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摩擦力 教学设计 2025年八下物理(沪粤2024)(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6.4 摩擦力 教学设计 2025年八下物理(沪粤2024)(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2-05 09:4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4 摩擦力 教学设计
课题 6.4 摩擦力 单元 第六章《力和机械》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从通过分析鞋底的花纹、汽车轮胎的防滑措施等,从而引出摩擦的概念,进而对摩擦力进行探索,让学生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实验探究等方式,掌握摩擦力的相关知识。
2022新课标要求 2.2.3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探究并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2.4 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了解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知道二力平衡条件。 4.1.6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4.2.2 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习 目标与核心素养 1、知道摩擦力的概念及摩擦现象,理解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明确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概念,掌握增大有益摩擦与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物理观念) 2、学会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通过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学会制订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案,理解控制变量法,学会利用表格收集实验数据,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 3、在学习测量滑动摩擦力的过程中,思考方法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培养质疑创新的意识,结合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分析概括增大摩擦与减小摩擦的方法。(科学思维) 4、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树立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科学态度与责任)
学情分析 学习摩擦力之前,已经对力的基本概念,如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等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也具备了一些简单的受力分析能力,能对常见的重力、弹力等进行初步分析。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较为复杂,学生对于 “相对运动” 和 “相对运动趋势” 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例如,对于静摩擦力,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物体虽然没有实际运动,但却有相对运动趋势从而产生摩擦力的情况。另外,在分析多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时,学生容易混淆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导致受力分析错误。教材中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和实验原理,学生可能难以完全理解,因而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教材内容,将所学的摩擦力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重点 1、摩擦力的概念;2、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难点 1、增大摩擦与减小摩擦的方法;2、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板、砝码、毛巾、木块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走在塑胶跑道很容易,但是在湿滑的地板上很容易滑倒…… 在平地上很难推动很重的物体,用小车可以很容易推动货品…… 进而引出生活中,“摩擦”随处可见,而他们对我们是有益还是有害的呢? 与老师共同讨论分析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引入课题
讲授新课 知识点一 生活中的摩擦 观察图片的内容 提问:摩擦是怎么产生的? 分析图片现象得出摩擦产生的条件:①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②物体之间接触面粗糙③物体之间相互挤压 提问: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分别属于什么摩擦? 引出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而滑动摩擦力是:滑动摩擦中,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提问:怎么理解相对运动? 总结:相对是指物体其接触面而言,不一定是物体相对地面的运动方向。 引出生活中常见的滑动摩擦现象 知识点二 探究滑动摩擦力 阅读课本活动内容,操作“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实验 播放实验视频,并进行课堂实验 提问:那么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阅读课本必做实验内容,介绍实验过程。 播放实验视频,并进行实验 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有关。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的速度、接触面大小等因素无关) 知识点三 其它摩擦力 阅读信息浏览内容,引出滚动摩擦力及静摩擦力,并举出生活中涉及滚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例子 知识点四 增大摩擦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它们应不应该存在呢? 因此,摩擦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既有益也有害 对于有益的摩擦,我们要想办法增大摩擦:①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②增大压力 对于有害的摩擦,我们要想办法减小:①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②用滚动代替滑动;③减小压力;④使接触面分离 观察讨论 参与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了解生活中的摩擦类型 认识滑动摩擦力,知道滑动摩擦力的概念、方向 认识相对运动的方向不等于运动的方向 举例说明生活中更多的滑动摩擦现象 跟着老师的介绍及观看视频,参与操作实验 阅读信息内容,根据老师的介绍,试举出更多的其他类型的摩擦现象 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分析摩擦给我们生活带来好处还是坏处 认识生活中的摩擦,重点学习滑动摩擦力 学会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了解滚动摩擦和静摩擦 学会判断生活中的摩擦是有害还是有益的,知道大摩擦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发生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间一定会产生滑动摩擦力 B.在相同条件下,接触面积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C.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产生摩擦力的作用,同时自身也受到摩擦力 D.滚动摩擦一定比滑动摩擦小 2、以下各种现象中,不是利用摩擦力的是( C ) A.人在地面上行走 B.系鞋带或打绳结 C.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木箱静止不动 D.用干燥的粉笔擦擦黑板上的字迹 3、“毛笔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如图所示,用毛笔书写“杜”字的最后一笔时,笔尖受到( B ) A.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B.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C.向右的滚动摩擦力 D.向左的滚动摩擦力 4、跑步是一种健身方式,人沿水平直道跑步,右脚后蹬时,图中箭头表示右脚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正确的是( C ) 5、如图所示,一长方体木块,置于同一粗糙水平面上,甲图木块竖放,乙图木块平放,丙图木块平放并在其上表面加一重物,在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匀速拉动长方体所需的水平力分别为F甲,F乙,F丙。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D ) A.F甲<F乙<F丙 B.F甲>F丙>F乙 C.F甲<F丙<F乙 D.F甲=F乙<F丙 6、下列实例中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B ) A.自行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 B.自行车轴与轴承之间的摩擦 C.自行车脚踏板与鞋间的摩擦 D.自行车刹车时,闸皮与车轮间的摩擦 7、如图是改进的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水平拉动长木板A,AB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而B始终相对于地面 静止(选填“运动”或“静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 (2)在木块B上增加重物,拉动长木板A时弹簧测力计示数 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在长木板A上铺毛巾,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 粗糙程度有关。 8、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例如: A.轮胎上刻有花纹 B.车轮做成圆形 C.脚踏板凹凸不平 D.刹车时用力捏闸 E.车轴处装有滚珠 F.车的把手上有凹槽 上述各项内容中属于(只填写各选项前的字母) (1)通过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的是: ACF ; (2)通过增大压力而增大摩擦的是: D ; (3)通过变滑动为滚动而减小摩擦力的是 BE 。 9、冰壶运动员的鞋底一只是塑料底的,另一只是橡胶底的。运动员滑行时,橡胶底的鞋比塑料底的鞋受到的摩擦力大。如图甲,他用b脚蹬冰面后,只用a脚向右滑行。滑行时冰对a鞋的摩擦力向 左(填“左”或“右”);蹬冰时冰对b鞋的摩擦力向 右(填“左”或“右”)。该运动员b脚应该穿 橡胶(填“橡胶”或“塑料”)底的鞋。投掷出去后,其余两名队员要在冰壶运动前不断地擦冰,目的是 减小(填“增大”或“减小”)冰壶与冰面的摩擦。 10、如图,小刚正在用力水平向右推动木箱,画出木箱所受摩擦力的示意图。 11、图甲为用传送带把货物送到高处的情景,图乙为其示意图,请在图乙中画出货物A所受重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 1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中,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 (1)本实验使用的方法 控制变量法。 (2)实验过程中,需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利用 二力平衡原理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比较图 乙、丙两次实验,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是否有关。 (4)从图甲、乙实验所得结论的是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5)某同学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并准确读出数据存在困难,他改进了实验方案,固定弹簧测力计,拉动木板,同样可以完成探究任务,请思考:此时拉动木板沿直线运动,不需要(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匀速。 完成练习
课堂小结 回顾摩擦力的概念,包括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 总结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与教师共同归纳小结 复习知识点,巩固知识
板书 产生摩擦的条件:①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②物体之间接触面粗糙③物体之间相互挤压 摩擦的类型分类: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探究滑动摩擦力: 测量滑动摩擦力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增大有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压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分离
课外拓展 /课外阅读内容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