,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旧时读书人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说法。 为后世推崇。
驱车上东门 西北有高楼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万岁更相迭,贤圣莫能度。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代表作品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
两汉 魏晋南北朝 唐 宋
建安时期:建安七子
东晋:陶渊明(田园诗)谢灵运(山水诗)
南北朝民歌:《木兰诗》
乐府诗:
《陌上桑》
《孔雀东南飞》
西汉:赋
东汉:《古诗十九首》
唐诗前的诗歌发展史
《诗经》
楚辞《离骚》
先秦
创作背景
东汉末年,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 仕路,上层士流结党吹捧,文人士子备受压抑。在这 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文人士子或为避祸,或为 寻找出路,只得奔走交游。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 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因而也就有了游子的羁 旅乡愁和思妇的闺怨。
第二部分
■ 文本解读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wèi 谁 所思/在/远道。
还huán 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学前思考
结合课下注释与创作背景,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含义
渡过江去采摘荷花,生有兰草的沼泽地长着很多香草。
采摘荷花想要送给谁呢 所思念的人在遥远的地方。
回头看那故乡啊,漫长的道路无边无际。
感情深厚却两地分居,在愁苦忧伤中慢慢变老。
走进文本
涉江采芙蓉,兰 泽多芳草。
我涉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
1涉:徒步渡水
2芙蓉:荷花
3兰泽:长着兰草的低湿之地
有关莲花的诗句
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 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 ——周敦颐
《 爱莲说 》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 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燎沉香》
“芙蓉”又叫莲花,荷花,芙薬[fú qú]、菡萏[hàn dàn]。 ①“莲”:《爱莲说》“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是纯洁的代表。
②“莲"与“怜"谐音,“莲 子"的谐音是“怜子”,换成 今天的话,就是“(我)爱你”。
象征男女爱慕之情。
③“芙蓉”的谐音是“夫容”
表现的是妻子对丈夫的思念。
莲花的象征意义
·思考 诗中选取的意象有哪些 作用是什么
①“芙蓉”“兰泽”“芳草”“江”等意象。描述了涉江采摘芙蓉 (荷花)的美丽、优雅、迷人的情景,营造了轻松欢快的氛围。
② “芙蓉”“兰泽”“芳草”意象,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诗人情怀 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采了荷花想要送给谁呢 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
1遗:赠送
2远道:犹言“远方”。
· 思考 这一问一答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摘花欲赠送亲人,可花没送出去。由作者自问自答可看出他的情绪 悄悄地由欢欣转为失落,为后文的黯然神伤作铺垫。
还顾望旧 乡,长路漫 浩 浩。
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遥远没有尽头。
1还顾:回顾,回头看。
2旧乡:故乡。
3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形容无边无际。
· 思考 诗中“还顾”“漫浩浩”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主人公孤独、忧愁、 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 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
同 心而离居,忧伤以终 老。
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2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①所思在远道
②长路漫浩浩
③同心而离居
思考:学完全诗后,本文的诗眼是什么
忧伤
为何而忧
第三部分
■回顾总结
层次划分 心
前两句写一方采摘芙蓉。
后两句写另一方回顾爱人。
主旨总结
本诗借助家乡思妇采集芙蓉和他乡游子回望家乡来表达彼此之间的思 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全诗运用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及叙事抒情的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 的离别相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强烈 情感;运用对写手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
艺术手法
1.是情景交融、意境高洁、清幽。如,诗的开头“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 草。”描写出生动形象的的生活场景,“采之欲遗谁”自然而然的引出离人的 思念之情,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营造出高洁清幽的意境。
2.对面落笔、主客移位。 所谓主客移位就是移情于景、移情于人的写法, 这是我国古典诗歌常用到的表现手法之一,也称“对写”,“对面落笔”。明 明是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作者却不直接描述,而从对方下笔,把深挚的情 思表达得婉曲含蓄。
3. 是过某种生活情景来抒写诗人内心的活动,抒情中带有叙事意通味。
巩固训练
1.名句默写。
(1)诗中写主人公还顾张望、感情痛苦到极点的 两句诗是:
(2)写主人公担忧此生不能与心爱的人相守相
聚,黯然神伤的两句诗是:
o
(3)诗中“ ,_
”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雅洁
的形象及清幽的意境。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