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阅读专题训练】考点11 修辞手法的作用—统编版2025年小升初语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升初语文阅读专题训练】考点11 修辞手法的作用—统编版2025年小升初语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9.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17 15:2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小升初语文阅读专题训练
考点11 修辞手法的作用
常见问法:
某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有什么作用
万能公式:
①它本身的作用;②结合上下文。
1、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XX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2、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相如生,逼真)
3、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群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赋有形象感。
4、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群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5、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
6、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阅读精练:
一、阅读下面的民间故事,完成练习。(11分)
春天从地里细细长出来
①早晨,去花坛看二月兰,稀疏几枝,顶着紫红小花苞,未如去年一样繁茂,却见地里长了细细密密的碎米荠,开极细小的白花,纤柔,成片,铺满了狭长的花坛地面。
②起初,我并不知道这些野草叫碎米荠。大概就是荠菜吧! 我想。看它开的花,极似荠菜花。后来见到真正的荠菜,才发现两者的花虽然很像,但是叶子不一样,碎米荠叶片有2~5对扁圆形的小叶,荠菜的叶片则为大头羽状。更明显的是果不同,碎米荠是线形的长角果,荠菜结的果,是心状三角形。
③碎米荠和荠菜,都是春天的信使,它们密密齐齐从地里冒出来,让我知觉,果然是春天到了。仿佛一夜之间,世界被唤醒了,又像被画家的笔泼了一层浅浅嫩嫩的绿颜料,万物从懵懂中苏醒。
④早在半个月前浇水的时候,发现木槿的枯枝上有许多极小的芽尖冒出。从入冬开始,木槿就掉光了叶子,之后整个冬天就剩几根苍白的光杆子,以为它死了,如今看到光杆子上这些小绿芽,突然有种失而复得的惊喜。
⑤那棵顶天的紫薇树,曾在一月的大雪中银装素裹,不知什么时候,也披了许多细细密密的小叶子,好像忽然间从一个清瘦苍黄的老人转身变成一个活泼跳动的少年,生命的活力,滋滋从这茂密的嫩叶里生发。
⑥这几天在露台上,每天都能看到这些细小的变化,仿佛看到初生的婴儿一天天生长。心也每天跟着鲜活起来。
⑦早晨沿着山脚跑步时,发现山沿峭壁上,不知什么时候,铺开了一层绿毯似的草,纤嫩的草茎簇拥着,从石壁底下,比赛似的齐齐往上长,就连水泥扶栏上的铁锈丝上也泛出了星星点点的绿色,仔细看,原来是缠着的枯藤醒了。
⑧春天,万物悄悄发出微微光泽,然你若不停下急匆匆的脚步,蹲下来细细观察和感受,很快便会错过这些惊喜。因为它们和时间一样,稍纵即逝。
1、请你用“ ”画出一处体现作者连续观察的句子,用“ ”圈出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词语。(2分)
2、阅读文章,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表达。(5分)
(1)碎米荠和荠菜的共同点是 ,下列图片中属于碎米荠的是( )(多选)。(2分)
(2)画“ ”的句子运用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 , 表达了作者 。(3分)
3、“铁锈丝”为什么会泛出星星点点的绿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纤嫩的草茎长到了铁锈丝上,因此铁锈丝泛出了绿色。
B.铁锈丝在生机勃勃的绿草的映衬下,好像有了绿意。
C.“铁锈丝”其实是枯藤,“绿色”是枯藤长出的绿叶。
D.春天给万物带来了光泽,连铁锈丝也不例外。
4、阅读文章,说一说作者是如何展现“春天从地里细细长出来” 的。(2分)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8分)
雅舍(节选)
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留空隙,雨来则渗如滴漏。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
“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粱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
“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 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棹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地承认,我“没有法子”。“没有法子”一语是被外国人常常引用着的,以为这话最足代表中国人的懒惰隐忍的态度。
其实我对付鼠子并不懒惰。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门户关紧,而相鼠有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试问还有什么法子 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 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虱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米,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否住在“雅舍”!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素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1、读完短文可知,“雅舍”,虽以“雅”取名,实际上是一间 。(1分)
2、“雅舍”的特点有( )。(多选)(2分)
A.结构简陋,不蔽风雨 B.位置荒凉,坡陡难爬
C.隔墙传声,鼠蚊肆虐 D.月光送寒,大雨送泥
3、在画“ ”的句子中用“ ”圈出大雨滂沱时“雅舍”屋顶变化的词语。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将屋顶崩裂生动地比作 ,可见短文语言的风趣。(2分)
4、用“ ”画出文中你认为最幽默的一句,并说说它的妙处。(3分)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0分)
赶花的人
初夏季节,我因公到了陵山。这儿槐花盛开,香气醉人。我踏着崎岖的山路,进入
了宁静的槐树林。
没走多远,我眼前竟出现了一个繁忙的世界。只见成群的蜜蜂在树旁、花间飞来飞
去。我停下脚步不敢上前。忽然听到有人招呼: “同志,有事啊 别怕,它们正忙着呢,顾不上蜇人。”
原来,说话的是一位养蜂人,他告诉我:“这生灵很有觉悟,一到花期就拼命干,一
只工蜂在采花期顶多活五十来天,连喘口气都舍不得,哪有工夫蜇人。”
在一排排蜂箱的不远处,我看到了养蜂人的“家”。在低矮的窝棚里,堆放着一卷简
单的行李,摆着几件工具和炊具,仅此而已。他们就是这样风餐露宿地在为人们酿造着纯洁、芳香的蜜啊!
我禁不住问: “等槐花谢了,你们就该回家了吧 ”
“不,我们和蜂儿一样,一年四季哪儿开花就往哪儿赶,一茬接一茬……”“那几时
才歇呢 ”
“秋凉。可蜂歇人不歇,得再做出门的准备。腊月一到,就得往南方走……就这么
马不停蹄,走南闯北。”
养蜂人的话像一股清泉,渗透了我的心田……我猛地想起了自己的工作,便匆匆地
告别了养蜂人,又继续赶路了。
( )我和那位像蜜蜂似的养蜂人只是短短地交谈了几句,( )他却给我留下
了终生难忘的印象。
1、根据提供的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2分)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 )
形容山路不平,也形容处境艰难。 (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1分)
3、用“ ”画出描写养蜂人的“家”的句子。(2分)
4、“养蜂人的话像一股清泉,渗透了我的心田……”这句话运用 的修辞手
法,把 的话比作 ,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3分)
5、养蜂人为什么使“我”终生难忘 ( )(2分)
A.养蜂人认真工作,坚守岗位的态度使“我”终生难忘。
B.养蜂人的生活太艰苦了,长年风餐露宿,使“我”终生难忘。
C.养蜂人像蜜蜂一样给人们酿出了纯洁、芳香的蜂蜜,使“我”终生难忘。
D.“我”从养蜂人身上看到了他们为人们日夜辛劳、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使
“我”终生难忘。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3分)
材料一:
生机
①去年除夕夜买的一球水仙花,养了两个多月,直到今天方才开花。
②今春天气酷寒,水仙花又在我家遭了好几次灾难,生机被阻抑了。
③第一次遭的是旱灾。它于去年除夕到我家,我特意跑到瓷器店去买了一只纯白的瓷盘来侯养它。可是它们结合不到一个月,就要别离,为的是我要到石门湾过阴历年,可不知如何把这水仙花带回去。工人阿毛提议:“水仙花拔起来装在饼干箱里,携上车,到家不过三四个钟头,不会旱杀的。”于是,水仙就坐在饼干箱旅行。回到家,大家纷忙得很,我也忘记了水仙花。三天之后猛然想起,连忙取出一看,绿叶憔悴,根须焦黄。阿毛却说:“不要紧。”立刻把它供养在水仙花盆中,又放些白糖在水里。幸而过了几天它又欣欣向荣了。
④第二次遭的是水灾。家里的水仙花盆中,原有许多色泽美丽的雨花台石子。有一天早晨,孩子们说石子里都是灰尘,需要洗刷,于是他们把水仙花拔起,暂时养在脸盆里。
⑤直到晚上,阿毛发现水仙花横卧在脸盆中,浑身浸在水里,绿叶已浸得发肿,发黑了! 阿毛忙用小石子给它扶持,坐在水仙花盆中,过了几天,竟又开始发绿了。
⑥第三次遭的是冻灾。水仙花回到我的寓中后,总不开花。阿毛说:“不晒太阳的缘故.”就搬到阳台上,请它晒太阳。今年春寒殊甚,阳台上虽有太阳光,同时也有料峭的东风,使人立脚不住。所以人都闭居在室内,从不走到阳台上去看水仙花。
⑦直到次日清晨,阿毛叫了:“昨晚水仙花没有拿进来,冻杀了!”一看,水仙花的鳞茎冻得像一块圆圆、白白的石头,叶子冻得像许多绿绿的翡翠条。惋惜,赶快拿进来。阿毛说:“索性拿到灶间里去,暖些,我也可以常常顾到。”垂死的水仙花就被移到灶间。
⑧自从移入灶间之后,叶子渐渐抬起头来,花苞渐渐展开。今天花儿开得很好了! 我见了心中大快。此大快非仅为水仙花。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重遭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 材料二:
1、水仙花每次遭遇灾难后是如何恢复生机的 根据材料一内容,仿照示例完成练习。(2分)
遭受的灾难 恢复生机的方法
第一次 旱灾 把水仙花放进花盆,又放了些白糖在水里。
第二次
第三次
2、材料一第③自然段中的“供养”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 ,这个词写出了作者对水仙花的 。(2分)
3、材料一第⑥自然段中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不包括( )。(2分)
A.渲染了寒冷的气氛。 B.交代了人都闭居在室内的原因。
C.为下文写水仙花受冻做铺垫。 D.表现了水仙花的娇贵脆弱。
4、材料一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 。(2分)
5、结合材料一和画面内容为材料二的画作写一段解说词。(3分)
6、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谈谈你获得了什么启示。(2分)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5分)
挥手之间[注]
方 纪
①一辆延安人都熟悉的带篷子的中型汽车正转过山嘴,朝飞机场驶来。立刻,人群像平静的水面上卷过一阵风,成一个整体地朝前涌去。接着,又停下来;正当汽车站住,车门打开的时候,机场上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②主席走下车来。和平日不同,穿一套半新的蓝布制服,头戴深灰色的盔式帽。整个装束,完全是像出门做客一样。这立刻引起了人们一种深切的不安和离别的情绪;眼泪不由得涌了出来。如今,主席穿上做客的衣服,要离我们远去了,他不顾个人安危,为国家为民族,亲自去重庆谈判。
③一霎时,人们心里像海上波涛般起伏汹涌。千百双眼睛,热切地投向主席身边。主席在汽车边站定,目光平视,望着全体送行的人,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的脸,好像所有在场的人,他都看到了。他眼睛里露出一种亲切的、坚定的微笑,向人们点了点头。
④站在前面的中央的同志们,迎上前去。主席伸出他那宽大的手掌,和大家一一握手道别。主席的脸色是严肃的,从容的,眼睛里充满了无限的关切和鼓舞之情。然后,他又停下来,望着所有送行的人,举起右手,用力一挥,便朝停在前面的飞机一直走去。
⑤机场上人群静静地立着,千百双眼睛跟随着主席高大的身形移动,望着主席一步一步走近了飞机,一步一步踏上了飞机的梯子。
⑥这一会儿时间好长啊! 人们屏住了呼吸,一动不动地望着主席的一举手,一投足,直到他停住脚步,回转身来,又向着送行的人群。
⑦人群又一次像疾风卷过水面,向着飞机涌了过去。主席站在飞机舱口,取下头上的帽子,注视着送行的人们,像是安慰,像是鼓励。人们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的心情,只是拼命地一齐挥手,像是机场上蓦地刮来一阵狂风,千百条手臂挥舞着,从下面,从远处,伸向主席。
⑧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但是举得很慢很慢,像是在举起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地,一点一点地,举起来,举起来;等到举过了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止在空中,一动不动了。
⑨飞机的发动机响了,螺旋桨转动起来。随着这声音,人们的心猛烈地跳动,人们的眼睛一刻也不离开这架就要起飞的飞机,任凭螺旋桨卷起了盖地的尘沙,遮住了人们的眼睛。这架飞机该有多大的重量啊! 它载负着解放区人民的心,载负着全中国人民的希望,载负着我们国家的命运!
⑩飞机转了弯,奔上跑道,升到空中,然后向南飞去。人们还是仰着头,目光越过宝塔山上的塔顶,望着南方的天空,久久不肯离去。
【注】:1945年8月,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国民党政府迫于国内外反对内战,一致和平的舆论压力、三次电邀毛主席到重庆和谈国内事宜。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毛主席选择以身犯险,前往重进行和平谈判。
1、选文写了毛主席登机前的哪几个场面 (3分)
迎接主席→ →准备登机→ →
2、阅读第⑦⑧段,说说选文是怎样描写群众与主席互相挥别这一场面的。(5分)
选文通过“多点罗列、点面交织”进行场面描写。先写主席站在飞机舱口,
,这是 的描写;再写人们对主席挥手,“千百条手臂挥舞着”的场景,这是对 的描写;最后又回到主席身上,详细写 ,也是 的描写。这种“多点列、点面交织”的场面描写方法,使得描写内容更丰富。
3、选文中有两处描写人群的句子很典型。请结合加点字词,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这两句话达的情感。(4分)
A:人群像平静的水面上卷过一阵风,成一个整体地朝前涌去。接着,又停下来。
B:人群又一次像疾风卷过水面,向着飞机涌了过去。
这两句都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由“像平静的水面上卷过一阵风”可知选文将 比作 ,体现出群众想要见到主席的 心情,反映出人民对主席的 ;从“像疾风卷过水面”可以看出由“风”到“疾风”的变动,“疾”字写出
,体现出主席临走前,人民心中 ,从而突出人民对主席 的情谊。
4、有人认为选文题目中的“挥手”主要是指“送别人群为毛主席送行时的挥手”,也有人认为文题目中的“挥手”主要是指“毛主席向送别人群告别时的挥手”,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发你的见解。(3分)
六、用较快的速度默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10分)
南极洲简介
①南极洲是位于地球最南端的一片大陆,上面覆盖着一层可能厚达几千米的冰。南极洲是全世界最寒冷、最干燥、平均海拔最高和风最强的洲,很少有人整年住在那里。科学家会在那里短期停留,住在特别建造的研究站里。
②南极洲寒冷得让你无法想象。每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是南极洲的暖季,即使是在最暖的一月,平均气温也在零度以下。南极洲在每年四月至十月的寒季,温度最低可以低到零下89℃,在这么冷的情况下,把一杯煮沸了的水泼向空中,它在落到地面之前,就已经结冰了。有时候,科学家还要用冰箱帮样本保温呢!
③南极洲的企鹅比其他鸟类都多。它们不会飞,但会用短翅膀游泳,是游泳健将。在地面上,它们挺着身子摇摇摆摆地走,或一小步一小步地跳。企鹅有很多相互重叠的羽毛,加上绒毛和厚脂肪层,能抵挡强风、水和低温。
④南极洲的严寒、狂风、冰雪是极为不利的自然条件,但它却是一块“宝地”。这里有十分丰富的地下宝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沉睡千万年的南极洲已被人们唤醒,许多国家在这里建起了科学考察实验站。
1、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方,对南极洲描述正确的是哪一项 ( )(2分)
A. 最干燥、云最多 B. 最潮湿、风最强
C. 风最强、最干燥 D. 云最多、平均海拔最高
2、企鹅用短翅膀做什么 ( )(2分)
A.飞行 B.游泳 C.为小企鹅取暖 D.挺着身体走动
3、阅读第②段中画“ ”的部分,这样介绍的作用是什么 ( )(2分)
A.具体说明了南极洲在寒季最冷的时候有多冷。
B.具体说明了人们在南极洲是怎么喝水的。
C.准确写出了南极洲的水是如何结冰的。
D.突出了科学家们在南极洲工作十分艰难。
4、下列关于南极洲的企鹅的信息,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2分)
A. 它们会飞,还是游泳健将。 B. 在地面上,它们会走也会跳。
C.它们身上有羽毛、绒毛和厚脂肪层。 D.在南极洲,企鹅比其他鸟类都多。
5、请你根据短文内容,想象一下科学家们在南极洲工作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至少写两点)(2分)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1分)
西湖漫笔(节选)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销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茵茵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埂,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
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事事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祥鲜,那祥亮,柳枝儿一摆,似乎瞪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1、文中加点的词语“绿茸茸”与“绿茵茵”能否调换 为什么 (3分)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种修辞手法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3分)
3、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苏堤和花港的録,请简要概括这丽种绿的特点。(2分)
①苏堤的绿: ;
②花港的绿: 。
4、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间,宋璞笔下的“绿”,又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 (3分)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2分)
三峡之秋
①时令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色,是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显现的。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②早晨,透明的露水闪烁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了,露水消逝,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③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气息。
④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谷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谷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带子。
⑤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⑥也许由于这里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过于狭小,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也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宛若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直立的深深谷壑(hè),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下来。
⑦这一天,正是中秋。
1、作者是按 顺序来描写三峡在 这天的景色变化的。(2分)
2、第①段中画“ ”的句子分别通过 和 (感官)对三峡秋天的 和 两方面进行了描写。(2分)
3、仔细阅读第②~⑤段,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
时段 描写方法 三峡特点
早晨
中午
下午(黄昏) 静态、动态
夜 静谧
4、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5、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参考答案
一、1、这几天在露台上,每天都能看到这些细小的变化,仿佛看到初生的婴儿一天天生长。 细小
2、(1)开细小的白花 ②③
(2)比喻 紫薇树发芽长叶时的生机 对植物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C
4、①将不可捉摸的春天化为具体可感的植物,从植物的生长变化体现春天的到来。②作者着眼于植物细小的变化,通过“细小的花”“细密的叶”“浅嫩的绿”表现了植物迸发出的生命力,从而展现了“春天从地里细细长出来”。
二、1、破房子 2、ABCD
3、
4、示例:在别处蚊子早已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米,但是我仍安之。 这句话把蚊虫叮咬的包比作玉米,生动形象地把蚊虫叮咬这么痛苦的事情说得很幽默,体现出作者怡然自得的情趣。
三、1、风餐露宿 崎岖
2、虽然;但是
3、在低矮的窝棚里,堆放着一卷简单的行李,摆着几件工具和炊具,仅此而已。
4、比喻养蜂人清泉养蜂人的话使“我”受到启发
5、D
四、1、水灾阿毛用小石子扶持水仙花,让它坐在花盆中。 冻灾 把水仙花移到灶间。
2、供奉安置 重视与喜爱
3、D
4、比喻 把受冻的水仙花的鳞茎比作一块圆圆、白白的石头,把它的叶子比作许多绿绿的翡翠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它被冻的时间很长,遭受的冻灾严重,表达了作者对水仙花受冻的担忧之情
5、一只蜻蜓飞向一株从砖缝里钻出来的新苗,新苗和蜻蜓勾画出一种静态与动态的生命,相互辉映,使人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
6、示例:①正如水仙花在遭遇三次灾难后重新活了过来,新苗在砖缝间也努力生长,只要生机不灭,万事终有成功的一天。2在遭受挫折时,只有保持希望,奋力拼搏,才能获得成功。
五、1、握手道别 挥手告别 目送主席
2、注视人们, “点” “面” 主席挥手的动作 “点”
3、比喻 人民群众向席涌去的行动 风卷过水面 迫切 爱戴;
风的急速和猛烈 愈发不舍,愈发担忧, 热烈而深厚
4、我认为“挥手”既指人们送别毛主席,也指毛主席向人们告别。在彼此的挥手中,彰显毛主席与人民之间深厚的情谊,体现了人民对祖国和平的渴望和对毛主席的不舍之情,也显了毛主席一心为国为民的精神。
六、1、C
2、B
3、A
4、A
5、①可能会因为强风出不了门;②可能会产生高原反应。
七、1、不能调换。因为用“绿茸茸”才能写出青苔的碧绿而稠密。用“绿荫荫”才能写出苏堤树木的繁茂。
2、拟人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临之快速和勃勃勃生机,仿佛听到了它的脚步
声。
3、富有意趣(情趣)的美
富有生命力的美
4、这一段文字描写了作者雨中去灵隐寺的路上感受到的“绿”,通过参天
的古木、层叠的树木和小径旁的青苔突出了山路的清幽。在细雨的润泽下,山道上所有的绿色都显得更加鲜亮、纯净。
八、1、时间 中秋
2、视觉 嗅觉 颜色 气味
3、描写方法:静态 动态 静态、动态 三峡特点:明丽 热烈 宁静
4、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将“月光”比作“瀑布”“素锦”,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峡谷中月光的清冽与美好,突出了三峡秋夜之美。
5、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秋天的美丽景色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