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楚初中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题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荆楚初中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题卷(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20 09:4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湖北省荆楚初中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学校开展以“悠远荆楚、大美湖北”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黄鹤楼是研学第一站。小雨和小雯设计了一些语文小活动,请你来参加。
1.(2分)小雨想为同学们朗读相关诗文,请你选出朗读处理不恰当的一项。
A.小雨注意到文章中有几个易读错的字,他这样读:“站在五楼俯瞰(kàn),荆楚大地尽收眼底。浩渺的长江、雄伟的大桥、高耸(sǒng)入云的电视塔、繁华的老街……”
B.小雨想读出对黄鹤楼的赞美,他这样处理重音:“在苍茫的天空中挺拔起伟岸的身姿,以气吞云梦之势屹立于长江之畔。”
C.登上黄鹤楼,小雨心情愉悦,不禁吟诵道:“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表示停,“∧”表示连)
D.小雨游目骋怀,不禁被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吸引,他这样处理诗歌朗读节奏: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2分)同学们玩填字游戏,小雯写了个“昔人已乘黄鹤去”的“昔”字,请你加上合适的偏旁组成不同的汉字并填入相应括号中。
A.手足无□ B.东挪西□
C.□时如金 D.味同嚼□
3.(2分)小雨欣赏着黄鹤楼上的楹联,他觉得其中一副对联中“心头”“眼底”两个词值得推敲。请你将这两个词还原到对联中。
上联:三镇风光来
下联:千年云鹤在
4.(3分)随着时代的发展,研学旅行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各地研学旅行活动蓬勃发展,有关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小雯在阅读新闻时,发现以下新闻标题或内容表述不正确,请帮她找出并改正。
①某报刊新闻标题:研学游延续火爆形势订单量暴增175%。
②某报刊新闻内容:最近前来报名并咨询研学旅行的人数持续攀升。
③某公众号文案: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修改:①


5.(8分)古诗文情境默写。
翻开八年级上册课本,驻足就能感受“爱国忧民”的赤诚之心,俯身便能听到“报国建功”的铿锵之音:
曹操用“烈士暮年, ① ”(《龟虽寿》)表明老而弥坚、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李贺用“报君黄金台上意, ② ”(《雁门太守行》)抒发将士誓死报国的忠心;刘桢用“ ③ ?松柏有本性”(《赠从弟(其二)》)勉励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杜甫用“ ④ ,恨别鸟惊心”(《春望》)移情于物,抒发忧国思亲之情;杜牧用“ ⑤ ,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表达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曹植的“柴门何萧条, ⑥ ”(《梁甫行》)以动物的自在反衬边地人民生活环境的恶劣和内心的恐惧不安;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认为,一个国家常常会走向衰亡的原因是“ ⑦ , ⑧ ”。
6.(3分)班级正在筹划“好书共读,文化共建”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1分)同学们挑选了一句名言,作为班级励志墙贴。请用楷体将这句名言抄写一遍。
剑锋出磨砺 梅馥发苦寒
(2)(2分)我国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人享有平等、高质量的教育机会。学习委员搜集了一些数据,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其中一组统计数据如下表,请简要概括其主要信息。
2018—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录取人数及录取率统计表
年份 报名人数(单位:万人) 录取人数(单位:万人) 录取率
2018 975 790.99 81.13%
2019 1031 914.9 88.74%
2020 1071 967.45 90.33%
2021 1078 1001.32 92.89%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两则批注(7~8题)。(4分)
长安春望
[唐]卢纶[注]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天宝末年举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7.(2分)批注一:炼字传神。“闲”字运用 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草的 ,反衬诗人内心的愁苦。
8.(2分)批注二:融情于景。从尾联的“ 、 ”等字,可读出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孤寂无依的惆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4分)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A)?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孟子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①(B)。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②(C);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节选自《孟子·尽心上》,有删改)
【注】①嚣嚣:自得的样子。
②得己:这里指坚守自己的操守。
9.(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岂不诚大丈夫 参考今义(诚然、诚不可欺)
(2)与民由之 语境推断(联系上下句)
(3)得志,泽加于民 查阅词典(①沼泽,湖泽;②雨露;③加恩惠于人。)
(4)穷则独善其身 参考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10.(2分)将“焉”“矣”“哉”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
A.( ) B.( ) C.( )
11.(2分)请为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往 之 女 家 必 敬 必 戒 无 违 夫 子 !
12.(2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13.(4分)甲乙两文都出自《孟子》。甲文孟子反驳景春的观点时,先运用 论证,一针见血地指出公孙衍、张仪等行的是“妾妇之道”,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何谓大丈夫;乙文则主要运用道理论证,阐述了“ ”的主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7分)
材料一: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拉架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开头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无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选自茅以昇《中国石拱桥》)
材料二:石拱桥圈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力学的规律往往和美感的规律相拍合。
材料三:港珠澳大桥为三座大跨度钢结构斜拉桥,连接珠海、香港、澳门人工岛三个地区。大桥采用了“桥、岛、隧三位一体”的建筑形式,全程段呈S形曲线,既能缓解司机驾驶疲劳,还能提升建筑美观度。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建设前后创新项目超过1000个,形成63份技术标准,创造600多项专利(中国国内专利授权53项),形成了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具有划时代意义。首先,其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体现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其次,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再次,极大缩短了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促进了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等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和配置,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材料四:进入高铁时代后,桥梁工程的更多优势逐渐凸显。平原地区的高铁,大量运用桥梁代替普通铁路的路基,“以桥代路”每千米可少占地约43亩,列车调整运行对线路条件要求较高,通常需要较大的曲线半径,要与一些地面无法绕避的障碍物进行交叉,而桥梁则能够成功跨越它们。同时结合城市规划,还能够减少对城市空间的分割,高铁桥梁大量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性能稳定,减少了后期维修养护的工作量。
(选自《中国青年报》)
材料五:改革开放40年,中国桥梁建设投资逐年增加,中国桥梁实现了从追赶到跨越的梦想。如何建好、管好、维护好桥梁,特别是早期建成的桥梁,如何提升桥梁的安全性、耐久性和使用功能已成为桥梁工程界的巨大挑战。
(选自《中国新闻网》)
14.(2分)选文是以“桥”为主题的几则相关材料,选出对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 )
A.“材料一”中的“创造性的设计”有四:省石料、重量轻、过水量多、冲击小。
B.“材料三”第三段作者运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有“首先”“其次”“再次”等语言标志。
C.“材料四”的段落结构是“总说——分说——总说”。
D.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造桥梁的材料也在不断地变化。从选文看,最早采用石料建桥,而如今采用钢筋或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建桥。
15.(2分)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石拱桥的“和谐美”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16.(3分)阅读“材料四”和“材料五”回答:平原地区的高铁为什么大多数都建在桥梁上?你认为今后桥梁工程技术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0题。(12分)
长大的第一级阶梯
安 宁
①那时我读高一,刚从一所普通中学转到重点高中。我走进教室的时候正是课间,老师在混乱嘈杂中简单介绍了几句,便让我坐到安排好的位子上。没有人因为我的到来而停止喧哗。
②我突然有些惶恐,像一只小动物落入陷阱,怎么也盼不来那个拯救自己的人。而蓝,就是在这时回头,将一块干净的抹布放在我的桌上,微微笑道:“许久没有人坐了,都是灰尘,擦一擦再放书包吧。”我欣喜地抬头,蓝正歪着头俏皮地看着我。
③第二天做早操的时候,我偷偷将一块奶糖放到蓝的手中,蓝笑着剥开来,并随手将漂亮的糖纸丢在地上。我是在蓝走远了才弯腰将糖纸捡起来,细心地抚平,放入口袋。
④蓝是个活泼外向的女孩,身边总有许多朋友,其中一些来自外班甚至外校。他们在一起像快乐的青春组合,我这样素朴平淡的女孩,似乎永远无法介入。
⑤明明知道无法进入,但想要一份友情的欲望,强烈地推动着我。我犹如一只想要靠近蓝天的蜗牛,一点点向耀眼明亮的蓝爬去。
⑥我将所有珍藏的宝贝送给蓝,邮票、书、信纸、发夹、丝线、纽扣。我成绩平平,不能给蓝学习上的帮助;我歌声不悠扬,不能给作为文娱委员的蓝增添丝毫光彩;我还笨嘴拙舌,与蓝在一起会让她觉得索然无味。我什么都不能给蓝,除了那些不会说话且让蓝并不讨厌的宝贝。
⑦起初,蓝都会笑着接过,总是随意地将它们放在桌面上,或者顺手夹入某本书里。她甚至将一个可爱的泥人压在一摞书下。那个泥人是我生日时爸爸从天津专程给我买来的。它在我的手中半年了,依然鲜亮如初,衣服上每一个褶皱都清晰可见。可是,我却在送给蓝之后的第二天,发现它已经脱落了一块颜色。记得当时我的心像被用针扎了一下地疼痛。我小心翼翼地提醒蓝,这个泥人是不经碰的。蓝恍然大悟般地,这才将倒下的泥人扶正了,又回头开玩笑道:“嘿,没关系,泥人没有心,不知道疼呢!”
⑧这个玩笑却让我感伤了许久,我就像那个泥人,满心欢喜地站在蓝的书桌上,等着她爱抚地注视我一眼,可是,蓝却漫不经心地,像扫掉尘土一样,将我碰倒在冰冷的桌面上。且长久地忘记了我的存在。
⑨我只期望自己十分的努力,可以换来蓝至少一分的友情。依然记得那个春天的午后,我将辛苦淘来的一个漂亮的笔筒送给蓝。蓝正与她的几个朋友说着话,看我递过来的笔筒,便高高举起来朝她的朋友们喊:“谁下课后帮我去买巧克力,我便将这个笔筒送给谁!”几个女孩纷纷举起手,去抢那个笔筒。
⑩站在蓝的身后,我突然间很难过,也不知哪来的勇气,我将笔筒一把夺了过来,转身离开前,我说:“抱歉,这个笔筒我不是送给你的!”
或许是从来没有见过我这样的反应,蓝先是很惊愕,随即满脸通红,停止了打闹。
往后的日子,我和蓝平静地交往着。只是,我收回了那份卑微,变得从容。许多年后,在人生的旅途中,我终于可以一个人走得从容、勇敢、无畏,不再乞求他人的拯救与安慰。人生的种种际遇让我明白,我们需要友情,也需要自尊。
这样的时刻,再想起蓝,已经原谅她了。她没有成为我的挚友,却为我铺垫下了长大的第一级阶梯。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
17.根据选文内容,填写情节发展和“我”的心情。(2分)
情节发展 初到教室 蓝递抹布 ③ ④
“我”的心情 ① ② 感伤 难过
18.联系上下文,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我犹如一只想要靠近蓝天的蜗牛,一点点向耀眼明亮的蓝爬去。
(2)可是,蓝却漫不经心地,像扫掉尘土一样,将我碰倒在冰冷的桌面上。
19.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
20.你如何理解文章标题“长大的第一级阶梯”的深刻含义?(2分)
名著阅读,完成21~23题。(8分)
学校开展“走进名著”主题阅读系列活动,请根据提示,完成下面三个任务。
21.(2分)任务一:整体把握
知著作 《红星照耀中国》 《昆虫记》
识作者 埃德加·斯诺 法布尔
明题材 纪实作品 科普作品
辨人物析昆虫 大个子,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父亲是湖南哥老会的领导者之一。——( ) 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
22.(2分)任务二:专题探究
请你完成“红军将领参加革命的原因”专题探究卡,从下列三个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名著相关内容,分别写出一个与其相关的事件及参加革命的原因。
A.周恩来 B.彭德怀 C.朱德
红军将领 成长过程中的相关事件 参加革命的原因
毛泽东 ①看到因饥荒“造反”的百姓被害。②阅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小册子。 ①经受过苦难;同情百姓疾苦,不满社会黑暗;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②接受进步教育,受到进步书籍、人物的影响。
我选择____ ____ ____
23.(4分)任务三:采访提纲
请帮斯诺完成表格中的采访提纲。
时间、地点 1937年的某几个晚上毛泽东的住所
采访对象 毛泽东
采访目的 了解毛泽东的成长经历、(1) 、了解红军的发展历程
采访方式 谈话、照片拍摄
采访问题 ◎你是如何成为共产主义者的?◎为什么说红军西北长征,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2) ◎红军为什么能在山西苏区得到发展?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4.(5分)央视《三餐四季》摄制组走进荆楚大地,撒贝宁、王祖蓝组成“寻味团”,品尝湖北美食,感受人间至味。今天撒贝宁一行来到了你所在的城市,学校打算在明天上午9点举办“校园美食节”,想邀请撒贝宁一行来参加。请你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
任务一:以学校名义向《三餐四季》摄制组写一封邀请函。
任务二:向撒贝宁一行介绍一款本土特色美食。
25.(50分)从下面两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写一篇作文。
任务一:一句话可以点亮暗淡的心灵,一朵鲜花可以擦亮春天的眼睛,一本好书可以启迪沉睡的思想,一段旋律可以拨动思念的心弦……生活中很多的人、景、事、物都会成为一种美好的存在,指引着我们成长。请将“ 指引了我”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任务二:下面两个句子是选自《人民日报》关于“成长”这一话题的金句,它们触发了你什么感想?请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金句1:人生不就是这样,经历过一次次考验才能成长;人生不就是这样,哪怕雪雨霏霏也要去追寻阳光。
金句2:世间万物,成长最美。成长不仅限于“向上”“向下”的努力同样至关重要。胡杨树根系发达,具有惊人的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能力,能顽强地生存繁衍于沙漠之中,被誉为“沙漠英雄树”。向下扎根,才能汲取向上生长的力量。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