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 桂枝香·金陵怀古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 桂枝香·金陵怀古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17 17:5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桂枝香
金 陵怀古
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王安石
当历史遇见诗歌,便成就
了一类诗歌,名为“ 怀 古 诗 ”, 比如我们之前学过的《念奴 娇 ·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 怀古》,今天我们再来赏读一 首怀古诗 。
著名学家余世存:
历史是
中国人的宗教
林语堂却说:
诗歌是
中国人的宗教
素养目标
02
抓住意 象,体会意 境特点,体会作者 蕴含于词中的深 沉 感 情。
01
通过反复诵读,感
知内容,了解作者
"吊古伤今" 的 写
作手法。
03
品味本词的语言之 美。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
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 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 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仁宗庆历进士。他目睹时弊,曾给皇帝 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 富国强兵的政策,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 参知政事,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前后两度为相。因保守派的顽固
反对,变法并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 《临川集拾遗》等。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
王安石是具有多方面成就的杰出文学家。
散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逻辑严 密,辨理深透,笔力雄健,语言简练,奇崛峭拔。
诗,他是北宋四大诗人之一,其余三位是:欧 阳修,苏轼,黄庭坚。
他的词作不多,《全宋词》仅存词二十九首, 但能“一洗五代旧习”,不受前人绮靡风气影响。
杨提《古今词话》记载:金陵怀古,诸公寄调于《桂枝香》者三
十余 家,独介甫最为绝唱。东坡见之叹曰:" 此老乃野狐精也!"
概 天 分 之 殊 優
加 全 推 得 究 非 當 行 種 草
以 今 据 治
盆 末 花 而
偷 聲 滅 字
换 羽 移 宫 不 留
变 翰 樓 梓 行

论 通 信 指 位
常金光明
三去用一的用正中作
惟 携
染 翰
/
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王安石罢相,后退居金陵,
出任江宁知府,这首词是他在金陵的登高怀古之作。当时,宋王朝 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升平。其实在繁华的背后却是隐藏着种种的 危机。作者对宋朝君臣不思自强、上下偷安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弊端 有了深刻的了解,对国家的前途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这首词正是 在这种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通过对金陵(即南京)景 物的赞美和对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自己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 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
词牌名,又名"疏帘淡月"“桂枝香慢”。
此调为北宋新声,王安石《桂枝香 · 金陵怀 古》为创调之作。
词的题目。
金陵:今南京,为"三国吴、东晋、南朝宋、 齐、梁、陈”六朝古都。
怀古:追念古代的事情(多用为歌咏古迹的诗题)。
诗词形式:标题中一般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
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
怀 ” 等 。
结构内容:
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
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的诗。
怀
HUAl
GU
SHI
思古人
临古地
忆古事
抒情志
对比衬托、化用典故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虚实结合、借古讽今
以小见大、拟人或想象
借古伤己:对比失落、同病相怜、怀才不遇
借古伤今:昔盛今衰
借古讽今:揭露昏庸、奢侈淫逸或警示君王
缅怀先贤:表示敬仰
理性评史:启迪后人
怀
I 古

SH
GU
手法 情感
HUAI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 chéng)
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zhào) /残阳里,背/西风,酒旗 /斜 矗(chù) 。彩舟/云淡,星河/鹭(lù)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干古/凭 高/对此,漫嗟(jie) / 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 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桂枝香 ·金陵怀古
登高望远,金陵晚秋,雄伟壮丽
下 阕
怀古抒情,借六朝旧事告诫世人
金陵之景
怀古之情
赏景
品 情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
> 点明事件(登临)、地点(故国)、时 令(晚秋) 和天气(初肃)。
>" 登临送目"总领上片写景;
> "故国"点题( 金 陵 ) ,为下片的怀古埋下伏笔; > "晚秋"和“初肃"共同营造"悲秋”的氛围,
为下文的写景抒怀奠定感情基调。
1.比喻:贴切、形象、逼真、明丽
澄江静如练
化用诗句 → —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 千 里”二字,上承"登临送目",下启“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的大全景 扫描,景象开阔高远,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
奔腾干里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
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练 :白色绸缎,写出江水之纯净、澄澈。
簇 :箭头,写出山峰之陡峭、峭拔。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赏析上阙
远景 静景
2.用典:
手 法
电 申
西 风 :照应上文的“晚秋 ”。
在斜阳的余晖中,江面上干船万帆来来往往,酒楼 上悬挂着的卖酒的招牌在西风中飘扬着。
远近结合:远观长江、山峰,近看归帆、酒旗。
动静结合:澄江、翠峰是静景,西风、酒旗是动景。
棹:划船的一种工具,形似桨,代指船。
残阳:补叙登临的时间,是在傍晚。
归帆去棹残阳里,
背西风,酒旗斜矗。
近观动景
华丽的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
这清丽的景色就是丹青妙笔也难描画。
化用诗句《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彩 舟 :画船、兰舟。船的美称。星 河 :本指银河,这里指长 江。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
画图难足。
>这首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运用比喻、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色彩对
比等手法( 手 法 ),
> 通 过 对长江、翠峰、船只、残阳、酒旗、彩舟、星河、白鹭等景物 ( 意 象 )的描绘,
>描绘了金陵一带壮美的江山和风帆来往、酒旗飘扬的繁荣景象( 景 象 ),
>勾勒了一幅壮丽而又略带萧瑟的金陵晚秋图( 意 境 )。为下片抒 情做
了铺垫 。
总结上阙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念往昔:回忆过去
门外楼头:用 典:杜牧的《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
遥想当年,人们在此地竞逐繁华。可叹隋兵来到了门外,陈
后主和妃子们还在楼头寻欢作乐,亡国的悲恨一代代地继续。
作用:这四句由写景转入怀古,并引发对六朝兴亡的感 慨之情。往昔六朝统治者竞逐繁华,作者举了陈后主和 其宠妃张丽华的例子,他们的奢侈生活使得国家灭亡, 而且亡国的悲剧还在接续发生。
谩,通“漫”,徒 然。
千古后人,凭高吊古,纵观干百年的历史,对亡国者的 耻辱,只能徒然慨叹而已。
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叹朝代的兴亡, 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站不到应有高度,也就很难从六 朝的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的教训。干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 不过都是空发兴亡感慨。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干古凭高对此,
谩嗟荣辱。
谩嗟荣辱:枉自感叹兴亡的荣耀和耻辱。
六 朝 :指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 个
朝代。它们都建都金陵。
凝 :凝结,引申为一直。
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 烟惨淡、绿草衰黄。
借景抒情,借“寒烟、衰草”寄惆怅心情。六朝旧 事随着流水逝去了,如今除了眼前的一些衰飒的自 然景象,更不能再见到什么。
流露出作者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情绪, 抒发悲叹之情。
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
后庭遗曲。
到如今歌女还不知亡国之恨,时时唱着那《玉树后庭花》的曲子。
商 女 :用 典: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至今、时时:是 为 了让统治者对这种导致六朝覆亡的
那种奢靡、荒淫的生活有所改变,让悲剧不再重演!
后庭:用 典:指《玉树后庭花》,被看作是亡国之音, 是荒淫误国的代名词。
这首词的下阕怀古抒情,运用典故(化用历史故事、化用
诗 句 )的手法,对六朝统治者因竞逐豪奢而导致相继败亡 的历史,发出了深深的感叹,借古讽今。词人对宋朝君臣 不思自强、上下偷安的政治局面和社会弊端有深刻的了解, 对北宋王朝的前途更是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
下片抒发的这种悲愤的情感与上片的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 上片的秋景凄凉萧瑟为为下片抒发悲愤之情做了铺垫;
>上片秋景中流露出作者对金陵江山的热爱之情,属于乐景,
不忍心这样的美景有朝一日像六朝那样繁华流尽,属于哀
情,所以景和情之间构成了反衬,是乐景衬哀情。
气初肃”,色彩绚丽,风光秀美,画面开阔,气势
恢宏;下阕追古思今,叙议结合,运用典故,写出 了 六 朝 的 衰 亡 ,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 的担忧,透露出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本词上阕写登高远望之景,虽为深秋,但"天
怀古伤今
免蹈覆辙
立意高远
奋起变革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桂枝香 · 金陵怀古》 一词中,"干里澄江似练,翠 峰 如 簇" 两 句 , 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深秋时节金陵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
(2)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怀古》中,“至 今 商 女,时 时 犹 唱
后 庭 遗 曲"化用了杜牧《泊秦淮》的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后庭花。"
(3)《桂枝香 ·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
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是:六 朝 旧 事 随 流 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南乡子[注]
王安石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 古 丘 。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 自 流 。
【注】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时所作。
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金陵是六朝古都,词的前两句就是在盛赞它的繁华。“自古”二字点明金陵作为帝都时 间之久,"佳气"则指帝王之气。
B.上片的末句借用了李白的诗句。这里的“晋代”指的是东晋;“衣冠”原指衣服和礼帽, 这里借指达官贵人、社会名流。
C. “恣行”即随意走动,写词人的悠闲自在。“回头”一语双关,视角由楼内转向楼外, 又从历史回忆过渡到眼前现实。
D.词的最后一句以景结情,以“空自流”的长江之水的无情,来衬托词人内心之有情,扩 大了词的意境,丰富了词的意蕴。
解 析 :C项,“写词人的悠闲自在”错误。“绕水游”是排遣心中的愁绪或不平事的一种办 法,在这里,词人借这种典型的动作来表现内心的无边愁绪。好在这种“绕水游”并不受 外在任何事物的限制,可以“恣行”,随意地到处走走。但是,这是一种无奈的自由。
3.本词与《桂枝香 ·金陵怀古》均为金陵怀古之作,请分析两首
词的怀古之情有何不同。
答案:①《南乡子》把六朝兴盛与衰亡的历史看作人生一梦, 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怅然之情,作者借咏史抒发退隐后的孤寂之 感。②《桂枝香 ·金陵怀古》借古讽今,借六朝竞逐豪奢相继灭 亡的历史,劝谏当朝者奋起变革,切勿重蹈覆辙,表达了对政 局的关心。
解析:《南乡子》上片怀古,盛赞六朝古都金陵的繁华。金陵
自古以来是帝王居住的州城,郁郁葱葱、气象万干;四百年的 繁盛如今变成旧梦,东晋显赫一时的名士高官也早已入土作古, 这历史的沧桑使人悲愁。末句“晋代衣冠成古丘”借用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中的名句,表达的是作者面对古都金陵而产 生的昔盛今衰的怅然之情,作者借咏史抒发退隐后的孤寂之感。
《桂枝香 ·金陵怀古》下片怀古抒情。“念往昔”一句,由登临所见自然过渡到登临
所想。“繁华竞逐”涵盖干古兴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的纸醉金迷的 生活。紧接着一声叹息,“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悲恨相续”是指其后的统治 阶级不以此为鉴,挥霍无度,沉溺酒色,江南各朝,覆亡相继,遗恨之余,嗟叹不已。 “干古凭高”二句,是直接抒情,凭吊古迹,追述往事,抒发对前代吊古、怀古不满 之情。"六朝旧事”二句,化用典故,借“寒烟衰草”寄惆怅心情。更可悲的是 " 至 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融合了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 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此句抒发了词人深沉的感慨:不是商女忘记了亡国之恨,是 统治者的醉生梦死,才使亡国的靡靡之音充斥在金陵的市井之上。借六朝竞逐豪奢相 继灭亡的历史,劝谏当朝者奋起变革,切勿重蹈覆辙,表达了对政局的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