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历史核心素养专项考查卷(时空观念-世界近现代史)
一、选择题
1.(2024·滨州)下列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比较,正确的是( )
A.二者起因都是经济危机导致的生产过剩
B.二者都侧重重工业的发展
C.二者都为其他国家经济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D.二者都长期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答案】C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比较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异同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苏俄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与市场价值规律,调节生产,促进了俄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他国经济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美国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的手段,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其他国家经济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故选C项。
苏俄新经济政策是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而实行,与美国罗斯福新政背景不同,排除A项。
苏联工业化建设侧重生工业,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并未侧重重工业,排除B项。
苏俄新经济政策不久被斯大林体制所取代,罗斯福开创的国家干预手段在二战后继续运用,但20世纪70年代了逐渐减弱,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比较。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2.(2024·齐齐哈尔)以下示意图呈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处应为( )
A.莫斯科保卫战 B.日军偷袭珍珠港
C.诺曼底登陆 D.德国无条件投降
【答案】B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达到最大规模。
B项日军偷袭珍珠港应为*处所填内容,符合题意;
A项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不符合题意;
C项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不符合题意;
D项德国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欧洲战事结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事件及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3.(2024·烟台)下图是某战役图解,该战役( )
A.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C.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D.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答案】D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美英盟军”“诺曼底”“德国”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44年6月,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的灭亡,D符合题意;
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A;
珍珠港事件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排除B;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诺曼底登陆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诺曼底登陆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4.(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在动画《双城之战2》中,祖安的居民在生活中难以获得清洁的饮用水,外出时常常需要佩戴防毒面罩来保护自己免受灰霾的伤害。以下城市中环境与祖安最为相似的是( )
A.18世纪前期的圣彼得堡 B.19世纪前期的京都
C.19世纪中期的伦敦 D.20世纪后期的纽约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祖安的居民在生活中难以获得清洁的饮用水,外出时常常需要佩戴防毒面罩来保护自己免受灰霾的伤害”和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的伦敦因工业革命而迅速发展,导致空气污染严重,尤其是煤烟造成的雾霾现象(即著名的伦敦烟雾),居民健康受到了威胁,类似于祖安居民面临的环境问题,因此环境与祖安最为相似,C正确;
18世纪前期的圣彼得堡和19世纪前期的京都还没有出现明显类似的污染问题,AB错误;
20世纪后期的纽约虽然有工业化带来的污染,但远不及19世纪中期的伦敦,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工业革命的影响。解题方法: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题干内容,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5.(2024九上·五华期中)1520年11月底,他的船队进入了洲人所说的“大南洋”。接下来的三个月航行中,风平浪静,因此他将其命名为太平洋。到了1522年,他的船队胜利返回欧洲,完成首次环球航行。这位航海家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519年,麦哲伦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1520年11月底,他的船队进入了南美洲南端的海峡(后来被命名为麦哲伦海峡),进入了太平洋。由于接下来的三个月航行中风平浪静,麦哲伦将其命名为“太平洋”。虽然麦哲伦本人在1521年于菲律宾的一场部落冲突中丧生,但他的船队在胡安·塞巴斯蒂安·埃尔卡诺的领导下,于1522年返回欧洲,完成了首次环球航行,D正确,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6.(2024九上·长沙期中)埃德蒙·柏克三世在《世界史——大时代》中提到:“……它发现后,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也在两个半球间传播。……欧洲自由民和非洲奴隶组成的新移民开始定居,同时欧洲亚洲人获得了新的食物……”下面示意图中,“它”的航海路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也在两个半球间传播。……欧洲自由民和非洲奴隶组成的新移民开始定居,同时欧洲亚洲人获得了新的食物”和所学知识可知,这说的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的影响,出现了“哥伦布大交换”,哥伦布的航海路线是从欧洲出发,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后返回欧洲,与图示航海路线③符合,C项正确;
①是迪亚士的航海路线,只到达了非洲南端好望角,排除A项;
②是达 伽马的航海路线,从欧洲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排除B项;
④是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路线,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认识。
7.(2024九上·惠州期中)下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①和②处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巴黎公社建立
B.巴黎公社建立、第一国际成立
C.《共产党宣言》发表、巴黎公社建立
D.《共产党宣言》发表、第一国际成立
【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从空想到科学指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从理论到实践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开展的无产阶级革命,1871年发生的实践是巴黎公社建立,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因此①和②处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共产党宣言》发表和巴黎公社建立,故选C项。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是在科学理论诞生前的工人运动,不属于科学理论,排除A项;
巴黎公社建立是在1871年,而不是1848年,第一国际成立的时间是1864年,排除B项。
第一国际成立的时间是1864年,而不是1848年,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时间轴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相关史实。
8.(2024九上·惠州期中)史学家霍布斯海姆称欧洲的18世纪为革命的时代,并把发生在这一时期的两场革命称之为“双元革命”,认为它们分别从政治、经济领域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的“双元革命”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
B.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光荣革命
C.拿破仑对外战争和英国光荣革命
D.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
【答案】D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分别从政治、经济领域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和所学知识可知,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工业革命促进可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欧洲封建制度,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所以,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的“双元革命”是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故选D项。
“双元革命”分别是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无关,排除A项。
“双元革命”分别是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与英国光荣革命无关,排除B项。
“双元革命”分别是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与拿破仑对外战争和英国光荣革命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考查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
9.(2024九上·德阳期中)下图是1740~1852年英国生铁产量(吨)示意图,该图表明英国( )
1740~1852年英国生铁产量
A.国内外市场需求刺激生铁产量不断增加
B.蒸汽机车广泛应用推动了生铁产量增加
C.生铁产量增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D.生铁产量增加与蒸汽机的应用密不可分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1740~1852年英国生铁产量(吨)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铁产量在这一时期迅速增加,而这一时期是英国进行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工业生产由原来手工生产转为大机器生产,机器的制造和使用促进了生铁产量的增加,因此选项“生铁产量增加与蒸汽机的应用密不可分”符合题意。
A项题干强调的是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对英国生铁产量的影响,与“国内外市场需求刺激生铁产量不断增加”无直接关系,不符合题意;
B项蒸汽机车属于交通工具,因此蒸汽机车广泛应用推动了生铁产量增加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因此生铁产量增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生铁产量增加与蒸汽机的应用密不可分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10.(2024九上·秦皇岛期中)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19世纪中期工人阶级的问题作出了以下回答。它们反映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问题 回答
社会不公平的原因是什么 生产资料私有制
如何改变不公平的现状 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从而建立自己的统治
A.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
B.肯定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
C.指导工业革命中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主张采取和平方式建立政权
【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据材料“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19世纪中期工人阶级的问题作出了以下回答”可知,《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19世纪中期工人阶级的问题“社会不公平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变不公平的现状”以及回答“生产资料私有制”“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从而建立自己的统治”,这些反映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故选A项。
材料强调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19世纪中期工人阶级的问题作出了以下回答”,而并未涉及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排除B项;
材料强调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19世纪中期工人阶级的问题作出了以下回答”,而并未指导资本主义发展,排除C项;
材料没有涉及建立政权的方式,而强调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19世纪中期工人阶级的问题作出了以下回答”,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11.(2024九上·荆州期中)下图是某校九年级的同学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汇报卡。它的研究主题应是( )
A.新航路开辟与物种交流 B.三角贸易与美洲物种传播
C.新物种与明清人口增长 D.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
【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据题干“学习成果汇报卡”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我国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甘蔗、咖啡等农作物,而美洲则为人类贡献了玉米、马铃薯、蕃茄、花生、橡胶、可可、烟草、南瓜、菠萝等农作物。所以引发全球物种交流的原因是新航路开辟,故选A项。
三角贸易主要在欧洲、非洲、美洲之间进行,与题干“明朝中后期玉米、甘薯引入中国”不符,排除B项;
新物种与明清人口增长,不能体现右卡片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的内容,排除C项;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不能反映左卡片物种交流的内容,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与物种交流。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新航路开辟与物种交流的相关史实。
12.(2024九上·南昌期中)通过数据分析我们能够发现许多历史信息,下列柱状图统计了1501年——1850年跨大西洋奴隶贸易中奴隶上船和下船人数,该图反映了( )
A.途中奴隶死亡率不断增加 B.原始积累的重要性
C.贩卖奴隶的人数不断增加 D.黑奴贸易的野蛮性
【答案】D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据柱状图统计的1501年—1850年跨大西洋奴隶贸易中奴隶上船和下船人数分析可知,上船比下船人数多,这说明奴隶在运输途中大量死亡,体现了黑奴贸易的野蛮性,D符合题意;
途中奴隶死亡率不断增加说法错误,不是不断增加,有减少,排除A;
原始积累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奴隶贸易的野蛮血腥,排除B;
贩卖奴隶的人数不断增加说法错误,1801年减少,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贸易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三角贸易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3.(2024九上·成都期中)“它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并在百年之后直接影响了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政治方针,推动了中国的发展”。材料表明该著作( )
A.为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持
B.极大地推动了中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指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并在百年之后直接影响了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政治方针,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可知,该著作是《共产党宣言》,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极大地推动了中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故选B项。
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一个背景,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在三大工人运动之后,排除A项;
指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指巴黎公社,概括不够全面,材料还强调了对中国的影响,排除C项;
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与材料“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影响了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政治方针”等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社会主义运动的相关史实。
14.(2024九上·荔湾期中)制作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思维导图中的空白处应填写( )
A.《资本论》的问世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国际歌》的创作 D.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从空想到科学”可以判断应该填科学理论的诞生或者诞生标志。所学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因此,空白处应填写: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选项B符合题意;
A.《资本论》的问世,1849年,马克思移居伦敦。定居伦敦后,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就成了马克思几乎每天必到的地方。他在这里查阅资料,撰写了很多重要的著作和文章。其中,《资本论》是影响巨大的杰作之一。《资本论》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作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使唯物史观得到科学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不符合题意;
C.《国际歌》的创作,《国际歌》的创作,是巴黎公社失败后创作的,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展现了无产者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不符合题意;
D.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示意图,看懂示意图的含义,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15.(2024九上·定兴期中)下图为1937年世界各国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图,对其中的数据解释正确的是
①美国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一
②苏联工业化成绩突出,工业总产值领先欧洲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的技术革新为其工业产值超过英国奠定基础
④亚洲国家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较高与近代历史上中日两国的改革有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据图可知,美国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一,所以①正确;苏联工业化成绩突出,工业总产值领先欧洲,是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所以②正确;德国的工业总产值超过英国,是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的技术革新为其工业产值超过英国奠定基础,所以③正确;图片中的各国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中并未给出亚洲国家所占比重,所以④不符合题意。由此分析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项。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世界各国工业总产值,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6.(2024九上·定兴期中)历史兴趣小组做了几张历史人物的资料卡,其中正确的是
A.资料卡1 B.资料卡2 C.资料卡3 D.资料卡4
【答案】D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据题干“正确的历史人物资料卡”,结合所学可知:
A:《神曲》是但丁的作品,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资料卡1错误,排除A项。
B: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主要的标志,不是开始的标志,资料卡2错误,排除B项。
C:牛顿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是相对论是爱因斯坦提出的,资料卡3错误,排除C项。
D: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他创作了《命运》《英雄》交响曲,资料卡4正确,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贝多芬。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贝多芬的相关史实。
17.(2024九上·定兴期中)制作历史知识卡片是梳理知识的一种方法,卡片中的主题是对所梳理具体知识的概括。下图知识卡片的省略处可补充
A.萨拉托加大捷 B.滑铁卢战役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七十多万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此战役中法国由防御到进攻,德国由进攻到防御,战争态势发生了变化,凡尔登战役成为一战的转折点,所以知识卡片的省略处可补充为凡尔登战役,故选D项。
萨拉托加大捷是1777年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战役,与卡片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
滑铁卢战役是19世纪初期拿破仑与反法联盟之间的战役,与卡片中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
萨拉热窝事件是1914年6月28日发生的,成为一战的导火线,与卡片中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凡尔登战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
18. 下图时间轴反映的主题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C.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 D.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答案】D
【知识点】甘地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其中影响深远,颇具特色的是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由此得出题干时间轴反映的主题是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故选D项。
17、18世纪,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排除A项。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排除B项。
19世纪,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时间轴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相关史实。
19. 小乐制作了关于埃及华夫脱运动的知识卡片(见图),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
A.原 因 B.手段 C.结果 D.意义
【答案】C
【知识点】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
【解析】【分析】据题干“埃及华夫脱运动的知识卡片”,结合所学可知:
A:据所学可知,一战后,英国继续维持在埃及的殖民统治,激起了埃及人民的反对,这是华夫脱运动兴起的背景,故原因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B:华夫脱运动起初是和平谈判,后来发展为武装起义,知识卡片中没有涉及斗争的方式手段,排除B项。
C:据所学可知,在埃及人民反抗斗争的压力下,1922年,英国被迫有条件地承认运往独立,因此知识卡片中的结果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项。
D:据所学可知,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急得了有条件的独立,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故意义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埃及华夫脱运动。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埃及华夫脱运动的相关史实。
20.观察英国城乡人口比例的变化统计图,该图直观地反映出英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是…( )
A.农村人口迅速增长 B.城市化的水平提升
C.贫富分化持续加剧 D.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答案】B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据题干“英国城乡人口比例的变化统计图”可知,图片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人口急剧增多,农村人口不断减少,说明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发展,故选B项。
图片信息表明农村人口不断减少,排除A项。
图片信息反映的是英国城乡人口变化,与贫富分化无关,排除C项。
图片信息反映的是英国城乡人口变化情况,不能说明英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英国城市化进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数据材料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4九上·五华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学校准备以历史地图为资料,进行“殖民扩张和反殖民斗争”的专题复习,请你完成下列复习任务。
组图一:残民扩张
组图二:反强民斗争
(1)任务一:写出组图二中图3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2)任务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殖民扩张和反殖民斗争”自拟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印度民族大起义。
(2)观点:哪里有殖民统治哪里有殖民反抗。论述:17世纪,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英国殖民者在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移民来到北美,生产英国工业所需棉花、烟草、蔗糖等原材料,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了获取更多利润,英国殖民者也从事贩卖非洲黑奴的活动。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倾销;在非洲掠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再购买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这个航程的路线呈三角形,故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被称为“三角贸易”。英国国王和贵族把北美看作英国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商品的市场,英国殖民者驱赶当地的印第安人,剥削欧洲移民和从非洲贩来的黑奴。1765年后,英国政府在北美殖民地颁布了一系列新税法,激化了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1775年,英军在来克星顿与武装村民交火,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最终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美国独立。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玻利瓦尔率领队伍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在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鲁的独立运动。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19世纪中期,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1857年,印度士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战斗中,章西女王身先士卒,直到壮烈牺牲。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英国殖民者。因此殖民者在殖民地促进当地发展,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哪里有殖民统治哪里有殖民反抗。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1)历史事件:根据组图二图3“德里”“章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3反映的是印度民族大起义。19世纪中期,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1857年,印度士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义军夺取了德里。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战斗中,章西女王身先士卒,直到壮烈牺牲。
(2)观点:根据材料组图一“英国在大西洋进行的‘三角贸易’示意图”“欧洲殖民国家在西印度群岛的殖民地示意图”可知,欧洲殖民者对西印度群岛等地建立殖民地,特别是英国进行罪恶的“三角贸易”,掠夺大量非洲青壮年劳动力,加剧非洲贫穷落后,黑奴运往美洲,促进美洲当地经济发展。根据材料组图二“美国独立战争形势图”“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印度民族大起义”结合所学可知,欧洲殖民统治激发当地人民殖民反抗,因此,可以提炼出观点:哪里有殖民统治哪里有殖民反抗。
论述:围绕观点,结合殖民者对殖民地进行殖民统治,激发殖民地居民的民族意识,团结起来进行殖民反抗,打击殖民者统治等方面进行论述,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具体示例如下:17世纪,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英国殖民者在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移民来到北美,生产英国工业所需棉花、烟草、蔗糖等原材料,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了获取更多利润,英国殖民者也从事贩卖非洲黑奴的活动。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倾销;在非洲掠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再购买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这个航程的路线呈三角形,故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被称为“三角贸易”。英国国王和贵族把北美看作英国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商品的市场,英国殖民者驱赶当地的印第安人,剥削欧洲移民和从非洲贩来的黑奴。1765年后,英国政府在北美殖民地颁布了一系列新税法,激化了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1775年,英军在来克星顿与武装村民交火,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最终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美国独立。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玻利瓦尔率领队伍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在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鲁的独立运动。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19世纪中期,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1857年,印度士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战斗中,章西女王身先士卒,直到壮烈牺牲。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英国殖民者。因此,殖民者在殖民地促进当地发展,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哪里有殖民统治哪里有殖民反抗。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殖民扩张和反殖民斗争,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1)历史事件:根据组图二图3“德里”“章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3反映的是印度民族大起义。19世纪中期,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1857年,印度士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义军夺取了德里。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战斗中,章西女王身先士卒,直到壮烈牺牲。
(2)观点:根据材料组图一“英国在大西洋进行的‘三角贸易’示意图”“欧洲殖民国家在西印度群岛的殖民地示意图”可知,欧洲殖民者对西印度群岛等地建立殖民地,特别是英国进行罪恶的“三角贸易”,掠夺大量非洲青壮年劳动力,加剧非洲贫穷落后,黑奴运往美洲,促进美洲当地经济发展。根据材料组图二“美国独立战争形势图”“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印度民族大起义”结合所学可知,欧洲殖民统治激发当地人民殖民反抗,因此,可以提炼出观点:哪里有殖民统治哪里有殖民反抗。
论述:围绕观点,结合殖民者对殖民地进行殖民统治,激发殖民地居民的民族意识,团结起来进行殖民反抗,打击殖民者统治等方面进行论述,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具体示例如下:17世纪,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英国殖民者在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移民来到北美,生产英国工业所需棉花、烟草、蔗糖等原材料,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了获取更多利润,英国殖民者也从事贩卖非洲黑奴的活动。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倾销;在非洲掠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再购买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这个航程的路线呈三角形,故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被称为“三角贸易”。英国国王和贵族把北美看作英国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商品的市场,英国殖民者驱赶当地的印第安人,剥削欧洲移民和从非洲贩来的黑奴。1765年后,英国政府在北美殖民地颁布了一系列新税法,激化了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1775年,英军在来克星顿与武装村民交火,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最终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美国独立。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玻利瓦尔率领队伍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在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鲁的独立运动。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19世纪中期,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1857年,印度士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战斗中,章西女王身先士卒,直到壮烈牺牲。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英国殖民者。因此,殖民者在殖民地促进当地发展,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哪里有殖民统治哪里有殖民反抗。
22.(2024九上·增城期中)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进入转型时期。欧洲在近代成为促进世界进步的“火车头”,产生了对世界影响巨大的近代文明,左右了世界近代历史的走向。历史老师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读史料——展现时代走向】
材料一 14世纪中叶以后,欧洲贵族地主开始出租自己的土地或牧场,不再参与生产和经营。一些富裕的农民通过承租、购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建立租地农场;而更多地为市场生产的手工工场也不断涌现。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上册
任务二【释表格——发现“人”】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部分作品信息表组别
组别 作者 国家 作品 完成时间 提示信息
第一组 但丁 意大利 《神曲》 1321年 地狱、炼狱、天堂
第二组 米开朗琪罗 意大利 《大卫》 1504 年 豪放、刚健、雄信
第三组 达·芬奇 意大利 《蒙娜丽莎》 1506 年 妇女、微笑、佛罗伦萨
第四组 拉伯雷 法国 《巨人传》 1532年 知识、真理、情感
第五组 莎士比亚 英国 《威尼斯商人》 1597 年 高利贷商人、资本家
任务三【看地图---发现“世界”】
材料三 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等
材料四 一位航海家在航海日记中写道:我在 1492 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以后,我回到长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在所发现的土地 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600英里的小西班牙岛屿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任务四 【评史料——言之有理】
材料五 “掠夺对西方的崛起贡献有多大 ”中学和大学的历史教育中认为:“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然后才有金融的发达,科技的进步,才有今天的现代化,即掠夺在先,发展在后。”对此,金融学专家陈志武教授坚决予以否定并提出“发展在先,掠夺在后,发展是西方崛起的基础”的新观点。
——摘编自王晓荣《浅谈教学立意与历史教学以“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一课为例》
(1)根据材料一指出,14世纪中叶后西欧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请选择并简述表中一项代表作品。
(3)材料四中的这位航海家是谁 他开辟了材料三地图中哪条航线(写序号) 其航海日记关于地理位置的记载,有一处错误,请予以指正。
(4)根据材料五,你认同哪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的发展趋势。
【答案】(1)变化:出现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示例:《神曲》,作者但丁,通过梦幻故事描写了他在地狱、炼狱、天堂的游历,表达了对教会的厌恶,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对当时及后世文学艺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3)航海家:哥伦布。航线:②。错误:他到达的是美洲大陆,不是印度大陆。
(4)认同观点及理由:认同“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然后才有金融的发达,科技的进步,才有今天的现代化,即掠夺在先,发展在后”观点。理由: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通过殖民掠夺积累大量财富,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促进了金融发达和科技进步,如英国通过三角贸易和对殖民地掠夺,成为资本主义强国,推动了工业革命开展。认同“发展在先,掠夺在后,发展是西方崛起的基础”观点。理由:西方在崛起前通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运动,以及手工工场发展等为资本主义兴起奠定基础,之后才进行大规模对外掠夺。例如意大利城市兴起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早于其对外掠夺,为其后来发展提供条件。
(5)趋势:步入近代,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1)变化:由材料“一些富裕的农民通过承租、购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而更多地为市场生产的手工工场也不断涌现。”并结合所学可知,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是产生租地农场;出现手工工场;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化)。
(2)核心思想:根据材料二“地狱、炼狱、天堂”“豪放、刚健、雄信”“妇女、微笑、佛罗伦萨”“知识、真理、情感”“高利贷商人、资本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注重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反对教会和专制统治,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代表作品: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选择其中一个进行闻述,例如选择《神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神曲》,作者但丁,通过梦幻故事描写了他在地狱、炼狱、天堂的游历,表达了对教会的厌恶,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对当时及后世文学艺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3)航海家:根据材料四“一位航海家在航海日记中写道:我在 1492 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航海家是发现美洲大陆的哥伦布。
航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8月,哥伦布率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横渡大西洋,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来他们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故航线为②。
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新大陆,所以,印度大陆应改为美洲大陆。
(4)认同观点及理由: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五“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然后才有金融的发达,科技的进步,才有今天的现代化,即掠夺在先,发展在后”,故可以支持该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论证,例,理由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通过殖民掠夺积累大量财富,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促进了金融发达和科技进步,如英国通过三角贸易和对殖民地掠夺,成为资本主义强国,推动了工业革命开展。根据材料五“发展在先,掠夺在后,发展是西方崛起的基础”,也可支持该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论证,理由为:西方在崛起前通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运动,以及手工工场发展等为资本主义兴起奠定基础,之后才进行大规模对外掠夺。例如意大利城市兴起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早于其对外掠夺,为其后来发展提供条件。
(5)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文艺复兴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新航路的开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 础。因此,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的发展趋势是步入近代(或向资本主义过渡)。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1)变化:由材料“一些富裕的农民通过承租、购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而更多地为市场生产的手工工场也不断涌现。”并结合所学可知,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是产生租地农场;出现手工工场;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化)。
(2)核心思想:根据材料二“地狱、炼狱、天堂”“豪放、刚健、雄信”“妇女、微笑、佛罗伦萨”“知识、真理、情感”“高利贷商人、资本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注重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反对教会和专制统治,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代表作品: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选择其中一个进行闻述,例如选择《神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神曲》,作者但丁,通过梦幻故事描写了他在地狱、炼狱、天堂的游历,表达了对教会的厌恶,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对当时及后世文学艺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3)航海家:根据材料四“一位航海家在航海日记中写道:我在 1492 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航海家是发现美洲大陆的哥伦布。
航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8月,哥伦布率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横渡大西洋,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来他们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故航线为②。
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新大陆,所以,印度大陆应改为美洲大陆。
(4)认同观点及理由: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五“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然后才有金融的发达,科技的进步,才有今天的现代化,即掠夺在先,发展在后”,故可以支持该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论证,例,理由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通过殖民掠夺积累大量财富,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促进了金融发达和科技进步,如英国通过三角贸易和对殖民地掠夺,成为资本主义强国,推动了工业革命开展。根据材料五“发展在先,掠夺在后,发展是西方崛起的基础”,也可支持该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论证,理由为:西方在崛起前通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运动,以及手工工场发展等为资本主义兴起奠定基础,之后才进行大规模对外掠夺。例如意大利城市兴起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早于其对外掠夺,为其后来发展提供条件。
(5)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文艺复兴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新航路的开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 础。因此,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的发展趋势是步入近代(或向资本主义过渡)。
1 / 12025年中考历史核心素养专项考查卷(时空观念-世界近现代史)
一、选择题
1.(2024·滨州)下列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比较,正确的是( )
A.二者起因都是经济危机导致的生产过剩
B.二者都侧重重工业的发展
C.二者都为其他国家经济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D.二者都长期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2.(2024·齐齐哈尔)以下示意图呈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处应为( )
A.莫斯科保卫战 B.日军偷袭珍珠港
C.诺曼底登陆 D.德国无条件投降
3.(2024·烟台)下图是某战役图解,该战役( )
A.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C.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D.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4.(2024九上·重庆市月考)在动画《双城之战2》中,祖安的居民在生活中难以获得清洁的饮用水,外出时常常需要佩戴防毒面罩来保护自己免受灰霾的伤害。以下城市中环境与祖安最为相似的是( )
A.18世纪前期的圣彼得堡 B.19世纪前期的京都
C.19世纪中期的伦敦 D.20世纪后期的纽约
5.(2024九上·五华期中)1520年11月底,他的船队进入了洲人所说的“大南洋”。接下来的三个月航行中,风平浪静,因此他将其命名为太平洋。到了1522年,他的船队胜利返回欧洲,完成首次环球航行。这位航海家是( )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6.(2024九上·长沙期中)埃德蒙·柏克三世在《世界史——大时代》中提到:“……它发现后,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也在两个半球间传播。……欧洲自由民和非洲奴隶组成的新移民开始定居,同时欧洲亚洲人获得了新的食物……”下面示意图中,“它”的航海路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2024九上·惠州期中)下图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①和②处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巴黎公社建立
B.巴黎公社建立、第一国际成立
C.《共产党宣言》发表、巴黎公社建立
D.《共产党宣言》发表、第一国际成立
8.(2024九上·惠州期中)史学家霍布斯海姆称欧洲的18世纪为革命的时代,并把发生在这一时期的两场革命称之为“双元革命”,认为它们分别从政治、经济领域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的“双元革命”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
B.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光荣革命
C.拿破仑对外战争和英国光荣革命
D.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
9.(2024九上·德阳期中)下图是1740~1852年英国生铁产量(吨)示意图,该图表明英国( )
1740~1852年英国生铁产量
A.国内外市场需求刺激生铁产量不断增加
B.蒸汽机车广泛应用推动了生铁产量增加
C.生铁产量增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D.生铁产量增加与蒸汽机的应用密不可分
10.(2024九上·秦皇岛期中)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19世纪中期工人阶级的问题作出了以下回答。它们反映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问题 回答
社会不公平的原因是什么 生产资料私有制
如何改变不公平的现状 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从而建立自己的统治
A.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
B.肯定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
C.指导工业革命中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主张采取和平方式建立政权
11.(2024九上·荆州期中)下图是某校九年级的同学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汇报卡。它的研究主题应是( )
A.新航路开辟与物种交流 B.三角贸易与美洲物种传播
C.新物种与明清人口增长 D.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
12.(2024九上·南昌期中)通过数据分析我们能够发现许多历史信息,下列柱状图统计了1501年——1850年跨大西洋奴隶贸易中奴隶上船和下船人数,该图反映了( )
A.途中奴隶死亡率不断增加 B.原始积累的重要性
C.贩卖奴隶的人数不断增加 D.黑奴贸易的野蛮性
13.(2024九上·成都期中)“它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并在百年之后直接影响了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政治方针,推动了中国的发展”。材料表明该著作( )
A.为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持
B.极大地推动了中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指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
14.(2024九上·荔湾期中)制作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思维导图中的空白处应填写( )
A.《资本论》的问世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国际歌》的创作 D.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5.(2024九上·定兴期中)下图为1937年世界各国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图,对其中的数据解释正确的是
①美国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一
②苏联工业化成绩突出,工业总产值领先欧洲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的技术革新为其工业产值超过英国奠定基础
④亚洲国家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较高与近代历史上中日两国的改革有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2024九上·定兴期中)历史兴趣小组做了几张历史人物的资料卡,其中正确的是
A.资料卡1 B.资料卡2 C.资料卡3 D.资料卡4
17.(2024九上·定兴期中)制作历史知识卡片是梳理知识的一种方法,卡片中的主题是对所梳理具体知识的概括。下图知识卡片的省略处可补充
A.萨拉托加大捷 B.滑铁卢战役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
18. 下图时间轴反映的主题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C.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 D.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19. 小乐制作了关于埃及华夫脱运动的知识卡片(见图),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
A.原 因 B.手段 C.结果 D.意义
20.观察英国城乡人口比例的变化统计图,该图直观地反映出英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是…( )
A.农村人口迅速增长 B.城市化的水平提升
C.贫富分化持续加剧 D.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4九上·五华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学校准备以历史地图为资料,进行“殖民扩张和反殖民斗争”的专题复习,请你完成下列复习任务。
组图一:残民扩张
组图二:反强民斗争
(1)任务一:写出组图二中图3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2)任务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殖民扩张和反殖民斗争”自拟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2.(2024九上·增城期中)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进入转型时期。欧洲在近代成为促进世界进步的“火车头”,产生了对世界影响巨大的近代文明,左右了世界近代历史的走向。历史老师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读史料——展现时代走向】
材料一 14世纪中叶以后,欧洲贵族地主开始出租自己的土地或牧场,不再参与生产和经营。一些富裕的农民通过承租、购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建立租地农场;而更多地为市场生产的手工工场也不断涌现。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上册
任务二【释表格——发现“人”】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部分作品信息表组别
组别 作者 国家 作品 完成时间 提示信息
第一组 但丁 意大利 《神曲》 1321年 地狱、炼狱、天堂
第二组 米开朗琪罗 意大利 《大卫》 1504 年 豪放、刚健、雄信
第三组 达·芬奇 意大利 《蒙娜丽莎》 1506 年 妇女、微笑、佛罗伦萨
第四组 拉伯雷 法国 《巨人传》 1532年 知识、真理、情感
第五组 莎士比亚 英国 《威尼斯商人》 1597 年 高利贷商人、资本家
任务三【看地图---发现“世界”】
材料三 新航路的开辟示意图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等
材料四 一位航海家在航海日记中写道:我在 1492 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以后,我回到长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在所发现的土地 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600英里的小西班牙岛屿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任务四 【评史料——言之有理】
材料五 “掠夺对西方的崛起贡献有多大 ”中学和大学的历史教育中认为:“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然后才有金融的发达,科技的进步,才有今天的现代化,即掠夺在先,发展在后。”对此,金融学专家陈志武教授坚决予以否定并提出“发展在先,掠夺在后,发展是西方崛起的基础”的新观点。
——摘编自王晓荣《浅谈教学立意与历史教学以“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一课为例》
(1)根据材料一指出,14世纪中叶后西欧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请选择并简述表中一项代表作品。
(3)材料四中的这位航海家是谁 他开辟了材料三地图中哪条航线(写序号) 其航海日记关于地理位置的记载,有一处错误,请予以指正。
(4)根据材料五,你认同哪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的发展趋势。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比较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的异同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苏俄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与市场价值规律,调节生产,促进了俄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他国经济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美国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的手段,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其他国家经济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故选C项。
苏俄新经济政策是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而实行,与美国罗斯福新政背景不同,排除A项。
苏联工业化建设侧重生工业,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并未侧重重工业,排除B项。
苏俄新经济政策不久被斯大林体制所取代,罗斯福开创的国家干预手段在二战后继续运用,但20世纪70年代了逐渐减弱,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比较。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2.【答案】B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重创美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达到最大规模。
B项日军偷袭珍珠港应为*处所填内容,符合题意;
A项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不符合题意;
C项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不符合题意;
D项德国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欧洲战事结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事件及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3.【答案】D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美英盟军”“诺曼底”“德国”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44年6月,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的灭亡,D符合题意;
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A;
珍珠港事件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排除B;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诺曼底登陆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诺曼底登陆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4.【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祖安的居民在生活中难以获得清洁的饮用水,外出时常常需要佩戴防毒面罩来保护自己免受灰霾的伤害”和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的伦敦因工业革命而迅速发展,导致空气污染严重,尤其是煤烟造成的雾霾现象(即著名的伦敦烟雾),居民健康受到了威胁,类似于祖安居民面临的环境问题,因此环境与祖安最为相似,C正确;
18世纪前期的圣彼得堡和19世纪前期的京都还没有出现明显类似的污染问题,AB错误;
20世纪后期的纽约虽然有工业化带来的污染,但远不及19世纪中期的伦敦,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点是工业革命的影响。解题方法: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题干内容,然后与选项对比即可。
5.【答案】D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519年,麦哲伦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环球航行。1520年11月底,他的船队进入了南美洲南端的海峡(后来被命名为麦哲伦海峡),进入了太平洋。由于接下来的三个月航行中风平浪静,麦哲伦将其命名为“太平洋”。虽然麦哲伦本人在1521年于菲律宾的一场部落冲突中丧生,但他的船队在胡安·塞巴斯蒂安·埃尔卡诺的领导下,于1522年返回欧洲,完成了首次环球航行,D正确,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6.【答案】C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不同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也在两个半球间传播。……欧洲自由民和非洲奴隶组成的新移民开始定居,同时欧洲亚洲人获得了新的食物”和所学知识可知,这说的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的影响,出现了“哥伦布大交换”,哥伦布的航海路线是从欧洲出发,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后返回欧洲,与图示航海路线③符合,C项正确;
①是迪亚士的航海路线,只到达了非洲南端好望角,排除A项;
②是达 伽马的航海路线,从欧洲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排除B项;
④是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路线,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认识。
7.【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从空想到科学指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从理论到实践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开展的无产阶级革命,1871年发生的实践是巴黎公社建立,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因此①和②处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共产党宣言》发表和巴黎公社建立,故选C项。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是在科学理论诞生前的工人运动,不属于科学理论,排除A项;
巴黎公社建立是在1871年,而不是1848年,第一国际成立的时间是1864年,排除B项。
第一国际成立的时间是1864年,而不是1848年,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时间轴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相关史实。
8.【答案】D
【知识点】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分别从政治、经济领域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和所学知识可知,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工业革命促进可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欧洲封建制度,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所以,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的“双元革命”是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故选D项。
“双元革命”分别是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无关,排除A项。
“双元革命”分别是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与英国光荣革命无关,排除B项。
“双元革命”分别是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与拿破仑对外战争和英国光荣革命无关,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考查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
9.【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1740~1852年英国生铁产量(吨)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铁产量在这一时期迅速增加,而这一时期是英国进行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工业生产由原来手工生产转为大机器生产,机器的制造和使用促进了生铁产量的增加,因此选项“生铁产量增加与蒸汽机的应用密不可分”符合题意。
A项题干强调的是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对英国生铁产量的影响,与“国内外市场需求刺激生铁产量不断增加”无直接关系,不符合题意;
B项蒸汽机车属于交通工具,因此蒸汽机车广泛应用推动了生铁产量增加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因此生铁产量增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生铁产量增加与蒸汽机的应用密不可分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10.【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据材料“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19世纪中期工人阶级的问题作出了以下回答”可知,《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19世纪中期工人阶级的问题“社会不公平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变不公平的现状”以及回答“生产资料私有制”“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从而建立自己的统治”,这些反映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故选A项。
材料强调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19世纪中期工人阶级的问题作出了以下回答”,而并未涉及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排除B项;
材料强调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19世纪中期工人阶级的问题作出了以下回答”,而并未指导资本主义发展,排除C项;
材料没有涉及建立政权的方式,而强调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19世纪中期工人阶级的问题作出了以下回答”,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11.【答案】A
【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据题干“学习成果汇报卡”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我国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甘蔗、咖啡等农作物,而美洲则为人类贡献了玉米、马铃薯、蕃茄、花生、橡胶、可可、烟草、南瓜、菠萝等农作物。所以引发全球物种交流的原因是新航路开辟,故选A项。
三角贸易主要在欧洲、非洲、美洲之间进行,与题干“明朝中后期玉米、甘薯引入中国”不符,排除B项;
新物种与明清人口增长,不能体现右卡片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的内容,排除C项;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不能反映左卡片物种交流的内容,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与物种交流。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新航路开辟与物种交流的相关史实。
12.【答案】D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
【解析】【分析】据柱状图统计的1501年—1850年跨大西洋奴隶贸易中奴隶上船和下船人数分析可知,上船比下船人数多,这说明奴隶在运输途中大量死亡,体现了黑奴贸易的野蛮性,D符合题意;
途中奴隶死亡率不断增加说法错误,不是不断增加,有减少,排除A;
原始积累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奴隶贸易的野蛮血腥,排除B;
贩卖奴隶的人数不断增加说法错误,1801年减少,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贸易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三角贸易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3.【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并在百年之后直接影响了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政治方针,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可知,该著作是《共产党宣言》,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极大地推动了中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故选B项。
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一个背景,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在三大工人运动之后,排除A项;
指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指巴黎公社,概括不够全面,材料还强调了对中国的影响,排除C项;
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与材料“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影响了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政治方针”等信息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社会主义运动的相关史实。
14.【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从空想到科学”可以判断应该填科学理论的诞生或者诞生标志。所学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因此,空白处应填写: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选项B符合题意;
A.《资本论》的问世,1849年,马克思移居伦敦。定居伦敦后,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就成了马克思几乎每天必到的地方。他在这里查阅资料,撰写了很多重要的著作和文章。其中,《资本论》是影响巨大的杰作之一。《资本论》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作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使唯物史观得到科学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不符合题意;
C.《国际歌》的创作,《国际歌》的创作,是巴黎公社失败后创作的,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展现了无产者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不符合题意;
D.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是马克思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即示意图,看懂示意图的含义,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15.【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分析】据图可知,美国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一,所以①正确;苏联工业化成绩突出,工业总产值领先欧洲,是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所以②正确;德国的工业总产值超过英国,是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的技术革新为其工业产值超过英国奠定基础,所以③正确;图片中的各国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中并未给出亚洲国家所占比重,所以④不符合题意。由此分析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项。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世界各国工业总产值,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6.【答案】D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据题干“正确的历史人物资料卡”,结合所学可知:
A:《神曲》是但丁的作品,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资料卡1错误,排除A项。
B: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主要的标志,不是开始的标志,资料卡2错误,排除B项。
C:牛顿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是相对论是爱因斯坦提出的,资料卡3错误,排除C项。
D: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他创作了《命运》《英雄》交响曲,资料卡4正确,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贝多芬。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贝多芬的相关史实。
17.【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历时十个月,双方伤亡七十多万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残酷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此战役中法国由防御到进攻,德国由进攻到防御,战争态势发生了变化,凡尔登战役成为一战的转折点,所以知识卡片的省略处可补充为凡尔登战役,故选D项。
萨拉托加大捷是1777年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战役,与卡片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
滑铁卢战役是19世纪初期拿破仑与反法联盟之间的战役,与卡片中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
萨拉热窝事件是1914年6月28日发生的,成为一战的导火线,与卡片中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点是凡尔登战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
18.【答案】D
【知识点】甘地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其中影响深远,颇具特色的是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由此得出题干时间轴反映的主题是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故选D项。
17、18世纪,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排除A项。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排除B项。
19世纪,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社会变化,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时间轴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相关史实。
19.【答案】C
【知识点】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
【解析】【分析】据题干“埃及华夫脱运动的知识卡片”,结合所学可知:
A:据所学可知,一战后,英国继续维持在埃及的殖民统治,激起了埃及人民的反对,这是华夫脱运动兴起的背景,故原因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B:华夫脱运动起初是和平谈判,后来发展为武装起义,知识卡片中没有涉及斗争的方式手段,排除B项。
C:据所学可知,在埃及人民反抗斗争的压力下,1922年,英国被迫有条件地承认运往独立,因此知识卡片中的结果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项。
D:据所学可知,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急得了有条件的独立,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故意义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埃及华夫脱运动。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埃及华夫脱运动的相关史实。
20.【答案】B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据题干“英国城乡人口比例的变化统计图”可知,图片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人口急剧增多,农村人口不断减少,说明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发展,故选B项。
图片信息表明农村人口不断减少,排除A项。
图片信息反映的是英国城乡人口变化,与贫富分化无关,排除C项。
图片信息反映的是英国城乡人口变化情况,不能说明英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英国城市化进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数据材料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21.【答案】(1)印度民族大起义。
(2)观点:哪里有殖民统治哪里有殖民反抗。论述:17世纪,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英国殖民者在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移民来到北美,生产英国工业所需棉花、烟草、蔗糖等原材料,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了获取更多利润,英国殖民者也从事贩卖非洲黑奴的活动。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倾销;在非洲掠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再购买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这个航程的路线呈三角形,故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被称为“三角贸易”。英国国王和贵族把北美看作英国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商品的市场,英国殖民者驱赶当地的印第安人,剥削欧洲移民和从非洲贩来的黑奴。1765年后,英国政府在北美殖民地颁布了一系列新税法,激化了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1775年,英军在来克星顿与武装村民交火,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最终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美国独立。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玻利瓦尔率领队伍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在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鲁的独立运动。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19世纪中期,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1857年,印度士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战斗中,章西女王身先士卒,直到壮烈牺牲。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英国殖民者。因此殖民者在殖民地促进当地发展,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哪里有殖民统治哪里有殖民反抗。
【知识点】英国的殖民扩张与“三角贸易”;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1)历史事件:根据组图二图3“德里”“章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3反映的是印度民族大起义。19世纪中期,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1857年,印度士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义军夺取了德里。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战斗中,章西女王身先士卒,直到壮烈牺牲。
(2)观点:根据材料组图一“英国在大西洋进行的‘三角贸易’示意图”“欧洲殖民国家在西印度群岛的殖民地示意图”可知,欧洲殖民者对西印度群岛等地建立殖民地,特别是英国进行罪恶的“三角贸易”,掠夺大量非洲青壮年劳动力,加剧非洲贫穷落后,黑奴运往美洲,促进美洲当地经济发展。根据材料组图二“美国独立战争形势图”“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印度民族大起义”结合所学可知,欧洲殖民统治激发当地人民殖民反抗,因此,可以提炼出观点:哪里有殖民统治哪里有殖民反抗。
论述:围绕观点,结合殖民者对殖民地进行殖民统治,激发殖民地居民的民族意识,团结起来进行殖民反抗,打击殖民者统治等方面进行论述,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具体示例如下:17世纪,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英国殖民者在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移民来到北美,生产英国工业所需棉花、烟草、蔗糖等原材料,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了获取更多利润,英国殖民者也从事贩卖非洲黑奴的活动。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倾销;在非洲掠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再购买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这个航程的路线呈三角形,故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被称为“三角贸易”。英国国王和贵族把北美看作英国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商品的市场,英国殖民者驱赶当地的印第安人,剥削欧洲移民和从非洲贩来的黑奴。1765年后,英国政府在北美殖民地颁布了一系列新税法,激化了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1775年,英军在来克星顿与武装村民交火,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最终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美国独立。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玻利瓦尔率领队伍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在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鲁的独立运动。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19世纪中期,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1857年,印度士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战斗中,章西女王身先士卒,直到壮烈牺牲。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英国殖民者。因此,殖民者在殖民地促进当地发展,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哪里有殖民统治哪里有殖民反抗。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殖民扩张和反殖民斗争,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1)历史事件:根据组图二图3“德里”“章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3反映的是印度民族大起义。19世纪中期,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1857年,印度士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起义军夺取了德里。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战斗中,章西女王身先士卒,直到壮烈牺牲。
(2)观点:根据材料组图一“英国在大西洋进行的‘三角贸易’示意图”“欧洲殖民国家在西印度群岛的殖民地示意图”可知,欧洲殖民者对西印度群岛等地建立殖民地,特别是英国进行罪恶的“三角贸易”,掠夺大量非洲青壮年劳动力,加剧非洲贫穷落后,黑奴运往美洲,促进美洲当地经济发展。根据材料组图二“美国独立战争形势图”“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印度民族大起义”结合所学可知,欧洲殖民统治激发当地人民殖民反抗,因此,可以提炼出观点:哪里有殖民统治哪里有殖民反抗。
论述:围绕观点,结合殖民者对殖民地进行殖民统治,激发殖民地居民的民族意识,团结起来进行殖民反抗,打击殖民者统治等方面进行论述,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具体示例如下:17世纪,英国在北美建立殖民地。英国殖民者在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移民来到北美,生产英国工业所需棉花、烟草、蔗糖等原材料,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了获取更多利润,英国殖民者也从事贩卖非洲黑奴的活动。英国商船从英国各地港口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和酒等物品运往非洲倾销;在非洲掠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再购买殖民地盛产的蔗糖、烟草等产品返回英国,这个航程的路线呈三角形,故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被称为“三角贸易”。英国国王和贵族把北美看作英国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商品的市场,英国殖民者驱赶当地的印第安人,剥削欧洲移民和从非洲贩来的黑奴。1765年后,英国政府在北美殖民地颁布了一系列新税法,激化了北美人民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1775年,英军在来克星顿与武装村民交火,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最终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美国独立。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丁美洲掀起了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玻利瓦尔率领队伍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在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鲁的独立运动。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19世纪中期,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1857年,印度士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战斗中,章西女王身先士卒,直到壮烈牺牲。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英国殖民者。因此,殖民者在殖民地促进当地发展,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哪里有殖民统治哪里有殖民反抗。
22.【答案】(1)变化:出现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
(2)核心思想:人文主义。示例:《神曲》,作者但丁,通过梦幻故事描写了他在地狱、炼狱、天堂的游历,表达了对教会的厌恶,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对当时及后世文学艺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3)航海家:哥伦布。航线:②。错误:他到达的是美洲大陆,不是印度大陆。
(4)认同观点及理由:认同“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然后才有金融的发达,科技的进步,才有今天的现代化,即掠夺在先,发展在后”观点。理由: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通过殖民掠夺积累大量财富,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促进了金融发达和科技进步,如英国通过三角贸易和对殖民地掠夺,成为资本主义强国,推动了工业革命开展。认同“发展在先,掠夺在后,发展是西方崛起的基础”观点。理由:西方在崛起前通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运动,以及手工工场发展等为资本主义兴起奠定基础,之后才进行大规模对外掠夺。例如意大利城市兴起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早于其对外掠夺,为其后来发展提供条件。
(5)趋势:步入近代,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新航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1)变化:由材料“一些富裕的农民通过承租、购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而更多地为市场生产的手工工场也不断涌现。”并结合所学可知,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是产生租地农场;出现手工工场;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化)。
(2)核心思想:根据材料二“地狱、炼狱、天堂”“豪放、刚健、雄信”“妇女、微笑、佛罗伦萨”“知识、真理、情感”“高利贷商人、资本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注重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反对教会和专制统治,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代表作品: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选择其中一个进行闻述,例如选择《神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神曲》,作者但丁,通过梦幻故事描写了他在地狱、炼狱、天堂的游历,表达了对教会的厌恶,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对当时及后世文学艺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3)航海家:根据材料四“一位航海家在航海日记中写道:我在 1492 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航海家是发现美洲大陆的哥伦布。
航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8月,哥伦布率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横渡大西洋,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来他们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故航线为②。
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新大陆,所以,印度大陆应改为美洲大陆。
(4)认同观点及理由: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五“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然后才有金融的发达,科技的进步,才有今天的现代化,即掠夺在先,发展在后”,故可以支持该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论证,例,理由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通过殖民掠夺积累大量财富,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促进了金融发达和科技进步,如英国通过三角贸易和对殖民地掠夺,成为资本主义强国,推动了工业革命开展。根据材料五“发展在先,掠夺在后,发展是西方崛起的基础”,也可支持该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论证,理由为:西方在崛起前通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运动,以及手工工场发展等为资本主义兴起奠定基础,之后才进行大规模对外掠夺。例如意大利城市兴起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早于其对外掠夺,为其后来发展提供条件。
(5)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文艺复兴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新航路的开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 础。因此,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的发展趋势是步入近代(或向资本主义过渡)。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1)变化:由材料“一些富裕的农民通过承租、购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而更多地为市场生产的手工工场也不断涌现。”并结合所学可知,早期西欧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是产生租地农场;出现手工工场;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生产组织资本主义化)。
(2)核心思想:根据材料二“地狱、炼狱、天堂”“豪放、刚健、雄信”“妇女、微笑、佛罗伦萨”“知识、真理、情感”“高利贷商人、资本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肯定人的价值和作用,注重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反对教会和专制统治,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
代表作品: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选择其中一个进行闻述,例如选择《神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神曲》,作者但丁,通过梦幻故事描写了他在地狱、炼狱、天堂的游历,表达了对教会的厌恶,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对当时及后世文学艺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3)航海家:根据材料四“一位航海家在航海日记中写道:我在 1492 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航海家是发现美洲大陆的哥伦布。
航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8月,哥伦布率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始横渡大西洋,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来他们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故航线为②。
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新大陆,所以,印度大陆应改为美洲大陆。
(4)认同观点及理由: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五“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然后才有金融的发达,科技的进步,才有今天的现代化,即掠夺在先,发展在后”,故可以支持该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论证,例,理由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通过殖民掠夺积累大量财富,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促进了金融发达和科技进步,如英国通过三角贸易和对殖民地掠夺,成为资本主义强国,推动了工业革命开展。根据材料五“发展在先,掠夺在后,发展是西方崛起的基础”,也可支持该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论证,理由为:西方在崛起前通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运动,以及手工工场发展等为资本主义兴起奠定基础,之后才进行大规模对外掠夺。例如意大利城市兴起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早于其对外掠夺,为其后来发展提供条件。
(5)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文艺复兴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新航路的开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 础。因此,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的发展趋势是步入近代(或向资本主义过渡)。
1 / 1